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濂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濂著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平装版一年多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风靡大江南北。如今精装版上市,既有新增内容,又在装帧设计上有很大的改进,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该书凭借精彩的内容拿到多个大奖,同时“装睡的人”等多个词汇的全新表达,深度介入了公众日常生活,成为大家的口头语,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内容推荐

周濂著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目录

自序

壹 我们都是一小撮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让我们担忧我们的童真吧

 射象者布莱尔

 “不就是”与“又怎样”

 笑而不语与中国表情

 烈士与傻子

 跳来跳去的罗素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活着,还是死去?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大学生的“德性”

 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

 节庆、传统与革命

 磕头的理由

 装装文明人

 榜样的力量

 求求你感谢我

 “我的”和“好的”

 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人道主义是张一撕就破的薄纱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们都是一小撮

贰 重见天日的生活

 你想要打听的那个人在哪里?

 阿飞后传

 沉默并诗意地活着

 抒情是一种病

 “实话实说”还是“是话就说”

 掐死一切意识形态大臭虫

 有这么一种困惑来自生活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

 丧钟为游记而鸣

 重见天日的生活

叁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色情文学招谁惹谁了

 请“真实”的康德起立

 “帝国”失去“主义”,天下将会怎样

 圆地球还是平地球?

 历史尚未终结,国家仍需强化

 谁是美国的孩子?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

 与正确无关的政治正确性

 全民开讲2.0时代

 大众文化的“群架二原则”

 娱乐不精神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过期

 好人电影与好公民电影

 通过对话能够走向真理共识吗?

 智者的审慎

 理解之难

肆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哲学是一个动词

 民主在此可能吗?

 幸福政治学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最可欲的与最相关的

 尺度、分寸与超越

 政治哲学家与政治现实

 革命的窄门

试读章节

事实上,早在一战爆发之前,罗素就深陷于难以自拔的纠结之中:作为爱国者,他热切地盼望德国人战败,作为人道主义者,他痛恨一切对青年人的大屠杀;虽然最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战运动的洪流之中,但在骨子里罗素总忍不住怀疑和平主义的行为完全是“徒劳无益”的。有趣的是,帮助罗素打消虚无感的恰恰是他的对手。来自伦敦法院的起诉,剑桥三一学院对其讲师资格的剥夺,以及1918年5月被投送人监,这一切政治高压行为都明白无误地告诉罗素:政府并不认为他的抗议活动是徒劳无益的!

罗素的动摇不定还表现在他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四分五裂的中国社会的复杂心态上:他厌恶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粗鄙轻薄与蛮横冷酷,却承认“这正是此时此刻俄国所需要的政府”。他从不提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但自问如果中国人反问他,在西方列强虎视狼窥的情况下,不提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中国何以救亡图存?他自己却也无言以对。

这种优柔寡断的思想作风让罗素在风云激变的非常时刻显得很不给力。他对苏联和中国的访问都不怎么成功,那些热衷于布尔什维克的北京学生们不喜欢他的渐进主义论调,而胡适也对罗素的中国到自由之路前必先经历“专政”阶段的观点耿耿于怀。

罗素的尴尬之处在于,他虽摇摆不定,却又绝不是左右逢源,这让我想起崔卫平女士批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时的几个妙论。她说,“作为一个持不同梦想者”,导演姜文的最大问题在于“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不够远。刚走几步,就不放心起来,就要看看别人正在干什么,或者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步伐就会变得十分迟疑、摇晃,就会显得是‘跳来跳去’的……”相比之下,崔卫平更欣赏《海上钢琴师》中那个演奏家的果敢决绝——“他们这种人抱定决心,将空中楼阁进行到底。如此创造了另外一套不同于这个世界的王国与秩序,这个才有看头啊。”

罗素的摇摆不定看似与姜文的跳来跳去并无二致,但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姜文是一个电影筑梦师,而罗素则是一个现实世界的批判者。对于姜文,人们可以要求他在电影世界中将空中楼阁进行到底,可是罗素却无法容忍自己成为这样的狂热迷信之徒,因为他深知在复杂的历史处境下面,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地置身于理性、真理和光明的世界,而将敌手贬为愚昧、荒谬和黑暗的另一边。

1950年,78岁的罗素因“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委员会形容罗索“既是一个怀疑论者又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这个判断可谓一针见血,恰如罗素本人所言:“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不消说,罗素这样的人越多,建设人间天堂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过罗素虽然缺乏为任何信仰献身的死亡意志,但却有捍卫个体尊严的匹夫之勇:“且不说我是否在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我不继续做的动机竟似乎是对其后果的恐惧,那么我是决不能罢手不干的。”

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罗索所真正坚持的思想和行动底线,也正是这一点,让跳来跳去的罗素与所有的虚无主义者和犬儒主义者都划清了界限。P22-23

