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步芳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效忠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步芳传》是青年回族作者马效忠初试牛刀的近代民族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大吏马步芳的一生。

作者马效忠历时数载,遍寻相关史料。深入考察,精审考证,十易其稿,不断修改形成本书,为研究西北历史提供了—份珍贵的史料。

内容推荐

《马步芳传》是一部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大吏马步芳的传奇家族史,客观地记录了马步芳的一生。《马步芳传》全面地描述了马步芳家族发迹、发展到最后消亡的历史过程。既有揭竿而起反清靖边的祖辈人物和家族的历史贡献,如马步芳父亲马麒对青海建省开发所作出的贡献,“西姆拉”会议前后如何反对揭露英国欲侵吞西藏的阴谋,阻止北洋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以及马家军参加对日作战的事迹,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马步芳顽固反共、反人民的行径。

作者马效忠历时数载,遍寻相关史料。深入考察,精审考证,十易其稿,不断修改形成本书,为研究西北历史提供了—份珍贵的史料。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扶犁荷锄操刀造反反了又降初开基业

第二章 京门喋血承袭旧部护驾有功喜得贵子

第三章 王朝覆灭马氏坐大得陇望蜀初探青海

第四章 军门世家出身易得无心经案不再蒙师

第五章 玉树勘界奋起抗争世家联姻少子成婚

第六章 少年得志担任军职青藏事务初次涉险

第七章 赵圆歌边地放情歌马步芳坐地拥阿娇

第八章 化隆思爱卧薪尝胆拉卜楞寺黑虎掏心

第九章 马子香河湟听规劝高树勋化隆醉清乡

第十章 巧应对少壮初成熟得回报平步又青云

第十一章 脚踩两船齐头并进儿承父教两代登科

第十二章 叔侄坐地喜分甘青兄弟末路收拾残局

第十三章 同根相争一马落荒骨肉相残老马伤逝

第十四章 父死子承无人应援耐心等待伺机再起

第十五章 “雷马事变”雷扣马马吴调停马拥吴

第十六章 败天山兄弟释前嫌寻靠山南昌拜老蒋

第十七章 英印不法阴使分裂青藏事务关系至重

第十八章 护国体冒险事玉树保边疆青藏订和约

第十九章 孙殿英千里窥西北甘青宁坐地忙布阵

第二十章 “假道灭虢”绥西施计声援护疆平罗首战

第二十一章 三马戮力差点不支一雄围垣势在必得

第二十二章 速战不能速决心焦坚持就能胜利意决

第二十三章 各路诸侯喜分孙赃虽胜犹败怨声四起

第二十四章 得胜归来中央褒奖趁此机会蒋马联盟

第二十五章 听命老蒋阻击红军如愿以偿代理青海

第二十六章 护送班禅骤起纷争捍卫青海必须出兵

第二十七章 西安事变进退维谷恐生内变封锁消息

第二十八章 视察青海崇禧助阵取而代之老马离职

第二十九章 追忆旧事重提亲民寻访阿姑树立形象

第三十章 增军备蒋氏拟讨伐弥缝隙马氏忙说情

第三十一章 班禅债事玉树圆寂骤起萍波青藏紧张

第三十二章 有所倚重朱氏受教知人善任韩门五魁

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相人当用识才辨杰王薛当歌

第三十四章 关心民瘼体悯下属统御西疆笼络王公

第三十五章 不计前嫌大胆用人政不懈怠教亦恪守

第三十六章 微服私访风波暗涌事出有因打假治贪

第三十七章 假不识真天下奇闻真不放假暗下杀手

第三十八章 一张报纸又惹风波两个人物对簿公堂

第三十九章 一只鸽子两个少年一条线索两段情缘

第四十章 儿闹学潮反师离职父亲尴尬护犊自任

第四十一章 学潮完结情缘难了牵动往事寻访圆歌

第四十二章 力排众议开设女蒙旅游度假深交老蒋

第四十三章 难忘历史旨在民族宗教改革小有建树

第四十四章 东关大寺宣传抗日祁连大通抓捕特务

第四十五章 营救洛宾一身担保筹建剧社全力襄助

第四十六章 遣军东进抗日前线光耀西陲顺应大局

第四十七章 编组保甲以马代丁巩固势力训练军政

第四十八章 支援家乡兴办教育西军淮阳血战日伪

第四十九章 祭海会盟联络感情设立政府取代领主

第五十章 一文一武二子登科政见不同兄弟反目

第五十一章 儿子立志母亲欣慰顾颉刚言黄河发电

第五十二章 屯垦督办哥哥无奈杯酒兵权弟弟得意

第五十三章 巩固西睡老蒋临青喜不自胜步芳戒烟

第五十四章 日伪青军胶着对峙彭马密交老将遭谗

