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公民读本世界编)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庆明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孤独的旅客

——爱因斯坦

◇林贤治

林贤治(1948—),当代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梦想或忧伤》、评论集《自制的海图》等。

“在像我们这个令人焦虑和动荡不定的时代,难以在人性中和人类事务的进程中找到乐趣,在这个时候来想念起像开普勒那样高尚而淳朴的人物,就特别感到欣慰。”我理解爱因斯坦。

两次世界大战从同一个枪口洞穿了这个德国人的一生。德国,这个盛产哲学头脑的民族,在一个夜里,竟然变成了一头疯狂的野兽!最可怕的,还不在于千千万万的人们对于权力者的意志的屈从,而是把一种兽道主义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于是放火,杀戮,欣欣然仿佛干着世界上唯一正义的事业。他们收拾起同类,就像收拾街头的垃圾一样,自然而便当!整个祖国背叛了爱因斯坦。幸好,他有另一个祖国。

他是把周围的知识分子集团当成自己的祖国的。这时,“精英”们如何呢?情况更糟!知识,非但没有为他们保持一点应有的操守,反而成了可供彻底叛卖的资本!在一个为军国主义者的暴行辩护的被称做《文明世界的宣言》上面,便有93个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以属于他们的手,签署了他们尊贵的姓名193个193个赤裸裸地站出来向人类的良心挑战!而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签名的一共才只有4个人!那些知识分子多么卑鄙、无耻、自私啊!连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也一样跟着大棒走!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边的两把椅子总是空着。没有人敢靠近他。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物理学家罢了,那时候,除了做实验,拨弄一些数字与逻辑,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做出来。然而,作为一个危险分子,这已经足够了!不顺从就意味着反抗。在一个专制国度里,谁不敬畏权力呢?他没有了退路。

他完完全全地被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抛弃了!但是,比起大批大批死于汽油与火的犹太人,爱因斯坦究竟是幸运的。无论怎样,后来,他总算可以站在自由女神的火炬底下自由地喘息了。

爱因斯坦!你尽可以沉浸在天才的想象之中,而无须理会千万里外的战争的嚣骚;你可以静静地观察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而无须提防暴力的报复;可以进一步完善你的相对论,而无须担心绝对权力的威凌。让你结束那个关于“祖国”的噩梦向未来世纪的子孙们讲说你眼中广袤、辉煌的宇宙天体,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吧!要是教堂的晚钟响过,你也已感觉疲倦,那么,就走出实验室,带着你心爱的小提琴,随同纷飞的鸽子到公园或是旷野里来!那里,有惠特曼抚摸过的柔和的草叶,有爱默生喜欢的岩石、松树和橡树,有林肯播种的紫罗兰的缠绕不息的芳香……我知道你是一个诗人,本来意义上的诗人,爱因斯坦!可是,这个刚刚逃脱了政治迫害的人,却把他全部的激情,献给了政治斗争。

政治,在他看来,乃是全人类的事务,并不限于邪恶势力的墙垣之内的。他赞扬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说:“理性是他的信念——这信念不仅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解放。他为促进全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愿望,也许比他为纯粹的知识启蒙的热望还要强烈。正因为这样,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政治启蒙。”这不也是自我的深沉表白吗?当屠伯们开始了血的游戏,当无情的炮火摧毁了田园,当大地因无数妇孺惊恐的哭声和挣扎的呼喊而日夜战栗,难道还能在实验室的圆转椅里安坐吗?科学成就本身,到底能够从本质上减轻多少落在人们身上的灾难呢?这时候,他没有沉默。

他根本不可能沉默。如果沉默,就等于犯了“同谋罪”——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理解这样一道现实政治中的等式。所以,他全身心投入了各种公开和秘密的反战运动,没有一点犹豫。他成了不带枪的战士。他以榜样的力量,召唤着更多的为和平而战的人们。

他那么紧张地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以科学家的精确,不断地校正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从呼吁拒服兵役到主张武装抵抗,他不惜严酷地涂改自己,以致睿智的罗曼·罗兰也不能理解他。是的,他渴望理解,一生都渴望理解;但是对他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倾听自己,倾听内心的神圣的声音。真理的声音。真理是简单自明的,但又丰富到没有极限,只有忠实于人类自由事业的奋斗者,才能从它那富于人性的启示中,获得独立支持的勇气。

