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8目,在日本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战列舰上,联合舰队的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正在看轰炸珍珠港的战果报告。这份报告是日本情报部门根据美方公布的资料整理的。
山本五十六两眼盯着报告上的数字,兴奋得满面通红。美方公布的战果,比日军执行袭击任务的部队上报的战果还大许多。
这个报告有两点是山本没有想到的。
第一点,日军袭击珍珠港取得这样大的战果是他没有想到的。按照通常的做法,部队在上报战果时一般都有一些夸大,山本原以为美军的实际损失会小于南云机动部队上报的数字,但实际上超过了上报数字。
第二点,美国人说实话的勇气是他没有想到的。美国人受到那么大的损失,竟然毫不掩饰地公布出来。山本知道,美国人有这样大的勇气,是以这个国家的强大实力为后盾的。
山本早年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过驻华盛顿的海军武官,到过美国各地。在日本海军中,他对美国的了解不亚于任何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美国是一个战争潜力极其深厚的国家,因此一直反对与美国交战。但是,山本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民族主义者,当日本政府已经下定决心与美国开战时,他又决心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都毫不保留地贡献给他的国家。
山本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在他的身上组合了许多相互矛盾的素质。美国人说,山本是水手又是诗人,是海盗又是政客。山本是在父亲56岁时生下来的,其父以自己的年龄为山本取名五十六。1901年,17岁的山本考进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1914年进入海军大学。从1919年至1928年,山本两次赴美国,在美国学习和任职。1928年3月由美返日后,他曾担任过“赤诚”号航母舰长、第1航空战队司令官。后来分别在海军司令部、海军省和海军航空本部工作。1939年8月31日,山本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
在日本海军中,山本不仅具有指挥才干,而且具有大胆甚至冒险决策的能力。像许多日本人一样,山本有着浓厚的樱花情结,宁愿在很短的时间内凋谢,也要开放得非常灿烂。不少人把他叫作赌徒,偷袭瓦胡岛的珍珠港可以说是他进行的一次赌博,那一次他赌赢了。珍珠港的胜利不仅使他名声大噪,而且使他对自己运筹战争的能力更加坚信不移。
珍珠港之战后不久,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别研究了下一阶段的作战方针,各自拿出了自己的作战主张。但双方的作战主张却截然不同,发生了重大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山本五十六保证了日本海军作战主张的贯彻执行。
那么,日本陆军和海军产生了什么分歧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海军在南方各个战场上频频得手,取得了巨大胜利,1942年春季以前,提前一半的时间完成了战前拟定的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作战计划。英、美军实力在作战中遭到严重削弱。相比之下,日军的损失却很小。截至1942年5月1日,日本仅损失23艘军舰,总吨位不到26441吨,最大的一艘军舰是驱逐舰;另损失67艘运输舰和商船,总吨位为31万余吨;损失飞机数百架;士兵和水兵数千人。上述损失大大低于原来预计的20%~30%的损失率。
日本初期作战形成的有利态势,导致陆军和海军之间在整体战略指导及具体作战目标上都产生了分歧。在下一步战争全局指导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是继续发展大规模战略进攻,还是按照原计划采取战略守势,以确立长期不败的战略态势;是以美国及太平洋正面的作战为主还是以英国、中国及印度洋、亚洲大陆方面的作战为主。
P2-4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和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威胁。诚然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这正是其宝贵价值之所在。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抗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场大较量。1941年1 2月7日(日本时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为太平洋战争拉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运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对某些历史事件鲜活细节的描写,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本书的编辑手法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睛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些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领悟。
总之,本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赏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本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本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本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中途岛之战(情报的胜利)》由侯鲁梁著,本书呈现了中途岛之战的战况,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1942年6月4日,日本妄图像偷袭珍珠港一样采取了对中途岛的行动,想一举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但据战事结果来看,日军的损失远比美军多。这场战役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整体格局。
《中途岛之战(情报的胜利)》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
《中途岛之战(情报的胜利)》由侯鲁梁著,为《太平洋战争》系列之一。《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