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产业具有持续自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跨国公司对一国的经济和产业命脉实现了控制,将危害该国经济自主和健康发展,甚而危及政治主权。只有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独立。不至于受制于人,因此研究产业外资控制至关重要。
李孟刚主编的《中国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外资控制研究(2010-2011)》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和机械、汽车、钢铁、纺织、石化、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以及高技术产业十个重要行业的外资控制情况。数据及出处翔实,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实际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中国投资指南网,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额从1983年的6.3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88.21亿美元,增长了170多倍。这些外资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就业增加等,但根据垄断优势理论,FDI与外商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FII)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凭借其垄断优势对其所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力。我国作为东道国,利用FDI相应地产生了外资控制问题。
李孟刚主编的《中国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外资控制研究(2010-2011)》选择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和机械、汽车、钢铁、纺织、石化、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以及高技术产业等十个重要行业,用外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市场控制度、股权控制度、技术控制度(其中包括拥有发明专利控制度、研发费用控制度和新产品产值控制度)、总资产控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度等五个指标定量分析近年来的外资控制情况。在分析过程中,本报告先分析了各个产业/行业的每个指标的产业/行业总体情况,然后分析各个产业/行业的每个指标的细分产业/行业情况。
《中国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外资控制研究(2010-2011)》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数据,揭示了外资在中国产业控制中的变化趋势。在定量分析的同时,本报告补充了一些相应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