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内容主要包括:1%的富人怎样瓜分99%的财富?货币泛滥的时代,何以出现“钱荒”?叙利亚危机是否是另一场货币战争?“四·一二”黄金大屠杀的黑幕之后是什么?“中国大妈”能否逆袭华尔街?为什么每创造一个5万美元年薪的就业,美联储就需要狂印250万美元的钞票?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与经济复苏乏力,谁是现实,谁是幻觉?华尔街炒房团如何掀起美国房价巨澜?谁在创造影子货币?美国年轻人为何“啃老”?财富兼并如何导致罗马和宋朝的衰落?什么不是“中国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宋鸿兵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内容主要包括:1%的富人怎样瓜分99%的财富?货币泛滥的时代,何以出现“钱荒”?叙利亚危机是否是另一场货币战争?“四·一二”黄金大屠杀的黑幕之后是什么?“中国大妈”能否逆袭华尔街?为什么每创造一个5万美元年薪的就业,美联储就需要狂印250万美元的钞票?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与经济复苏乏力,谁是现实,谁是幻觉?华尔街炒房团如何掀起美国房价巨澜?谁在创造影子货币?美国年轻人为何“啃老”?财富兼并如何导致罗马和宋朝的衰落?什么不是“中国梦”? 内容推荐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内容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五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 从黄金市场透视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尽在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山雨欲来”。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黄金斩首,打响美元保卫战 “四·一二”黄金大屠杀/003 4月15日.200万年一遇的恐怖/006 “中国大妈”逆袭华尔街/006 伦敦金:高贵的出身,私密的做派/009 瑞士金:小姐的心,丫鬟的命/012 纽约金:牛仔的乐园,赌徒的天堂/014 美国QE3: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元信心在摇晃/018 遥相呼应:发达国家齐上阵,货币贬值战鼓闻/020 货币起义:贸易结算用本币,美元需求成问题/022 雪上加霜:德国黄金运回家,美国金库要核查?/024 连锁反应:女王陛下当道具,英国央行唱大戏/027 恐惧升级: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028 COMEX黄金库存拉响了红色警报/029 库存疑云/034 黄金ETF,华尔街大佬的“小金库”/037 内幕披露/040 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黄金和白银还有未来吗?/044 申论/048 第二章 真相隧道,穿越泡沫的空间 股市中的黑色秃鹫/053 伯南克的惊吓/055 股市繁荣,还是股市浮肿?/056 股票回购为哪般?/060 举债买股票,未来天知道/065 公司资产的“老龄化”/067 拔掉QE呼吸机,股市还能蹦跶吗?/070 喧嚣的债券市场/073 公司债库存萎缩,做市商调节失灵/077 垃圾债,公司债中的“次级贷”/082 申论/085 第三章 钱荒惊魂,梦游的影子狂欢 叙利亚危机,华尔街的及时雨?/09l 回购,就是债券的典当/095 回购市场的6月惊魂/098 传统的货币创造/10l 影子货币:全新的货币创造规律/104 转抵押,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杂技/107 “回购到期”交易:金融魔术师的新玩法/109 垃圾债的“奇幻漂流”/111 影子货币与影子银行/116 回购抵押创造了多少影子货币?/119 6月为什么闹钱荒?/120 申论/123 第四章 利率火山,最后的审判日 美联储突然“阳痿”,伯南克意外变卦/129 QE的泰坦尼克号,迎头撞向回购冰山/130 监管寒流袭来,抵押品短缺恶化/133 影子银行如何杀出重围/135 扭曲利率,美联储既当裁判员又当守门员/138 利率火山,资产泡沫的终极杀手/14l 利率掉期,纽约人伤不起/142 底特律破产案背后的利率掉期黑手/146 从利率掉期到利率“掉阱”/148 Libor的由来/149 谁在操纵利率/152 超低利率吹起了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156 退出QE是找死,继续QE是等死/158 申论/162 第五章 风云再起。华尔街炒房团在行动 房价失血的伤口:止赎房/167 止赎阻塞,房价企稳/169 华尔街炒房团,房价逆转的节奏/172 凤凰城,炒房团牛刀初试/174 赌城的豪赌/176 转战南加州/177 黑石,美国最大的地主/180 谁是华尔街炒房团的牺牲品?/184 房地产究竟是苏醒了,还是在梦游?/186 年轻人的新潮流:搬回家“啃老”去/188 利率火山将烧着房地产/192 “租客帝国”的致命陷阱/195 胜利大逃亡的路线图/197 逃亡的第二战场:租金抵押证券/200 申论/203 第六章 财富分裂,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在华尔街,总统吃了闭门羹/207 “沃克尔规则”/209 “伦敦鲸”的覆灭/211 无法无天与有法无天/217 沉沦的中下阶级/220 就业市场的真相/223 岩上之屋,还是沙上之梦?