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畅销书,畅销时间达三年之久。教你积累财富的不二窍门。
作者托马斯·J·斯坦利、威廉·D·丹科30年调查分析的结果总结,告诉你一个真真实实的富翁养成之道,揭秘富翁修炼的7大秘诀。
如果你学历不高,工作不理想,甚至是根本不懂理财之道,不用气馁,拿起《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这本书,你将不会再为低学历低薪资而烦恼,掌握最简单却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财富积累方法,直接向《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中的10000多名财富精英学习理财方法,做个有钱人不是遥不可及的,关键是你是否想去做,真的能做到,相信自己,你也能成为有钱人!
《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是托马斯·J·斯坦利博士和威廉·D·丹科博士耗时30年的研究成果总结,他们面对面地采访了500位富翁,并对10000多名富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有钱人都是从事普通工作的平凡人,挣钱的能力不能决定你的财富水平,理财和消费的理念、方法是决定因素,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
《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财富积累法则,每一个2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财富的真相就在其中。
第二章 积累财富的基础
他们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
我们第一次采访一组身价过千万的美国富翁(千万富翁)时,情况与我们计划的完全不同。我们在一家大型国际信托公司的委托下对美国有钱人进行研究。我们的客户希望我们研究高净收入个体都有哪些需求。
为了保证这些受访的千万富翁们采访时不会感到不自在,我们特意在纽约曼哈顿繁华的东区租了一间豪华的顶层公寓。另外,我们还请了两位美食搭配专家。他们精心设计出一份包括四种馅饼和三种鱼子酱的菜单。美食家们建议用一种1970年酿造的波尔多葡萄酒和一种1973年酿制的“美妙” 卡百内红葡萄酒来搭配菜单。
带着自认为很完美的菜单,我们兴奋地等待受访的千万富翁们的到来。第一个受访者被我们戏称为“巴德”先生。巴德先生69岁,是第一代百万富翁。他在美国中心商业地带拥有好几座价值不菲的商业地产。仅看他的外表,你根本不会想到他身价过千万。他穿着一身很普通的旧西服和一件很不起眼的外套。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希望巴德先生能感觉到,我们完全了解美国千万富翁的饮食标准。因此,在一番自我介绍之后,我们中有一个人说道:“巴德先生,我给您倒一杯1970年的波尔多葡萄酒吧。”
巴德先生满脸困惑地看着我们,然后说道:
除了威士忌外,我只喝两种啤酒——一种是免费的啤酒,另一种是百威啤酒!
当领悟到这位千万富翁的言外之意时,我们不禁感到吃惊,但立即掩饰了起来。在接下来两小时的采访中,九位受访的千万富翁不断地坐在椅子里挪动身子,感觉很不舒服的样子。他们会时不时地看看那些自助餐,但是没人去拿馅饼或喝那些佳酿葡萄酒。我们看得出他们很饿,但是他们全部都只吃了点饼干。我们不忍心浪费粮食,那该怎么处理这些食物呢?我们没舍得扔掉。隔壁房间的信托副总消灭了大部分食物。当然,笔者也“帮忙”解决了一些。貌似我们成了美食家,但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千万富翁。
节俭!节俭!再节俭!
现在,我们对富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如今,当我们再采访百万富翁的时候,我们只给他们提供与他们生活方式相当的食物。我们为他们提供咖啡、软饮料、啤酒、威士忌(如果采访在晚上进行)和俱乐部三明治。当然,我们也会给每人支付100~250美元的采访费用。偶尔,我们也会提供些额外的礼物。很多受访者会选择一只昂贵的泰迪熊作为物质奖励。他们都说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得到一个大泰迪熊一定会很开心的。
一些人通过别人对饮食、服饰、手表、汽车等外在物质的选择来衡量此人,这是很肤浅的做法。对他们来说,名流人士应该在消费物品上有更高的品位。然而,一个人购买象征高身份的物品比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成就容易得多。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购买看似高级的物品上的人,可想而知,通常都是经济成就不显赫的人。
可以用下面三个词来形容经济上富有的人:
节俭!节俭!再节俭!
