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德布四海,威震天下,功高盖世,诸侯拥戴他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黄帝就去征讨他。黄帝勤勤恳恳治理天下,选贤任能,开山通路,从来没有享受过清闲生活。
黄帝的正妃是嫘祖。黄帝崩逝以后,他的孙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帝颛项崩逝以后,黄帝的曾孙高辛继位。高辛就是帝喾。帝喾之后,其子尧继承帝位。
帝尧,名放勋,乃黄帝玄孙。
尧帝时洪水肆虐,尧问四岳:“洪水滔天,下民困苦,谁能治理?”四岳说鲧可以。尧帝派鲧去治水。过了九年,鲧还是没有成功。
尧年老时,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贤能者,问群臣:“谁可以继承帝业?群臣为我举荐一人,无论贫穷贵贱,只要德能超群即可。”群臣奏道:“在民间有一个人可以,叫虞舜。”尧说:“那就试一试他!”
于是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又命舜整理五典。舜教人们遵循五常,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了,整个社会也就和睦了。尧更加欣赏舜,又让他管辖百官。官员们在舜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丁作。尧又让舜接待四方宾客。舜将接待仪式安排得隆重、肃穆,赢得四方宾客的崇敬。尧为了进一步考验舜的智慧、勇气和体力,命他穿行深山,横渡江河。舜在历险途中,即使遇到暴风雷雨,也能辨别方向而不迷失。
尧认为舜的品格与才智已经超凡人圣,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
三苗屡次在江淮、荆州一带作乱。舜考察了这些情况以后,禀报给尧,将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处死在羽山,天下人都宾服。
尧在继位的第七十年才得到了舜,又过了二十年,令舜继位为天子。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担当不起天子的重任,才把权力交给舜。尧认为,将权位授予舜,只是让丹朱一人吃亏,却可以让天下人受利;如果将权位授予丹朱,就是让天下人受害,而丹朱一人受利。尧说过,不能为了一人受利而祸害天下!这才把天下托付给舜。 尧退位后,又过了二十八年逝世。百姓悲哀,如同丧失父母。
尧去世后,舜将天子之位让给了丹朱,而自己迁徙到南河之南。诸侯不去朝拜丹朱,而朝拜舜;百姓有纷争,不去找丹朱,而找舜评理。于是舜说:“天意!”他这才继位为天子,这就是帝舜。,
帝舜名重华,乃黄帝之后,母亲早亡,父亲瞽叟目盲。瞽叟另娶妻,生子名象。瞽叟偏爱后妻和象,想杀掉舜,舜及时逃脱。舜常常受到父亲的重罚,但他侍奉父亲、后母和弟弟十分恭敬谨慎,从无懈怠。
舜二十岁时,因孝敬父母而闻名于世,三十岁时,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考察他的内在品格,又派九个儿子跟随他,观察他的外部表现。尧的两个女儿非常尊敬他,从不因为家世显贵而怠慢舜的亲属。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恭敬地对待舜。舜在历山耕地,人们都愿意把田让给别人;他在雷泽捕鱼,人们都愿意把居所让给别人;他在河滨制陶器,陶器也都美观耐用。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一年,那里就会形成一个村落;住两年,那里就会成为一座小城;住三年,那里就会变成都会。
瞽叟还想杀死舜,他要舜上粮仓,然后从下面点火。舜用两个斗笠为翅膀跳下来逃脱。瞽叟又派舜挖井,舜偷偷在井底挖了一个出口。等到舜进入井里,瞽叟与象一起填土。舜从预先挖好的出口逃了出来。瞽叟与象以为舜死了,十分高兴。象说:“出主意的是象。”于是,象占有了舜的房子,弹起舜的琴。这时,舜回来了。象大吃一惊,说:“我正因思念你而伤心呢!”舜对待父亲和弟弟比以前更加谨慎小心。
尧试着让舜整理五典,治理百官,他都做得井然有序。
舜任人唯贤,选举“八恺”“八元”处理国家事务,教化四方人民。国家事务无不得到有序处理,四方人民变得更加相亲相爱。舜还有二十多位大臣,他们分别是大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等。这些大臣在自己的职守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建树。 舜从五十岁开始摄行天子事,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正式代尧为天子。舜即帝位三十九年后,巡游到南方,在苍梧之野崩逝。舜葬身在零陵。舜年老时,将帝位禅让给大禹。P2-4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宝藏等待我们发掘,这里有广阔的文化平原供我们徜徉。中国古典文学就像一座大花园,里面百花齐放,其中以秦汉散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代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史学巨著又是难得的文学佳作。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明清,已经蔚为大观。这当巾的佼佼者,当然是“四大名著”。什么是经典?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是经典。除“四大名著”之外,我们有《三国演义》之后最好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和《隋唐演义》,有《西游记》之后最好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还有最优秀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在给友人的书信《报任少卿书》中,他说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年轻时离开首都长安,游历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名人逸事,为日后写作《史记》积累了大量素材。继任为太史令后,司马迁有机会接触汉朝的国家图书馆。他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编一部描写《春秋》以后史事的史书。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腐刑。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的创作,不久就去世了。
《史记》博大精深,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司马迁创制出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为后世史家所继承,成为后世“正史”的典范。本纪足全书的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世家主要叙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除王侯外各种杰出人物的传记;表是用表格的形式简列世系和史事;书用来记述制度,包括天文历法、礼乐制度、社会经济、山川地理等。每篇有司马迁总结性的评述,均以“太史公日”开头。《史记》经纬纵横,各部分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有机整体。
《史记》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地位,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十分中肯、精当的评价。首先,它继承了我国历史上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不虚美,不隐恶”,将上自王公贵族下至三教几流的事迹皆采选人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作者平等的进步史观。对于帝王和英雄人物的缺点,司马迁巧妙地采用“互见”的写法,将冀在其他篇章中予以体现。《史记》最精彩的篇章主要集中在描写春秋战国和阿汉初年风云人物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当中,其中喑呜叱咤的项羽、忍辱偷生的韩信、慷慨悲歌的荆轲……都给读者盔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记》的语言浅白但不失韵味,其中一些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已经成为成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也成为干古流传的名言,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
为帮助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我们做了如下编辑工作:首先,在保留原著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原著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去粗取精,改写成十五万字左右;其次,全文采用现代白话表述,实现汝者与古典名著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再次,本书配以二十余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了解并最终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编者
2013年11月
《史记(美绘少年版)》(作者司马迁)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博大精深,全书共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司马迁创造性地创制出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为后世史家所继承,成为后世“正史”的典范。本纪是全书的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世家主要叙述王侯的事迹;列传则是除王侯外各种杰出人物的传记;表是用表格的形式简列世系和史事;书用来记述制度,包括天文历法、礼乐制度、经济文化、山川地理等。每篇有司马迁总结性的评论,均以“太史公曰”开头。
《史记(美绘少年版)》的体例经纬纵横,各部分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有机整体。
《史记(美绘少年版)》(作者司马迁)不但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鲁迅先生曾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十分中肯、精到的评价。
首先,它继承了我国历史上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不虚美,不隐恶”,上自王公贵族,下至三教九流的事迹皆采以入传,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作者平等的进步史观。对于帝王和英雄人物的缺点,司马迁巧妙地采用“互见”的写法,将其在其他篇章中予以体现。《史记》最精彩的篇章主要集中在描写春秋战国和西汉初年风云人物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当中,如喑呜叱咤的项羽、忍辱偷生的韩信和慷慨悲歌的荆轲……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千百年之下依然“想见其人”。《史记》的语言浅白但不失韵味,其中一些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已经成为成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