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闽戏小记/图说福建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傅翔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福州话很特别,特别到你很容易把福州人与这奇怪的方言串在一起。我在福州读了四年的大学,也没少接触福州人,福州话便极深地印在脑海里。一个省会城市,竞有着一种“顽固”而独特的方言,一离开这个城市便几乎听不到了,这在全国可能也是罕有的。我惊讶的是这种方言的生命力,它竟可以在如此多外乡人面前畅通无阻,甚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外乡人。

于是,我便想到了福州人赫赫有名的“惧内”。福州有句俗语极为流行,叫“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郎”。

旧时有一则说法流传甚广,说的是过去老福州城三坊七巷,因为居民晚上方便都是用马桶,一早便有收粪收尿的推车来收,于是,清晨便出现了这样的奇观:家家户户大门次第打开,走出的都是清一色的提马桶的男人。可以想象,初来乍到的外乡人自然没见过这个阵势,因为在农村,马桶是断然轮不到男人来倒的。当然,仅此一出似乎还不足以让福州女人如此有名,有人说,福州打麻将者大凡都是女人,而做饭的常为男人;翘着二郎腿嗑瓜子看戏也是女人,在家带小孩睡觉的还是男人……

我在福州生活多年,真实感受到了福州女人的地位比别的许多地方高。我现在才明白,为何闽剧会充斥着如此浓郁的市井气息与家长里短的调侃与戏谑。每次看闽剧,我都能够感受到那极为纯正的民间戏曲的血脉,更为其生存环境之浓郁的市井气息而深深感叹,我在想,这才是戏曲命脉所系的东西。有着这样的环境,有着如此爱好看戏的地位崇高的女人,闽剧真是生对了地方了。

因为市井,福州人是温和的,他们不排外,也不傲慢,就像没有火气的闽剧一样,兼收并蓄,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以闽剧的剧目来看,这点就非常明显。

闽剧的剧目极为丰富,有源于儒林班的《紫玉钗》,江湖班的《开封府》、《珍珠塔》,平讲班的《招姐做新妇》等,还有大批的徽班剧目。此外,前辈闽剧艺术家还创作了大量剧本,其中相当部分是乡土题材,如《红裙记》、《龙凤金耳扒》、《陈若霖斩皇子》、《贻顺哥烛蒂》、《甘国宝》、《六离门》等。据不完全统计,闽剧传统剧目有1400多本。有文戏也有武戏,有喜剧、悲剧也有正剧,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阔。而不论是反映乡土题材的剧目,还是改编移植的剧目,往往都融人了福州浓郁的民风民俗。

这种民风民俗是根植在福州根深蒂固的方言上的。福州方言不仅是闽江下游旧福州“十邑”的共通语,也是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而闽剧正是福州方言最为权威的代表,它不仅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戏曲剧种,而且也是福州方言得以传承的最重要载体。福州方言之所以还能够在闽北闽中的建瓯、顺昌、沙县、尤溪、将乐等部分地区及浙江的泰顺、平阳、苍南等部分乡镇通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由,我想就是闽剧。

当年夜夜歌唱的戏曲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一个事实却格外清晰,那就是乡村的夜空因此不再寂寞,农人的生活因此变得多姿多彩,茶余饭后的谈资因此充实,方言也因此得到维系与扩展。

特别是与民众贴得格外亲近的闽剧,这种力量就更为巨大。闽剧的剧目不仅紧贴民间与乡土,而且大多极为诙谐幽默,充满了民间的智慧与生活情趣。以我看过的来说,《贻顺哥烛蒂》就堪称经典,还有《天鹅宴》、《贬官记》、《红豆缘》、《红罗衫》、《红裙记》、《王莲莲拜香》等也足称完美。这些浸透着地道方言俚语与浓郁民俗风情的戏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一直相当惊讶与好奇。

虽然,闽剧自开创以来就博采众长,既承继了儒林班、昆曲的典雅、细腻,又吸纳了江湖班、徽班的粗犷、奔放,另外,还融汇了平讲班的生动、诙谐,但是,这都还不足以成就闽剧如此地道与本色的表演。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闽剧的市场是福建别的剧种所无法比拟的,正如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全省专业闽剧表演团体最多时就有20多个,不仅是福建省各戏曲剧种中专业表演团体数最多的剧种,而且是观众量最大的剧种。即使到了今天,民营闽剧剧团的数量也远在其他剧种之上。