/229 财富分裂折断了美国梦的翅膀/235 贪婪与盗梦/237 资产分化远比收入分化更严重/242 申论/247 第七章 罗马盛衰,浴血的贪婪之路 护民官格拉古之死/253 格拉古的成长经历/254 格拉古兄弟的土地变法/257 勤劳缔造罗马。贪婪摧毁共和/259 大转折:内向盘剥到外向扩张/264 货币经济的帝国时代/266 脆弱的货币循环/270 蛰伏中的经济危机/274 军事独裁的经济本质/278 货币贬值与超级通胀/280 货币崩溃敲响了帝国的丧钟/285 申论/287 第八章 北宋兴亡,铅华洗尽的沧桑 北宋,人类第二次货币文明的巅峰/293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298 银行家的崛起/300 金权与政权的斗法/303 6%~7%的富人兼并了60%~70%的土地/305 “宋朝梦”的破灭/307 雪上加霜的“钱荒”/310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313 贪婪的最后疯狂/316 交子——全球第一种纸币/318 主权信用,贪婪依旧/32l 申论/324 第九章 什么不是“中国梦” “罗马梦”“宋朝梦”“美国梦”的破灭/329 美国的第二次财富兼并/33l 什么不是“中国梦”/336 房地产与财富分配/339 城镇化的关键是创造就业/343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346 定力无限。才能放飞梦想/350 后记/353 试读章节 连锁反应:女王陛下当道具,英国央行唱大戏 就在德国人与美国人密谈召回黄金的条件时,英国人沉不住气了。毕竟德国在英格兰银行的金库里也存了440吨黄金,德国民众不相信美联储了。他们就不会怀疑英格兰银行吗? 英国人越想越心虚:“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2012年12月13日,德国央行还在和美联储的谈判之中,英国BBC突然高调报道了英国女王视察英格兰银行金库的消息。 英国女王平常很少问政,更遑论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了。这是15年来女王首次视察英格兰银行,还特意参观了金库。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世界经济一片狼藉,在那么危急的时刻,这位女王都没到英格兰银行慰问“灾区”。2012年12月并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15年从没来过英格兰银行的女王,怎么会突然兴致盎然地跑来视察金库?蹊跷之事必有蹊跷之因。 英国媒体大篇幅报道了女王的视察,尤其将镜头聚焦在英格兰银行金库里堆放的密密麻麻的金砖上,只见老太太抚摸着成堆的金砖感慨道:“很遗憾,这里的黄金并不都是我们的。”女王这话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黄金是个好东西:二是英国忠实地守护着其他国家寄存在英国的黄金储备。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巧合”! 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女王本人根本没想到要来英格兰银行的金库参观,而是英格兰银行的特意安排,并要求媒体配合大做文章,通过画面和文字高调曝光女王的视察,隐晦地展示金库中巨大的黄金库存,间接消除人们对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的怀疑。这一回,英国女王就是展示英国黄金储备的道具!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有实力的人,不会刻意表现实力:刻意表现的人,一定缺乏实力! 看来德国从纽约运回黄金储备的举动,击中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恐惧升级: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 2013年3月16日,塞浦路斯炸了锅!欧元集团向塞浦路斯发出最后通牒,拯救其银行系统的条件就是必须向储户开刀,开征闻所未闻的储蓄税! 英国《每日邮报》惊呼:“这是一场伟大的欧盟银行抢劫案。” 众所周知,银行储蓄不是债券,不是股票,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投资,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储蓄的本质是一种财富的寄存,储蓄者并没有授权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动用这笔钱去进行有风险的投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必须无条件随时满足储蓄者提取存款的原因。银行投资的失败与储户毫无关系,一切损失没有任何理由让储蓄者分担。尽管在现实社会中。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欧美所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是用于确保储户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这是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早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价值基础。未经储蓄者的同意,没有社会的公平讨论,缺少正义的司法程序,欧元集团、欧洲央行和IMF这“三巨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塞浦路斯政府接受完全无视正义底线的“城下之盟”,这比公开的抢劫行为更恶劣,因为它公然颠覆了社会道德的基础。 