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第2册修订本)》是以“诗歌”为“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第2册修订本)/青春读书课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严凌君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青春读书课,滋养一生的语文课。呵护你成长的岁月,守望你心灵的日出,拓展人文视野,构筑精神家园,打造一代“新青年”,为民族的未来播种。 严凌君主编的《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第2册修订本)》是以“诗歌”为“青春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 内容推荐 《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第2册修订本)》简介:创造诗意的人生。让心灵充满美丽的意念,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每一个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诗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压抑在现实的冻土之下。严凌君主编的《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第2册修订本)》按人生的各种情景依次编排,将高雅的诗歌纳入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人生历程,成为“我的诗歌”。当诗歌对我们显得亲近,我们的心灵就会比较自然地感受并萌发诗意,并加倍珍爱世界的美与生命。 目录 上编 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纯洁之美的精灵 雅歌【古希伯来】《旧约》 发【法国】果尔蒙 优美的船【法国】波德莱尔 给一位过路的女子【法国】波德莱尔 你怎会认为这东西也能吸引人【英国】丁尼生 致凯恩【俄国】昔希金; 热那亚女人【意大利】坎帕纳 赞美我的子宫【美国】安妮·塞克斯顿 致海伦【美国】爱伦·坡 安娜【圣卢西亚】沃尔柯特 青年男女谁个不善钟情 对维纳斯的夜祷【古罗马】无名氏 波斯抒情【俄国】叶赛宁 红莓花儿开【俄国】伊萨科夫斯基 你的名字【中国】纪弦 羞愧【智利】米斯特拉尔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意大利】但丁 羞怯【印度】泰戈尔 园丁集(4首)【印度】泰戈尔 维特与绿蒂【德国】歌德 给所爱【古希腊】萨福 你跟你明亮的眼睛订了婚 【英国】莎士比亚 致羞涩的姑娘【英国】马韦尔 跳蚤【英国】多恩 宣告【德国】海涅 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公园里【法国】普列维尔 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美国】狄金森 等着我吧……【苏联】西蒙诺夫 邂逅【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我从未旅行过的地方【美国】肯明斯 迷娘歌【德国】歌德 邀游【法国】波德莱尔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一棵松树在北方【德国】海涅 低着头【西班牙】洛尔卡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美国】狄金森 如果你定要爱我【英国】勃朗宁夫人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英国】勃朗宁夫人 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裴多菲 现代处女【芬兰】瑟德格兰 暗示【英国】安妮·斯蒂文森 阳台【法国】波德莱尔 别离辞:节哀【英国】多恩 你的微笑【智利】聂鲁达 和她在一起【智利】聂鲁达 为触摸我们的根【墨西哥】帕斯 致——【英国】雪莱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忆少年【西班牙】希梅内斯 给尤诺约的情歌【美国】庞德 晨别【英国】罗伯特·勃朗宁 出阵前告别鲁加斯达【英国】里却德·腊吾勒斯 自由与爱情【匈牙利】裴多菲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英国】拜伦 白天在冷却……【芬兰】瑟德格兰 标志【苏联】茨维塔耶娃 瘦骨嶙峋的女孩【加拿大】艾贝尔 恋歌:我的爱【英国】埃·达干 全都为了你【法国】普列维扣 女人的心【美国】琼森 我要在你爱我的时候死去【美国】琼森 大街上,爱情【加拿大】艾特伍德 今夜我能写出最悲凉的诗句 致聂门河【波兰】密茨凯维支 初恋的丧失【德国】歌德 蜜腊波桥【法国】阿波里奈 第二十首情诗【智利】聂鲁达 不必为我浪费时间【苏联】阿赫玛杜林娜 