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阳卷)
分类
作者 孙亚珍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孙亚珍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阳卷》收录了《谢顶》、《懒汉下地》、《问路与借债》、《老太爷主长寿》、《近视眼》、《爹吃根油条》、《四姐妹行酒令》、《该截哪头好》、《说媒》、《问路》、《县太爷的判词》、《塾师》、《戏人反被戏》、《留一只做本钱》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阳卷》由孙亚珍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阳卷》是河北高阳地区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的集成,汇编了流传于河北高阳地区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河北高阳历史的发展轨迹,反映出河北高阳民间的风土人情,凝聚着河北高阳人民的智慧创造,体现了河北高阳文化的深厚底蕴。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杨六郎的传说

撒豆成兵

撒灰成兵

撒盐成兵

孙承宗的传说

外财不富穷苦人

小白玉庵

大寺坑边的草长不长

榜眼,榜眼,你好大胆

风折状元旗

让状元

孙承宗吃粗粮十九年

斥宦官

回龙宫的故事

边关论策

吓走皇太极

血染高阳城

孙承宗之死

孙承宗轶事

 孙氏灭清

 孙承宗与小白鼠

长工驸马王爵的传说

 要工钱

 琼林宴招赘

 王驸马认干女儿

 要添箱礼

 训诫干女婿

 皇姑跟驸马回高阳

 要牌坊

 驴撞轿

 免一县

 高阳布做的蟒龙袍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苇叶留痕

田家坟的传说

 图功名 田家大修坟

 失信义 自毁风水堤

 为社稷 景呖被屈斩

 为金顶 三盗田家坟

 拐狐狸 京津助乡亲

 武举人枪挑白龙驹

 田大胆 治水怪

李国楷吟诗续联

李鸿藻的传说

 李鸿藻装聋

 李鸿藻与太监斗法

 李鸿藻送灯笼

 李鸿藻给太子“立规矩”

 李鸿藻“走后门”

 李鸿藻智戏地方官

 李鸿藻的幽默

 李公子大战贝勒爷

 收藏家李鸿藻

小登科

冯国璋与苏果庄苏氏

孟大胆竹刀杀国老

齐映遇奇人

樊忠锤杀大宦官王振

王尊叱驭

康熙大帝喝菜汤

县官昶文藻的传说

 拜客与赶集

 昶文藻断强奸案

 智惩盐商

 昶文藻审驴

 昶文藻智断“铜盆案”

 昶文藻吸烟断案

 巧断杀人案

周福才唱散一营军阀兵

谷知县审碌碡

公冶长

海姑

三爷的宝葫芦

雹神李佐车

杨八仙

石头变金子

风物传说

 无头石龟

 双疙瘩

 皇家庄户

 石佛寺的传说

 莘桥烧鸡的传说

 高阳旧城皇亲庄的传说

 孝义河的传说

 马棚淀的水喝不得

 高阳坑与城墙土

 蠡县铺

 野王村的来历

 刘李庄的来历

 张卜士庄

 高阳旧城的“磕鞋冢”

 八果庄的来历

 会说话的石狮子

 倒贴福字的传说

 大郎和二郎

 圣姑祠

 金马驹

 马猴

 潴龙河的来历

 皮拉猴

 宝罐与送财童子

“海子”的故事——高阳旧城的传说

 小铜锅

“祭灶”改为“送灶”

“老婆”的来历

“厨师”的来历

其他传说

财神爷和财神奶奶抬杠

寿星佬的脑门——宝贝疙瘩

圣(圣)贤(賢)愁

龙灯

故事

革命故事

蔡和森的故事

蔡和森买围巾

皮袍子与做豆腐

“炊事员”朱德在高阳

“活龙”与“一百二十师(一二〇师)”

 吕正操的命真大

 杨成武坐牛车

 白求恩在高阳

 翟树功的故事

治恶棍

教育

英勇就义

特等功臣于冠军的故事

一个鸡蛋的风波

抢回妹妹

送情报

五个火烧

 中秋夜智取高阳布

 婆媳机智救亲人

 腻歪的铁锨

 麦场脱险

 张大伯应敌

 二牛斗恶狼

 智送鸡毛信

韩泥鳅之死

机智的赵凿

官大奶奶

动植物故事

 殷庄的驴——就这个样了

 梁庄的驴——臊着它

 白猪

 兔子的骄傲

 葱与苋菜

 螳螂与黄雀

 袜虫、。发虫

 麦子为什么一个穗儿

 中瓜

 豆腐的来历

 小义犬

 羊生翅

 牛鼠之争

 老猴窝

 斗蛇

 打黑食狼

“我找我姑!”

