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聪宣判》是英国著名学院派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最新作品,是本自传性颇强的作品,洛奇本人就饱受听力严重下降之苦,主人公跟他一样也是位大学教授,因为自己教授的专业遭到裁撤不得不提前退休。自己的事业不了了之,可比自己小不少的妻子的事业却节节攀升,由此造成了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就在焦头烂额之际,自己又遭到“失聪宣判”……一部描写“中年危机”的绝妙小说,跟以往一样,糅合了作家博学、幽默而又处处反讽的风格,既有深度又妙趣横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失聪宣判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戴维·洛奇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失聪宣判》是英国著名学院派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最新作品,是本自传性颇强的作品,洛奇本人就饱受听力严重下降之苦,主人公跟他一样也是位大学教授,因为自己教授的专业遭到裁撤不得不提前退休。自己的事业不了了之,可比自己小不少的妻子的事业却节节攀升,由此造成了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就在焦头烂额之际,自己又遭到“失聪宣判”……一部描写“中年危机”的绝妙小说,跟以往一样,糅合了作家博学、幽默而又处处反讽的风格,既有深度又妙趣横生。 内容推荐 《失聪宣判》是英伦“学院派小说”的主将戴维·洛奇的最新小说,饱受多年耳背之苦的戴维·洛奇终于将自己的这一痼疾与渐入老境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一吐为快,《失聪宣判》可算是作者“退休学院派”的天鹅之歌。 《失聪宣判》的主人公、英国北方某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德斯蒙德·贝茨教授身为语言学专家却不幸罹患了“高频性耳聋”,又赶上学校要将自己执掌的语言学系并入英语系,为求一个体面的退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提前退休,基本上成为一个“家庭妇男”。自己的人生逐渐走向低谷的同时,二婚的老婆却焕发了第二春,非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取代丈夫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整个人的体型外貌乃至精神面貌也由此而焕然一新。 然而“失聪是喜剧,失明才是悲剧”,戴维·洛奇将自己笔下这个极富自传性的退休教授由事业失势身体失聪而导致的各种喜剧情境,以典型的英式幽默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是“deaf sentence”(失聪宣判)与“death sentence”(死亡判决)毕竟只有一个辅音之差,小说在恣肆无忌的喜剧氛围中也隐隐透出“人生无常”的悲剧意味,带上了“长日将近”的阴郁色彩,由此成就了《失聪宣判》冷热杂糅、悲喜交融的丰厚意蕴。 试读章节 在美术馆的大厅里,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高个子男人站在人群的外围,上身微倾,凑近一位身穿红色丝绸衬衫的年轻女人;他低着头,侧对着女人的面孔,不时睿智地点点头,礼貌地回答几声。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位已经下班的牧师,在晚会的中途被女人拦住倾听她的忏悔,或者以为他是一位心理医生,被对方哄着为她做免费咨询,其实不然;男人之所以站成这种姿势,也不是为了更好地一窥女人衬衫胸前内的风光,虽然就他的情形而言,这会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其实也是唯一的收获。他保持这种站姿,是因为大厅里太过喧闹,吵吵嚷嚷的说话声从天花板、墙壁和地板的坚硬表面弹回,在宾客们的脑袋旁回荡,为了让对方听见,他们只好不断地提高嗓门。这种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朗巴德效应,它得名于埃田·朗巴德。