韦伯斯特词典将节俭定义为“体现或反映资源利用上的节约的行为”。节俭的反义词是浪费。我们把浪费定义为一种挥霍开支和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节俭的生活习惯是财富积累的基石。但大众传媒往往热衷于崇尚和吹捧那些肆意消费的人群。比如说,我们经常见到被媒体高调报道的所谓的百万富翁运动员。但一个技术高超的球员每年收入500万美元是很寻常的事情,所以净收入100万美元并不是什么值得唏嘘的事情。根据我们的财富运算公式,一个年收入500万美元,年龄在30岁左右的富翁自身价值应该达到1500万美元甚至更高。但又有多少高收入球员的收入水平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呢?我们觉得只有极个别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球员过着奢侈的生活,只要他们能够做到一直收入如此高,他们就可以一直过这样的生活。严格地说,他们可能是百万富翁(因为他们净收入达到100万美元甚至更高),但是在积累财富方面,他们却是典型的消极财富积累者。
美国有多少家庭年收入能够达到500万美元呢?在所有的1亿家庭中不到5000个。大部分百万富翁一年的收入都不到500万美元的1/10。大部分百万富翁在50岁或之后财富才达到100万美元。大部分百万富翁都过着节俭的生活。很少能有百万富翁既过着高消费的生活又能成为百万富翁。
但是宣扬奢侈的生活习惯能让电视广告时间和报纸大赚一笔。年轻人们不断地被灌输“有钱人出手阔绰”和“有钱如果不显示出来等于没钱”的观念。如果媒体报道出典型美国百万富翁的节俭生活方式,你能想象到那是什么情形吗?会产生什么结果吗?那就意味着低收视率和读者的流失。因为大部分在美国积累了财富的人都是工作努力、生活节俭而无亮点的人。通过赢彩票、本垒打和参加电视问答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太少了。正因为少所以他们成了媒体炒作的焦点。
很多美国人,尤其消极财富积累者行列的美国人,在获得更高的实际收入的时候都知道如何处理它们。当然是花掉!他们对瞬间满足感有强烈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场问答比赛。赢家就能获得钱财和丰厚的礼品。观看这些问答比赛的人把场上选手当做是他们的替身。看看这类比赛拥有的高收视率吧!人们陶醉于场上替身赢得汽车、轮船、家电和金钱的喜悦。为什么问答比赛不把奖学金作为奖品呢?因为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那种瞬间的满足感。他们不会拿野营车这样的奖品来换八年夜校的学费。虽然大学学历创造的价值会比一排野营车的价值都高。
这才是有钱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出一档有关典型美国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观众们会喜欢看吗?我们觉得不太可能。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吧。
进入摄像机镜头的是典型的百万富翁约翰尼·卢卡斯一家。跟大多数百万富翁一样,57岁的约翰尼成年后娶了一位女子并与她相伴度过了大半生。他在本地一所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他是一名小型物业管理承包公司的业主。他的企业这几年迅速发展。如今,他所有员工都穿着精心裁剪的制服,帽子上还绣着公司商标。
在街坊邻居的眼里,约翰尼一家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但约翰尼的净资产超过了200万美元。实际上,从资产角度来讲,约翰尼的家庭资产在他 “友好的街坊”中位居前10%。在全国范围内,他的家庭资产位居前2%。
当电视观众们听到约翰尼有多富裕,然后看到电视上约翰尼的形象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首先,观众们会感到困惑,因为约翰尼看起来与人们印象中百万富翁的形象完全不同。其次,他们可能会感觉到不舒服。约翰尼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和他勤奋努力、克己自律、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和良好的投资习惯可能会把观众们吓坏了。如果你跟普通美国成年人说他需要减少开支为将来积累财富,他会是什么反应呢?他会觉得你在否定他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约翰尼和与他类似的人才会锁定这样的电视频道。这样的频道势必会坚定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让我们先抛开以上所有的顾虑,即使有一个知名电视台同意开设一档有关美国百万富翁们的节目,那么这档节目会给观众们带来什么呢?
女士们,先生们,这是约翰尼·卢卡斯。卢卡斯先生是一名百万富翁。我会就卢卡斯先生的购买习惯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来自我们的观众朋友们。
专门定做还是买现成的? 首先,约翰尼先生,这位J. G.先生想问问您:“您迄今为止买得最贵的一套衣服花了多少钱?”
