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论晋学
关于“晋学”研究的战略思考
晋学概念及其他
晋学的四大特征
晋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晋学研究资料利用问题
尧文化研究
也论尧文化——兼与高邮发祥说商榷
尧都平阳在临汾不在太原——对王尚义《太原建都已有4470年》一文的商榷
试论陶寺遗址即尧都
晋国史研究
叔虞封地诸说正误辨析
古唐国与我国原始驯养业
西周时期的晋国
晋国的始盛之君——晋献公
晋侯请隧新解
对《晋作爰田考略》的异议
爰田与井田——与林鹏同志再商榷
晋作爰田探讨
晋作爰田、作州兵考释
晋国的军制
晋作州兵探析
晋国灭国略考
晋国县郡考释
晋文公富国要略
晋国公族与公室关系的变异
“晋无公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
论春秋晋国宗族组织间的政治关系
有道变无道:春秋晋国史中最生动的一页
赵世系中赵夙与赵衰的辈分考辨
绛商与空首布
晋国后期内战及其历史影响
历代晋卿与晋国兴衰的关系
略论春秋与战国的年代界限
三晋文化研究
论三家分晋形成的社会机制
《山西省文化史略》述评
三晋地缘政治特色之解析
晋文化是东周时期的主体文化
周族起源考
论法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孕育
宗法制在晋国的衰落
范宣子刑书探微
晋国的道德风尚及其形成的社会基础
《周易》与晋国文化
孔子与晋国
晋文公称霸的战略思想
晋国史书《乘》探微
试探晋国史官地位嬗变之因
魏国率先变法原因探析
论赵国的定都与变迁
卜子夏教育思想探微
子夏法思想论析
子夏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子夏故里温邑考——兼与“卫国说”者商榷
子夏之学与三晋学术
荀子与晋学
荀子游齐考
荀子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荀子的学习思想探析
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意义
韩非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附录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晋学研究论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