 天鹅与蛤蟆

 打老虎

人物故事

一代名将孙岳的故事

打抱不平杀洋奴

兵不血刃倒曹吴

会说高阳话,就把洋刀挎

多少姓点孙

佟麟阁将军的故事

 身居高官 不忘乡亲

 生活简朴 严于律己

 秉公办事 不徇私情

 佟麟阁之死一

袁世凯高阳拜大印一

一代名将马法五

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故事

 吹喇叭

“小龙王”

 智退群狼

 盖叫天名字的由来

“花蝴蝶”喝血

 盖叫天自残拒当“内廷供奉”

 盖叫天三拒“堂会”

 断腿再植

 盖叫天怒打清兵

田际云为光绪皇帝当信使

昆曲大王韩世昌的故事

 活死人

 东渡日本

齐如山的故事

 俩二两 一个幺

 齐如山对对子

“梅兰芳的良师益友”

“我有不白之冤”

百岁老戏骨侯玉山

义僧晋富山

弄潮儿李亮

大力士李勇

徐世祥

兔子阎王王老牛

黑旋风的传说

吹鼓手傻进生

 练功

 二百亩“菱角树”

 打对“咔戏”

愣汉

铸铁人戏县长

魏老得,喝冰水

冯半仙

陈县令

张好好

王老茂的故事

“我就干这一天”

 智斗

邱老先生

武三兴

浪子回头

盛洪判案

邓龙击鬼

大力士刘玉秀

变戏法

武师

奇男

怪叟

大挑遇奇才

仁义的故事

 仁义与小偷

 偷柴火

 雇长工

齐古龙起“号”

智斗歹徒

王直学说话

萧何买律

吴颜娘娘长得丑,她给齐王保江山

刘罗锅造字

城隍庙中怪

嫂娘之误

刀笔吏

女缢鬼

送财童子

王树生聪明过人

秀才的隔年对

李二爷巧数九九

文盲先生

武大汉的打虎棍

书呆子慢性子

刘百司被发配的故事

智斗劫匪

生活故事

 改名

 成木火旺,油籽蛋香

 死人吃饭

 害人害己

 王善信佛

 放屁功夫

 佣人与小妾的故事

 秀才戏财主

 老套爷的故事

买公鸡

 大镐套

 骡子的故事

“抬顺杠”的故事

一碗面汤

瘸腿诗人

吝啬鬼贺寿

刁先生进城

懒汉

哥仨分家

剌破头

抬银子与抬鼻子

高傲的棋手

老腻斗财主

骗术

小贩行骗

孝妇

公公和儿媳妇斗智

张口丧

巧借玉钏

关帝庙与百籽粥

机灵鬼卖鬼

吝啬财主的发财梦

财主与长工

巧嘴媒婆丢丑记

打赌

老太太擒贼

孩子们,给箭!

说官话的故事

乾隆御题棉花图

七品老百姓

关老爷的宝刀

西葫二籽

勤俭匾

句读意解

下九流

四兄弟赶考

窃桃生疽

明断

莲叶托桃

清功桥畔

王员外贴榜招亲

穷学生请先生

一亩田

行善别作恶

哥俩挖金子

望福吃饺子

送字号

巧对拆字联

正骨

算卦

打赌

开金库

笑话

老经纪训子

光棍

纺绸裤

梁家庄的鸭子与王家河的兔子

土医生出歪方

赴席

傻子学事

老夫妻分家

耿庄的梨与毛桃

光棍过活

秃子嘲笑秃子

吹牛

四两肉

傻女婿吃鸡

傻女婿回门

仨儿子做诗

差点叫干爹

看告示

光棍进澡堂

仨女婿夸马

还账

比穷与斗富

王八无胡须

笑话两则

三人四张饼

谢顶

懒汉下地

问路与借债

老太爷主长寿

近视眼

爹吃根油条

四姐妹行酒令

该截哪头好

说媒

问路

县太爷的判词

塾师

戏人反被戏

留一只做本钱

试读章节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西汉平帝的内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外戚。自靠他的妹妹在朝中当了官,就一心想篡位当皇帝。

后来,他用药酒毒死了汉平帝,当了皇帝,立国号为“新”。为根除后患,王莽大灭刘氏宗亲。刘氏皇族中,侥幸逃跑了一个人,他就是王莽的外甥刘秀。刘秀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有帝王之相。他跑到河南后,联络反对王莽的兵马,举起恢复汉室的旗号,积草屯粮,招兵买马,要和王莽拼个你死我活。