他一面从事反战运动,一面开辟“第二战场”:保卫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维护和加强这些自由,距眼下生死攸关的战争未免太远了;然而他认为,任何民族的健全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基础。当人们焦灼的心几乎全数为血火的战场所吸附时,他的目光,便已经探及使世界充满痛苦、叹息和辛酸的战争和各种压迫的根源了。呵,爱因斯坦,你四周的和平环境还不能令你感到满意吗?最初到来时,你是那般深情地礼赞这个自由民主之邦,怎么会诅咒起来的呢?难道你不怕陷于新的孤立?……这个大步跨出了科学圣殿而直面血与污秽的伟大的天才,他发现:科学和政治,个人和社会,都一样深深植根于脚下的多难的土地。这土地,原来便连成一片,并没有大陆和次大陆之分的。没有国界。他没有祖国,可又无处不是他的祖国!说到底,时代与他,谁也没有抛弃谁。

如果说他离开德国,离开普鲁士科学院,离开属于科学工作者的纯粹的研究生涯也算是一种抛弃,不如说是一种拒绝。他拒绝了他所应拒绝的一切。

他拒绝了一切,唯独保留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的责任。人类是什么呢?作为类的概念,其实是哲学中的一个“无”,然而在他那里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一个足以让他甘愿委以全部生命热情的实体。为此,无形中便在他与爱人和朋友之间划开了一段情感距离。他拒绝了祖国的拒绝,却也拒绝了亲人的接近,拒绝了为世俗所珍视的、日常的爱抚与温情。——这才是人生最可怕最难堪的一种拒绝呵!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觉正与年俱增。

——两难的孤境!以爱因斯坦的坚强而明澈的理性,真使人怀疑,他是否真的进入了这样痛苦的状态。但是,只要读到他以无限的同情描写斯托多拉,一位“气轮机和燃气轮机之父”的话,便一切都明白了。他说:“人们的苦难,特别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成的苦难以及他们的愚钝和粗暴,沉重地压在他心上。他深刻了解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如同所有的个人主义者一样,对于人折磨人的那种可怕的事情的责任感,以及对于群众处于悲惨的境地的无能为力的感觉,都使他感到苦恼。虽然他有了特殊的成就和深受爱戴,但是他的感受力还是使他痛苦地感到孤独。”

不是形而上学者的无端的空虚,也不是唯我论者的孤单寂寞,而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刻骨铭心的时代体验。在专制和谎言所毒化的空气里成长起来的普遍缺乏气魄和力量的一代人中,又能找到多少个这样的孤独者?所以,我想,他才因开普勒朗之万斯托多拉而多出那么一份沉痛与欣慰。即使同时出现了一批孤独的天才,也都大抵如菜布尼兹所说的单子一样分布着——没有“窗口”,灵魂怎样往来呢?爱因斯坦的孤独是恒在的孤独。那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力量,是他唯一可感知可把握的。只要他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只要他不肯放弃那个始终引导着他的目标,只要人类的苦难与他同在,他就注定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永远落在途中,做无止无休的跋涉……哦,命中的孤独者!

P44-47

目录

战争与和平

和平睡着了

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声音

我与死神有个约会

在风中吹响

爱花的牛

为什么会有战争?

从军五更转

远处的青山

战争与和平(节选)

论非暴力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为万世开太平

战争、和平、和平主义

孤独的旅客

另一种话

另一种话

有色人种

黑人的手

致白人传教士

西雅图酋长谈话

洛根首领的哀辞

匹茨和李重获自由

狂吼乱叫的人群愤怒地冲向黑人学生

恐惧与正义

从瑞士幼儿园制度看民族胸怀

迎接千年曙光,守望世界和平

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面对明天让我们从容些

我出生在一千年以前

地球村画像

面对明天让我们从容些

饥饿的面孔

我的呼吁

拒绝恐怖

巴鲁克关于控制原子能的方案

切尔诺贝利心痛二十年

寂寞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简单的生活

人类的文明

节制

要桥梁,不要围墙

回旋舞

庄园与下午茶

柏林墙的碎片

要桥梁,不要围墙

再谈“对日新思维”

清苦的日本

美国笨蛋

闲话德国人爱管“闲事”

在联合国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圆桌会议上的讲话

无知山谷的传说

共产党宣言(节选)

“世界公民”潘恩

论人类的不宽容

容忍与自由

苦难记忆

刽子手

集中营里的孩子们

像自由一样美丽(节选)

纽伦堡审战犯

欧洲教育(节选)

永远的白玫瑰

内心之暗

地狱之恋

苦难记忆

占领下的巴黎

奥斯维辛集中营

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节选)

安妮日记(节选)

魏茨曼关于大屠杀的演讲

序言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孩子纯洁透明的生命之初,在他蹒跚学步的童蒙时代,风华正茂的少年岁月,该拿什么来滋养他,建造他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

