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搏击》是苏珊·桑塔格儿子的回忆录,展示了桑塔格不为人知的一个侧面:她如何直面死亡。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桑塔格三次面临致命的癌症。这部新书不仅细致地回忆了桑塔格与癌症搏斗的历程,她在面对疾病时的选择,以及她对于疾病必然会引致的死亡的态度,还写出了身在其中的儿子的矛盾与无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死海搏击--母亲桑塔格最后的岁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戴维·里夫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死海搏击》是苏珊·桑塔格儿子的回忆录,展示了桑塔格不为人知的一个侧面:她如何直面死亡。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桑塔格三次面临致命的癌症。这部新书不仅细致地回忆了桑塔格与癌症搏斗的历程,她在面对疾病时的选择,以及她对于疾病必然会引致的死亡的态度,还写出了身在其中的儿子的矛盾与无奈。 内容推荐 《死海搏击》是苏珊·桑塔格之子戴维·里夫的一部回忆录。在《死海搏击》这部描述桑塔格生命最后岁月的书里,作者从儿子的视角记录了母亲第三次罹患癌症后接受治疗直至去世的痛苦经历,细致地回忆了桑塔格以大无畏的勇气与死亡搏击的日日夜夜,叙述她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死亡时所怀有的种种情愫;同时,又对人生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思考,饱含着怀念、反思与自我拷问。 试读章节 最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我原以为自己是在结束一次漫长的国外旅程后,正要飞回我在纽约的家。没曾想,我却是在开始一次将以我?亲的去世而告终的行程。 具体说来,当时是二○○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下午,是个星期天,我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结束了中东之行后准备回国。在东耶路撒冷与约旦河西岸之问来来回回近一个月后(我一直在写有关阿拉法特最后统治时期巴勒斯坦人的报道),马上回家让我感到轻松,现在,人已在半路上了。除了这一点,事实上,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中东之行让我沮丧不已,我仅仅获得了我需要的部分材料。我心里有数,写好那篇报道殊为不易。但是,我累了,既有点筋疲力尽,心里又不好受,我尚未准备好把报道材料落实到文字。我可以等到了家再说,所以,在美联航候机大厅,我开始打电话——往家里打电话,这是我每次一做完报道后的习惯。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母亲苏珊·桑塔格告诉我说,她可能又病了。 听得出来,我母亲在竭力说得轻松点。我跟她说了一大通约旦河西岸的现状,她最后对我说:“有可能搞错了。”她说,我不在.的时候,她去做了一年两次的各种扫描和验血检查——这是自从六年前,她被诊断出子宫肌瘤并接受手术和化疗以来,她一直做的常规体检。“他们刚为我做的验血有一项结果好像不太好”她说;接着,又说她又做了几次进一步的检查?问我第二天能否陪她去看一个专家,是别人推荐的,而且几天前已经为她增加了几项检查。第二天他就会给出诊断结论。“很可能什么事都没有”她说,并提醒我,她查出子宫肌瘤后,还有,一九七五年她查出晚期乳腺癌之后切除了整个乳房,那两次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虚惊,结果根本就没事。 她一遍又一遍地说很可能什么事都没有。我也空洞地重复着这句话。我们跟对方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看法一致。至少,从理论上讲,我们俩这样认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那些惊吓最后不都是有惊无险吗?有一次,扫描发现她左肾上长了个什么东?,好像又是癌症,结果却只是我母亲的肾形状长得奇怪。后来还有一次.我母亲突然胃痉挛得十分厉害,医生担心她也许是患了结肠癌。这些恐慌最后也都是虚惊一场。我母亲四十岁出头第一次得了癌症,此后,像所有癌症病人一样,复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一直悬挂在她的头顶上,她已经学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保持镇定,或者,至少表现出镇定,尽管这很困难。这次也会是一场虚惊的,我们俩又强调了一遍。以前我们不也经历过吗?但是,我们的话就像微弱的呼吸,我们的平静是建立在麻木而非镇定的基础上的。我现在羞愧地承认,当时挂了电话,我感到如释重负。P1-3 后记 戴维·里夫的《死海搏击:母亲桑塔格最后的岁月》是一本痛苦的书。书中记录了他母亲第三次罹患癌症后接受治疗的痛苦经历,她拒不接受死亡的心态,以及她意识到自己在死亡这个问题上并非如她一厢情愿所认为的与众不同时的无奈、不甘与恐惧。特别让她感到痛苦的是,她觉得这一辈子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许多她不想做的事情,未能写出她一直都想写,也有能力写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她想活下来,所以,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一直在死海搏击;而她的亲友也感到痛楚,他们与她一起在死海搏击,但是,他们真的又爱莫能助,甚至明知道他们的搏击毫无效果,却为了安慰她还要违心地一次次说谎,最后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在他们面前慢慢死去。 同时,《死海搏击》又是一本对人生许多重大问题提出思考的书。在这里,戴维其实也在探索生老病死的终极性问题,讨论医患关系,分析桑塔格本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叙述她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儿子,戴维一直认为他母亲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面对死亡时所怀有的种种情愫和思绪,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感叹,并对他母亲死后遗体还要遭到安妮·莱博维茨拍摄而受辱感到极大的愤慨。 翻译出版了桑塔格的小说《恩主》、论著《在土星的标志下》,以及《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我非常高兴地翻译桑塔格独子的这本回忆录。在翻译她的传记的过程中,我得知了桑塔格与她儿子早年的生活境况,特别是她与丈夫离婚后,带儿子独闯纽约打天下,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种种情形。这次,通过翻译《死海搏击》,我了解到一个亲人眼里的桑塔格,包括戴维对她的爱,还有对她不顾身体、玩命工作的抱怨。戴维一再强调他不善言辞,与母亲的关系也“经常是紧张”、“时常还难以交流”,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母亲的关心、担忧和那份强烈的不舍,甚至到愿意替她去死的地步,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作为译者,我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热情邀请我翻译这本好书,感谢译文社编辑为出版拙译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 我也要向戴维·里夫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的日程安排非常紧,特别是近两年,经常长期在国外采访或写作,但是,他知道我在译他这部新作后,给我发来邮件说,译这本书远非一般的阅读;他感谢我的同时真心希望我不要接下这个艰难的任务,因为这太令人痛苦了。他还对我说,《死海搏击》是一本难读的书,当然一如其为一本难写的书一样,他曾告诉一些朋友别去看这本书,因为不想他们重新过一遍他经历过的、令人感到痛楚的日子。后来,在我翻译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一方面吩咐助手与我保持日常联系,另一方面则抽空回答了我提出的全部问题,解决了我碰到的疑点和难点,从而确保了译文的质量。 同时感谢桑塔格的最后一任秘书、桑塔格基金会秘书安妮·江普对我的翻译所给予的密切关注和良好祝愿。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我还要感谢江苏省人民医院吴飞云博士,感谢她热情而专业地回答了我提出的医学问题。 作为一名作家、批评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桑塔格为西方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而这笔遗产的物质形式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广为流传。我相信,通过中国出版界、翻译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随着新的译本(包括《死海搏击》)和研究著作的不断推出,我们对已经进入中文世界的桑塔格的了解和研究必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姚君伟 二○一○年初秋于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