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本书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2.合作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文献评述
2.1 合作金融理论回顾
2.2 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综述与评论
3.理论框架——一个关于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的理论假说
3.1 基本假设
3.2 农户金融合作行为分析
3.3 模型的扩展
4.民国时期农户金融合作与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
4.1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初期(1912~1936)
4.2 抗战时期及以后的农村合作金融(1937~1949)
4.3 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评价与分析
5.抗战时期解放区农村合作金融运动与制度创新
5.1 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农村合作金融运动
5.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信用合作运动
6.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户行为分析
6.1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及其分析
6.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变迁
6.3 改革开放中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制度变迁
6.4 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7.经验研究——基于经济落后地区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的经验分析
7.1 基于经济落后地区农户金融合作意愿的经验研究
7.2 基于经济落后地区农户金融合作偏好的经验研究
8.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再认识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
8.1 合作金融制度的再认识
8.2 多元化安排下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评价与改革思路
8.3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9.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