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尽在舍得间。 《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
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
深入佛法之大舍大得大境界,
获得人生之彻底解脱与自在。
《佛说舍得》由卢志丹主编,全面揭示了日用而不知的舍与得的奥秘,引领您彻悟佛法中舍与得的智慧和妙用,指导您在人生中巧用舍与得,转化命运,逆转成败,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说舍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卢志丹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尽在舍得间。 《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 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 深入佛法之大舍大得大境界, 获得人生之彻底解脱与自在。 《佛说舍得》由卢志丹主编,全面揭示了日用而不知的舍与得的奥秘,引领您彻悟佛法中舍与得的智慧和妙用,指导您在人生中巧用舍与得,转化命运,逆转成败,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 内容推荐 这本由卢志丹主编的佛说舍得》,全面梳理和总结了佛教经典中关于“舍”与“得”的精辟论述,引用了大量大乘修行者广行布施的精彩故事。引领您彻悟佛法中舍与得的智慧和妙用;帮助您快速契入大佛法修行的关键;指导您在人生中巧用舍与得,转化命运,逆转成败,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启迪您步步深入佛法大舍大得之大境界,难舍能舍,舍无所舍,证道得果,获得彻底的解脱与自在。 目录 一、舍即得,得即舍 舍即是得 贪得必失 舍即天堂 贪入三途 无相而舍 二、懂取舍,巧选择 生死事大,取其根本 取舍不慎,必入歧途 因小失大,愚者之为 取舍之间,贫富已定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选择环境,扬长避短 见微知著,果断取舍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舍小向大,度尽众生 三、舍财物,得富足 舍是买富卖贫 舍得才能赚得 除悭贪得富足 神奇赚钱秘诀 富豪多行布施 法宝贵于财宝 四、舍贪欲,得真乐 一毛不拔难为人 快乐秘方是施舍 乐于奉献得幸福 舍弃一切即出离 舍离淫欲出生死 贪得无厌难脱身 五、舍小我,得大我 悉达多妻妻离家成佛 地藏推己及人救地狱 乌龟血肉施蚁证菩提 李士谦好施万人感戴 赈济灾民子孙得显达 让慈悲喜舍循环人间 六、舍一粒,得万报 悉心播种悲敬大福田 贫女施一灯得佛授记 饮食供迦叶佛得大富 施僧伽获福不可预计 印经造像得无量功德 孝养父母与供佛无异 布施老病得福不思议 诸供养中法供最殊胜 七、舍邪恶,得正果 下毒之家舍恶得幸福 毒龙舍杀业升忉利天 舍离邪淫利己利后代 百岁翁舍外道成正果 一念忏悔丑相变妙相 八、舍偏见,得中道 偏见无明致烦恼 觉察自己之偏执 执著边见断慧命 大智文殊不二法 八不中道即实相 张弛适中易悟道 说似一物即不中 九、舍骄慢,敢吃亏 骄奢者受祸 我慢者致贱 低头看得破 随喜医嫉妒 吃亏不折本 忍辱必为尊 十、贪财色,失大利 悭吝者所求违愿 不与而取致贫穷 佛视黄金如毒蛇 手捉银钱多是非 金银能黑世人心 荒淫国王遭横死 十一、放得下,舍得了 放下嗜好,得解脱 放下局部,得整体 放下重负,得自在 放下贪著,得轻安 放下名利,得清净 放下情爱,得快乐 放下生死,得涅槃 后 记 试读章节 佛典《六度集经》卷一的《国王本生》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对老百姓非常仁慈,他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这位国王每次去巡视,车上都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困和病苦的人。