序言

思想的解套

周濂

古希腊有位哲人说过,每当他在公民广场进行哲学演讲,如果下面的听众报以热烈的鼓掌,他首先会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这个说法虽然稍显矫情,但我却始终念念不忘,所以,当这本书竟然成了畅销榜上的常客时,我也忍不住开始怀疑,要么是我写错了什么,要么是读者误读了什么。

好在,很快就有读者开始抱怨这本书,比如它缺乏所谓的阅读快感,比如后半部分的内容太深奥太哲学,看不懂……我要向这些读者抱歉,尽管我向往的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这门技艺。也正因为此,我要感谢那些真心喜爱这本书的读者,感谢他们的耐心和专心,人生如此短暂,生活如此琐碎,人们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他们本没有义务去细细追踪思想的草灰蛇线。然后,我还要感谢过去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公共写作的同道们,是他们的努力抬高了阅读的品味和观念的水位,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了成功学和心灵鸡汤,除了高级黑和神吐槽,我们还可以平心静气地追问和思考,在知其然的前提下努力地知其所以然,惟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在思想上解套。

当然,我从来不敢高估思想的解套效果。事实上,面对各种不同的纠结,解套的方式同样有许多,小到打一场篮球或者谈一场恋爱,大到投身某个组织或者信仰某种宗教,相比之下,通过思想去解套或许最缓慢也最间接的一种方式。希特勒当年就既反对思想也抵制文字,他更中意的是宣传和演讲,道理很简单,在人山人海的广场集会上,演讲者可以运用口语的魔力直接诉诸民众的激情,一举赢得“意志的胜利”,与之相比,文字和思想的效果简直就像是停留在石器时代,它不仅需要一个一个地赢得读者,并且只有在读者有能力也有兴趣聚焦于论点本身时,才有可能赢得他们。事实上,我甚至不认为“赢得”这个词是合适的,因为究其根本,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就像美国作家弗格森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会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很多人忽略了后半句话,他们只是本能地觉得自已受到了冒犯。其实,我从不敢自言清醒,更无说教之意,写下这句话,只是努力提醒让自己挣扎着不要睡过去。我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国度,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自己为何要装睡,比如,我是选择继续生活在谎言里,还是决定生活在真实中?我能否不做坏体制的合谋者,而决定去做好体制的创造者?在一个普遍不正义的社会里,我为什么要做一个正义的人?如何才能做一个正义的人?这些问题不仅提给读者,同样也是提给我自己。

也有人说我们可以用很多手段让装睡的人醒来,比如,用热水浇他们,拿针扎他们,放一串鞭炮或者大声地喊着火啦……如果必要,我相信完全可以找到101种叫醒他们的方式,但是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醒来只能是——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因为我一直非常认同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的这个说法:如果“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真的有答案,就必须要让每个人认识到这个答案是他本人赋予他自己的,惟其如此,它才真正的有意义也真正的有效用。哲学思考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概念的分析,道理的梳理,从思想上给我们提供一些解套的启示。

感谢天窗文化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厚爱,让我有机会将过去十多年的文章搜罗在一起,给我的文字生涯一个交代。这次的再版,我没有添加任何新作,因为在我看来,“老歌重唱加新曲发售”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我也奉劝买过旧版书的读者朋友不要再花冤枉钱,虽然“鸵鸟人”的封面很打眼,但你完全可以省下这笔钱去买一本新书或者喝一杯咖啡。

过去的一年里,我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活动,我曾经和一个记者朋友说过,过度的曝光与出镜,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年轻学人来说,是一种时间、精力和声誉上的透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喧嚣,回到简单而扎实的生活中去,对思想者而言,最大的馈赠不是掌声,而是内心的丰富和自足。

书评(媒体评论)

身为年轻的学院知识分子,周濂的写作拥有一个飞翔的姿态:从概念的高处飞往地面,飞往粗糙的世界,同时,他又从现实的沟壑飞往天空。飞往理想的所在。这是一本“在路上”的书,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在这里已经变成一张张精神图案。

——崔卫平

虽然我以为今日中国许多可议之事皆能以常理索解,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解不清理还乱,说得越多越糊涂。周濂不愧为最被看好的新生代学者之一,他既有深入线团的分析能力,也有拆解乱绪的言说本事,遂成此部堪称评论典范的佳构。我甚至觉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该在这里学一学什么叫做观察社会现象,什么叫做分析问题。

——梁文道

以专业这把快刀,辅以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作者游走于江湖,快意恩仇。每每出手,必着痛处。他剑锋所指,往往在不经意处,让读者如饮甘泉,跟着他拍案而起,策马扬鞭。政治伦理学基本原理,多源于常识,读周濂,具备常识感是第一要件;如果碰巧你还是爱较真儿但非唯我独尊的人,你肯定能成为作者的死党,若正好相反,你最好具备充足的底牌。否则免不了落花流水——有不信的?那好,请读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刘苏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