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有企业中的风云诡谲!3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火热筹拍中……
世纪之交,中国积极加入WTO,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那么,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才能既传承优势又化弊为利,转危为安?
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突围》,一部如实记录国有企业改革、开拓未来继续辉煌之路的小说应运而生。它全方位揭露了国企改革内幕,完全浓缩了数百家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道路。这是一部融情场、市场、名利场于一炉,纳大河奔腾与小桥流水于一体的名利场风云录,展示了国企改制过程中各种力量的纠葛与冲撞,呈现了这一过程中复杂的社会现实与心理现象,反映了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千色众相。
一场普通的自杀事件如何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场普通的企业改制为什么会引出是是非非?
……
危难之际,是谁临危受命,接手已是烫手山芋的国有制企业?他又是凭借什么而接下重任?能力吗?背景吗?还是……
他上任伊始,就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发现困难重重,阻碍重重……
这还了得!所属单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上级领导哪里去了?不下十几人的局级领导和十几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是如何对下级单位实施管理的?更何况第六工程分局就在工程局的眼皮底下,同在一个城市里,难道真成了人们所说的“灯下黑”?抑或是有些局领导也参与了此事?
还是局党委书记魏鑫源盖棺论定:“如果没有这个‘改制’,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此语真是石破天惊,既为发生的事件找到了“根源”,又为因此事受牵连的人打开了枷锁。但是稍稍有些头脑的人或者动下脑筋的人知道,大势所趋的动作仅仅是一个局级干部就能阻挡得了吗?此时,聪明人的选择是沉默。
李大库的日记为司法机关的破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也揭开了第六工程分局在投招标运作中、在施工生产中、在工程竣工索赔中、在雇佣民工队伍签订合同中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的黑幕……
如果说刘鹏飞是一个生长在黑土地里的大萝卜,那么揪住了这个大萝卜的缨子往上一提,白白的大萝卜应声而出,自然也就带出了许多粘在这个大萝卜上的污泥,并且这是一块很大的污泥。不是吗?
不消说,刘鹏飞是一个能人。他的能量很大,大得能够让他在市场经济初期,面对着竞争无序的状态而如鱼得水。于是靠着他貌似憨厚淳朴的外表、三寸不烂之舌和施以小恩小惠的非常手段,他居然在建筑市场上扑腾得风生水起,一时间在公路工程这片天地里,一提起刘鹏飞,人们都或多或少知晓一些他的传奇经历。这倒不是他自己的故意渲染,而是市场经济初始时的真实写照。无序意味着漏洞百出,意味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意味着有空子可钻。市场发育不健全则正是“能人”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天赐良机,何乐不为?但是在公路建筑市场这个圈子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刘鹏飞所处的那一片天地里,也有人不买他的账,每每在市场遭遇后,他们必然怒目相向、分庭抗礼,大有不共戴天的意思。正如世上有矛必有盾、有阴必有阳、有反必有正、有黑暗必有光明一样,事物的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组成了这纷繁复杂、错落有致的大千世界,造成了人间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令人既无可奈何又叹为观止。于是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也因此吟诗弄赋,终于成就了浩若烟海、千古绝唱的瑰丽诗篇。
这个人曾经在刘鹏飞手下干过,由于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卓尔不群的性格,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个人于是被他排挤出第六分局,据闻这个人现在担任赣龙公路工程标段局指挥部指挥长,叫路万里。他四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干事业的大好年华。又闻路万里曾用半斤北京二锅头酒,力挫刘鹏飞10万元人民币的锐气,一举拿下了某一个公路工程标段。此故事一时间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这是后话,留做下文细说。
尽管刘鹏飞有阻力,但清除之后还是一路畅通无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久的将来他就是副局长的唯一人选。可谁知道千算万算,一个公司改制宛如一把锋利的刻刀,揭开了瞒天过海、欺上瞒下的画皮,这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就是因为改制这个导火索,引爆了炎黄基建××工程局第六工程分局的“置药处”,发生了这起惊天动地的爆炸。而这一爆炸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有迹象表明,不仅仅是牵连到某些局领导,还可能牵扯到本市和其他省市的政府要员。牵一发而动全身哪!炎黄基建××工程局的领导们此时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们在紧张地思索,紧锣密鼓地操作,在面临着灭顶之灾的压力下“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他们在本省市个别领导的指点和暗力协助下,使出浑身解数把此案件收归到本系统内“消化”,屏蔽了地方司法部门的“介入”,切断了顺藤摸瓜的蔓系,保全了他们自己以及终端“大瓜”,弄了个弹冠相庆皆大欢喜。但是“攘外”的事情风雨过后,“安内”的情况就很不容乐观了。为什么?权利之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不,他们正在为这件事争吵不休呢。
这天下午,炎黄基建××工程局。四楼会议室烟雾缭绕,热气腾腾。局里九名常委分列椭圆会议桌两侧,党委书记魏鑫源端坐在中间。只见他面沉似水,眉头紧皱,时而吞云吐雾,时而浅啜茶水。他在等待着会议的议题倾向他的一边。
其实,今天的常委会议题就是两个:一是企业改制的事情是一鼓作气继续下去,还是偃旗息鼓暂且搁浅,然后见机行事;二是对第六分局的处理问题——是就此打乱现有的格局将其分割开来,让各分局消化接收,还是另派高人接管重整旗鼓?
