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这本《永光集》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其创作的一些佛教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光集/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印顺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这本《永光集》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其创作的一些佛教文章。 内容推荐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这本《永光集》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之一。 《永光集》分为《大智度论》之翻译;《大智度论》之作者等数章内容。 目录 自序 一 《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 前言 第一章 《大智度论》之翻译 第一节 从佛典汉译的程序谈起 第二节 《大智度论》的卷数 第三节 有关论文译语问题解疑 第四节 《大智度论》之译者与笔受者 第二章 《大智度论》之作者 第一节 《大智度论》对佛法的根本立场 第二节 《大智度论》与毗昙门 第三节 《大智度论》与空门及□勒门 第四节 三藏与四藏 第五节 佛教的中国与边地 第六节 南天竺与北天竺 第七节 《大智度论》与大乘经论 第八节 《大智度论》的作者——龙树 参考资料 附录:尊重古说,抉择新论/释昭慧 二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一 前言 二 扶南曼陀罗的译典 一 扶南佛教略说 二 《文殊所说般若经》与《法界体性无分别经》 三 一行三昧与《解脱道论》 三 从扶南来的真谛译典 一 真谛的《摄大乘论释》 二 依他性——阿黎耶识通二分说 三 真实熏虚妄说 四 多心论与一意识师 四 结论 三 “灌顶”在佛法中的起因与发展 四 《南传大藏经》于汉译教法中的地位 五 忆福严二三事·谈佛教在人间 一 福严佛学院草创概况 二 佛教在人间 三 菩萨行与易行道 六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读后 七 《我有明珠一颗》读后 八 为自己说几句话 九 永怀学友 一○ 我与卢胜彦 一一 鼓山与虚云和尚 一 虚老的年龄 二 虚老住持鼓山的法务与人事 试读章节 罗什十二岁时,又随从母亲东归。中途,在沙勒(Kashgar,今疏勒)住了一年,学习阿毗昙(《发智论》)、六足论及《增一阿含》;进一步,学习印度的四吠陀,及种种世间学。在此,他意外地遇到了莎车(今新疆莎车县)王子须利耶苏摩,学习大乘之《中论》、《百论》等甚深空义。学习大乘深义,在传说中,似乎和他学习阿毗昙、六足论及四吠陀等世间学同为在沙勒的那一年。一年内学习这么多,应该是不可能的!也许是住沙勒一年(十三岁),学习阿毗昙等佛法及四吠陀等世间学术后,才遇到须利耶苏摩,开始广学大乘经论;这应有一段较长的修学时间。 二十岁满,他在宫中(寺院)受比丘戒,可能是依佛陀舌弥为和尚的;他依卑摩罗叉学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大乘学者出家,从来都受声闻戒而出家的,罗什并无例外)。 罗什住龟兹的“王新寺”,虽然年纪还轻,但在此弘扬大乘,名声已大大地传扬开来了。西元三七九年,僧纯从龟兹得到了《比丘尼戒本》回长安。在道安的《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于“王新僧伽蓝”下附注说: “九十僧。有年少沙门,字鸠摩罗(什),才大高明。大乘学,与(佛陀)舌弥是师徒,而舌弥阿含学者也。” 那时,罗什还被形容为“年少沙门”,怕不过三十岁吧!西元三八二年(苻秦建元十八年),苻坚的大将吕光,攻破了龟兹;第二年回军,罗什也就随吕光东行。西元三八五年(太安元年),至达姑臧,以苻坚为姚苌所害,吕光就留在姑臧,自立为后凉王。这样,罗什也就留下,在长达十七年的岁月中,由于吕光父子对佛法没有信心,罗什的大乘深义,也就默默然地无所表现。 西元四。一年(姚秦弘始三年),后凉归降了姚秦,罗什这才被迎到长安,那已是西元四。一(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由于秦王姚兴崇信三宝,礼遇罗什,罗什这才大展弘才,译出经律论约三百卷,使中国的佛法进人更纯正的新阶段。 罗什的大乘学,是在沙勒时,从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学习的。虽传记中仅提到《阿耨达经》、《中》、《百》二论及《十二门论》,但其他的大乘经论,必由此而更深广了达。 在《汉书》中,莎车是西域小国;但在佛教传记中,从于阗(今和田)到疏勒的中间,有子合国(《佛游天竺记》),或作朱驹波(《洛阳伽蓝记》卷五)、朱俱波(《隋书》卷八三)、遮居迦(《历代三宝记》卷一二)、遮居迦(《大集经》卷五四)、斫句迦(《大唐西域记》卷一二),或论定为(都城在)今新疆叶城。 “子合,王治呼犍谷”(《汉书·西域传》),呼犍谷就是瓦罕谷,即葱岭南侧山谷平地。子合是西夜族的一支。子合国忽而出现在葱岭山下,后来又被称为遮居迦等。主要是大月氏五部(五个氏族)中的贵霜,统一大月氏五部而发展起来。向东发展,一向以陀历(Darada)为中心的塞迦(Saka)族,被迫渡河而向南到达乌仗那,是《汉书》所说的“塞种王厨宾”。子合等西夜族,被迫而一部分东下葱岭,进住平地,那就是法显所见的子合了。莎车也在子合——遮居迦的统治区内,可能民族不同,故仍保有部分自治权。 法显(西元四○一年)所记的子合,是“国王精进,有千余僧,多大乘学”。