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
分类
作者 刘湘梅//李雪琴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没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当妈,所以学当妈的日子不好过,每天都会被突如其来的“为什么”围攻追打。畅畅和壮壮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帮助妈妈们做两件事:读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书,读懂了,才开始明白如何当好妈。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的作者是刘湘梅、李雪琴。

内容推荐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内容介绍:著名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刘湘梅、李雪琴讲述了她们自己的育儿经历,有故事,有感悟,有理论,她们最想告诉天下父母的是:大人要懂得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自然成长。好父母是学习和体悟出来的,而不放养,不大撒把的顺应天性的教养方式,需要父母和燕子共同成长,一起修炼!

《顺其自然的智慧(达人妈妈的育儿手记)》的作者是刘湘梅、李雪琴。

目录

序顺其自然养孩子,我们一起修行

孩子的眼泪,你能读懂吗

面对臻子的眼泪。很多大人都乱了阵脚.真实孩子的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孩子也有说“不”的时候

从孩子会说“不”开始,他们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会诊小磨蹭

不要让孩子在“被摧”中长大。

孩子,没有不爱学习的

我们该歙的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

孩子的自私不私

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顶得起吗?

孩子打架,这样的麻烦事谁能掌控

当孩子开始与小伙伴交往了,总是免不了纠结于“欺负”与“被欺负”的主题。

慢慢来,养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令我们纠结的不是“孩子要不要讲礼貌”而是“怎样让孩子讲礼貌”

家有“破坏王”

孩子就是那个你在前面收拾.他跟着在后面糟蹋的捣蛋鬼。

为什么我养了个“牛皮糖”孩子

黏你只是因为爱你,以积极心态面对孩子“黏人”。

为胆小的孩子点一盏温暖的灯

懂得怕了,恰恰说明孩子在成长。

谎言,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通道

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言了。

遭遇“一根筋”孩子

孩子的秩序感的外在表现就是“根筋”。

后记

试读章节

哭泣是一个自然疏导不良情绪的过程,就这个行为本身来说,谈不上积极或者消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哭泣而奖励或者惩罚孩子,值得我们关注的依然是孩子为什么要哭。当畅畅在教室门口哭的时候,畅畅妈关注的是依恋问题,因此在第一时间让她来拥抱,而不是对她的哭泣进行什么褒贬,常常见到有家长在孩子哭着不进教室时责怪他们“怎么又哭了?”结果几乎都是孩子哭得更厉害,本身正处于入园分离焦虑的时候,哭两声又遭到批评,孩子自然觉得委屈,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把“哭”和“去幼儿园”联系起来,每到幼儿园便觉得下一个流程就是哭。

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几个同事正在办公室里,从楼道里走来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快进门的时候,他摔到地上了,我们出自本能地冲过去想把他扶起来,这时,他的妈妈站在远处,用眼神阻止了我们,大家都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挣扎着站起来,等他刚站起来,他的表情是欲哭未哭,我们冲上去,七手八脚地把孩子抱过来,又是拍土又是安慰的,还有人关切地问:“摔疼了没有?”小朋友愣了几秒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或许他是被这一帮陌生人的热情吓着了,如果我们大家没有过分关注,他一定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有的时候。只要确信孩子没有遇到危险,我们不妨静静地看着他们。

在我们传统育儿经里,有一条很著名的法则:家里的大人需要分别唱黑脸和白脸,这是借用京剧的术语,黑脸的多半是正义公正的人物,最著名的如包公,而白脸的人物多半阴险狡诈,是舞台上的反派,最著名的如曹操。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旦孩子哭闹,家里的大人就很默契地分别扮演角色,有人哄,有人吓唬,试图让孩子要么屈服于权威,要么被物质俘虏,总之最终的结果便是孩子停止哭闹。这是典型的维稳做法,这背后透露出的依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大人已经设定只需要演一场戏,孩子便能屈服,并没有打算真正去解决问题。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闹。这种一个打了一个给糖吃的教养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孩子极有可能讨厌或者惧怕那个“唱黑脸的”,一有问题都转而去要挟那个“唱白脸的”,整个家庭教育陷入宽严无度的状态。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其实一个人能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无可厚非的。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个把钟头很平常。大人们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不哭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发泄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已的时候,身为父母只要表现出关切与关爱就足以让孩子感到爱与温暖,也许你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因由,孩子的心灵已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可能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P12-14

序言

壮壮和畅畅第一次见面就亲如兄妹。那时候的畅畅两岁多,还处于“世间万物只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类”的阶段;而马上就要五岁的壮壮也破天荒地表现出十足的哥哥样——之前他是不屑于跟小小女孩儿玩的。

他们一见如故,如同他们的妈妈。

两位妈妈初次见面以“李老师”、“刘老师”敬称,后来混得熟了,便带有调侃的意思了。通常两个妈妈凑在一起就聊孩子,遇到聊得来的,会没完没了,我们就属于这一类。所谓聊得来,自然是对彼此的教育观念、养育方式认同,并能产生共鸣。比如,李老师说畅畅把大米撒了一桌子一地,刘老师关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残局,而是李老师怎么去引导她理解“一盘散沙”的概念;而说到壮壮的某些“破坏”行为,相信李老9币也绝不会问出:“这在你们家是被允许的?”我们觉得最有差异的一次是看到刘老师和壮壮在草坪上疯玩,又打拳又转圈时,李老师感叹道:“带儿子要比带女儿费的体力大多了!”

我们这样的妈妈经常会被认为是“惯”孩子的。很多事都顺着弦子,按郯弦子的意愿来。致对这种看法的反驳意见2一是:难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对了?