遇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办理后事。慈悲的国王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善百姓的生活。他常常责备自己:“一国之君缺乏道德,才会导致百姓贫穷;一国之君具备了高尚道德,百姓才能富裕安康。现在我的国家,百姓的生活还很穷困,正是说明我德行不够。” 在这位国王的殚精竭虑的治理下,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国王自然获得了民众的爱戴和拥护,邻国的老百姓都归附到他的国家。 国王的善行及百姓对他的拥戴,被高高在上的帝释天一一看在眼里,他感到自己的座位底下直发热,心里一阵阵发慌:“下界的这个国王,如此德高望重,人们将会尊敬他而不会尊敬我了,这样不要多久他将取代我的地位。不行!我得想尽一切办法,败坏他的德行。” 于是,帝释天变成一位老婆罗门,浑身褴褛,步履艰难地找到国王,向他乞讨一千元银币。国王毫不犹豫地立刻给了他。 帝释天见此计不行,连忙摆手说:“大王,谢谢您啦!不过,我年老体弱,记性又差,这么多钱,恐怕保管不好,说不定哪一天就给小偷偷去了。这样吧,我先把钱存在您这里。” 国王告诉他:“你要用就拿去用,不必担心小偷,在我的国家里,早就没有小偷了。”但老婆罗门仍执意请求,国王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他,把钱给他寄存了。 帝释天走出宫门,心想:“一千元银币你不在乎,一个国家你该心痛了吧!”于是,他又摇身一变,变成另外一个婆罗门,转身又来到王宫觐见国王。他装模作样地感叹道:“大王,您真是功德无量啊!远近十方,人人皆知,人人向往您的国家,您真是一位英明的君王啊!您看,我翻山越岭,一路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历尽辛苦来到贵国,就是想得到大王的施舍。” 国王自然非常慷慨地应允了。 婆罗门于是说:“我生于穷苦家庭,祖辈、父辈都一直受苦,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荣华富贵的日子。但现在我知道了,在您的国家里,百姓都过着富裕的生活,我也不甘心再忍受一辈子的穷困了。所以,今天我来大胆请求您,请您把您的国家施舍给我吧!” 没想到国王不假思索地说:“很好,就这样吧!”便把王位让给了婆罗门,然后与王后、太子乘车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帝释天见此计不成,又生一计,摇身变成另一个婆罗门,半路拦住国王的车驾,说:“大王!您一向乐于施舍穷人,现在我正需要这辆车,您能不能把车施舍给我呢?” 国王又答应了,毫不犹豫地把车、马都送给了他。白天,国王偕同妻子、儿子步行在山路上、田野上。晚上,他们就找一片树林或一个山洞住宿。 当时有一位僧人,由于长年累月地修行,得了一些神通。他一向尊敬国王的崇高道德。听说国王舍弃了国土、舍弃了车马,每天带着妻儿艰难地四处流浪,感到非常奇怪,就运用神通观察,发现原来都是帝释天出于嫉妒心所造的事端。于是,僧人略施神通,来到国王休息的地方,变生出一辆新车送给国王。 第二天早晨,帝释天发现了这辆新车,就又变成另一位婆罗门,要求国王施舍这辆新车。国王又毫不犹豫地把这辆车施舍给了他。 经过长途跋涉,国王一家三口,来到邻近的一个国家。进入国界才几十里,迎面又碰上了帝释天最初变的那个老婆罗门。老婆罗门对国王说:“大王!真高兴能在这儿碰到您。我正要去您的国家,取回那一千元银币呢!那是您早就答应给我的,而且钱一直存放在您的仓库里。” 国王非常为难地说:“是有这么回事,我想起来了。可是,我现在已经把整个国家,连同我的一切财产,都给予了他人,很遗憾当时也忘了您这一千元银币的事。” 帝释天心里暗自得意,故意说:“我是信任您,才把钱存在您那里的。现在我要急用,请您一定在三天之内,把钱准备好还我!” 国王没有办法,又不愿失信于人,只好把王后卖到一个财主家当女仆,把王子卖到另一家,凑够一千元银币,按时交给了老婆罗门。 王后在财主家当女仆,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伺候那家的千金小姐起床、吃饭、洗澡、睡觉。有一天,那家小姐脱衣沐浴时,将珠宝首饰悬挂在架子上,不料帝释天化成一只凶猛的老鹰,一下子就将所有的衣物珠宝全部抓走。小姐洗完澡,怎么也找不到那些珠宝,便一口咬定是女仆乘机将东西偷走了,不由分说地将她关到狱中。 