消息传来,塞浦路斯民众惊恐万状,他们奔向银行提款,却发现账户已被冻结。愤怒的人群开始骚乱,有人甚至开着推土机撞向银行的大门。 尽管银行储蓄税最终没有实施,但高额储蓄者的巨大损失仍然变成了一场金融噩梦。欧盟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未来其他成员国银行危机拯救方案的样板,欧洲的富人们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之中。 如果财富在银行里都不安全,更何况是动荡的股票市场,高度泡沫的债券市场和变幻莫测的外汇市场。 财富,至少是部分财富,迫切需要一个远离金融体系的避风港。 2012年底和2013年初,美国QE3激起的货币恐慌,经日元超级贬值和欧元负利率的预期,已被高倍放大,金砖五国准备另起炉灶强化了美元动荡的局面,加之德国人运黄金的疑云,英国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演,以及塞浦路斯储蓄危机的升级,终于诱发了市场对全球各国货币的极度不安,富人囤积黄金的暗潮开始涌动。P27-29 序言 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和五花八门的观点,人们的思维能力往往会陷入瘫痪。关键数据被噪音数据所淹没,重要细节被细枝末节所混淆,深层病因被表面病症所迷惑,核心推理被琐碎逻辑所牵绊,分析丧失方位,判断走入迷途。最终,幻觉置换了真相。 经济领域的困境尤其如此。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五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 简而言之,世界是在逐步远离上一次衰退,还是在加速滑向下一轮危机? 矛盾的市场表现,冲突的经济数据,荒唐的解读方式,纷杂的观点态度,争议的政策措施,欢迎来到当今世界混沌而喧嚣的复苏现场! 人们不能深刻认识经济活动的本质,源于缺乏更深层次的统一的逻辑框架。人类不是在高度理性的状态下参与经济,而是在充满欲望的强烈情绪中追逐财富。人性,尤其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贪婪,从来就是驱动经济运转的根本性力量。 人类有史以来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永远围绕着两件最基本的工作而展开,一个是创造财富,另一个是分配财富,其他活动均是其衍生之物。无论是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人性的贪婪自始至终都是它们终极能量的来源。 贪婪中的“好逸恶劳”,驱动着节省体力、减少时间、降低强度、增加愉悦的各种技术进步,从而带来了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使得财富创造更加蓬勃。但是,贪婪中的贪得无厌,则会激发巧取豪夺、投机欺诈、急功近利、奢侈靡费,进而压抑生产率的进步,导致财富分配畸形,降低社会的经济活力。 本书的重点就是以财富分配作为解剖经济活动的手术刀,把当今的“美国梦”与历史上的“罗马梦”和“宋朝梦”,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为未来的“中国梦”提供历史的参照系。 本书的前六章内容,是用显微镜来观察美国经济的现状,从黄金市场透视美元,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归根到底,是从财富分配来解读贪婪。 2013年4月的黄金价格暴跌,被解释为美国经济复苏良好,因而黄金的避险需求下降:而经济良好的证据就是股市屡创新高,但如果深入分析股市上涨动力的根源,就会发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行为,其实是推高股价的主导力量;股票回购的资金又是源于债券市场的融资,而债券市场的火爆正是货币量化宽松的结果。因此,金融市场的非正常繁荣,全赖QE政策所形成的超低利率环境。 QE导致的货币泛滥,真的促使实体经济复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公司的销售增速在递减,扣除通胀之后,实际上已陷入了负增长;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在萎缩,这解释了就业市场的长期困局,导致实体经济的核心资产显现出严重的“老龄化”症状,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生产率出现快速滑落:房地产的价格复苏,无非是华尔街炒房团的杰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年轻一代被大量挤出了潜在的购房队伍,房地产的后继乏力已成定局:美国主流中产阶级的高薪工作岗位复苏之缓慢,在2025年之前都很难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 QE政策没能拯救实体经济,实际上,廉价货币不是在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在摧毁资本的形成。 如果说QE已被5年来的经济实践所证明是一个失败的政策,那么退出QE的道路却绝非坦途。退出QE将会触发利率火山,而继续QE将迎头撞上回购冰山,两条道路的终点都是金融危机的再度爆发。美联储在QE进退之间的彷徨与犹豫,既陷实体经济于无望之境地,又置金融市场于危险的边缘。 利率能否被无限压制,这是判断下一轮金融危机的风向标! 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仅施惠于极少数人,却殃及绝大多数人的道路,根源就是权贵与富人集团的过度贪婪,导致了财富兼并的恶化趋势难以逆转,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困境的无法自拔。 