罗什见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约在西元三六。年前后。玄奘称为“斫句迦”,僧徒都“习学大乘教”。斫句迦还保有葱岭的部分,此区山上“国中大乘经典,部数尤多,佛法至处,莫斯为盛也!十万颂为部者,凡有十数。自兹已降,其流实广”。这一传说,《历代三宝记》(《续高僧传》卷二也有)说是阁那崛多所传,所说的经典更多,但作“于阗东南二千余里,有遮居迦国”,不免方向颠倒了!阁那崛多是隋开皇四至二十年(西元五八四——六○○)在长安的。 从斫句迦而西南,度过葱岭,到达北印度的乌场——乌仗那。《洛阳伽蓝记》卷五(《大正》五一·二○上)说:“国王精进,菜食长斋,晨夜礼佛。”《大唐西域记》卷三(《大正》五一·八八二中)说:“崇重佛法,敬信大乘。……并学大乘,寂定为业。”迟一些,唐开元中,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大正》五一·九七七下)说:“乌长国,此王大敬三宝。……足寺足僧,僧稍多于俗人也。专行大乘法也。”乌仗那,古称厨宾,是北印度大乘佛法的重镇。从史地事实来看,大乘教法之传人中国,多从乌仗那而斫句迦(莎车在内),更东达于阗。西域的大乘教法,主要是从南道传来的。 由于莎车王子到沙勒,鸠摩罗什受教,这才经北道之龟兹而传人中国。莎车王子与罗什的因缘是不平常的。惟有从莎车属于斫句迦,而斫旬迦拥有众多大乘经的关系,才会对罗什大乘学的广博,与十万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释论》等之传来,不会感觉离奇!而对《智论》卷百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云经、大云经,各各十万偈”(《大正》二五·七五六中),也就不觉得离奇了! 僧睿,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与《智论》的主要笔受者。他曾经追随过道安,以道安为师。在苻秦壬午年(西元三八二),翻译《四阿铪暮抄解》时,已参预“笔受”的行列。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与《智论》的时候,他已是“知命”之年。所以在罗什门下,他是一位年长的大德。P16-19 序言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经台湾印顺文教基金会授权,我局于2009年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欢迎。应读者要求,我局今推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将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逐一出版,以满足不同领域读者的研究和阅读需要。为方便学界引用,《全集》和“系列”所收各书页码完全一致。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编辑出版以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台湾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为底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以下就编辑原则、修订内容,以及与正闻版的区别等问题,略作说明。 编辑原则 编辑工作以尊重原著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以符合大陆的出版规范。 修订内容 由于原作是历年陆续出版的,各书编辑体例、编辑规范不一。我们对此作了适度统一,并订正了原版存在的一些疏漏讹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原书讹误的订正: 正闻版的一些疏漏之处,如引文、纪年换算、人名、书名等,本版经仔细核查后予以改正。 2.标点符号的订正: 正闻版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大陆出版规范处甚多,本版作了较大幅度的订正。特别是正闻版对于各书中出现的经名、品名、书名、篇名,或以书名号标注,或以引号标注,或未加标注;本版则对书中出现的经名(有的书包括品名)、书名、篇名均以书名号标示,以方便读者。 3.梵巴文词汇的删削订正: 正闻版各册(特别是专书部分)大都在人名、地名、名相术语后一再重复标出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不合同类学术著作惯例,且影响流畅阅读。本版对梵巴文标注作了适度删削,同时根据《望月佛教大辞典》、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等工具书,订正了原版的某些拼写错误。 4.原书注释中参见作者其他相关著作之处颇多,为方便读者查找核对,本版各书所有互相参见之处,均分别标出正闻版和本版两种页码。 5.原书中有极少数文字不符合大陆通行的表述方式,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在不改变文义的前提下,略作删改。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对汉语佛学研究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们希望“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的佛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一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