有人认为,给童年和少年知识和相应的才能最重要。我不认同这种见解。难道还有什么比人活着更重要吗?活着可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根基啊!紧接的问题是: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美国大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意味深长地问道:“人生值得过吗?”在对哈佛大学生的演讲中,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值得过的人生—定是有意义的人生,而人生意义的由来正在于人类有其道德理想和价值信仰。

詹姆斯是对的。法国有句谚语:“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把道德提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是不是有点儿危言耸听?我觉得不是。几乎每个人儿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结局是撒谎的孩子被狼吃掉了(一说他放牧的羊统统被吃掉了,或他和羊都被吃掉了)。总之,这是一个关于道德与生命的故事。有道德的生活才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安稳无虞,变得有意义,有尊严,有光彩;才使知识、才能、成就、财富、幸福等成为可能和现实。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过:“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我非常赞同本书主编李庆明先生提出的“新五爱”主张,即爱自己、爱亲人、爱大家、爱祖国、爱人类。我想,这些爱—定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联,因而缺一不可。记得前苏联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揭示的不就是这种关联吗?正是这些互相补充、滋养和丰富的爱,构成文明社会“好公民”的精神世界。编写这样一套读本,就是想在孩子们空灵的生命之杯,斟上爱的琼浆,轻酌慢饮,让爱的涌流在孩子的生命世界里欢歌劲舞,奔腾不息。在持续地阅读、吟诵与沉思冥想中,一扇通往未来的门打开了。

有人说:生命的早晨就像一天的黎明,充满纯真、美景和融洽。孩子对爱有着天然的渴求。但孩子会像容器一样接受现成的道德说教吗?不会。道德只能陶冶和熏陶,孩子只会在美仑美奂的文字宫殿里优游流连,乐而忘返,这也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努力提供给孩子的,只能是道德文字的经典和范例。孩子们可以不拘顺序,跨越年龄界限随意阅览,反复品读,让道德文字的芬芳弥漫在校园、家庭、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从这里,孩子们将开始健全的公民生活。因为选编的是经典,我期待这套读本会令阅读者爱不释手,常读常新。

特别感谢朱小蔓、朱永新两位大家,主编告诉我,他的公民教育探索深受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迪,而朱小蔓教授对我跟随她访学期间研究公民阅读提出的许多切中肯綮的批评指导至今令人难忘!

衷心感谢梅子涵教授,是他向21世纪出版社热情推荐了这套读本,感谢袁伟时教授、陈家琪教授、傅杰教授、王彬彬教授和他的弟子周红博士;此外,还要深切缅怀已经故去的文史专家商友敬先生,他生前—直关心读本的编写,多次亲临指导,令人铭记终身!

真诚感谢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团市委、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教育局诸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对探索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理解、支持和指导,否则,包括这套公民读本编写在内的所有探索与研究都很难想象会进展顺利,并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21世纪出版社张秋林社长自始至终关心读本的出版,充分表现出一位出版家对于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极大热忱与殷殷期望,出版社北京人文中心张明主任、读本的责任编辑文欢女士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其精湛的专业水准和高尚的职场伦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在此一并致以谢忱!深表感谢!

李冰

2011年10月

内容推荐

《中国公民读本世界编——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由李庆明主编。

在世界共同体里,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和不可侵犯的尊严;没有一个人或社会实体存在于道德范围之外;人人具有理性和良知,都热爱自由、公正与和平。

《中国公民读本世界编——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分“战争与和平”、“另一种话”、“面对明天让我们从容些”、“要桥梁,不要围墙”、“苦难记忆”五个部分,重温那些时间久远的人为苦难,你会发现,那些锥心泣血的磨难我们一直不曾遗忘。因此,对于一切有善良意愿的人,构建一个新的道德结构日益重要。我们可以同自己之间、同彼此之间、同世界之间相互关联时采取公正和尊重的方式,以求天下万世太平。

编辑推荐

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少年儿童的德性成长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福祉,也关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未来的福祉。如何为这些小读者选编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的丛书,也成了每一个富于良知的出版人终日思考的问题。

“公民读本”的系列丛书共分为五本,分别名为《中国公民读本世界编——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中国公民读本国家编——我有一个梦想》《中国公民读本社会编——全世界都在对我微微笑》《中国公民读本家庭编——家,甜蜜的家》和《中国公民读本个人编——为我唱首歌吧》,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应该学习具备的各种素质,可以说这是一套面向小读者的、关于公民修养的优秀的教育读本。

李庆明主编的《中国公民读本世界编——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分“战争与和平”、“另一种话”、“面对明天让我们从容些”、“要桥梁,不要围墙”、“苦难记忆”五个部分,重温那些时间久远的人为苦难,你会发现,那些锥心泣血的磨难我们一直不曾遗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