约翰尼先生闭了一会儿眼。显然他在思索。观众们都很安静。人们期待他的回答是“大概在1000美元到6000美元之间吧”。但是我们的调查显示,如此高的期望值肯定是不对的。据我们估计,我们这位典型的百万富翁会说:
我花费最多的一次……我花费最多的一次……把我自己买的和为我妻子简买的包括在内,还有我的儿子巴蒂和达瑞尔以及女儿韦林、金吉尔……我最多花了399美元。天哪,我记得那是我花得最多的一次。那是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25周年结婚纪念日派对准备的。
对约翰尼的回答,观众们的反应会是什么样呢?很可能是既惊讶又怀疑。因为观众们的期望与现实中多数美国百万富翁的情形不一致。
根据我们最新的调查显示,典型美国百万富翁从未给自己或者为别人买过价格高于399美元的衣服。请仔细观察表2-1。接受调查的百万富翁中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曾经买过的最贵的衣服都没超过399美元。只有1/10左右的人买过1000美元或更贵的衣服,只有1/100的人买过2800美元或更贵的衣服。相反,约1/4的百万富翁曾买过的最贵的衣服在285美元或更少,1/10的人曾买过的最贵的衣服在195美元或更少。
这些数据是通过我们调查过的所有百万富翁总结出来的。请记住,约有14%的被调查者声称他们的财产是通过继承获得的。那如果我们把继承财产者与自我奋斗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分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起继承财产的人,通过自我奋斗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在服饰上的花费会少很多,不仅是服饰,在购买其他象征高身份的物品上也是这样的。典型的(处于百万富翁排行最中间位置,也就是第50百分位数)自我奋斗型百万富翁在一套西服上的一般花费是360美元,而典型财富继承者们在一套西服上的一般花费超出了600美元。
为什么像约翰尼这样的美国富翁能做到花费如此少呢?约翰尼不需要穿很昂贵的西服。他不像一位成功的律师需要通过服装外表来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他也不用在年会上为给股东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华丽着衣。他也不用给经济媒体或者投资银行家们留下印象。约翰尼不用穿得像大权在握的总裁,频频向一群教养高的董事们致辞。但是,约翰尼的确需要给他的物业管理承包公司员工们留下深刻印象。怎么做呢?通过不让员工们从外表上看出他挣了很多的钱,以至于他能够请专业裁缝为他定做一套价格在四位数的服装。
我们过去20年采访到的百万富翁大部分和约翰尼有类似的观念。那么,谁会买那些价格不菲的服装呢?我们的调查显示出一种很有趣的关系。每一位拥有一套1000美元服装的百万富翁对应着6个年薪在5万到20万之间的非百万富翁。他们的购物习惯当然与他们非富翁这一情况有关。这是哪些人呢?通常,这些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公司。他们大多是与人合作的中级管理者(特别是夫妻双方都在工作中的一方)、律师、销售与市场营销专业人士以及医生。
为什么有人会说你买服装的钱比典型百万富翁花得还多呢?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彭妮公司……对服装进行严格的颜色搭配、面料缩水、起球测试……当提到质量管理时,彭妮公司的服装在这方面比其他任何百货公司的要求都要高(选自特里·阿金斯《为什么价格低廉的衣服越来越受欢迎》,《华尔街日报》,1995年10月16日,B1、B3版)。
请记住飞蛾、雪茄烟灰和其他不安全因素不会在意你为羊毛套装花了多少钱。它们也无法彻底理解“定做”的意思。狄更斯、戴高乐和丘吉尔也穿过这个牌子的衣服——它们对这些事实也不感兴趣。它们也不会在乎你的套装是否会产生红利或者获得资本盈利。但是它们无疑会损害你花大价钱买的套装。
下面当然是鞋类了
下面我们回到推荐的电视节目,卢卡斯先生仍然在台上。约翰尼·卢卡斯会买什么类型的鞋?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如果你仍在观看我们的节目,那你会再一次为卢卡斯的回答所震惊。像大部分的百万富翁一样,约翰尼不会购买高价鞋子。在接受调查的百万富翁中有近一半的人说他们从未消费超过140美元去买一双鞋;有1/4的人从未买过超过100美元的鞋;只有将近1/10的人买过300多美元的鞋。既然不是百万富翁,那又是谁在商业上“养活”那些高价鞋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呢?但是,在每个最高支付价格超过300美元的购物目录中,至少会出现8个百万富翁。
但是大众报刊都向我们怎么报道的呢?他们耸人听闻地说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购买价格昂贵的鞋子和相关产品。看一下这篇关于拳击筹办人唐·金的新闻报道,他在亚特兰大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买鞋。在那期间 ,金先生在一家鞋店花费6.41万美元(含税价)买了110双鞋子。他此次消费超过了这家店之前的销售记录,该记录一直由魔术师约翰逊保持——他曾一次性消费3.5万美元买鞋。金先生的创纪录消费也就是平均每双鞋582.73美元。金先生最贵的一双鞋是多少钱呢?据报道,金先生曾花850美元买过一双鳄鱼拖鞋(选自杰夫·舒尔茨,《金在鞋店的6.41万美元的购鞋账单》,1995年6月4日《亚特兰大日报-宪政报》,第1页)。
请注意,在接受调查的百万富翁中,只有1%的人买超过667美元的鞋子。像金先生购买鳄鱼皮鞋这样的事,在百万富翁中也实属罕见。但是,大众传媒却喜欢兜售不正常的购买现象,结果使美国年轻人认为富人一贯购买价格昂贵的东西,使他们相信富人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们认为,在美国高消费是对富有最好的回报。
当金先生在报纸上出尽风头之时,约翰尼·卢卡斯为何淡然视之呢?原因是约翰尼生活朴素,行事低调。他的报酬不只用于消费:财务上完全独立,严于克己自律,并且在家中也是出色的养家者、好丈夫、好爸爸——拥有教养良好的孩子。
卢卡斯先生的最后机会
我们之前提到的电视节目——关于美国典型的百万富翁,还会触及到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呢?约翰尼·卢卡斯能够将他失去的观众重新吸引回来吗?