我曾经爱过你【俄国】普希金 你是鲜花,你是亲爱的孩子【德国】海涅 当你老了【爱尔兰】叶芝 约翰·安徒生,我爱【英国】彭斯 最后的话【比利时】梅特林克 陶杯【智利】米斯特拉尔 爱之后的爱【圣卢西亚】沃尔柯特 下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类我爱你 时代【英国】伦·司·托马斯 火与冰【美国】弗罗斯特 颠倒的世界【奥地利】汉德克 人类我爱你【美国】肯明斯 对这些都倦了【英国】莎士比亚 讽喻诗【法国】卢梭 我很健康【希腊】柳德米斯 农民【英国】伦·司·托马斯 风车【比利时】维尔哈伦 海水谣【西班牙】洛尔卡 国际歌【法国】欧仁·鲍狄埃 赞美诗【波兰】希姆博尔斯卡 严重的时刻【奥地利】里尔克 坟上开着迷迭香 岩石上的黑渡鸦【马其顿】民歌 迷迭香【捷克】民歌 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古罗马】梯布卢斯 奇异的会见【英国】欧文 死亡赋格【法国】保尔·策兰 他在中国变为尘土【英国】奥登 我的黄金时代【日本】茨木则子 悼友人【苏联】阿赫玛托娃 为了千疮百孔的文明【美国】庞德 就在空中飘【美国】鲍勃·迪伦 学会爱黑暗的日子 窗前晨景【美国】艾略特 癞蛤蟆【英国】菲·拉金 留下的伊甸园【澳大利亚】霍普 敬礼【美国】庞德 坐火车经过一处果园【美国】罗伯特·勃莱 补墙【美国】弗罗斯特 你忘了【挪威】罗尔 黑八月【圣卢西亚】沃尔柯特 同情【丹麦】本尼·安德森 过去的好时光 天在那边屋顶上啊【法国】魏尔伦 给伊琳娜【苏联】日古林 歌【爱尔兰】叶芝 挡住那月光【英国】哈代 玫瑰【奥地利】伊·布莱姆 风中的栗树【中国】蓝蓝 过去的好时光【英国】彭斯 生命之书至高无上 纪念册上的题词【法国】拉马丁 七五生辰有感【英国】兰陀 安魂曲【英国】史蒂文生 雪夜林边逗留【美国】弗罗斯特 殉美【美国】狄金森 由于我无法驻足把死神等候【美国】狄金森 墓园挽歌【英国】托马斯·格雷 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英国】狄兰·托马斯 身后【英国】哈代 纪念碑【俄国】普希金 眼睛【法国】普吕多姆 走了【美国】弗罗斯特 大地上的诗意永不消亡 牧场【美国】弗罗斯特 蚱蜢与蟋蟀【英国】济慈 致杜鹃【英国】华兹华斯 致云雀【英国】雪莱 狗之歌【俄国】叶赛宁 老虎【英国】布莱克 豹【奥地利】里尔克 栖息着的鹰【英国】塔特·休斯 蛇【英国】劳伦斯 马【英国】缪亚 我爱这只温驯的驴子【法国】雅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世事沧桑话鸣鸟【美国】沃伦 玫瑰【阿根廷】博尔赫斯 希腊古瓮颂【英国】济慈 生活——我的姐妹【俄国】帕斯捷尔纳克 无题【苏联】阿赫玛托娃 吉檀迦利【印度】泰戈尔 我的财产【德国】荷尔德林 我们整天在田野行走【希腊】埃利蒂斯 朴素的生活【墨西哥】帕斯 秋日【奥地利】里尔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国】海子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给一位过路的女子 波德莱尔曾对女人有过极高的期许:“对大多数男子而言,女人是最强烈、甚至是最持久的快乐的源泉。对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神明,一颗星辰,支配着男性头脑的一切观念。……女人大概是一片光明,一道日光,一张幸福的请柬。”(莫渝译)同其他诗人一样,波德莱尔追求过爱情的灵与肉的不同境界,照例无法圆满。他发现,爱情中追求献身的慷慨欲望,“很快会被对占有的追求所腐蚀”。爱情或许是临时的止痛剂.却不是长效的解忧药。对于一个陷入深层忧郁的心灵,平常的刺激已经不起作用。“如果你要使我喜欢,恢复我的情欲,那就残酷吧,谎骗吧,放荡吧,荒淫吧,偷窃吧!……我的病是绝对治不好的。”(钱春绮译)波德莱尔“痛苦的诗学”——“爱”与“美”的痛苦,完美地体现在这首十四行诗里。在喧闹的街巷,走过一名女子,一身丧服,忧愁又高贵,诗人瞥见她轻盈的腿,猜中她“孕育着风暴的天空”一样的眼,然后“电光一闪……复归黑暗!——美人已去”,留下无限怅惘的诗人在叹息:“啊我可能爱上你,啊你该知悉!” 这是典型的都市里的爱情。人群挤出来又吸回去的美人儿,惊鸿一瞥,把诗人从忧郁中电醒,像是冷酷的人间的一点微暗的火,飘来依稀的梦幻和隐约的情欲,这惊艳的女子可能成为诗人活下去的新的转机,添点心热,再有勇气面对俗世。可是,转瞬即逝,奇迹般的美人的脸又奇迹般消弭于人群。这是一个寓言,都市人只能消受这样迎面错过的爱情,这每天在大街上频繁发生的惆怅故事,这永远痛苦的张望。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创造了一个概念,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别致的视点解读这种情景,这个概念是“视觉性情人”。佩索阿说:“我受制于视觉激情”,“这就是我爱的方式:盯住一个女人或男人的视象——欲望在那里缺席,性更是毫不相干,我只是想观看而已。”“我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想入非非来爱。”“我对她完全不会有好奇。”