第五十五章 设“外交局”汉藏危机陈兵玉树青藏缓解

第五十六章 集团军马步青失势子午岭赵庆丰明义

第五十七章 子午岭金赵喜相逢湟水河子香忙植树

第五十八章 安难民青藏能和缓扬军威新疆保稳定

第五十九章 三青党务决不旁落老子儿子喜获双赢

第六十章 出兵陇东踊跃上阵合水不合空唱大捷

第六十一章 北塔山国界起争议马希珍寸土不相让

第六十二章 杂事多多公私兼顾前方用兵后方建设

第六十三章 屯子镇打围偏不利马头坡对决遭不测

第六十四章 湟中实业坐地淘金八企六损马力不足

第六十五章 陇东前线显赫荣升不可一世得胜殒命

第六十六章 享堂会晤二马互许兰州操戈双方拆台

第六十七章 积极准备“皋兰”布阵讨个“高价”兰州决战

第六十八章 弃暗投明堂叔掣肘无所指望少香离兰

第六十九章 马步芳广州诉衷肠马继援馨庐哭离土

第七十章 和平起义唱响新疆归葬麦加子香正寝

续记

后记

马步芳家族表一

马步芳家族表二

马步芳家族表三

马步芳家族表四

马步芳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要说这乩藏土司也是有来头的。康熙年间,葛尔丹反叛,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被祸害得居无定所,只好求救于大清。这自L藏土司的头人就是当年带领他们远涉千里内附来到了现在的夏河流域。马麒、马麟、马凤兄弟三人当然不会考虑这么多,下决心要将自L藏土司赶出去。因此,每年的季节性械斗在所难免。

乩藏土司上告到陕甘总督那里,总督指示让甘肃巡抚受理此事;甘肃巡抚也不好办,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之下压给马安良处理。马安良当然再不能下到马麒手里,于是着人来找马麒。“兄弟,你别处就再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么?”

马麒屈着脸面说:“哎呀,大哥。你是不知道那地方有多好,它……”

“再好也是人家祖祖辈辈先住下的。看这事闹得多麻烦。”马安良并不想多管闲事。

马麒愁苦着脸说:“大哥,你这叫骑驴不知道空走的苦。”

一句话把马安良说笑了。马麒随即又道:“再说了,我爷爷当年就曾经开发过那里。要是没有这些原因,我能干这种事情么?”

马安良惊奇地道:“是不?舅爷当年还开发过?”

马麒郑重点头,并且拿出那张发黄发黑的纸撑开给表兄看。马安良随即表示说:“好,只要有这张纸,我就帮你要这块地。”马麒大喜。

乩藏土司当然惹不过马安良,于是把边头地角的地出让了一些给马麒。马麒不仅要了。而且并不满意。双方几乎年年都要发生械斗。

一天,小马步芳正在清真寺跟阿訇读书,家人面色阴郁地来找他回家,并且把阿訇也带回了家。而此刻的马家已经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父亲马麒,二叔父马麟都已经匆匆由军营赶回家中。马步芳明白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但还懵懂的不知道究竟是件什么事。他在人群中穿行,终于接近了核心部位。这才看见三叔静静地躺在那里,刚才的阿訇带着几个满拉一边诵读经文,一边给三叔“沐浴”。他已经无常了,是和虬藏土司的械斗中受了重伤,没来得及施救身亡……

事情总算闹大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械斗不是一次两次,并且每一次双方都互有伤亡,但不是主要人物,事情也就得过。双方死死掐住对方互不相让,到最后总有一方要胜出。虬藏土司也搬了人,是拉卜楞寺的活佛。但现在要命的是械斗致死的竟然是马家的三主人?你就是死100个家丁也不能死一个主人呀!乩藏土司害怕了,整天提心吊胆。马麒要是一声号令,循化营马队别说你一个乩藏镇,十个也毁了。去见拉h楞寺活佛,活佛根本就不再让他走进寺院。他更加慌了神,于是,他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不放弃又能如何?青海一地的土司藏民们都是仰仗西藏噶厦政权才能存活。而积石山乩藏镇距离最近的玉树地方政府也该有近千里,更别说噶厦政府了。鞭长莫及,到时候就是玉树政府有心护你又哪能赶过来。再者说了,他现在居住的乩藏镇,周围除了自己的土地和庄园,几乎让山林和回民团团包围。他们早就对他的土地和庄园艳羡不已,如同群狼窥视的弱小羊群。罢了,罢了。汉人的兵书讲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乩藏土司只带了珠宝细软,用马匹拖了粮食夤夜离开了眈藏沟。几乎所有河州地区的人都认为马麒会很快消灭虬藏土司,却迟迟未见动静。

