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六万里——1974年试车记》这本书写得朴实无华。作者刘家鹤没有把它写成试验报告式的枯燥文章,也没有把它写成“游记”式的飘逸旅游记录。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它就是一篇试车手记。希望读者会喜爱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车行六万里(1974年试车手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家鹤 |
出版社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车行六万里——1974年试车记》这本书写得朴实无华。作者刘家鹤没有把它写成试验报告式的枯燥文章,也没有把它写成“游记”式的飘逸旅游记录。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它就是一篇试车手记。希望读者会喜爱它。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1974年第二汽车厂(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派出的一支由五辆汽车、二十多人组成的试车队,在八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三万多公里走遍大半个中国的真实试车经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十四章,记叙了试车队在平原、热带雨林、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新疆干热地区和沙漠地区等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完成的车辆适应性试验以及车辆动力性、经济性、热状况、传动系负荷状况的测试和不同海拔高度时发动机输出功率、空压机充气效率等若干专项测试工作。同时,在上篇里还对试车及途中的见闻趣事进行了真实的记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刘家鹤编著的《车行六万里》的下篇则选用了1974年《二汽建设报》上的七篇报道文章。这些文章讲述了试车队员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善于克服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的顽强拼搏精神。今天的人们可以从本书中看到昔日中国汽车人奋斗的身影。 《车行六万里》内容翔实、文字质朴、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适合于大中专院校汽车和相关专业的师生作课内外读物。同时本书也适合于汽车行业中的生产企业、研发单位、经销单位的员工作业内参考读物。相信汽车业内的老同志读本书时也一定会有共鸣感。 目录 上篇:1974年试车手记 1974年试车路线示意图 第一章 预备和出发 第二章 在光化机场试验 第三章 向云贵高原进军 第四章 在热带和西双版纳雨林中试验 第五章 云南山区测试及昆明休整 第六章 虎跳江受阻改走川藏线进藏 第七章 齐心奋战泥石流 第八章 在拉萨贡嘎机场做高原测试 第九章 走青藏线出藏顺访敦煌 第十章 奔向新疆 第十一章 战斗在火焰山下及沙漠地区 第十二章 穿越黄土高原 第十三章 中原地区试车 第十四章 胜利回厂 下篇:1974年报刊文摘(摘自《二汽建设报》) 1.飞车跃越泥石流(作者:刘家鹤) 2.我们的战车(作者:杨孝伦) 3.夜过昆仑山(作者:产品处试车队) 4.冰达坂上斗严寒(作者:刘家鹤) 5.火焰山上战干热(作者:试车队战地报道组) 6.战沙海奏凯歌(作者:试车队战地报道组) 7.新闻报道一则 编后语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早饭后出发,今天第一站是沙市。到沙市后为打听去轮渡码头的路,把头探出车窗去问一个骑车子的人。他仔细地告诉我如何走。一听口音是东北人,再一问竟然是沈阳的。他听我说是二汽的,忙告诉我他有一同学在二汽。可惜的是二汽的员工有数万人,我并不认识他的那位姓张的同学。于是只好道谢并招手致意各奔西东了。 长江在沙市这里水面并不很宽但水很黄,风大浪也大。摆渡船能装六七辆汽车。朱柏山让小谢拿出相机抢拍了二汽试车队渡长江的镜头。因为五辆车未能全上这一船,过了江我就在沙滩上等后面的车,同时看一位老船工修船。一只木船在沙滩上被一些木杆架起,老船工用刮刀和锤子把“麻刀”(一种切短了的麻纤维)和“泥子”钉到船体的板缝中去,这叫“练船”。练好的船下水后就不会漏水了。 因为在摆渡时听说经公安去澧县的路不通了(在公安的摆渡船沉了)所以要绕道松滋。沙市到松滋的路很坏。松滋这个地名我最初是从电灯泡上知道的,松滋有个灯泡厂生产灯泡。查查地图知松滋别名新江口,它位于松滋河畔,背山临水。现水量不大,但从沙滩之宽可以想见涨水时河也一定是很宽的。河上有一座颇为壮观的大桥。遗憾的是我们的车队沿着公路走,擦边松滋而未能进城去看一下。远远望去沿着山坡屋舍井然有序,各式厂房比肩林立,也颇有一个新兴的工业小城的模样。据说,松滋还有瓷器厂生产各类瓷器。 江南毕竟比江北更暖些。在松滋一带的山坡上除了桃林一片红云、梨树一片白花之外,油菜花的黄色更浓、花味更香,甚至扑进车窗都香郁充鼻。而且山坡上的竹林更多更密,间或还可见棕树(不是房前屋后栽的而是山野生的)。不少麦子已开始抽穗。 路上独轮车(木制胶轮)颇多。有的房屋采用石片做瓦,大的石瓦片有0.5×0.5平方米。难怪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中的房子也有用石片做瓦的。这大概就是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吧! 松滋——刘家场——醴县均为山路。在刘家场吃午饭时发现饭店中竟有数名女服务员与二汽有红线相牵。试车队中有人在此购得“宝石花”牌手表2只,队里购进鸡蛋一筐。刘代表去附近拜访老战友,要来一挎包“花生米”(大约数百发子弹),这东西一路上既可保安全也可以打黄羊。出发前几位军代表都配了枪,长的短的都有。 出醴县后不远就摆渡过澧水。水极清,呈深绿色,水流平静,仅在清风吹起时泛起粼粼碧波。摆渡船较小,每次只能上2~3辆车,这耽误了不少时间。无奈,只好夜宿临澧县。车辆停放县人武部大院并在那里进晚餐。但住宿则住在县招待所。 临澧县街道楼房都很讲究,高压水银灯照得满街通明。两家电影院上映新片《艳阳天》和《宁死不屈》。 在渡过澧水后等后面车辆时拍了一张与几个社员谈话的照片。一位戴军帽的青年是回乡的复员军人,和他谈话易懂方便交流沟通。他说当地话把小男孩叫伢,把小女孩叫丫头。不时兴叫姑娘,姑娘是出嫁后的称呼。湖南这一带的话与湖北话很有接近之处。反过来说也对。即湖北松滋一带的话颇有一些湖南味道。从那个复员战士口中知道旁边那几个女孩想让我们给她们照相(他叫她们收工回家,她们不走)。但因为相机和胶卷都是公家的不好随便照,她们失望地走了,那个复员战士也走了。我们也有一丝歉意但未说出口。 临澧招待所房间里的脸盆已钉死在脸盆架上,倒水很麻烦。十分讨厌。 澧水是湖南四大河流(湘、资、沅、澧)之一。