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光
世间事。
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时光深处,定无人知,自他诞世郝日,世间因缘福祸皆因他有了微细的变动。以至于,三百年后,会有人,因他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而彼此心动,两相执手。
此刻'窗外目光明媚。手边一册《世间最美的情郎》,为仓央嘉措写的第一本书。一册《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秘传》,翻阅数遍并称为而今再次写他时必需的写作蓝本。两本书,便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下午。
关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秘传》。
汉译者庄晶先生初见此《秘传》的藏文本,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后期。彼时,作者所遇之时,便将《秘传》的大体内容信手译下,但一时疏忽,未能及时记下此版本的出处。至80年代,作者的正式译本是根据拉萨哲通厦家刊印的木刻版翻译而来。
此木刻版的规格为46cm×9cm。共122页。藏文全名为《一切知语自在法称祥妙本生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藏文本每张木片的背面竖眉皆印有“仓央嘉措秘传”的字样。
此《秘传》不同于第巴·桑结嘉措所记的有关仓央嘉措风流离经之行事的那一本《六世一切知者仁钦仓央嘉措秘密本生传记》,作者是自称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微末弟子”的额尔德尼诺门罕阿旺伦珠达吉。又名拉尊·阿旺多尔济。
阿旺伦珠达吉,出生于阿拉善旗当地的一个蒙古族贵族家庭。他亦是阿拉善旗第一大寺庙广宗寺的第一代喇嘛坦(俗称“活佛”)。相传,阿旺伦珠达吉从西藏修习归来,在阿拉善旗广宗寺兼任大喇嘛期间,曾试图以西藏之法炮制政教合一的局面。
也因此,他与阿拉善旗当地王爷存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也导致他最后被王爷谋害致死。死后,王爷命人将他的头颅埋在定远营(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南门的石坎下。并自此,广宗寺的喇嘛们形成一种习惯,每进出城门,不敢直接横跨门槛,而是从两侧绕行。
阿旺伦珠达吉的生平详情亦是谜题,尚有待考察。他大约生于公元1715年,出生在贵族之家。父亲班子尔扎布台吉(《秘传》译作“巴匝加布台吉”),是阿拉善第一任旗王和罗理胞弟的后裔,曾担任旗协理一职。
较之于扶植仓央嘉措坐床入宫的桑结嘉措所作的可信度极高的本生记,阿旺伦珠达吉所作《秘传》内容大多为正史所未载,所以,称之为“外传”许更为妥帖。
在《秘传》当中,阿旺伦珠达吉多以第一人称叙述,间或夹杂尊者亲口所述经历。内容基本与《西藏民族政教史》当中所叙吻合。原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讲述尊者仓央嘉措诞生、剃度、坐床等情形,第二章写尊者仓央嘉措为利益众生而苦行、修持之情形,第三章则是叙说尊者仓央嘉措驾临多麦地区造福圣教众生及最后圆寂的情形。
作者在楔子当中这样写道:“笔者在此,凭天理报应为证,出自一片赤诚,谨修此上师尊者的本生传记。本文资料一部分来自尊者口授时的记录,一部分来自笔者的见闻经历。凡尊者雷谈所及,笔者脑海所藏,俱加荟萃,著而成文。”
此《秘传》成书于公元1757年,即藏历火牛年。在贺兰山下完成全书。是年九月,由藏代本哲通·久美甲措刊印,在民间流传。 阅读《秘传》时,心似教徒,是极虔诚的。每读至尊者仓央嘉措大显神通之处,心中总是不禁惊动。盈满那种在幽深石林深处觅得奇草异宝的欢喜。仿佛自己不经意便身临其境,于低微潮湿之处,瞻仰尊者的炽烈之光,似果真可以此谋得牛分福祉。
你盘坐也好,静卧也好。
你沉默也好,轻语也好。
你悲悯也好,恩慈也好。
你爱我也好,不爱也好。
你是圣者。
我是凡人。
你在天上。
我在人间。
但我知道,
你是我,
全部的佛光和真相。
但我知道,
你是我,
全部的未来和幻想。
是真的以赤子之心面对他,记述他,表达他,赞美他。记起那日,独自坐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酒馆里,喝的虽是极普通的酒,周身各色游客亦是络绎不绝,但心中却依旧有一种无法雷说的好。只因听说,他也曾流连在这里。
其实,包括《秘传》在内,所有传说、争议、赞美、诋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有信。若是心中不信,佛也会黯淡。若是心中有信,你就知道,见他遥遥站在历史深处,纵是日日受尘沙、大风侵蚀,也定然是你心中喜爱的你所需要的圣洁模样。这圣洁模样是不能被损毁、不能被遗忘、不能被动摇的,更是不能被替代的。
