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栾 栋)/1
前言/1
第一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教育人文通识渊源钩沉/2
第一节 “六艺”教育中的人文通识思想/3
第二节 书院人文教育与官学的较量/13
第三节 人文通识与科学主义的碰撞/23
第二章 西方大学教育人文通识因子探析/29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30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的大学教育/35
第三节 近现代西方大学理念新变/39
第四节 欧美高校教育模式新探索/42
第三章 当代中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模式/5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教育改革得失/55
第二节 港台地区人文通识教育模式/6l
第三节 祖国大陆地区人文通识教育尝试/67
第四节 中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困境/70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意义解读/75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内涵/76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可行性/79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通识教育的创新途径/82
第二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案例分析——以外语类大学为例
第五章 人文通识教育实施历程/90
第一节 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92
第二节 人文通识理念的转变过程/98
第三节 人文通识课程开设初期/103
第四节 人文通识课程目前状况/108
第六章 人文基础课程教学状况/131
第一节 大学语文的困惑/132
第二节 大学语文的出路/139
第三节 大学语文教学问卷调查/146
第四节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策略/15l
第七章 人文研究重镇突破性创制/155
第一节 外文研究中心总体风貌/156
第二节 人文学术研究成果/160
第三节 人文通识教育实践/165
第八章 人文通识教育发展策略/172
第一节 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特点概述/173
第二节 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发展方向/178
第三编 人文通识教育的全面突围——栾栋人文学思想述评
第九章 理论突破——人文学术还家/188
第一节 栾栋人生经历及学术成就综述/190
第二节 人文通识教育思想根基
——“人文学术还家”思想启示/196
第三节 人文学术研究方法创新——“易辩法”的意义阐释/201
第十章 观念创新——人文学科定位/204
第一节 东西方人文观差异/205
第二节 人文学科归属辨/209
第三节 人文学科建设论/213
第十一章 方法探寻——文教体制思考/218
第一节 学科分类的新思路——三大学科群划分/219
第二节 文教体制的新思路——校院系名实权衡/223
第三节 人文涵养的新思路——有无化方略解析/231
第十二章 精神守望——研究基地建设/236
第一节 高校研究型重镇的作用/238
第二节 高校研究型重镇的建设/241
第三节 文科研究基地的学术指归/245
结语/249
参考文献/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