国王的儿子到了另一个主人家以后,晚上与主人的儿子同睡一张床上。一天深夜,帝释天偷偷潜入那个人家中,把主人的儿子杀死了。那主人伤心极了,认为是这个小仆人干的,也将他投人大牢中。 王后母子同被关进监狱,备受折磨,饥渴交迫,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样的冤屈到哪儿去申诉?他们束手无策,终日哭泣不停,人们都非常同情。 P3-5 序言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不经意间用到一个词——舍得。“你舍得吗?”“我有什么舍不得的?”“他真舍得!”…… 一个“舍”,一个“得”,看似稀松平常,其实蕴藏着大智慧。人生尽在舍得间。谁参透了舍得之妙,谁就参透了世事人生! 人生舍去童年的幼稚,得到火热的青春;舍去青年的激情,得到中年的稳健;舍去壮年的盛气,得到老年的睿智;舍去暮年的老病之躯,得到的是生命新的轮回。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舍与得的交替过程中,实现超越和升华。没有舍与得,就没有这个生生不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世界! 舍得,舍得,舍在前,得在后。然而,世间很多人因为贪欲迷心,只想得字,而忘记了前面的舍字。只想得,不想舍的人,结果可能是失去一切。多少贪官,贪得无厌,金钱、豪宅、名车、美女、古董,什么都想得到,多多益善,结果失去了民心,丢掉了公职,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贪婪的商人,弄虚作假,瞒天过海,铤而走险,结果一朝东窗事发,身陷囹圄,钱财散尽,一无所有…… 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得从舍处求,方是智慧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弃的也越多。小舍,只会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难舍能舍,无所不舍,方能难得能得,无所不得。 世界上最难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了佛,他就是六界众生的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得到这种世间无上的珍宝呢?因为他在累生累劫的修行中,难舍能舍,无所不舍。 据佛典记载,在过去无量劫中,释迦牟尼佛舍身饲虎、舍肉饲鹰,舍过身体,舍过王位,舍过亿万财宝;而在现在生中,他舍王位继承权,舍娇妻爱子,入山林中修行。可以说,是一个“舍”字,成就了释迦牟尼佛的佛果。 释迦牟尼佛在弘法的过程中,处处劝人舍,时时讲舍的功德。大乘佛法的修行纲领——六波罗蜜,可以用一个“舍”字统摄。 布施是舍。 布施又称“檀波罗蜜”,是佛家的“第一波罗蜜”。布,是散布;施,是施舍。布施就是以平等心舍出自己的钱财物品、身体器官、方法智慧,以帮助更多的人,使众生获得益处。最彻底的布施,是舍了之后,不计较“我舍了”“我舍了什么”“我舍给谁了”,即“三轮体空”。可见,离开“舍”,就不成其为布施。 持戒是舍。 持戒又称“尸罗波罗蜜”。要守持佛家最基本的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就要坚决、彻底、干净地舍弃掉杀生心、偷盗心、邪淫心、妄语心、嗜酒心,一言以蔽之,就是舍弃掉我们那颗造作万端恶业的贪欲心。因为正是贪欲的作怪,驱使人们杀、盗、淫、妄,无恶不作。 忍辱是舍。 忍辱又称“羼提波罗蜜”。凡夫受辱,怒发冲冠。而修道者因为舍弃了分别心、嗔恨心,即使被人节节肢解,也会处之若素,何况骂詈、捶打,当然不能倾动其心了。之所以能忍,是因为他们坚决、彻底、干净地舍弃了“三毒”之一的“嗔”。 精进是舍。 精进又称“毗梨耶波罗蜜”。就是专一、勇猛、勤奋地修行。很显然,除非坚决、彻底、干净地舍弃掉怯懦心、懈怠心、懒惰心,否则就不成其为精进。 禅定是舍。 禅定又称“禅波罗蜜”。就是身心处于入定的状态。而要入定,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地舍除心中的杂念、乱想、热恼和浮躁,否则如何定得住? 般若是舍。 般若又称“般若波罗蜜”,即“智度”。