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谋略高手李鸿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编著的《谋略高手李鸿章》是一本全面讲述李鸿章谋略人生的传记,作为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一生被人靠人800多次却依然挺立。后人对他的褒与贬,也对立得太厉害:他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他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他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他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全是投降“议和”。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谋博弈,背靠慈喜太后,成为晚清权力最高的大臣,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内容推荐

李鸿章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其功过是非难以定论,《谋略高手李鸿章》作者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以其独特的身份和视角,精彩地描述李鸿章鲜为人知的真实史料以及相关历史事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待这个晚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多视角解读这位中国晚清大碗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年轻时的梦想

第二章 对基督教的重新认识

第三章 剿杀太平军

第四章 为慈禧太后做事的日子

第五章 七百万人之死

第六章 献身农业

第七章 反思中日甲午战争

第八章 政变在即

第九章 沙皇加冕典礼

第十章 德国人与事

第十一章 出访英关

第十二章 横渡大西洋

第十三章 关国见闻

第十四章 鸦片瘾与鸦片交易

第十五章 义和团运动中的任务

第十六章 奉命护驾

第十七章 出兵朝鲜

第十八章 最黑暗的日子

第十九章 评价政要

第二十章 日记中的小注

试读章节

“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诗坛的顶峰。”

这句话出自李鸿章之口。在1846年李鸿章21岁时,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其实,这句话很平常,在当时,多数青年都有这样简单的梦想。追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经发表过这样的雄心壮志,此时.21岁的李鸿章正在寒窗苦读,为明年的会试做最后的准备。

最后,李鸿章在这场科举中从四千多名学子中脱颖而出,进士及第,准确地说,他考中了二甲第十三名进士。虽然欧美国家普遍对中国科举考试的教育模式不屑一顾,但客观地讲,在那样一场残酷的考试中李鸿章可以得到这样优秀的成绩,足可见他认真踏实、勤学聪颖。

开头的那番话虽然有些狂傲,却在另一方面说明李鸿章心怀大志,再加上他认真好学,能力出众,命运一定会垂青这样的人。至少李鸿章的父亲和他的知心朋友都这样认为。

李鸿章的日记篇幅不长,往往是仓促地随手记下些只言片语。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李鸿章的勤奋严谨。从他的措辞和文风中,无声无息地向世人透露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从孩提时代,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李鸿章最痴心、最在意的是文学诗作。他渴望他的诗词传世,他希望人们评价他的时候,会在他的生平前加注“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历史学家”的名头。说白了,他渴望文留青史。

“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诗坛的顶峰。”1846年,李鸿章在他的日记本中记下这样的话语。“我自己其实是一个文人。”五十年之后,存面对一个纽约记者时,他如是说。

“1846年1月——会试终于结束了,我得知自己中了进士,而且榜上有名!答卷时,我文如泉涌,下笔如神,四书五经里的内容我背得十分流利。”

“我对我的文章很满意,就算是重礼爱贤、乐于学习的周文王做考官,我的文章也会使他心动。周文王开启了文化的时代。从周朝伊始,文化百家齐放,文王教导我们重礼重教,他教导我们‘六艺’的重要性,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评论名典古籍,这是因为在当时古籍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

“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王将乐排在礼之后,位居第二。我在乐上造诣不深,只是如今已经不兴当街卖唱,在喧嚣处高歌了。射(射箭之艺)我也不是非常在行,但是稍加练习,还是可以拿得出手。据先祖们说,我的家族中出了一个伟人,他过去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整个亚洲的第一把弓箭就是在他的手中诞生的,他尤以箭技高超而出名。据祖辈们说,他从一种不知名的树芯中找出制作弓箭的原料,又将它置于小母猪的眼泪中浸泡若干个星期,然后一把结实好用的弓箭就这样制造出来了。我可以马上学习射箭的本领,可是我不愿从军,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步弓手,可是现在哪还有靠打猎为生的人呢?”  “‘御’(驾驶马车),这门手艺也是一样。如今,我也不怎么骑马,而且我并没有单骑走天下的打算,更别提骑骆驼了。并且,文王当时并没有将骑骆驼放在‘御’中。”

“不过,我也并不是不学无术之徒,我的其他优点一定可以讨得周文王的欢心。

P2-P3

序言

有人说《李鸿章回忆录》是自说自话,但更应该说它在为李鸿章进行辩护。显而易见的是,李鸿章先生也想为自己的国家出谋划策。在这里提醒各位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译稿是第一次面向大众。

李鸿章先生并不是特别细心的人,当他北上天津时有很多手稿留在了汉口,而他从直隶总督的位置上调离时,又把他二十四年来所写的心血留在了天津。等到李鸿章驾鹤西游之后,他在两广地区当官的侄子把他在汉口、广州、上海、南京、苏州、北京、天津时的手稿整理在一起,并存放在李鸿章先生居住的广州故居里。

大概在两年前,也就是1911年左右,在得到大清国政府的允许以及李鸿章遗产托管者与李鸿章后人的赞同下,我们终于可以专心致力地研究李鸿章的资料和笔记。同时,我们还嘱咐曾为李鸿章先生当过秘书的罗伯斯上校把它翻译出来,和他一起完成这个工作的还有在北京给李鸿章当过仆人的王秀才以及一个在广州的老员外。

虽然李鸿章先生的日记洋洋数万言,超过了一百六十万字,他的笔记更是不可胜数,但是我们只是摘抄并挑选了部分内容翻译成英文。这些珍贵的Ft记也是首次呈现在英美读者面前。

很多读者注意到我们在每一个独立的标题下又设置了不一样的主题。在原来的稿件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主题——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寥寥数语就能描述出一群人。而且当李鸿章在很多地方分别任职时,他就会重新描述其中一种主题,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际遇,这些都会使他对同一个主题产生新的认识。

因此,把李鸿章所有的手稿统统整理出版简直是痴人说梦。我们只能对李鸿章的手稿和日记进行精挑细选,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内容,再冠以合适的标题。

在这里还需要向各位读者赘述的是,将李鸿章的优美文字翻译成英文时没有碰到大的困难,但是唯独在确定日期时斟酌再三。因为李鸿章最早在天津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他用自己独创的纪年法和与众不同的周期在手稿上进行标记。连很多中国的学者也对此摸不着头脑,他们在删除日期方面都给1ti了肯定的答复。因此,即使是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的专家,也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才能将条目上标注的所有确切Et期弄清楚。

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李鸿章渐渐开始使用白话文写作,但他还是会在为某些条目或者手稿写明日期时沿袭自己独创的写法。例如,他在日记中写道:“农历五月十三日,光绪,令人厌恶的一年。未时。”他用这种方法把并不重要的想法记录在案,却没有标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这些历史资料会引起全世界广大学者的兴趣。只要碰到没有标注日期和地点的情况时,我们都会将日期补上去,这么做是希望能够将这件事与李鸿章人生当中的某个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紧紧地联系起来,而不是提高或降低该书的政治、历史或文学价值。

有的读者说,这本书所记载的东西,跟李鸿章就不同主题所写的手稿和日记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编著者收录这些文字的目的是他相信这一切是具有持久意义的。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过去的百年内,这个世界涌现出了很多学者、将领、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但没有一个人能像李鸿章那样将这许多身份集于一身。因为他在这些领域的杰出表现,这本从他的日记中摘引编纂的回忆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性格和他的一生。

——美国哈里逊总统国务卿、国际事务专家科士达

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还有半个是顾维钧。

——美国学者唐德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