在而今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刨根究底的真相,不是支离破碎的纠缠,而只是一个意象,一种情结,一处爱与温暖的归宿。于是,因缘使然,他出现在世人眼中,住进世人的心里。成为,你我心中虔心向之的,仓央嘉措。
隔着幽深漫远的三百年时光。P2-6
与卿再世相逢日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仓央嘉措。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一阵欣喜。曾几番苦寻,想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仓央嘉措与后世人的羁绊,却始终不得。竟就在几乎无望的,那平然无惊心静似水的刹那,豁然想到这句话。彼时,心中无念,只觉熨帖。我知,至此,这一桩心事方才被安稳放下。
是如此。自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与他相识,便日日不能忘却。时不时,即会忆起他笔下的几句诗,以及书里读过的关于他的故事。总想要写下什么,哪怕只是一句话。心中爱喜凝聚、沉淀、积累,一日又一日。终于,那日,决定提笔写下一本书,关于他。
起初,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取名《世间最美的情郎》。是基本依据正史的脉络写就。亦即将仓央嘉措的一生记至青海湖神秘消失一处为终。但流传在西藏民间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却决然未能止于此处。
写完《世间最美的情郎》息笔刹那,便惦想着正史当中已无,却在民间自成传奇的关于仓央嘉措消失于青海湖之后的神秘故事。此一番,决定写作《世间最美的情郎2》,续写那些山长水远的传说,亦是因缘使然。
这一年6月,只身去往了西藏。在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小酒馆,孤自静坐了一个下午。高原的清澈日光洒在身上、发间,备觉安稳。虽而今,藏地已是游客络绎,但只稍纵目一望,便果真如众人所言,是会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就好像,而今虽已尘埃布身的你我,其实本便是属于这里。
从玛吉阿米酒馆归来,在住处得友人赠书。正是久寻未得的阿旺伦珠达吉所写的那一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秘传》(下称《秘传》)。友人说,他爱极了那本《世间最美的情郎》,却可惜读至仓央嘉措匿迹青海湖一处,便亦书尽尾声。《秘传》所言各种传说未得舒展。
因此,他将《秘传》赠予我,望我可以依此续笔将传说里仓央嘉措灵通的后半生细述完整。他说,如此,仓央嘉措的传记系列方才圆满。彼时,他形容淡祥,令我将他口中的一字一句都记到了心里。
也不知何故,写作《世间最美的情郎》至收尾,本欲息笔之时,又忽然忍不住单独列了一章来简述这本久闻未见的《秘传》。而今回头去看,竟似刻意的伏笔,为这一本《世间最美的情郎2》做着铺垫。是为启后。
亦好比,在这一本书的开篇,我单独列出了一章来回顾仓央嘉措青海湖畔匿迹之前的正史线索,简述旧事。是为承前。
依旧要说这句话,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仓央嘉措。纵他身后千万福苦千万生死,纵他存世之诗惹世人争议,他依旧会在众生心底恒久占据一个位置。不偏不移,令人虔心。否决得了他的诗,却始终无法否决你我心中的仓央嘉措之情结。
论及爱,论及你,论及今生今世,论及生死不离。论及佛,论及西藏,论及八廓街,论及玛吉阿米。你我,总会回想起,那雪山之巅的藏地圣王,仓央嘉措。亦总会有一段与之相关的伤欢悲喜,流落在心底。
于是,此刻,我再定心意以《秘传》为参照蓝本铺展延伸,写下这一本《世间最美的情郎2》,来讲述仓央嘉措“被死亡”之后的秘事,把正史未载的事也一一呈现于世间。真正将仓央嘉措的一生一世讲说完整,真正完成仓央嘉措的传记。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仓央嘉措。写作此书,亦只慰心中仓央嘉措之情结。在息笔的前一日,不禁写下了上面的话。虽是偶然,亦为纪念。
王臣
二○一一年七月
《世间最美的情郎(2)(精)》由王臣编著。
《世间最美的情郎(2)(精)》讲述了: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仓央嘉措。纵他身后千万福苦千万生死,纵他存世之诗惹世人争议,他依旧会在众生心底恒久占据一个位置。不偏不移,令人虔心。否决得了他的诗,却始终无法否决你我心中的仓央嘉措之情结。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
论及爱,论及你,论及今生今世,论及生死不离,论及佛,论及西藏,你我,总会回想起,那雪山之巅的藏地圣王——仓央嘉措,亦总会有一段与之相关的伤欢悲喜,流落在心底。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由王臣编著的《世间最美的情郎(2)(精)》是史上最具文字美感的读本。随书附赠佛经日诵手册、仓央嘉措主题明信片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