大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孩子,天生就是会犯错的,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借由大入的纠正和引领而成长。所以,当他黏妈妈的时候,妈妈要断然离开,告诉他抱着妈妈哭不是好孩子;当他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时候,警告他说谎是很恶劣的行为……

有问题吗?应该没有,都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教育怎么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屡教不改,还脾气越来越大,学会跟父母顶撞。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做不到。但是,他们会按照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断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需找到这条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比种下一棵小树苗,大自然有阳光雨露供它成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略为修剪,别忘了浇水施肥,它便会茁壮成长。

李老师跟刘老师之所以能聊到一起,最根本的是我们会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李老师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难收拾,因为她知道,孩子在成长的最初阶段能够自由地探索,对于她的未来有多么重要,她将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代价可能就是每天多洗几件衣服,多做点儿家务。刘老师不再非要给壮壮看那些容易让他伤心流泪的绘本,即使它们再经典、再美好,因为我懂得自己的儿子有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情感教育无须过度。

谁不想做个轻松快乐的妈妈?李老师和刘老师是幸运的,存在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内化吸收,全部汇总为一个词——尊重。必须有这一前提,才会明白,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最轻松的教养方式。但是,顺其自然不是放养和大撒把,而是一种需要全心体悟的智慧。

我们坚持这样的理念。

感谢畅畅和壮壮,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妈妈这份坚持的回应。

我一直以为,孩子是上天派来的,是真正的天使,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我们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忏悔、超越自我。养育孩子就是我们修行的过程,因此,我对所有的孩子心存感恩,心怀敬意。

感谢李老师,朋友很多,知己难求。

感谢很多参与此书策划和编辑的朋友们。

感谢向晨,你的宽容和理解,坚持和信任,诠释了这本书的主题——尊重。

刘湘梅

2012年冬·北京

后记

为本书第一次开策划会的时候,畅畅还是一个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小娃娃,当她突然站起来的时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用手挡住桌子的尖角,怕她不小心磕着了,也正是从这一个小细节里,我意识到自己遇见了几个真正懂得呵护孩子,并且心细如发的人,于是我们开始了接下来的合作。

三年后的今天,畅畅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而曾经读幼儿园的壮壮则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可以说这本书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同时也成为我和湘梅读懂孩子的一本“观察日记”。

最初的创意是做一本育儿mook,再后来,我们深深地感觉到,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之间非常容易发生一些“误会”:孩子的叛逆、撒谎、打人……常常会让大人生气、恼火和担心,事实上,这些“错误”正是他们长大成人时必然经历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挑选出若干个比较典型的现象,通过我和湘梅的亲身经验,确切地说就是畅畅和壮壮当时的表现,逐一分析孩子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并且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应对办法。

我们无意于做一本学术专著,也不想炮制几条包治百病的方法。事实上,在育儿中也没有这种手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如果非得总结一点适用性比较强的做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经历,顺应孩子的天性,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

其实,类似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先贤以各种形式都表述过,我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恰好读到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传习录·勒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这里明确地说出,教育孩子应该顺应他们的天性,不断鼓舞他们,使他们心中愉快,这样孩子才会不断进步。我一直固执地相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很多时候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一些人以爱的名义做了很多“摧挠”之事,结果是大人和孩子都无比难受,如果每个做父母的人能多点耐心去读懂孩子,那么育儿这件事就会变得更愉快也更有效率。

为了让这本书读起来轻松一些,我们还选取了畅畅和壮壮的几个有趣的故事,并据此改编成了漫画,希望朋友们看到后能会心一笑,因为类似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您的孩子,或者您朋友的孩子身上。

本书涉及的年龄段为0至六岁,也就是学龄前的儿童教育阶段,这样做的原因,一来是因为畅畅和壮壮的成长经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段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将会奠定孩子未来的基础,我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这就好比在画画之前打底色,此时可能看不出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底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幅画最终的品质。

孩子的未来很长,终究会有一天我们只能目送孩子远行,毫无疑问,我们无法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知识和能量,因此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尽量把“底色”打好。

在本书成书之际,需要感谢很多人的付出。

感谢我的女儿畅畅,也就是吴依穆小朋友,她不仅仅成为我观察与思考的案例,使得我说出的话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大道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她的到来,我获得了一个“二次成长”的机会。孕育和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更加尊重个体生命,并且于人于己更加宽容,而这一切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感谢我的先生吴青松,多年来,我们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他一直支持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并且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让我免于著书谋稻粱的尴尬。这些年耳闻目睹的很多实例,让我越发觉得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地重要。  感谢湘梅,她为这本书耗费了许多心力,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的统稿,没有她,这本书无法呈现在大家面前。

感谢向晨,在一个什么都唯恐慢了的时代里,他等待了我们三年多,这确实需要勇气和耐心,同时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所有为这本书劳神费力的朋友:徐建、白薇和关谊等。做这本书的一个收获就是,我们由合作伙伴最终变成了朋友。

感谢我的各级领导。特别是赵平洋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感谢同事和朋友们对我的宽容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

感谢所有和我一起探讨过育儿话题的朋友们。

李雪琴

2012年12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智慧妈妈,是个好园丁,懂得等待种子优雅地长大,阳光和雨霹固然不可少,担健康的种子更有与生俱来的勃勃生机!壮壮和畅畅宝贝的两个妈不是平凡的母亲,她们的专心和专业让她们的孩子收获到当今很多孩子失去的童年,在快乐中扎实地成长,这是顺其自然中播种的智慧!

——林薇

没有哪位在孩子出生前知道如何当妈,所以学当妈的日子不好过,每天都会被突如其来的“为什么”围攻追打。畅畅和壮壮小朋友的故事可以帮助妈妈们做两件事:读懂你的孩子,了解你自己。孩子是天使也是天书,读懂了,才开始明白如何当好妈。

——黄静洁

通过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成长故事,把早期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娓娓道来,家长读后一定会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高寿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