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读书空间
分类
作者 王英辉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进读书空间》由王英辉著,讲述了读书的好处。有些书,读起来确实有以一种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以至于让人爱不释手……每当捧书夜读,在忍不住去读又舍不得多读的矛盾中,如饮甘露,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内容推荐

《走进读书空间》由王英辉著,分为论读书:润泽心智的选择、读书论:让生命多些繁星上下两篇,主要收录了润泽心智的选择、世界读书日感怀、沉重的阅读、读书·创意·做官、不止是知的快乐等内容。《走进读书空间》文字清丽,意象丰沛,读之如随他步入漫长旅途。

目录

我的读书生活(代序)

上篇 论读书:润泽心智的选择

 润泽心智的选择

 世界读书日感怀

 沉重的阅读

 读书?创意?做官

 不止是知的快乐

 读书的心理成本

 人类的阅读方式

 读书看报是一种工作方式

 读书贵有兴趣

 读书看报是基本功

 迎接新的阅读热

 自有丹丘在书房

 晨起正是读书时

 也谈读书

 论读书

 读书的心境

 我们的阅读时代

 读书是一种能力

 读书四论

 一本书和一个人的成长

 金克木谈读书

 曾国藩谈读书

 阅读大师的感受

 志于学的妙处

 阅读的断裂

 学习使人生臻于至善

 文字的力量

 寂寞是一种人生境界

下篇 读书论:让生命多些繁星

 让生命多些繁星

 花开无意别样红

 感动赫图阿拉的女诗人

 美丽的躁动

 马喆和他的《心象艺缘》

 发现王立春的秘密

 无限河山再从头

 芬芳的泥土气息

 一个明亮的上午

 品味《离骚》

 走进艾青的诗论境界

 读《红楼梦》品人生

 沉浮人生的一面镜子

 引起纷争的《风雅颂》

 并不寂静的鸭绿江

 夜空不会说话

 我与海子同时代

 中国文学的典型代表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一部从政的教科书

 徜徉在文学世界里

 诗歌之美美在何处

 简单又不简单的小说

 在哲学与非哲学之间

 在人性和兽性之间

 金灿灿的高原

 马克思的故事

 他改变了中国

 一位伟大的女性

 奥巴马的成功基因

 曼德拉的优秀品质

 涩泽荣一的儒商经

 人类心灵的探求者

 文章大家乔冠华

 品读老舍先生

 民国逸事撷英

 边上的人生

 幸福也有模式

 遥远的鲁迅

 不带走一片云彩

 文字中的人生

 文艺大家的风范

 中国社会学的设计师

 如此完美的女性人生

 文化是一张无形的网

 寻找人生的支点

 八才子书

 李宗仁眼中的中日战争

 社会学家的洞见

 赤裸裸的领导

 在曾国藩身上学什么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五个阶段

 阮籍的人格追求

 贞观之治的可观之处

 流血的仕途

 去明朝看风景

 百岁老人的生命追问

 弱者有一种韧武器

 文坛名宿的精彩人生

 张立文的和合学

 李宗吾的厚黑学

 理解艺术的角度

 舞文弄墨那点事儿

 文化主权的责任担当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中国模式在过程当中

 并不简单的活法

 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

 关于改革的断想

 中国近代九大圣人

 关于人生的断想

 别样的智慧

 一个人最宝贵的素质

 文化自觉的历程

 中国文化的特点

 社会学意义上的我

 人是什么

 追问人生的意义

 文化的边缘化

 中国文化批判

 丰富多彩的文艺品格——读《马恩列斯论文艺》的体会

本书论及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润泽心智的选择

关于读书,有许多大师的教诲。我们所熟知的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力量,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读书的好处多多。读书是向社会、他人求教的一条捷径。著书立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里不包括那些为迎合市场需求几天之内就能发行的图书。凡是有价值的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之作。曹雪芹著《红楼梦》,耗时十载,举家食粥。马克思撰《资本论》,历时四十二年,几至穷困潦倒。当我们仅用数天甚至几个小时品尝作者由心血熬成的精神佳作,何乐而不为,岂不快哉!