在二十世纪初,朗巴德提出,在嘈杂的环境中,为了避免自己的信息被理解不清,说话者会提高自己的音量;当许多说话者不约而同地做出这种反应时,他们自然就成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噪音源,使得噪音越来越大。男人现在已经把右耳进一步凑近穿红色衬衫的女人的嘴边,他的嘴巴几乎蹭到了她的胸部;对他而言,喧闹的声音早在此前就已经超出一定限度,她说的话他只能偶尔听见一点只言片语。Side这个词似乎经常出现——但会不会是cider?还有flight from hell,也可能是cry for help。你瞧,他“听觉不好”,或者说“有听力障碍”,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他是聋人——并非完全失聪,但也比较严重,使得大多数社交场合中的交流受到影响,有时甚至无法交流,就像今天这样。 他戴着一个助听器,米色的塑料小耳塞像藏在壳里的小蜗牛一样稳稳地塞在他的两只耳朵里。这是一种昂贵的数字化工具,设有一种可以降低背景噪音的程序,但前景声音也会同时降低,而且达到一定分贝时,背景噪音甚至会完全盖住前景声音,眼下就是这种情形。就朗巴德反射原理而言,女人似乎是个例外,可这无济于事。她没有像房间里的其他人那样提高音调和音量,而是说话的声音保持不变,犹如在安静的休息室里喁喁私语或者在客人稀少的茶馆里促膝谈心。现在他们已经交谈了——准确地说,是她已经谈了——十来分钟,虽然他尽力去听,但还是没有弄清谈话的主题。是关于墙上的艺术作品——城市荒地和垃圾场的彩色放大照片吗?他想不是,她朝它们既没有看过一眼也没有指指点点,而从他勉强听得出来的她的语调来看,也不是大谈艺术——或者借用他偶尔跟他妻子开玩笑时所用的不恭之词,即大骂艺术——时所特有的陈述句式。那语气更像是关乎什么私事、趣闻或秘密。他瞥了一下女人的脸,想从中看出一二。她的蓝眼睛真诚地盯着他,停住话头,似乎期待着某种回应。“我明白了,”他说,一边调整着表情,做出既若有所思又表示同情的样子,心里希望无论她说了些什么,他的神色总有一种会显得合适,至少不至于错得离谱。反正她似乎还感到满意,并接着说了下去。 P1-2 序言 这是我给戴维·洛奇(David Lodge)2008年的小说Deaf Sentence提议的书名翻译。本来两个英文词够简单的,可是“sentence”是个可数名词,既不在前面加个“a”,又不是复数形式,弄啥玄虚啊?是要读者联想到“death sentence'’?此公喜欢玩文字游戏,像现实生活中的出版社Mills&Boon到他笔下成了Bills & Moon;给角色Arthur Kingfisher起名不忘植人亚瑟王传奇的典故,等等(均见《小世界》)。果不其然,作家像是已经预料到读者的疑问,开宗明义,向准备将此书译成其他文字的人打个招呼,警告书名难译,继而引用《新简编牛津词典》给“sentence”所下的定义,其中既有“句子”又有“判决”等常用义项,又有“way of thinking,opinion,mind…”这些直接来自拉丁辞源sententia的意思,跟汉语里的“思路”、“观感”等相近,用上“……之后”就是为了与此呼应。在这“一锅粥”似的义群当中搅拌多时,想出上面这个译法,什么叫“耳聋判决”?是够生涩的。我这儿为了写书评方便,暂时也只能勉强对付着这样用了。 虽说戴维-洛奇文学成就的顶峰只不过是两次进过布克奖提名的第二榜,他却一直是我喜爱的作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他的所谓卢米奇(虚拟大学名)三部曲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佐证有二。一是,后来一位学生译他的Changing Places(《换位》)时,发现我参与编写的(《英汉大词典》里有好几个例证,原封不动地引自这部作品。我一点不怀疑,那是我在当年读书时信手摘下供词典使用的。二是,我记得读完Small World(《小世界》),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曾在书信中向钱锺书先生推荐这部“现代西人版《围城》”,钱回信说,我是向他介绍此书的第一人。说到戴维‘洛奇作品的主题,三部曲之三《好工作》在嘲讽女权主义批评的同时,又以精妙的“换工”结构,描写学界与业界的嵌接以及撒切尔夫人时代英国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小步接近;《不列颠博物馆在坍塌》和《灵与肉》揭批天主教的生育教规;《治疗法》将医学与宗教对峙,探索人的生存困境,引入存在主义讨论时,大费周章地给克尔恺郭尔的姓名拆字;《思想……》则把上述讨论推到认知科学的层面……然而戴维·洛奇为读书界所熟知——也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可能主要还在于他的“学院派小说”(campus novels),那种由C.P_Snow、Kingsley Amis和Malcolm Bradbury等所开启的文学样式,即便在讨论社会价值观时,始终不忘以闹剧手法戏仿“学院派”,抨击教师的虚荣、知识缺陷和勾心斗角,学生的伪激进与肤浅。 