“因为灵魂是一种单调重复之物,每一个人彼此彼此;人们只有在个人外表上才会各各相异,而其中最好的部分则溢进了梦幻,溢进了风采和体态,而这些将成为视象的部分,把我的兴趣牢牢抓住。”“我自然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个对事物表象和外表散漫而热情的观察者,一个对于梦幻的客观观察者,一个对自然一切形式和形态的视觉性情人。”(引自《惶然录》,韩少功译) 喧闹的街巷在我周围叫喊。 颀长苗条,一身丧服,庄重忧愁, 一个女人走过,她那奢华的手 提起又摆动衣衫的彩色花边。 轻盈而高贵,一双腿宛若雕刻。 我紧张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着风暴的天空 啜饮迷人的温情,销魂的快乐。 电光闪过……复归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复活, 难道我从此只能会你于来世? 远远地走了!晚了!也许是永诀!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爱上你,啊你该知悉! 你怎会认为这东西也能吸引人 有人对女性痴迷,也有人对女性反胃。瞧,这里有一位,把女人称为“这东西”,因轻蔑之极,开口就把女人物化了。说话还是小心点,祸从口出,讥笑女人会惹她仇恨,女人的仇恨虽然“乏味”,可是像“魔鬼般”难缠。明知山有虎,诗人却偏向虎山行。看来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了——与其听“她”故作高雅地大发议论(别人可是用夜莺婉转、清泉潺潺、天使乐歌等等来形容),还不如去听牙医磨牙;理发匠的声音使人“恢复青春”,岂不是说“她”的耳语使人苍老?还有那手呀、脚呀、眼呀,全都是卖弄风情(别人可是只要一招过去即刻兴奋莫名、乃至幸福得昏迷)。最后是快节奏地翻动硬币的两面:你的形体像是生来让人崇拜的天使,可你却长了颗任人摆布的心;你的脸型完美无缺,只是漂亮得像白开水;你的美缺乏内涵,就像纸牌上麻木不仁的皇后。一口气数落下来,诗人大概挺解气吧?当我们了解到,作者是因为一场失败的恋爱而打破了对女性的迷思,诗中的“她”实有其人,并非泛指所有女性。浅薄、空虚、无聊是一些女子的通病。如此落笔讽刺几句,似乎情有可原。“你”,当是诗人自指;而你读到这首诗,自然也是提醒读者你了。 丁尼生(1809~1892),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诗人,继华兹华斯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 你怎会认为这东西也能吸引人? 使她变得可亲的是些什么窈窕? 对她都不值得存心去加以嗤笑, 去激起她魔鬼般的乏味的仇恨。 她说话全是老生常谈空发议论, 一旦这声音在你耳畔絮絮滔滔, 再听到牙医闲聊或理发匠唠叨: 你会整整一周感到恢复了青春。 那手,演出了多少种小小的殷勤, 那眼睛,老是瞄着她邻人的衣裙, 那脚,为博我青睐而过多地显露; 天使的外形——伺候人的女人的心, 完美无缺的脸型,白开水般的俊, 毫无表情,就像个纸牌上的皇后。 P11-14 后记 关于《青春读书课》 《青春读书课》缘起于我在深圳市育才中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时值1999年,当时可能是中国内地中学开设的第一个成系列的语文选修课。原本定位于人文精英课程,由于得到众多学子的喜爱,于是校方慷慨决定印制教材。开课的同时,教材陆续印制出来,并且不胫而走,成为一套民间流传的人文读本,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新奇关注。2003年,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套教材,《青春读书课》遂成为公共话题。有教育学者认为“青春读书课”这几个字就有很高的时代价值;香港媒体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私人编著的语文教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员表示要向海外推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视台、深圳读书月等机构将此书列为推荐书目;中语会专设“课外语文”课题组持续研究推广相关理念;国内上百所中学选择作为语文课校本教材正式开课;更多的学校推荐为学生常备课外阅读书籍;甚至有一些大学和小学分别选用其中的某卷作为教材。 关于读本的编辑理念,早已向芸芸媒体告白,不再饶舌。 《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一套七卷十四册,近五百万字,导读文字就有四十多万字。十年磨一剑,“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这个漫长而快乐的岁月中,仿佛与自己心仪的古今中外的人杰约会了一遍。