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舒静庐//张菊平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舒静庐、张菊平主编的《中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共选录了二百多篇经典成语故事,并对每则成语从出处、故事、原文、释义等方面分别做了清晰简明的介绍。每个成语故事,都是一次历史回顾,都是一次人物刻画,都是一次对人生哲理的启迪,都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

本书集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能使广大中学生在理解成语内涵中丰富知识底蕴;在重温历史知识中开阔人生视野;在思考中收获快乐,提升文学智慧;在阅读中学会做人,增长自身才干。

内容推荐

《中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由舒静庐、张菊平主编。

成语,是中华民族发明创造并且独有的、经历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成语以其形式简洁、文字生动、含义精辟、道理深刻、史实经典的鲜明特点,古今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华文明的瑰宝。

成语的来源,大多出自历史事件、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典籍。可以说,每一句成语,都是历史文化的缩影,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每一句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史实人物的生动记录,都有一个经典传奇的鲜活故事。学习成语,了解其来源出处,知道其产生的故事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的内涵。阅读《中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中精彩的成语故事,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欣赏成语的魅力,从而更灵活、更自如地掌握成语的应用。

目录

前言/1

爱屋及乌/1

安步当车/3

暗渡陈仓/5

按图索骥/7

拔苗助长/9

白龙鱼服/10

百步穿杨/12

抱薪救火/14

杯弓蛇影/16

背水一战/18

宾至如归/21

鞭长莫及/23

病人膏肓/25

不名一钱/26

不敢越雷池一步/28

不堪回首/30

不可救药/32

不可同日而语/33

不求甚解/3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7

不学无术/38

不遗余力/40

不自量力/42

不知所措/43

才高八斗/44

草木皆兵/46

沧海桑田/50

车水马龙/52

初出茅庐/54

出类拔萃/56

出人头地/58

程门立雪/60

唇亡齿寒/62

此地无银三百两/64

打草惊蛇/66

大器晚成/67

大义灭亲/69

东窗事发/71

东道主人/73

东施效颦/75

洞见症结/77

多多益善/79

对牛弹琴/81

恶贯满盈/83

尔虞我诈/84

二桃杀三士/86

防微杜渐/88

放虎归山/90

分道扬镳/92

风吹草动/94

风声鹤唳/97

负荆请罪/99

覆水难收/101

赴汤蹈火_/103

改过自新/106

甘拜下风/108

高屋建瓴/110

割席绝交/112

篝火狐呜/114

裹足不前/116

过河拆桥/118

害群之马/120

邯郸学步/121

汗马功劳/122

好逸恶劳/124

河东狮吼/125

涸辙之鱼/127

囫囵吞枣/129

狐假虎威/130

华而不实/132

画饼充饥/134

画龙点睛/136

黄粱一梦/138

后来居上/140

讳疾忌医/142

火中取栗/144

祸起萧墙/145

机不可失/147

鸡鸣狗盗/149

鸡犬不宁/151

寄人篱下/153

家徒四壁/155

价值连城/157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59

骄兵必败/161

狡兔三窟/162

揭竿而起/164

解衣推食/166

噤若寒蝉/168

今是昨非/17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72

近水楼台/174

井底之蛙/175

惊弓之鸟/176

九牛一毛/178

举棋不定/179

开诚布公/181

刻舟求剑/183

口蜜腹剑/184

夸父追日/185

困兽犹斗/187

滥竽充数/189

老马识途/190

老生常谈/191

乐不思蜀/193

乐极生悲/194

礼贤下士/196

力不从心/199

厉兵秣马/201

励精图治/203

梁上君子/205

两袖清风/207

洛阳纸贵/208

马革裹尸/210

马首是瞻/211

买椟还珠/213

毛遂自荐/214

门可罗雀/216

门庭若市/218

米珠薪桂/220

名落孙山/222

莫须有/224

目光如炬/225

南柯一梦/227

南辕北辙/229

鸟尽弓藏/231

牛衣对泣/233

弄巧成拙/235

呕心沥血/236

旁若无人/237

破釜沉舟/239

破镜重圆/240

奇货可居/242

歧路亡羊/245

杞人忧天/246

气壮山河/247

千变万化/250

千金买骨/252

前倨后恭/254

钱可通神/256

黔驴技穷/258

青云直上/259

请君入瓮/261

秋毫无犯/262

曲尽其妙/264

犬牙交错/267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69

任人唯贤/271

日不暇给/273

日暮途穷/275

孺子可教/277

如鱼得水/279

入木三分/281

塞翁失马/283

三顾茅庐/285

三令五申、/286

三人成虎/288

上行下效/289

尸居余气/290

尸位素餐/292

舐犊情深/294

世外桃源/296

守株待兔/298

水落石出/299

司空见惯/300

水中捞月/301

四面楚歌/303

贪小失大/305

天下无双/307

天衣无缝/309

图穷匕见/311

推心置腹/314

退避三舍/316

完璧归赵/318

玩物丧志/320

亡羊补牢/321

望梅止渴/322

妄自尊大/323

闻鸡起舞/325

卧薪尝胆/326

五十步笑百步/328

先发制人/330

先声夺人/33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33

胸有成竹/335

睚眦必报/336

偃旗息鼓/338

掩耳盗铃/341

叶公好龙/342

夜郎自大/344

一不做,二不休/346

一饭千金/348

一鼓作气/350

一鸣惊人/352

一木难支/354

一箭双雕/355

一网打尽/356

一误再误/358

一叶障目/361

一衣带水/362

一字千金/363

倚门倚闾/365

因势利导/367

优孟衣冠/369

游刃有余/371

有志竟成/372

鱼目混珠/373

鹬蚌相争/375

愚公移山/376

欲速则不达/378

运筹帷幄/379

朝三暮四/380

郑人买履/381

纸上谈兵/382

直言不讳/384

志在四方/386

众志成城/387

煮豆燃萁/388

自毁长城/389

自相矛盾/391

作法自毙/392

作威作福/394

试读章节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为争取最后的胜利,都想尽各种办法来瓦解对方的势力。汉王刘邦为了打败楚王项羽,夺取天下,命令大将军韩信率领汉军一万余人前去攻打项羽最重要的附属国赵国。但赵国并不想坐以待毙,而是决定集全国之力奋力抵抗汉军的进攻,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一起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口,准备迎击汉军。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狭道的两边都是高山,地势十分险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而且也是韩信大军攻打赵国的必经之地。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向统帅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可谓乘胜而来、势不可当,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宜和他们硬拼。硬拼只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损失,并且也不一定能够击败汉军,所以要想取胜,只有找出对方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加以进攻,才有可能取胜,由于韩信大军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难以吃饱,战马也缺乏草料。