约翰尼·卢卡斯是位富有的公司老板。他十分守时,开会从不迟到,每天6:30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一定是靠他的手表,约翰尼是戴了一块价格不菲的手表吗?也许现在你已经猜到了答案。他再次使观众朋友们大失所望。在接受调查的百万富翁中,整整有一半的人平生从未买过超过235美元的手表,大约1/10的人没买过高于47美元的手表,然而将近1/4的人购买100美元或低于此价的手表。
当然,也有百万富翁购买价格昂贵的手表,但这些人毕竟只占少数。即使是百万富翁,也只有25%的被访者买过高于1125美元的手表。大约有1/10的人买过3800美元或更贵的手表。将近1/100的人买过1.5万美元或更贵的手表。
约翰尼对服饰及珠宝要没有过高要求,他一定会就此向观众致歉。相信他也会对他的生活状况作如下描绘:
我住在一个不错的房子里……但没有银行抵押贷款。孩子们上大学所需款项在他们上大学之前就早已备足。
可惜,大众的报刊杂志永远也不会报道约翰尼的事迹和他的致歉。
P21-29
最近,一名记者问我自从经济危机之后我是否注意到美国百万富翁的人口有什么变化。她想知道最近股票和房产价格的下跌是否会导致百万富翁市场的消亡。我回答说,与我邻家而居的那个百万富翁还活着,而且即使在这个不景气的时期依然过得很殷实。我很早就发现,百万富翁们并不会把他们的全部财富投资在股票证券和房产上。百万富翁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许多百万富翁告诉过我,如果你要投资,你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投资项目;因为没有人能够控制股票市场。但是,你可以,比如控制自己的业务、私人投资和私人信贷业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从未发现有哪位百万富翁将其超过30%的财富投资在公共交易的股票上。通常情况下,他们投资的份额不会超过其财产总额的20%。这个数据与美国税务局(IRS)统计的完全一致,他们拥有世界上关于百万富翁的最详细的数据库。
让我们看一下邻家的一对百万富翁夫妇的消费情况——T夫人和她的丈夫。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对夫妇的生活是乏味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普通。这位百万富翁的夫人戴的是天美时牌手表,而她丈夫戴的是一款日本精工手表(这是百万富翁所戴的最贵的一款手表)。这对夫妇从迪拉德百货商店、J.C.番尼商店和TJ麦克斯商店购买衣服。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们只购买了两辆摩托车,而且都是福特牌摩托车。按照当前的市价,他们的房产最多值275000美元。T夫人最近一次理发只花了18美元。尽管他们经济上是独立的,然而他们的消费观念却不一样。
当我谈到诸如T夫人和她丈夫这样的人时,总有人会问我“他们这样幸福吗”。事实上,有超过90%的百万富翁都住在价值不到30万美元的房子里,而且他们对生活非常满意。同时,我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也提到,投资在100万或100多万美元但居住在价值30万美元或不到30万美元的房子中的家庭数量,几乎是居住在价值100万或100多万美元的房子中的家庭数量的3倍。
甚至大多数美国的百万富翁并不住在价格昂贵的豪宅中。根据我最近公布的2007年美国税务局房地产数据(最新数据),这些富豪留给后人的房地产价值超过350万美元。我估计,每位富豪留给后人的房产的市值为46.9021万美元,或者不到其净值的十分之一。平均算下来,他们用于其他房地产业务上的投资是其居住的房屋投资的2.5倍。
调查显示,百万富翁的人口数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最初我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这种分析结果。纽约证券交易所曾要求我就最近完成的针对全国2741个家庭的投资、态度及行为模式开展的调查结果提交一份报告。其为下面提到的报告提供了基础。后来,在纽约证券行业协会的一个会议上,我在题为《市场划分:利用投资的决定因素》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富裕的蓝领阶层”这个概念。这篇报告被美国市场协会发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机遇存在于多年被忽视的投资行业中……真正的大市场,富裕的蓝领阶层并不需要购买白领阶层通常购买的消费品。
在我作报告时,我意识到富裕的蓝领阶层——邻家的百万富翁的确存在,而且,可能规模不小。当第一次证实这一点后,我发现这个市场真的非常庞大。
后来,一个大型的金融中心银行邀请我就美国国内百万富翁的人口数量进行调查。在计划制订期间,发生了一个对我今后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开会,我遇到了我的客户、同事也是我的朋友——乔恩·罗宾。乔恩·罗宾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数学家,他曾对美国国内超过20万名居民的财富状况进行了调查。在会上他说道:“美国有将近一半的百万富翁没有居住在高档的住宅里。”他的话让我突然豁然开朗。他说的百万富翁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百万富翁,而是收入较低的百万富翁,他们居住在中等收入的居民区中,甚至与工薪阶层为邻。从那个时候起,我便开始注意针对邻家的百万富翁进行研究并撰写有关他们的书籍。30年前,也就是1980年,我针对百万富翁的规模、区域分布以及理财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调研。
