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考,光对孩子说“要用功、要努力”、“要提高成绩”、“要考上个好学校”……而不能有的放矢,往往就只能成为空话,可能还会让孩子们厌烦、抵触,生出逆反的情绪。爸爸妈妈想要自己的引导和监督起到实际的作用,首先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明确的目标,从眼前来说就是——理想的高中(学校)。
提到教育,现在常常听到、看到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虽然是同时起跑、甚至“抢跑”,但如果孩子根本不知道他要奔跑的目标是什么,跑得茫然、跑得糊里糊涂,岂不是毫无动力、徒劳无功?抑或干脆跑错了路、跑串了道,岂不是更糟糕、更可惜?反过来说,即使起跑慢了点儿,如果能冲着目标奋力奔跑,就算未必拿到冠军、亚军,也会取得属于自己的不错的成绩:即使可能中途落后了一些,或是稍稍地跑了点儿弯路,能追赶上来并最终达到终点、实现目标,也一样是胜利者。目标是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无论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也是能否付诸行动的首要条件。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能给自己规划一个未来、设定一个目标的,先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可行,都是“心里有数”的孩子,一般不需要父母盯着催着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自然是可喜可贺的,让父母、老师都感到欣慰的;而多数的孩子,虽然明白自己应该有个目标,但这个目标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更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干脆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不愿意想这件事或是觉得没必要想这件事。那么,父母、老师就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甚至是教训,来指导和帮助孩子“规划”一下、找到并确认他的中考目标。现在还有一个时髦的词是“人生规划”。虽然,中考未必能决定孩子一生的问题,但它毕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此时的“规划”就显得很重要。
爸爸妈妈请先静下心、仔仔细细地想一想,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状态?在你的心目中,孩子最理想的中考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现实吗、可行吗,符合孩子的情况吗?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和孩子还需要做些什么,还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放到一边,找一个大家都身心愉悦、情绪稳定的时候,彻底放下家长的架子,平心静气、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这件事,让孩子放开手脚、不带任何心理压力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记住,爸爸妈妈要以听为主、以说为辅!无论孩子怎么想、怎么说,都要做到不急不躁、不火不恼,暂时不发表意见、不做任何评判。这样,才能让孩子说出心里话,说出真实的想法。
如果你的孩子是“心里有数”的,他的中考目标又恰恰符合爸爸妈妈的预期,那么,恭喜你了!如果孩子有目标但却和你的预期不一致也不要紧,有想法的孩子一般都是懂道理、讲道理的孩子,不妨大家讨论一下,找到你们的分歧在哪里?孩子的道理在哪里?爸爸妈妈的理由又是什么?有没有可以探讨的地方……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请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意见不一时,请不要命令、强迫,而是应商榷一个更好的方案;如果仍无法达到统一,可以向第三方,比如老师、专家,以及熟悉中考情况的朋友等请教,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P4-5
一、宗旨——端正态度 引导行动
态度决定行动!在中考这样的关键时期,统一思想、把握原则,才能让孩子、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有劲一起使。
1 初三,是孩子们自己的初三 002
2 有目标,就会有动力 004
3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006
4 客观地评价孩子 008
5 抓大放小、掌握大局 010
6 一张一弛皆有度 011
7 爸爸妈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 013
8 与老师充分沟通、达成一致 015
二、心理——积极准备 坦然面对
中考的压力自然不言而喻,中考不但是对孩子知识和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考察。有时候,中考的成败就取决于心态。
9 正确看待中考的重要性 018
10 提前了解初三生活的状况 021
11 避免“重点校情结”的干扰 023
12 要对孩子有信心 025
13 不要轻易贴上“成绩差”的标签 026
14 好学生更容易患得患失 028
15 学会缓解焦虑情绪 029
16 “厌学”情绪的调整 031
17 一时的波动、下滑不必太在意 033
18 适当紧张有利于保持状态 036
19 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最重要 037
20 初三,不一定要辞去社会职务 039
三、学习——保强补弱 提高效率
虽然对学生来说,分数才是硬道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牛孩”、每个人都能成绩优异,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21 跟上学校的进度、老师的节奏 043
22 用好课本,弄懂考纲 045
23 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弱项 046
24 力求均衡,纠正“瘸腿” 048
25 缓订目标,分段突破 049
26 计划有余地,执行要严格 051
27 加紧纠正不好的学习习惯 053
28 保持好的课堂状态 055
29 记好笔记,会用笔记 056
30 错题本,有效的学习工具 058
31 教辅在精不在多 059
32 慎选课外班和请家教 062
33 提高记忆效率需要掌握技巧 064
34 不搞题海战术,掌握规律更重要 066
35 巧用时间,提高效率 068
36 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作业 070
37 给自己找个“对手” 072
四、锻炼——精力充沛 确保体考
我们都知道“健康是1”的道理——后面的0再多,没有了1就毫无意义。勤锻炼、爱运动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好习惯,更何况体育还是中考的重要一项呢。
38 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076
39 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好习惯 077
40 提前了解中考体育的规则 079
41 请专业教练给予指导 080
42 循序渐进,确保成绩提升 082
43 注意训练强度和运动安全 083
五、生活——饮食起居 规律有序
良好的生活习惯关乎于孩子的健康,也关乎于孩子学习的状态和情绪的稳定。不要因为中考刻意改变什么,一切井然有序、顺其自然,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环境。
44 规律的生活带来稳定的情绪 086
45 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088
