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和历史沿革背景
第二节 地质和地貌
第三节 气候和土壤
第二章 植物区系、植被的基本特点和性质
第一节 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
第二节 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分析
第三节 种子植物区系种的分析
第四节 其他分析
第三章 新种和新分布类群
第四章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
苔藓植物门
拟复叉苔科 Pseudolepicoleaceae
绒苔科Trichocoleaceae
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
裂叶苔科Lophoziaceae
叶苔科Jungetananniaceae
合叶苔科Scapaniaceae
裂萼苔科Lophocoleaceae
羽苔科Plagiochilaceae
扁萼苔科Radulaceae
光萼苔科Porellaceae
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细鳞苔科Leieuneaceae
南溪苔科Makinoaceae
绿片苔科Aneuraceae
……
参考文献
附录新分类群原始文献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图版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收录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及常见栽培的维管植物225科、984属、2858种(含种下类群),介绍了该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植物区系、植被的基本特点和性质,以及新种和新分布类群。每种植物记录了分布情况、海拔和标本引证。书后附有科、属、种的中名索引和科、属的拉丁名索引,便于查阅和检索。
李良千主编的《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可供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园林园艺、医药卫生等相关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参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于2005年组织申请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之后,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甘肃农业大学组成联合考察队于2006~2007年及2011年先后6次约70人/次在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考察与植物标本采集,共采集植物标本12310号约53000余份(含苔藓植物3735号)。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对所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了认真的鉴定和研究,组织人员李良千等编著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本书中还引证了植物标本数据库中自1930年后采自该区的11000多条植物标本采集记录和有关文献记录(经考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