岁月不饶人。长我五岁的戴维·洛奇虽从照片上看还不怎么见老,毕竟耳背多年,如果上述三部曲还是“青壮学院派”作品的话,《耳聋判决之后》可算是“退休学院派”的天鹅之歌了。可老年洛奇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灯枯油尽,眼下犹笔耕不止,只是不到作品写成,不想过早“让猫儿(实应作施刑鞭子,但一般人都误以为是猫)钻出袋子”(见英国文学网站The Book Depository上Mark Thwaite对他的采访记)而已。且让我们等着看他的下一部作品。 后记 戴维·洛奇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作家,即使在这部小说开篇之前的献词中,他也背离常规,心思细密、情真意切地将此书献给那些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将他的作品翻译成各种语言的译者,而对早已习惯为人作嫁、苦乐自知的译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少有的荣幸。 戴维·洛奇出生于1935年,曾就读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并有过二十七年的大学从教经历,在文学研究和创作上成就斐然,其左手文论、右手创作的潇洒姿态已经成为学界的美谈。进入古稀之年的洛奇仍然笔耕不辍,2011年又有新作问世,迄今已出版文学批评和理论著作十余部、小说十五部。中国读者对洛奇的接受和了解主要源于其著名的“卢密奇学院三部曲”之《换位》(1975)、《小世界》(1984)和《好工作》(1988)。学院生活显然是洛奇最为熟悉、最难割合的领域,于是,在间隔20年之后,洛奇于2008年为我们带来了另一部校园小说《失聪宣判》。由于主人公的失聪及其父亲都以作家自己的经历为原型,所以,重返校园的洛奇少了几分青壮时期的辛辣和犀利,多了几分步入老年的宽容与平和。不过,洛奇式的幽默和游戏依然随处可见。这既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也提升了翻译的乐趣,并让我们近距离地仰望到了一位娱乐的、卖弄的、高明的、睿智的洛奇。 洛奇是娱乐的。《失聪宣判》的主人公贝茨教授因为耳聋日益严重而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家当起了家庭妇男,而比他年轻八岁的妻子却绽放出迟来的青春,事业也蒸蒸日上。退休生活的单调及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耳聋引发的诸多不便,夫妻差距的加大所导致的婚姻危机,原本会连缀成一幅阴郁、悲凉的风景,但洛奇却巧妙运作,在这道风景内大大地娱乐了一番。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贝茨教授作为语言学家的专业敏感性,对信手拈来的谐音、双关、暗指、讽喻等语言现象大做文章,使各种晦暗和凝重转眼就化作云淡风轻。另一方面,他以耳聋~尤其是高频性耳聋一为抓手,通过不经意的误听和误读来平添人物的喜感:由于听不清辅音,non—stick saucepan(不粘平底锅)就变成了long—stick saucepan(长棒平底锅),wax—free polish(无蜡上光剂)就变成了laxative porridge(通便粥)。作家对于失聪的“喜剧性”的渲染常常让读者忍俊不禁或拍手叫绝。 洛奇是卖弄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学院式卖弄。如前所述,作家自己是文论和创作齐头并进,他笔下的主人公显然也身手不凡,是一位经常以文学作品为语料的语言学教授,不仅可以驾轻就熟地引用或改写菲利普-拉金、托马斯·哈代、约翰·弥尔顿等人的诗篇,还对话语分析、言语行为、语料库语言学等大发宏论如数家珍。这种精英式的学术跨界不乏窃窃自夸和沾沾自喜的成分。实际上,对前文提到的献词,我们虽然毫不怀疑作家的诚意,但也不难品咂出几丝得意和炫弄。洛奇的作品在世界上的确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这部小说也的确“从英文书名开始就为译者制造了特殊的难题”。但作家似乎唯恐译者和读者忽略他的用心,还特意从《新简明牛津英语词典))摘录sentence词条,对其不同的词源和词义进行解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