而马麒方面并未动手的主要原因是,1911年底,陕西发生革命后,陕甘总督升允与长庚密谋调甘军东征,援陕“勤王”。后马安良、马麒见形势已变,由反对转而拥护“共和”,并从陕西回甘。马麒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要不怎么叫马麒。辛亥革命都实行共和了,谁知道将来是什么人的天下。绝对不能排除西藏噶厦政权趁机北上窥视甘青的可能。更何况起先是我们马家挑起的事端。至于爷爷那片又黑又黄的纸头是不是真的,现在老三也无常了,他或许把我们大家都忽悠了才是真的。同时,他也扪心自问:自己最近是不是太张狂了?太贪心了?太强梁霸道了?

同时,甘肃地方政权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仍然一片混乱。大多数前清官员对共和政体仍存观望态度,对政局消极不大热心;总督赵维熙又是一个无兵无卒的书生,无力与各军抗衡。政界如此,军界也因为长庚已去,群龙无首。这样的局势你也只好按兵不动,才是应付万变的最佳办法。马麒暗中把这里外的利害关系都捋了一遍,认为与其让别人说三道四,还不如息事宁人。索性也就顶如是三弟的命换回了一块宝地。几天之后。乱藏沟来人说乩藏土司已经悄悄溜了……

此时,甘肃局势也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马安良凭借素日在甘威望和援陕之役,驻扎省城,改兰州南滩为帅府街,骄横不可一世。甘督赵维熙迫于形势,只好暂时依靠马安良,求一时之苟安。马安良回甘后,自己坐镇兰州,将西军大部仍交马麒带回河州,而其弟马国良又移所部进驻秦州。于是东起天水,北至兰州,西南至河州、洮岷,皆人精锐西军的势力范围之中。马安良又暗中指使各部,再次就地扩军,并施以奖励政策,一时回民百姓皆以能人西军为荣耀,这样回民武装力量便很快发展起来。

回民武装力量在甘肃兴起后,马麒、马麟兄弟也随之得势。马安良回甘不久,便被提升为甘肃提督,马麒随之由循化营参将升任洮岷协总镇,辖岷州、临洮、阶州、文县、西固五营,成县、西和、礼县三县,马步兵合计2300余人。其弟马麟亦由管带前营步队都司升西军分统,其叔父马海渊,堂弟马同、马保,长子马步青皆由管带升为西军营长。

1912年3月,裁减后的精锐西军由马麒率领回到河州。同月,甘肃承认共和,马安良被国民党推为国民党甘肃支部长,马麒后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西宁总兵。这多少还要仰仗和乩藏土司这场官司提醒了他。眼看表兄马安良的势力肯定是固守甘肃,而我马麒的地盘呢?这个问题长时间占据着马麒的中枢神经。并且,自:1902年,马福祥已经将发展的矛头盯准了陕西和宁夏。当然,陕西的情况比较复杂,他未必能够得逞。但宁夏就不一样了。它北连河套、绥远、察哈尔等广大地区,南接关中。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别人无法可比的。形势逼迫下,马麒只好把发展的眼光对准了青海。也是:观看四面八方向,独留方寸在脚下。为此,他还要竭力巴结马安良这个老亲戚。万一他哪天不高兴了,把马国良或者其他什么人派到青海,那他们弟兄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当然,讨好老亲戚最好的办法就是结亲,来个亲上加亲。于是,两个马家本来就是老姑舅,现在又出现了不少小姑舅。于是,在他的点拨下,马安良把他的侄女早早许给了马麒的小儿子马步芳。订了娃娃亲。

1914年,青海办事长官廉兴设皮毛公估局,规定蒙、藏人民运到农业区销售的皮毛,需经该局估价收税后,方准出售,所收税款作为青海办事长官公署经费。蒙、藏王公千百户向甘肃都督张广建控告廉兴。张广建令马麒收回青海办事长官的印信,遣散公署人员,押送廉兴到兰州查办,长官职由马麒兼代。这个开局好哇,长官公署是行政机构,他马麒正愁没有地方实权。经张广建之请,1915年北京政府裁撒了青海办事长官,改设青海蒙番宣慰使,改镇守西宁等处总兵官为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遂身兼甘边宁海镇守使和蒙番宣慰使两职,至此,青海军政归于统一,从而结束了自清以来数百年青海地区三权分治、政令不一的局面。而这军政长官的要职就由他马麒来担任。由此看来,走青海这步棋是招活棋。P25-27