46 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089
47 小妙招赶走“瞌睡虫” 091
48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丰富 092
49 多吃些有益增强记忆力的食物 095
50 护眼食物缓解视疲劳 097
51 不要随便给孩子进补 098
52 适当加餐补充能量 100
53 小零食也有大学问 101
54 生活小事自己动手 102
六、亲子——真诚沟通 相互理解
爸爸妈妈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考的“坎儿”上,没有哪个爸爸妈妈不着急、不上火,但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管理和帮助孩子都要讲究个方法;而在签约、报考、报志愿这样的大事面前,父母应该在与孩子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做好引导、把关和减压的工作。
55 父母是沟通的主导,平等是沟通的基础 105
56 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107
57 适当介入,不做陪读 109
58 不要被孩子的成绩和情绪所左右 111
59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 113
60 遇事冷静,想好再说别唠叨 115
61 选择合适的机会和孩子谈心 118
62 父母的观念要统一 120
63 物质奖励不是万能的 122
64 给孩子发泄和自我调控的机会 124
65 应对逆反有点小招 125
66 鼓励孩子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128
67 仔细阅读考试说明 131
68 研究好《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 132
69 填报志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 133
70 普高VS职高、中专 135
71 出国、就读国际班要慎重 137
72 冷静对待孩子早恋的苗头 138
73 划定底线,坦然接受所有的结果 141
七、备考——心中有数 从容静气
真正的备考,开始于第一轮的复习,也就是距中考100~120天的时候。熟知各科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知己知彼、迎接挑战。
74 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应该做的 144
75 立足书本巩固基础,语文课内零遗漏 147
76 从心理上突破阅读理解误区 148
77 作文素材随时积累、灵活应用 151
78 数学提分有技巧 153
79 分项专练,各个击破 155
80 英语听力随时练 156
81 弱项及时补,切忌盲目拓展 158
82 掌握题型,强化训练 160
83 物理复习要善于梳理 161
84 重基础抓实验,掌握技巧提高成绩 163
85 化学——理科中的文科 165
86 结合实际,提升能力 166
87 理科答题也要逐字逐句、严谨认真 168
88 平和心态看待模考成绩 170
89 签与不签的纠结 173
90 应该提前知道的应考技巧 176
91 临考几天适当放松 178
92 要了解的考场紧急问题预案 181
93 考完即过,不对答案不“复盘” 183
八、记录——大事小情 逐一重现
因为各地中考政策不同,具体的时间安排也不尽相同,但仍有很多共同点。虽不能照单全收,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有报名、会考、体检、“推优”、体育考试、签约、加试、填报志愿等很多重要的事情穿插在中间;考后还有查分、提前招生、录取等后续的事项,一样需要全面了解、认真准备。
94 一月份大事记 186
95 二月份:开学,离中考还有120天 187
96 三月份:体检的注意事项 188
97 四月份大事记 189
98 参加推优也要谨慎对待 191
99 五月份大事记 192
100 体育测试前的注意事项 193
101 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94
102 六月份大事记 197
103 弄清考生须知,牢记考场纪律 198
104 家长是否陪考要听孩子的意见 199
105 决战的时刻也要关注细节 201
106 七月份大事记 202
107 落榜 203
108 补录 204
109 选择复读要慎重 205
110 高中的开学准备 206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关口。
小学到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是孩子们完成义务教育的一次选拔性考试。而在高考年年扩招的今天,大学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考进一个好高中,实际上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于是,中考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口,第一个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跨越的“坎儿”。对参加中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磨练,是他们成长中必经的、也是难忘的历程;对家有考生的父母来说,同样是一个考验、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中考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大学科,是对初中三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重大考核;同时,作为人生重要的“首战”,中考也让孩子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父母,该如何在孩子心理和生活方面给予科学的引导、合理的帮助、适当的调节,为孩子的中考助一臂之力呢?这成了很多爸爸妈妈要面临的挑战。
本书从一位教育实践者的角度,以一位亲历中考的家长的体会和感悟,悉心分享了面对中考在心理、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亲子沟通、备考技巧等方面的经验,详细记录了从报名、体检、体育测试、填报志愿,直到中考后成绩查询、录取等全程的大事小情,并为考生和家长具体、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应对中考的各种问题。
希望能给所有的考生和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帮助,祝所有的孩子们考出自己的水平、考入理想的高中!
徐宁
《赢在中考:父母不可不知的110个关键》由徐宁编著,从教育实践者的角度,一位亲历中考的家长悉心分享了面对中考在心理、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亲子沟通、备考技巧等方面的经验、体会和感悟,并详细记录了从报名、体检、体育测试、填报志愿,直到中考后成绩查询、录取等全程的大事小情,为考生和家长具体、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应对中考的各种问题。
7个学习安排要点和细节,快速提分,20个备考技巧和关键,助考生发挥最佳水平,12个心理疏导方法,让孩子决胜于心态,涵盖学习安排、备考技巧、心理准备、生活调整、体育,锻炼、亲子沟通等8个方面。
110个中考关键和细节,助考生完美应考、升入理想学校。
《赢在中考:父母不可不知的110个关键》由徐宁编著,从一位教育实践者的角度,以一位亲历中考的家长的体会和感悟,悉心分享了面对中考在心理、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亲子沟通、备考技巧等方面的经验,并详细记录了从报名、体检、体育测试、填报志愿,直到中考后成绩查询、录取等全程的大事小情,为考生和家长介绍了如何应对中考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