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培育新民: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之衰弱,由于教之未善也”:教育救国思想
二、“知其为制造国民之具”:教育性质与宗旨
三、“苟欲兴学,则必自以政府干涉之力强行小学始”:教育体制与学校制度
四、“学以致用”与“术以明学”:学校的培养目标
五、“知识”、“情感”、“意志”的和谐融合: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宗旨和方针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三、涵养感情美化人生:美育教育
四、大学教育思想
第三章 折衷新旧,贯通东西:胡适的教育思想
一、继承精粹,古为今用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与借鉴
三、留学的使命:携来甘露,遍洒神州
四、实用主义教育观念
五、大学者:“又开风气又为师”
第四章 “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蒋梦麟的教育思想
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追求“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的教育理想
二、强调科学精神与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三、北大精神的传承者,大学理念的“实干家”
第五章 学术标准与文化使命:罗家伦的教育思想
一、主政清华:由“学堂”到“大学”
二、大学的使命:“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
三、“人生、道德、责任”为核心的教育救国思想
第六章 “国失师表”:傅斯年的教育思想
一、毕生献身教育事业
二、批判封建教育观念
三、教育改革思想
四、大学教育理念
五、“国失师表”:傅斯年教育思想评价
第七章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梅贻琦的教育思想
一、毕生贡献于近代教育,鞠躬尽瘁于水木清华
二、融合中西教育理念,阐发现代大学精神
三、俭、宽、实的人格魅力
第八章 “位育”教育观:潘光旦的教育思想
一、基于“社会位育”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达到“以群则和,以独则足”的理想
二、“全人格”教育思想之精髓涵义
三、“通识教育”的大学教育理念
第九章 “允公允能”:张伯苓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救国思想
二、教育目的和培养方针
三、“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举措
第十章 “求是”精神:竺可桢的教育思想
一、“东方剑桥”的教育改革
二、倡导“求是”的大学精神
三、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附录一 中国近代最早接受西式教育的一代风流人物——记晚清留美幼童的人生经历
附录二 西南联大与云南社会文化之发展
附录三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西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