有的匆匆而过,有的侃侃而谈,有的悄声细语……我遥望他们远去的背影,期待着以后的再次约会;我记住了其中一些深情凝注的眼神,一些万语千言的叮咛,一些柔肠寸断的长叹,一些热血沸腾的激情……这些高贵的灵魂,将继续滋养我的生命,因为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不虚此行,并且幸运的是,通过我,给中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传递着巨大的柔情。 孩子们的反馈是对我的最大激励。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丁梦琪给我来信:“严老师:我是你的书的新的读者,我今天读了你的《成长的岁月》,真是激动得想跳楼。真是太好看了!!!!”我回信:“非常理解你阅读时的欣喜之情,老师编读本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好好活。”深圳大学一位学生偶然读到《白话的中国》,其中尖锐的思想刺激得他彻夜难眠,第二天跑来自费购买十余册,说是要送给他的同学好友,让朋友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精神层面对话。我的学生赵真、高薇等留学国外,在超重的行囊里,依然塞着读本,一份关爱伴随游子走四方。 学生的评价是最本真、最重要的。请允许我引用几句他们的感言: 杨建梁:青春读书课,可以说是一门给你自由,教你自由的课。 程羽博:原来精神也有家园,也需要归宿。于是,我也开始寻找并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切从《白话的中国》开始。 于乐实:每次上完读书课,都会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谢予:在读书课上,我肯定了许多问题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思考的价值,,想象的价值,而在以前,我都是有所怀疑,或是轻视的。 南昌外国语学校是最早引进《青春读书课》教材开设选修课的学校之一,听听这些可爱的声音: 唐嘉辰:年轻的心是躁动的,本以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制服它,遇到了“青春读书课”,它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了下来,滤去一切繁杂。我们真的沐浴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我甚至站在了前人文化的高峰上看中国的文化遗产…… 钟鸣:这里没有陈腔滥调的教化,没有任何强制接受的压迫,毫不经意之中,实现了思想的交流、沟通和碰撞。站在此处再回首,蓦然发现思想真的可以如苍鹰般展翅飞翔。而青春读书课就是将我们送上天空的风。当我们的灵魂一次一次地经受洗礼与升华之后,我看见了自己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那无比坚毅与坚定的目光。 肖旭:《青春读书课》是对我青春生命的救赎。 因为《青春读书课》,听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声援,体会到“道不孤,必有邻”。早在读本正式出版之前,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袁庚先生,看到读本后约我见面,并流利地背诵韩翰咏叹张志新的短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听说,他向许多人推荐这个读本,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人慕名找到学校来。数年之后,年近九旬的袁老,在我再次拜访他时,竞然向我这个编者推荐我编的读本——他已经不认得我了,但还惦记着这个读本,并关心它的出版。广东省语文教研员冯善亮在听课后肯定:“以往我们总说语文课脱离时代,严凌君老师的读书课就贴近了时代脉搏,把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博大精深。”珠海市语文教研员容理成多次带领珠海的老师不下百人前来听课研讨。四川的李镇西老师在K12教育网站率先推荐:“从这本教材中感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点点希望!”山东的王泽钊老师在联系出版自己的教材时,从中青社某编辑手上获得《白话的中国》,自言“如获至宝”,并千里迢迢前来深圳会晤。国编《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先生告诉我:“人教社新编《语文》教材,从《青春读书课》读本中吸收了不少东西。”并邀请我参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的编写。《读写月报》副主编漆羽舟引着编辑部全体成员来到育才中学召开第一次“读本研讨会”,随后亲自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操鞭执教。善良诚挚的摩罗先生积极为我联系出版,并建议增补“小说”一卷,这就是后来的《世界的影像》;远在美国留学的梁讯,欣然加盟《世界的影像》一卷的编写。