读书能延年益寿。古人传说杜甫的诗能祛除病痛。美国心理学家主张“诗歌疗法”,认为吟咏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有益身心健康。意大利更是开了一家“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治疗功能的诗集,供患有不同心理疾病的人对症选用。德国还设有病人图书馆,不同情感色彩的书刊可供不同类型的病人阅读。其实,读书首先在于它能使人知识渊博、明辨是非、懂得科学、趋利避害。其次在于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功能。

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情。有时我觉得读书是懒人的营生,躺在床上就能读书,既休养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是多么奢侈的生活。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方面的麻烦和烦恼越来越少,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来越多,读书成了有闲阶层随手拈来的生活方式。所以有人说,读书是生活中最值得和最合算的活动,支出最少,收获最大。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启迪思维,可以指导工作。总之,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确立人生的目标,攀登事业的阶梯,丰富生活的情趣,进入高尚的境界。

社会在不断进步,读书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抱着只有阅读书籍才算是读书的老观念。有人抱怨,当前社会生活呈现的趋势,读书的人不是在增多,而是在减少。其实不然,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都是一种阅读方式。尽管有些是“精神快餐”,但是它至少满足了我们适应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要求。可以设想,如今的社会是不会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书呆子的立足之地的。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它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它不但不会使人们放弃读书,还会更加丰富我们的读书生活。当然,读书也要有所选择,不然,不读好书的人与不能阅读的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及时、认真地读上几本好书,就是在进步的阶梯上攀登,我们的心智就永远不会枯竭。

世界读书日感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设立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成绩斐然。但也有人发出了愧对世界读书日的慨叹,我也有同感。

一叹成人以为读书无用。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喜好读书的人,平均一周能阅读一本书吧。平时再忙,也要抽点时间看看书,至少在睡前也要翻看几页。我读书的领域比较杂,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都有所涉猎,虽然不成系统,但觉收益颇多。可如今对读书这件事,我是越来越没有底气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能够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正在逐渐地远离生活,能够谈得来的喜好读书的朋友越来越少,更有甚者,一谈起读书还会引起朋友们的反感,大概有一句没有说出的潜台词:“你也就会读读书而已。”这样的时候,不免要暗自郁闷。在这样一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里,读书无用论已经越过了思想观念的层面,直接积淀到了社会的心理结构当中。读书很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即使于加强文化修养大有裨益,又有什么用呢?其实,明智的人应该认识到,读书对自己还是有用的,读那些学习技能、改变态度、增进知识的书,难道没有用吗?可惜,在急功近利的人们的眼里仍然是没有用的。

二叹孩子没有读书时间。据报章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我可有切身的体会。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还有时间阅读,读了比较多的书,曾一度专门研读过《三国演义》,书中的上百位将领基本上能说出名字来。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从容的阅读时间了。我曾经在网上看到初中生、高中生必读的各30本图书的书目。我照着这个单子,为他购置了一大堆书。两个学期要过去了,他一本都没有动过。我是真心希望他能有时间多读一些书,可是在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又是真心希望他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作业。在多读些书和做好作业之间矛盾着,这恐怕是大多数家长的处境。孩子没有阅读时间,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要想上重点高中,又想读名牌大学,就得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要是突然有那么一天作业少了,孩子不知道干什么好了,家长也跟着陷人迷茫。从今天开始,沈阳市的中小学生开始推迟半个小时上学,家长们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孩子终于可以多睡半个小时觉了,忧的是早晨半个小时的晨读没有了。本来就没有阅读时间,这下可好,读书的时间就更没有了。

三叹社会难成读书风尚。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世界读书日的设立,目的就在于唤起人们对读书的热情。但可惜,十几年过去了,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竟然没有多少。仅此一点便可看出,人们的读书热情是不容易被唤起的,喜好读书的社会风尚很难形成。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P003-006

序言

我的读书生活(代序)