我曾为美国50强金融财团提交了“国家金融研究”报告。在写报告的同时,我走遍了整个美国,对百万富翁进行分组集中采访。后来,有许多金融机构,包括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中的七家公司均邀请我代表他们对百万富翁进行小组集中采访,并对其生活方式展开调查。这样我就有了与500名百万富翁进行面对面采访的机会。我采访的结果以及其他采访的内容在《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一书中都有体现。有趣的是,比如我在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采访的百万富翁,与我在纽约和芝加哥采访的百万富翁竟拥有相同的美国传统价值观。其中,绝大多数百万富翁均对取得经济独立持有强烈的认同。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居住在比较便宜的房子中的原因。
在写《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之前,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整理我的研究数据以及这几十年进行采访的内容。我相信,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才是《我们都能成为有钱人》这本书长期畅销的根本原因。至于这本书的价格,我认为读者实际上买的是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极其珍贵的研究结果及说明。
为什么我会不停地写关于富人的书呢?这绝对不是为了富人!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向那些对怎样才算是富裕感到困惑或受到误导的人提供启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富裕家庭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而广告业和好莱坞的电影却使人们相信财富和高消费的生活习惯是形影相随的。但是,正如我多次提到的,绝大多数富人都过着相对简朴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人像富人一样喜欢购买奢侈品,向往高档的消费方式。
但是邻家的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不是这样的。正如一位女百万富翁工程师告诉我的那样:“大学毕业之后,我的丈夫(也是位工程师)和我都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们用一个人的收入养家,将另一个人的收入存起来。只要我们涨工资,我们就尽可能多存一些。我们在1900平方英尺的小房子里住了整整20年……有时候我的孩子问我们是不是很穷,因为我只让他们买价值1美元的东西。”
美国依然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在过去的30年里,我不断地发现:80%~85%的百万富翁都是白手起家的。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使他们得到极大的自豪、快乐和满足。不计其数的百万富翁告诉我,获得财富的过程比达到目的更让他们感到满足。当他们回首自己创造财富的历史时,他们总会回忆制订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之后所取得的成就感。然而,就其取得的经济成就而言,实现经济独立的奋斗过程才是百万富翁最为津津乐道的事儿。
托马斯·J·斯坦利·博士
2010年6月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很显然,成为有钱人不能靠运气,而要靠自律、坚持和积累,本书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财富积累法则,每一个2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财富的真相就在其中。
——《图书馆》
这本书的核心是,只要你有一份工作,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有钱人。
——《福布斯》
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个人的财富有多少与经济大趋势或政府政策关系不大。当然,本书最重要的观点是:“嘿,既然他们可以,我也行。”
——脱口秀主持人 拉什·林鲍
我们在电影里、小说里常看到穷小子变成有钱人的故事,但那是瞎编的,这本书里的故事可都是真材实料。从无到有,改变自己和子女的人生,从此不再是神话。
——美国参议员 伯尼·桑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