还有那么多我的同仁,在全国各处发出呼应:新疆的冯远理老师撰文支持;北京的赵谦祥老师将读本引进清华附中作选修课教材……我从老一辈教师身上感受到庄重大气的品格。师心纯厚的钱理群先生闭户半月,为读本欣然挥笔写下2万多字热情洋溢的长序;虚怀若谷鹤发童心的商友敬先生甚至说:“你编的读本后来居上。”这两位前辈都是《新语文读本》的编者。在徐州参加“中国青年教师论坛”,初识《那一代》的几位作者蔡少阳、干国祥等人,他们正在热烈聚谈,一见我,立即没头没脑地嚷道:“严老师,你说你说。”那些热血纯真的年轻面孔,让我感受到万象更新的“五四”氛围……这些相互感应的人们,还有那些素昧平生的使用读本的老师们,他们都是我的同道、我的族人,也是像我一样为书本所蛊惑、为理想而痴迷、为教育而揪心的书痴吧? 我怀着温情在这里记下三位素昧平生的朋友:两位青年和一名工人。 2004年2月,《南方周末》发表记者徐楠对我的采访——《严凌君:还语文教师以尊严》。全国各地问询的、支持的电话不断,有学生家长,有记者,也有教师。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青年,先拿出学生证给我看,证明他是贵州警校法律系学生,然后拿着本子,上面写着一些问题,非常认真地一一提问,话题集中在“青年的精神家园”。不是采访,是他心中的困惑。交谈中蹦出一句:“老师就像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让我突然感到巨大的悲哀!21世纪了,我们的青年多么需要真实的精神资源,他们一旦看见好东西,就如此轻易地矮化自己,我们的社会没让他有机会成为自立的人。我惶恐辞谢,转告他鲁迅先生的话:“不要寻什么‘乌烟瘴气的乌导师’,自己从荆棘中闯出一条路来。” 有一天,一位瘦高的青年来找我买书。自我介绍是山东潍坊人,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生,在深圳工作。因为是独子,要离开深圳回老家了。说是在走之前要“带回去一点能够代表深圳的精神和文化的东西”,浏览深圳的报纸和网站,知道了《青春读书课》这套书,就来了,说是要送一套给他在老家当老师的女朋友,要我签名题字,还说自己的学生时代没有这样的书、这样的老师,希望女朋友拥有这样的书,当这样的老师。临别,我伸手与他握别,他突然后退一步,给我一个毕恭毕敬的九十度的鞠躬,让我惶惑不安。 2004年3月的《南方周末》,载文反驳我的一些观点,说语文就是技术,不同意我的“尸检说”。这是在意料之中的:这恐怕是目前中国教育界的“主流声音”,一些一线教师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第一阻力。6日子夜,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自称是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位下岗工人,他声音激动地表示要著文反驳,并说:“你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曙光……”这样的期许,让我惭愧难当。其后,又接到他的深夜来电,表示自己水平不够,已经请当地一位教授代为撰文。 这三位特殊的友人,我至今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工人甚至说:“你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是一个支持你的中国人。”是啊,只要是关爱中国的中国人,这就够了。 关于修订本 《青春读书课》初版至今8年,此前作为校本教材使用至今已经12年。这些年,读本在教学实验和公众阅读中,得到众多师生及各界读者的积极反馈,他们为读本的修订提供了诸多智慧的建议。我也在一边教学一边进行修订,于是就有了这个修订本。 与初版比较,修订版共删除文本56篇,新增文本89篇。删除的基本原因:用更合适的文本替代,使主题更为结实有力。增补的一般理由:发现更佳或更新的文本,对诠释主题更有代表性。修订版较之初版,全套书更为经典和新鲜。 下面逐卷简介修订情况,重点提示一些“欣喜的发现”。 《成长的岁月》卷,删去6篇诗文,新增文本10篇。增加了两本可爱的童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芒果街上的小屋》。还增加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全世界儿童的一封信》。小说《受戒》用全本替代了节本,《小王子》则增加了章节,新增《小毕的故事》,补充了男孩成长的主题。 《心灵的日出》卷,原《悲壮的两小时》一文,经读者提醒并查实,是一篇虚构的航天故事,删除。增加了几篇精品文字: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小说稗类》一篇,大陆文字高手阿城的短篇小说《遍地风流》三篇,另有诗人海子的散文以及关于时间妙想的一本奇书《爱因斯坦的梦》。 《世界的影像》卷,根据教学实践,对多个栏目做了重组。删除了7篇小说;增加了《有人弄乱了玫瑰花》一章,集合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后现代文风的作品,让学子亲近当代大师,一窥新小说风光。