序言

该书是青年回族作者马效忠初试牛刀的近代民族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大吏马步芳的一生。

通过文稿,该书不同于屡屡出版的“血祭马家军”、“西北诸马”、“马匪步芳”的史料和作品,自有其特色:客观、公正、真实、有新意。

作者力图从原有的有色资料和阶级观点中跳出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严谨科学的写作态度,客观分析和评判了一个颇有历史争议的人物——马步芳。尽量不受时代和政治的影响。

作者为撰写该书,花费十几年业余时闻,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和作品,十多次自掏腰包乘火车、汽车,骑自行车乃至徒步寻访,实地勘察书中涉及的地方(诸如某战场遣迹、某学校、某公路等)、景物、实物,寻找存活于世的见证人、参与者当面求教。订正、采访许多历史真实的细节,尽量做到资料有据、可信、真实、不片面、不溢美、不贬损。在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叙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时,作者站在当时的历史高度和具体环境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到用之有据,弃之有理,显示了可贵的人文品格。

该书的另一特色是,作者四处寻访。花钱征集老照片、老史料、老文稿。书中选用了不少的老照片,可使读者在浏览文字的同时,通过欣赏老照片,形象直观地了解当时的人物和事件,这在以前撰写的相关马步芳书籍中并不多见。

不厌其烦地反复核查各类资料和采访手记,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和创新。如马步芳的婚姻等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史料,这从作者已完善的马步芳家谱可以看得出。这里要说说作者本人。

马效忠,出生于甘肃临夏,成长于兰州市。穆斯林青年文化人,也是兰州大学的文学硕士,从业于甘肃移动通信。为人正派正直、诚实上进。有一股子执著倔强劲,喜欢阅读、写作、思考,健谈、爱交友,不追逐名利,遇事不论对或错,总有自己的主见。出于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穆斯林现代文化人的责任感,对中外民族史、宗教史,尤其是西北民族史、宗教史,近百年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回回人物等课题爱钻“牛角尖”。他就是以这种思想境界和执著追求写出了他的人物传记处女作《马步芳传》。尽管该书在资料取舍、叙事详略、成书结构等方面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笔亦不尽如人意。但该书毕竟是客观、公正、全面、翔实地介绍马步芳的第一部传记,有其欣赏、阅读和研究的价值。

是为序。

壬辰盛夏于兰州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曾任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

后记

马步芳家族是民国时期的甘肃、青海两省的名门大家,马步芳不管在其家族中,还是在“西北诸马”中都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于这个家族的历史我原来并不熟悉。小的时候听说过一些马步芳的奇闻逸事,真正接触马步芳家族的史料还是在大学时期。虽然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文学,但自己感兴趣的却是历史。随着时光推移,了解马步芳的资料也就慢慢多了。

为了写成这本书,我先后在甘肃、青海采访了很多人。辗转五千里。尽管很多人已经去世,还有那么一些与马步芳一块工作生活的耄耋老人。由于岁月的流逝,他们对很多事、很多人早已忘记。但提起马步芳,他们一下子来了精神,仿佛又回到了年轻、英俊、潇洒的青年时代。他们尽量打开尘封许久的记忆闸门,慢慢地向我或多或少提供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某些事件的线索。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查阅了近两千万字的资料与相关书籍,《马步芳传》基本上完成了,但由于受时代、思想观念、历史资料、自己学识及社会阅历不够等条件的限制,我的这本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加上缺乏足够的民国时期档案资料,书虽然写完了,但总感觉意犹未尽,总感觉难如人意,在此,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完善,希望在修订时这些问题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

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舆论比较自由,到处呈现着一派太平盛世景象。社会上早已出版了《曾国藩传》、《袁世凯传》、《蒋介石传》、《马鸿逵传》等大量的文学作品,论“反动”,老蒋应该是民国时期最反动的。马步芳作为西部偏僻省份——青海省的主席,充其量也不过是二流人物,但作为历史人物,就值得去研究、值得去写。人区别于动物主要在于人有理智,作为一个人,就有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我写《马步芳传》就是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我不想歌功,也不想颂德,只是为了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尽量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马步芳而已。在阅读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坚决抛弃了“文革”时代的“左倾”观点和一些社会偏见,在史实处理方面,尽量做到记有所据。马步芳资料散失严重,特别是前期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资料,但为了使其一生尽量做到完整,人物形象具体,内容保持系统,少量采用了口述和回忆资料,同时也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在章节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法。让我们以历史唯物论做指导。客观公正地反映民国时期历史人物——马步芳,这是对待历史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有正常社会良知的人的使命。尽管如此,本书由于受观念、史料、时代的局限,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请大家指正。

马效忠

2012年9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