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广大网民中,普遍存在着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政府的失望,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甚至对革命的呼唤。这些因素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即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情感汹涌的网络事件,是整个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脉络。
网络社区既是抗争的社会基础,又是抗争的结果。抗争挑战控制,同时也适应控制。民众抗争和寻求社区归属感是体现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过程。当然,中国网络文化不仅同网络相关,它还反映了更大的潮流。网络空间中的创造性、社区感、抗争和控制,见之于当今生活的其他领域。网络之外的文化、社区与公民行动的发展,与互联网的革命形影相随。杨国斌编著的《连线力》将展示信息时代中国公民如何在客观社会条件的限制下,拓展文化、社区和政治参与。中国公民的这些努力,共同构成中国新公民行动。书中论述的,正是新公民行动与网络相融合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是通过网络行动的视角透视社会变迁。
杨国斌编著的《连线力》,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中国网民在行动。在中国的广大网民中,普遍存在着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政府的失望,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甚至对革命的呼唤。这些因素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即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情感汹涌的网络事件,是整个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脉络。
1994年,中国开通了全功能的网络连接。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网络文化。它富有想象力,充满幽默,抨击社会不公。普通人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参与维权与抗争,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社群团结以及草根赋权的新体验。与此同时,网络的管制也日益收紧。发生在大变革时代的网络行动,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连线力》展示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如何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拓展表达和参与的空间,构建新时代的电子公民行动。连线的力量,依赖网络但根源于民众,凝聚了人民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