新增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鼓励一种有活力的汉语书写探索;而《肖申克的救赎》,是小说电影俱佳的作品,喜欢该电影的读者再读原著,或有鸳梦重温之快。巴别尔是重新出土的俄国文学大师,尤瑟纳尔是罕见的智慧型女作家,都有新作入选。 《古典的中国》卷,是我私心最爱的一卷,导读就写了13万字。除保留余冠英和萧兵二先生的《诗经》《楚辞》译注之外,对全书译注做了全新修订。散文的译注力求准确生动,诗词曲的注释新鲜发散,倾情展示中国文学中韵文强项的独特魅力,以注释而论,几乎是一本新书了。本书散文部分,为适合学生阅读,特别邀请刘曦耕先生注释并白话翻译,对老友的智力支援,不敢言谢。感谢钟叔河先生慷慨提供多篇笔记小品译文,这种不同于传统直译的串读式译述,本身是别具情味的小品文风;感谢台北“中央研究院”的华玮教授提供清代才女吴藻的《乔影》一文,为《书生意气》一章补充了女性题材和女性视角,被漫长历史遮蔽的男一半书生有机会崭露头角;感谢素昧平生的热心读者冯良遵先生提供的校对建议,使本书更为完善。得与素心人谈诗论文,不亦快哉。 《世界的影像》与《古典的中国》两卷,初版的疏漏较多,修订版改用原稿重新排版;两卷都补上了受读者喜爱的彩页插图,保持全套书体例统一。 《白话的中国》卷,删除25篇,增补38篇,是全套书中文本调整最大的一卷。多个栏目面目一新,重新认定了各位作家的代表作,以求更全面地反映当代白话文的成就和华语文学的新收获。“启蒙者鲁迅”主题,用陈丹青先生的《笑谈大先生》替换了王晓明先生的学术文章,便于学生读者亲近鲁迅。“诠释中国”主题,在李敖解剖国民性的犀利之外,扩大阵容,增添对书生风骨的温情回顾,于是有了魏晋风度和苏东坡的话题。原“文化随笔”改名“重读古典”,文本大幅增删,确定为对中国诗史的全面扫描,入选的都是妙不可言的名家名篇。《当代诗抄》与《海外中文诗》两章,重新增补了当代华语诗人的代表作,替换较大。其中雷平阳《杀狗的过程》,是我近几年读诗最震撼的发现。而木心先生的“横空出世”,为当代白话文增添了高雅的文化含量,我通读其全集寻章摘句,收拾起一地碎金,编辑成一个语录体文本以飨读者。 《人类的声音》卷,与其他各卷以放为主不同,这一卷主要是收,删去了不够经典的篇目,长文压缩节选,让青少年读者容易进入文本。较好的发现在《话说中国》主题,新增一篇传播(《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篇吸收(《唐代的外来文明·胡风》),呈现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面貌。 《人间的诗意》卷,删8首,增24首,增补较多。这要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等近年来致力于引介外国诗歌的出版机构,使多语种的外文诗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也让我们的新选本更为精粹,主题更为丰厚。比如《我是谁》一章,扩展了自我探寻的精神领域;《亲爱的母亲》一章更名为《我的父亲母亲》,让诗歌中较为少见的父亲主题得以出现。另外在多个主题补入了上佳的诗作,连我自己也愿意不时重温一下。 读本的整体装帧设计,三个版本三套封面:作为校本教材的16开本,精美大气,现在还是许多读者的珍藏品;商务版,被迫添加了较多商业元素,有点杂乱;这一回的修订本,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七色,清雅可人,体现了海天出版社的出版品位与对读者的关怀。 书评(媒体评论) 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缘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凌君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假如三十五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读了这套书,依然感到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家 莫言 《青春读书课》是难得的阅读宝库。这套书文化视野开阔,编选者身手不凡,志向远大。作为一个求学者,无论将来固定于什么专业,都需要这种广博和扎实的阅读,如果仅仅为了应试而读书,机械地读几篇课文,那就会错失精神上成长的良机。在一个声像网络时代,这套书的出现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作家 张炜 纵观全部选文,主编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文化、思想的特殊需求,这种素质教育方式的成果,在未来的几年里就能显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来自民间的声音最为宝贵。如果一个人能在最想读书的时候看到这套书,他们的读书世界里就有了生气,你一生都会怀想这段时光,因为它使你的人生充实和明朗。 ——学者 谢泳 “青春读书课”是一门教你精神自由、让你心灵自由的课。 ——深圳育才中学学生 杨建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