般若是梵语音译,意译就是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所推崇的聪明心机,而是对诸法空性的彻悟。而要把握住般若的精深内涵,契入不二法门,则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地’舍弃凡夫的偏见、邪见、边见和一切自以为是的一知半解。 可以说,佛法的全部修行“舍以贯之”。佛教将布施置于六波罗蜜的首位,称之为“第一波罗蜜”是大有深意的。抓住了六波罗蜜,也就把握了佛法修行的纲领,而修行从“舍”字入手,则是抓住了六波罗蜜的枢纽。 有人要问,舍后是什么?舍了之后,不是一贫如洗,不是空无一物,不是一无所有。舍即是得,舍财物者得富足,舍贪欲者得真乐,舍肉身者得法身,、舍小我者得大我,舍邪恶者得正果,舍边见者得中道,无所不舍者无所不得……《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舍一得万报”。 这本《佛说舍得》,全面梳理和总结了佛教经典中关于“舍”与“得”的精辟论述,引用了大量大乘修行者广行布施的精彩故事。引领您彻悟佛法中舍与得的智慧和妙用;帮助您快速契入大佛法修行的关键;指导您在人生中巧用舍与得,转化命运,逆转成败,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启迪您步步深入佛法大舍大得之大境界,难舍能舍,舍无所舍,证道得果,获得彻底的解脱与自在。 卢志丹 庚寅年金秋时节 谨识于北京无相心斋 后记 我系统地研修佛法,是在2006年。那年,我遭遇了人生的又一个黑暗时期,困苦、失落、烦恼、郁闷、彷徨。也正是在这个艰难时刻,因缘际会,促使我深入研读了大乘佛法的经典著作——《金刚经》,甚至背诵如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法门无量誓愿学”,我遍览重要经典,参学各家各派,并且力所能及地修证实践。 释迦牟尼佛实在为三界众生点燃了光明四射的大法炬,佛法实在是引领众生离苦得乐的无上灯塔。自修习佛法以来,我的人生一扫过去的阴霾和黑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黎明曙光。 毫不夸张地说,我得遇佛法,如婴儿得遇慈母,如暗夜得遇明灯,如贫者得遇宝藏!对我而言,天大地大不如佛恩大! 为了和天下有缘人分享我从浩瀚如海的佛法宝藏中受到的利益和快乐,也为了报答佛恩,我不辞愚钝和浅陋,誓愿“荷担如来家业”,以弘扬大乘佛法、利乐有情、庄严国土为己任。近两年来,连续编写并出版了《听老和尚解心经》《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佛法就是活法》《日常生活中的佛心》等图书,深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本《佛说舍得》是我弘扬大乘佛法、利益广大读者的又一部作品。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要“上报四重恩”,我愿以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略报父母养育深恩,佛法僧三宝护持大恩以及国家、社会、众生恩。 北京今世智远文化有限公司的蒋端红女士,虔诚地从事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以佛法普利众生的有益事业,是推助本书和读者很快见面的增上缘。我特借此一角表达对蒋女士的感恩之心!愿佛光普照中华国土,普照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佛法无边,佛道长远,修习佛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每天会有新的感悟,每天会有新的超越。我现已出版的作品中肯定存在偏颇和谬误之处,祈请高僧大德、方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如果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难题和困惑,我愿意深入具体地贡献给您佛法上的破解之匙,也愿意与您更直接地交流学佛心得和修证经验。 照空空照恭记 2011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