高路编著的《读历史正衣冠(共4册)》书共4种:《政道》《官德》《治术》《人才》。
丛书为配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编写,围绕“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这一主题组织材料。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策划了这套丛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藉以丰富阅读资料。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高路编著的《读历史正衣冠(共4册)》丛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146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读历史正衣冠(共4册)》内容提要:《政道》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官德》从做人、人生、立身、处世、对己、待人、办事、职分、工作、言行、前行等12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官之道,明确指出,仁爱、志节、守礼、诚实、自省、宽恕、谦和、公正、忠义、务实、谨慎、明智,是自古以来社会对官员这个角色的本质要求和规定。遵循这些规范,便是有道有德之官,实现了官员这个角色的“根本”。
《治术》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人才》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