王莽听说刘秀要造他的反,立即发兵河南。刘秀寡不敌众,落荒而逃。王莽穷追不舍。刘秀所带的人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一骑。一日,刘秀逃到了河北保定易水地界的一个荒山上,人困马乏,又饥又饿,实在跑不动了,直挺挺地躺在山坡上等死。他慢慢地闭上眼睛,忍受着饥渴的煎熬。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到他的身边,将带来的一壶白开水灌到了刘秀口中。刘秀醒来见慈眉善目的老人在给他喂水,慌忙爬起来磕头谢救命之恩。他又把老太太带的饽饽吃了一些,顿时觉得浑身是劲,再次向老人谢恩。就在这时候,忽见远方尘土飞扬,马嘶人喊,王莽的追兵来了。刘秀大惊失色。老太太胸有成竹地对刘秀说:“别慌,跟我来。”刘秀拉着马跟着老太太穿过幽密的树林,来到了一个山洞前。老太太将他藏人洞中。霎时,阴云密布,浓雾遮山。王莽的追兵没发现山洞,策马而过。刘秀化险为夷,千恩万谢老太太,并问老太太的姓氏、住址。老太太说:“我叫张氏妇,住在此山上,此地名易水,北面是后山。”说罢,指出了刘秀逃亡的路,还将剩下的饽饽叫他全带上。刘秀飞身上马奔东驰去。

刘秀跑了一天,来到一个人烟稀少、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他刚要下马休息片刻,忽听身后人欢马叫,原来又是王莽的追兵赶到了。刘秀大惊,飞马便跑。跑了数里,找不到一处藏身之地。焦急中,突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个老汉正在耕地,刘秀滚鞍下马,求老人救命。老人不假思索地让刘秀躺在了墒沟里,又急忙套上刘秀的马,一犁一犁地把土翻在刘秀的身上,终于将他埋了起来。王莽的追兵赶来,见是一个老汉赶着两匹马耕地,别无他人。就问老汉:“老头儿,是否看见一个年轻的骑马的人从这里跑过去了?”耕地的老汉很冷静地说:“看见了,大概已经去了两三个时辰了。”追兵飞也似的追赶去了。

追兵走远以后,老汉忙将刘秀和他的鞍镫刨了出来,刘秀拜谢老人救命之恩。刘秀问老人的姓名、住址,言称日后必有重谢。老汉说:“我们这里是颛顼王的故里,名叫高阳国,我乃高阳氏。”刘秀拾鞍备马时,突见一个蝼蛄从里爬出,不由怒从心头起,说:“我在土里避难你在我口鼻处爬来爬去,真是讨厌得很!”说着,拔剑将蝼蛄一下斩了两段。老汉忙说:“将军息怒,这个小虫子名叫蝼蛄,此地百姓叫它拉拉蛄,若不是它在你鼻口处钻出几个小洞,岂不是要将你活活闷死吗?如今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刘秀听了这话,后悔不已,急忙找到一根草棍将蝼蛄的首尾插在一起。说也怪,蝼蛄立即死而复生,摇头摆尾地爬走了。

突然又是一阵战马嘶叫,人声呼喊。王莽的追兵知道上了当,便拨马回追。刘秀继续慌忙逃走。也不知又跑了多长时间,跑了多少的路,刘秀只觉得眼冒金星,腹中饥饿。放眼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片树林。他来到树林中,只见有的树上结着很多的果子。他饥不择食,摘下来就吃,果子很香甜。刘秀饱餐了一顿。

刘秀吃完了,才发现这种树的叶子又大又圆,只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刘秀走出树林来到祁州地界,只见有五个人在一块洼地里打牌。刘秀上前问话:“这里是什么地方?”几个人看刘秀官人打扮,不敢说话。刘秀生了气,厉声说:“你们怎么不说话,难道你们是石头人吗?”这时,其中的一个人想跑,刘秀手起剑落砍掉了一个人的脑袋。这里就是如今的安国祁州五人村的五个石头人,其中一个没有脑袋,一个要跑的样子。

王莽篡位不得人心,众叛亲离。刘秀用人贤明,知人善任,体恤百姓,很快灭了王莽,统一了天下。历史上称他为汉光武帝,他的王朝叫做东汉。

刘秀当上皇帝以后,念念不忘当年被王莽追赶之苦,念念不忘落难时候的救命恩人们。他派心腹大将马武来到河北省,册封当年他的救命恩人们。马武先到易水北山寻找张氏女,当地村民们,却都摇头不知。后来留传下了一首歌谣唱道:北山张氏女,采药在山中,不知何所归,云深无处寻。据此,马武便代刘秀封了张氏女为“后土奶奶”,并修庙祭祀。

马武又来到高阳,寻访高阳氏和蝼蛄。高阳氏老人无法访到,但高阳人都称高阳氏,因此,马武将高阳在朝中做官的人每人都加官一级,村民们免三年粮税。为了感谢蝼蛄的救命之恩,便允许它拣着好些的、不影响收成的庄稼吃一点。可是蝼蛄听错了,把“拣”字理解成了“碱”字,所以后来碱地里的蝼蛄特别多。

马武来到当年为刘秀充饥解渴的祁州的那一大片树林前,本来刘秀吃的是桑树上的桑葚,马武却只看到了椿树的叶子又大又圆,于是封椿树为百树之王,高兴得椿树迎风大笑不止,树叶子哗哗作响。而桑树呢?却气得浑身周身进裂。

讲述:李鸿庆

记录:田法宗 贾建华

P41-43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