P13-14 序言 1974年二汽的一支试车队在总后勤部有关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在我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十二个省区的大地上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二汽生产的两吨半越野车和五吨民用车通过了各种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道路条件之下的适应性考验。这次试车不但给二汽的汽车产品早日定型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给我们的部队早日装备上这种新车去完成各项军事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汽生产的汽车无论在执行各种战斗任务(拖炮、爬山、通过热带丛林……)和后勤补给的运输任务时都有很好的表现、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二汽的东风汽车被部队的官兵亲切地叫作“英雄车”、“功臣车”。我们看到了1974年这次试车的一点点贡献。 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二汽已演变成了今天的东风汽车公司。而东风牌的各类汽车已经有数百万辆奔驰在神州大地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土地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也初见成效。现在,我国的部队不但拥有了国产的越野汽车、国产的新型坦克、而且拥有了国产的新战机、国产的各类导弹、国产的核武器、国产的新型战舰……我们中国人民真的是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 在此时,我们重温三十多年前二汽的这支试车队的经历显然不是一次简单的怀旧,而是为了讴歌那种重任在肩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是为了讴歌那种克服千难万险勇往直前争取胜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为了讴歌那种进行科学试验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年代虽不同了,但是我们中国“汽车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科学严谨的精神是应当永远提倡的。 《车行六万里——1974年试车记》这本书写得朴实无华。作者没有把它写成试验报告式的枯燥文章,也没有把它写成“游记”式的飘逸旅游记录。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它就是一篇试车手记。希望读者会喜爱它。 后记 2010年快要过去了。这本书从今年五月开始策划到现在算是脱稿收工。共耗时大半年。本书中讲述的这个试车队的故事则已过去了三十六年。真可谓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和1974年相比较,今天的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汽车的科技在这三十多年里跃上了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汽车电子化”变革。在这方面,我国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步子慢。尽管如此,现在我国生产的汽车上也普遍地装用了诸如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安全气囊自控系统、GPS导航系统以及多媒体音响系统等等一大批电子装置。国内的汽车电子方面的企业中也涌现出不少佼佼者。像深圳市航盛电子公司就是国内汽车电子界的领军企业之一,号称是中国汽车电子业的“航母”。本书在封三选登了一幅他们的图片向读者稍作介绍。 到了本世纪的2010年,汽车科技又在经历着第二次的变革——汽车电机化。世界要讲环保、讲低碳、追求绿色,那汽车就一定得走上开发多种新能源的道路。于是。双动力混合能源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料电池车直至纯电动车等等都开发出来了,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满园春色。在这一次变革之中,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我国汽车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天赐良机。我们没有浪费这个机遇。在深圳,我们也已经有了两家企业取得了优秀成绩:深圳市五洲龙汽车公司和比亚迪汽车公司。五洲龙汽车公司主要是从事各类环保型大客车的研发和生产。他们起步较早,所生产的混合动力大客车在深圳、澳门等地大量地长期运营在公交线路上。由于他们的产品节油效果明显、尾气排放改善再加上车辆可靠性好、出勤率高,所以深受用户欢迎。本书在封二上选登了两幅他们的图片向读者简略地作个介绍。至于比亚迪公司,则是以生产小轿车和纯电动小轿车为主要方向。由于股神巴菲特看中了该公司的股票,因此该公司名声大振。本书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本书作者在1997年编写出版的《深圳市车辆购置、驾驶与维修指南》一书时,曾在该书的编后语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一个架在四个车轮上的国家,中国未来是否也会架在四个车轮上?”当时作者对此并未回答或作出预言。今天,面临着2010年我国年产销汽车极有可能达到1700万辆这样一种火爆局面,任何一个读者对上述那个问题都一定会作出“肯定性的答案”了。这真可用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那句诗句来形容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向支持和赞助本书出版的深圳市五洲龙汽车公司和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和经办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的出版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在1974年试车途中写工作笔记时,我记了一些走马观花、道听途说的见闻。在2010年编写本书时。为了避免偏差,我花了一些时间尽可能地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详见本书书尾开列的参考资料清单),核对本书中涉及的某些事。在此,我向这些参考资料的编著者致谢!尽管如此,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的内容仍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二汽的老朋友、汽车业内的领导和朋友们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谢谢诸君! 刘家鹤于深圳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之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