小时候,我家里比较困难,没有什么书可读,也没有读书的环境。我的童年,只有几本小人书做伴。我的少年,是在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和王刚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度过的。到了大学,情况就不同了,大学有图书馆。因为学的是文科,几乎每天下午都没有课,我就从下午到晚上一直泡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高尔基读书,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可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我待在图书馆里,一来是比较喜欢读书,读书是一件乐事;二来是没有其他同学那么多的爱好,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呢?那个时候,我的读书没有什么指向性,什么书都读,反正是有书读,读了书有笔记可作,算是一种充实的学生生活。从俄罗斯文学史到西方哲学史,不管懂不懂,一股脑儿地读下去。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读过的东西不在于记住多少,关键在于培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后来条件稍好了,感到图书馆里的书毕竟不是自己的,借了的总得要还,于是,就养成了逛书店的习惯。如今,要是有一两个月没去书店的话,总像少点什么似的。我经常向朋友们夸耀,沈城的各大书店,我都是它们的会员,朋友们多则不屑一笑。我这个人也许与别人不同,书非买不能读也。我很少向人借书读,除非这本书买不到。别人说什么书可读,我立马到书店买来。我总觉得,只有买来的才是自己的,读起来心里也踏实,积累起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嘛。我买的书并不能全读,十之六七能读就不错了。有的是真没时间来读,有的是买的时候心血来潮,带回家后读起来没有什么意思便束之高阁了。自打热衷于买书,有两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可谓大矣。上大学的时候读了贾平凹的《浮躁》,当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末期,所谓的学术精英们大谈社会转型、价值断裂的时候。读了这部小说,感受到了一个社会个体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之中的浮躁行态,给我以做人要踏实,做事不能浮躁的深刻启示。这种启示直接影响到了我后来的工作。第二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早就出版了,我是在工作许久之后才看的。正值我工作不顺心、事业不如意的时候,读了这部小说,一个农家孩子不屈服于命运,不弯腰、不低头,一直打拼下去的精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责难,感到了震撼。它告诉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萎靡、颓废下去,从而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对我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买来的书是财富,买来而没读过的书,融入了思考和情感,是师长和朋友,是我生命的牵挂,无法割舍,所以最烦的就是别人借了书而不还的行为。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因为住独身宿舍,人来人往,不仅有借书不还者,还有顺手牵羊不告知者,床头书架上的书们可遭了殃。为了保护好这些书,我曾分门别类地给它们编上号,但编了号的书居然也照“借”不误。后来本人成了家,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间书房、一张书桌。我可以随心所欲、心平气和地经营自己的“文化后院”了。但每每苦恼的还是自己的好书不得还啊。我这个人还有一个习惯,读了一本好书心里存不住,总想与他人分享,每逢酒桌聚饮或无事唠嗑,便滔滔不绝地卖弄起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兄,既然这本书这么好,何不借俺一读。我这个人又不善于说谎,于是便拱手奉送。这一送恐怕就是“肉包子打狗”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改不了人前说书的习惯。其实,评书的过程,也是帮助我消化、记忆的过程。这年头,能有几位专心于你的说书就不错了,更何况人家有时还带着那种艳羡的目光呢。  普天之下,还有多少真正能够坐下来读书的人呢?我也许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但每读一本好书都要整理出读书笔记,要写上几段肺腑之言。而且,有些书,读起来确实有一种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以至于让人爱不释手,比如《红楼梦》,它的每一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每当捧书夜读,在忍不住去读又舍不得多读的矛盾中,如饮甘露,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2006年12月12日

后记

本书收录了最近五年来本人有关论述“读书”的一些短文和阅读部分图书后撰写的读书笔记。这些散在的文章,虽非上乘之作,却也是自己心灵的袒露。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记录彼时彼刻阅读的心情:细细地品味那份闲适和宁静,让它漫漫在身心扩散开来,这就是读书的一种境界。

现代生活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影响到阅读方式的变革,但我深信,这种阅读必将是一种向纵深的推进,而非退步;因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总是试图超越,而不是退守。当然,我深知,我的“论读书”和“读书论”难以概括这个时代阅读要求的博大内涵,但,我只是想获得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而已。“阅读让岁月的枝头总能开出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孤独落寞的心,便时时拥有不曾言说的幸福和满足。”但愿我的想法和做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支持、关心、理解我的朋友,没有他们,我的阅读和思考必然会难以为继,我的生活和心理自然会黯然失色。我坚持读书,是因了有同道的缘故,而恰恰是因为读书,得以与我的同道一起升华自己,在一片澄明无限的精神家园里心驰神往。

2012年2月2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