本书的最后三章,将观察的视野扩大到2000年的尺度,从对美国经济的近距离观察,延伸到把握历史脉络的审视:从罗马盛世和北宋繁荣的兴衰拐点切入,逐步展示出一个高度近似的衰亡过程的慢镜头:贪婪兴,则兼并起;土地聚,则税负畸:国库空,则货币贬;民力竭,则内乱生而外患至! “美国梦”“罗马梦”“宋朝梦”的破灭,并不能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梦”,但却可以提醒人们什么必然不是“中国梦”。 如果未来的中国能够避免重复这些历史的教训,那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国实现其强国富民的复兴之梦。 后记 这是一本耗尽心力的书,也是一本自我重新发现的书。 很多事情你以为想清楚了,结果一说才发现有问题;当你说明白了.一写才知道有漏洞。想是跳跃的思维火花,说是即兴的逻辑片段,写才是沉淀的思想体系。 当我满怀激情开始创作时,绝没有想到后面的工作是如此的艰难。在每一章的开始,我都自信满满地认为有充足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积累.结果一上手才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真正属于自己,它们就像有旺盛生命力的蚂蚁一样四处乱爬,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思路,践踏得面目全非。越丰富的知识积累,总是导致越严重的思维瘫痪,在一团乱麻之中,我拼命地挣扎,就像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抓不住主次线索,找不到逻辑源头,分不清推理方向,只有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量将我打得晕头转向,精力不断耗损,信心反复崩溃,焦虑、沮丧和绝望吞噬着残存的意志。 就在我即将放弃努力准备随波逐流的关键时刻,脑海里总是突然冒出霍元甲落入水中,沉入江底,抱着石头一步一步走向岸边的清晰影像。这时.周围的一切纷乱都慢慢地沉寂下来,湍急的思路变得静如止水,我仿佛沉到了水底,没有信心,没有意志,没有挣扎,只是定住了意念,内敛了心神。逐渐地,关键的数据开始闪烁微光,重要的细节显现出清晰的轮廓,亮点与亮点可以连接,线索与线索出现因果,逻辑的源头慢慢浮现,终于看到了黑暗隧道尽头的光亮。走出去,那边就是一片阳光灿烂的新天地。 当我最终把各个章节的逻辑严丝合缝地对接完毕,我突然意识到人生也该如此。只有定力深厚的人,才能趟过重重险滩,体会别人无法体会的愉悦。 治心方能制利害。所谓“治心”,就是放弃一切杂念,摒除所有妄想.将人生全部的能量高倍聚焦于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虽万难而不怯.九死而无悔。治心到何种境界,定力就到什么样的深度。一个有定力的人。才能权衡出真正的利与害,才会敏锐地趋利避害。 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治心和定力的高手。在现实中,许多人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只是无法有效地治心,因此不能有效地抗拒诱惑,致使利常常损于害,人生的潜力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的确,抗拒诱惑并非易事,排除干扰也常常力不从心,归根到底,还是心中的杂念太多,妄想过剩,难以做到心智的高度聚焦。在这种情形下。良师益友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货币战争》丛书的写作过程中,出品人郑莺燕堪称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她不仅策划图书,而且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在过去的几年中,她坚持高品质的内容与思想必须贯彻始终,而不允许存在任何“折损”。当我出现游移分神之时,她总是强调“一个人一辈子只需做成一件事,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句话我听了不下百遍,想到不止千回,但也未必总能做到,她的鼓励和督促使我受益匪浅,许许多多的杂念与妄想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经历过的诸多挫折,浪费过的大量时间,也反复印证了她的先见之明。 什么是人生的捷径?那就是必须少走弯路。良师益友好比苦药,话虽难听理却管用。一辈子如果没有碰到这样的诤友,那将是一种最大的遗憾。 良师益友不仅能够帮助屏蔽杂念,抑制妄想,而且时常使人更清醒地了解自己,“如今‘货币战争’系列的畅销,并不代表一切,二三十年之后.如果你的书还有年轻人在阅读,那才是这些书的意义”。良师益友的警钟,震得我两眼直冒金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相当紧迫。 今年在北京香山的闭关写作期间,太太和女儿暑假过来看我,那一个月是我最感温馨的日子。我们天天挤在一间小屋里,一起聊天,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我突然觉得生活在物质上可以极其简单,却能同时拥有世间最大的快乐。我们每天带着女儿到香山脚下的地摊上转悠,几块钱的小东西竞能让我们高兴半天。当剥掉所有物质的表皮后,亲情反而更加香醇浓厚。 从暮春到寒冬,每日通宵达旦的研究与梳理,使我逐步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当我走出香山,阳光依然灿烂,遥望远方的地平线,乌云正在慢慢积聚,山风已经阵阵袭来。 宋鸿兵 2013年11月22日凌晨于北京香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