当然,闽剧大师们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的,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繁荣的市场,闽剧大师们才在一方土地上续写着自己的传奇,闽剧才涌现出了“郑曾薛马”的“四大名

P1-5

目录

福州的女人福州的戏——福州闽剧

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田莆仙戏

此曲只应天上有——泉州梨园戏

誉满全球的悬丝绝技——泉州提线木偶戏

宗教仪式背后的神话——泉州打城戏

指掌之间,人生尽现——惠安南派布袋戏

“丑”名远扬的剧坛奇葩——闽南高甲戏

一曲弦歌,两岸离愁——厦门歌仔戏

乡风俚语里的民间智慧——漳州芗剧

掌中绝活,世界奇葩——漳州布袋木偶戏

泥偶铁枝,一技独步——诏安铁枝戏

歌声轻婉,闽广参半——东山潮剧

山沟沟里盛开的山茶花——闽西汉剧

一个人与一个剧种的诞生——永安大腔戏

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泰宁梅林戏

小小肩膀一台戏——沙县肩膀戏

人神共庆的舞台——南平大腔金线傀儡

三个角色一台戏——邵武三角戏

滩簧小调,八韵南词——南平南词戏

扁担剧团马灯戏——浦城赣剧

那渐行渐远的传奇与技艺——屏南杖头木偶戏

深山里尘封的历史与传说——屏南四平戏

一人手上演百官——柘荣布袋戏

高山流云,横哨回响——寿宁北路戏

平白如讲的下里巴人——屏南平讲戏

最是吴音柔媚处——福鼎越剧

序言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俗称“八闽”,境内山川密布,方言众多,风俗各异,人杰地灵,是一块神奇的宝地。自唐宋以来,闽中、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各据地利之便,在历史上都曾辉煌一时,独放异彩。由于闽地多山,交通闭塞,族群又几乎为中原与北方南迁之汉人,故闽地多传奇,多神秘。

旧时,闽人善“造神”,闽地神明传说之众,当为全国罕见。作为“酬神”之重要舞台与演出——戏曲因此成了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记忆之一。福建地方戏曲品类众多,纷繁复杂,从这些地方戏曲剧种入手,你便可以深切地窥探到福建千百年来的历史与变迁,以及这背后的故事与传奇。

闽戏多形成于宋、元,繁盛于明、清,嬗变于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复兴。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历史上存在过的和现今仍在流行的剧种有34种左右。其中不少剧种为明清时期从外省传入,兼有地域融合与时代变迁的多重特征,是研究历史人文与种族社会的活化石:而有些剧种则是一脉单传,古色古香,珍稀罕有,让人叹为观止。从号称福建五大地方剧种的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和芗剧,到有“天下第一团”之誉的四平戏、北路戏、梅林戏、三角戏、肩膀戏、南词等等,福建戏曲剧种之纷繁由此可见。

闽戏的渊源与变迁是一部复杂的历史,本书试图删繁就简,深入浅出,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其间的故事与传奇,并还原出一个时代与社会的缩影。了解闽戏的历史与特征,你便了解了闽地族群的历史文化的记忆。

内容推荐

《闽戏小记》由傅翔著,主要内容包括:福州的女人福州的戏——福州闽剧;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田联莆仙戏;此曲只应天上有——泉州梨园戏等。闽戏的渊源与变迁是一部复杂的历史,《闽戏小记》作者试图删繁就简,深入浅出,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其间的故事与传奇,并还原出一个时代与社会的缩影。了解闽戏的历史与特征,你便了解了闽地族群的历史文化的记忆。

编辑推荐

《闽戏小记》由傅翔著:闽戏在福建历史上存在过的和现今仍在流行的剧种有34种左右。其中不少剧种为明清时期从外省传入,兼有地域融合与时代变迁的多重特征,是研究历史人文与种族社会的活化石;而有些剧种则是一脉单传,古色古香,珍稀罕有,让人叹为观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