而且,我们井陉口这个地方山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行,因此我有一个妙计,可以使我们不用跟汉军硬拼,就能轻松取得胜利。我军只需在井陉口的正面重兵把守,然后派三万士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草运输通道,把汉军困在井陉口狭道中。这样一来,汉军往前不敢与我军正面交锋,往后又被切断了退路,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以活捉韩信,大获全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李左车说得头头是道,可是陈余是个书呆子,没有一点战场上的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所以陈余不但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反而斥责他说:“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虽然号称几万人,但实际上只不过一万多人而已,而且韩信率领的汉军远道而来,必定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二十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吗?如果我们今天像你说的那样做,畏首畏尾,不敢正面进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汉军的密探告知韩信,陈余并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韩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庆幸。因为如果陈余采取了李左车的计策,那么对汉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随后,韩信率领汉军迅速进入井陉口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两千多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军。韩信还详细嘱咐他们:“两军交战后,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那时,你们就趁机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他们的旗帜,尽快竖起我军的红旗。”

余下的八千汉军吃了些简单的干粮后,就马上向井陉口进发了。

到了井陉口,汉军渡过前面的大河,背靠河水排好阵势,以此来引诱赵军。

得知韩信的兵马沿河布阵,陈余哈哈大笑,十分得意地说:“韩信真是徒有虚名!没有丝毫的军事常识,他背靠河水作战,不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兵书上说的行军作战的大忌,韩信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等到天亮以后,韩信打出帅旗,带领八千兵马,大张旗鼓地向赵营杀来。赵军立即迎战。战争刚刚开始,汉军便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边的阵地退去。引诱赵军来追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全军出动,拼命追击假装溃败的汉军。

这时,韩信埋伏的两千多名轻骑兵见赵军全部出营了,便立即闯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赵军拼命追赶汉军,汉军很快就退到了河边的阵地上。到了这里,汉军已经无路可退了。只有奋力杀敌,才有可能生还。于是,士兵们转过身来,一个个奋勇争先,拼命死战。双方厮杀了大半天,赵军不但无法取胜,而且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所以便想退回营垒,补充体力,然后再与汉军交战。然而赵军一回到大营前,眼前的景象就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了:自己的大营里到处插满了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赵营,于是赵军立刻大乱起来。

汉军乘机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最后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汉军胜利之后,众将领不解地问韩信:“兵书上说:布阵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只有这样才能取胜,这次将军却令我们背水为阵,于兵法不符,但却取得了胜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因为,如果事先留下退路,一旦与敌人交手,稍有不利就会有士兵产生退后、逃跑的意图;现在,我们置士兵于死地,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便会拼死作战,这样我们怎么会不胜利呢?” (原文是:“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不可败。”)学习兵法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上的说法,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胜利。

“背水一战”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纷纷称赞韩信是一个军事奇才。

背水一战,原意是指在不利的情况下和敌人做最后决战。现在常用于比喻面临绝境时,为求得出路做最后的努力。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P18-20

序言

成语,是中华民族发明创造并且独有的、经历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成语以其形式简洁、文字生动、含义精辟、道理深刻、史实经典的鲜明特点,古今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华文明的瑰宝。

成语的来源,大多出自历史事件、寓言故事、民间传说、文学典籍。可以说,每一句成语,都是历史文化的缩影,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每一句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史实人物的生动记录,都有一个经典传奇的鲜活故事。历经千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华成语已深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语中所蕴含的精神与启示,深刻地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子孙。学习成语,了解其来源出处,知道其产生的故事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的内涵。阅读精彩的成语故事,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欣赏成语的魅力,从而更灵活、更自如地掌握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不少人对很多成语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并且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然而,由于成语中特有的文字出处和古老的背景渊源,加上很多成语的寓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已发生了变化和扩展,一些对此缺乏了解的人,对很多成语的原意和来源渐渐陌生,在引用中常常发生词不达意、错引误用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为了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汉语成语,提高语文课程水平,在各类考试中顺利解答成语类考题,在日常交谈和写作中正确、恰当使用成语,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学生必知的成语故事》。书中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共选录了二百多篇经典成语故事,并对每则成语从出处、故事、原文、释义等方面分别做了清晰简明的介绍。每个成语故事,都是一次历史回顾,都是一次人物刻画,都是一次对人生哲理的启迪,都是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本书集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能使广大中学生在理解成语内涵中丰富知识底蕴;在重温历史知识中开阔人生视野;在思考中收获快乐,提升文学智慧;在阅读中学会做人,增长自身才干。

舒静庐

2011年元旦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