对于这么两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魏鑫源考虑再三,依旧举棋不定。他本人的意思当然是改制消声,六分局分解!这样一来不但使各种矛盾化解为无形,还保存了自己多年的老面子。否则他不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斡旋于炎黄基建总局与地方政府之间,表面上他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实际上心思缜密的他确有难言之隐,他不想就这么将自己多年经营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足而抱憾终生。因此他必须要力挽狂澜。魏鑫源现在后悔的就是为了一己之私眼看即将退休没有逮住狐狸还弄了身骚,恨死了那个拉自己下水的刘鹏飞。不是因为他,自己就不会这么被动;不是因为他,自己也就不会抱着一颗诚惶诚恐的心,向别人点头哈腰,永远保持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不是因为他,自己总是站在某个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六十岁现象?晚节不保,令人扼腕痛哉!到如今,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也只有这一条路了,不然,难道还要任人宰割?!于是,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步步为营的行动。
他首先想到了拔出刘鹏飞这个“萝卜”,带出的“泥”决不仅仅是他一个,在局机关可能还隐藏着不少,像经营处、施工处肯定大有人在,只不过有他这把大伞作掩护,他们尚且苟延残喘。如果他这杆大旗一倒,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致命的一击。对!有这样的挡箭牌为何不用?况且我这也是为了企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么!
其次,他自参加工作以来,起起浮浮几十年,艰苦奋斗数十载。那真是甘洒热血写春秋。自己献了青春献子孙,功劳和苦劳有目共睹,自信人脉不错,上有坚如磐石的大山做依靠,下有干部职工的群星捧月。岂能因为这些许小事把以前的辉煌和灿烂全部一笔勾销?
第三,尽管现在企业的体制是“厂长负责制”,党委一元化领导已成为过眼烟云,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业已尘封许久,但是其历史的烙印仍在。加之自己在本局经营多年,本身又是从局长的位置上走过来的,甭说他跺跺脚公路局上下要颤上三颤,就是他说一句话,几位副手哪个不给他面子?就是刚从炎黄基建总局下来锻炼的佟亦州也对他礼让三分,尊敬有余。
基于上述考虑,他决定向佟亦州摊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佟亦州竟然不给他面子!但佟亦州语气谦恭和缓,态度诚恳明朗。他的理由是充分的:试想现在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我们不能逆流而上螳臂挡车,应该积极推进迅速促成,而不能因噎废食半途而废;对于第六分局的事情更应该统一认识派人接管,而不能把它强行分解矛盾下放,这样我们上对不起总局领导,下对不起职工群众!短短几句话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魏鑫源就像鼓起的气球遇到了佟亦州的绵里藏针,“哧”地一下子撤火撤气——瘪了。
其实他应该能够想象到这个结果,只不过心里还是抱有幻想,心存一念希望,侥幸心理在左右着他,这正中了那句“事不关己,关己则乱”的至理名言。“目前只有上党委常委会了,看看常委会的情况再说,如果常委会的意见倒向佟亦州的话,我的工作生涯就得结束了!”他悲哀而又无奈地想。
可谁知,令魏鑫源做梦也想不到的,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局党委常委会上,只有他与佟亦州发表了对这两个议题的观点,其他人环顾左右后,均低头敛眉三缄其口,最后在一阵难挨的沉默中以举手表决的形式出现:结果支持魏鑫源的三票,支持佟亦州的三票,有一票弃权,四比四平!顿时,魏鑫源只觉得天旋地转,大脑一片空白……
这将如何是好?他现在顾不得怒视或者鄙视那个投弃权票的人了,他只觉得自从接任局党委书记以来,他是坑坑洼洼净走了背字,中青年时代的步步登高踩在鼓点上的灿烂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到头来只落得个灰头土脑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场……不,且慢,如果这次常委会的决议落到总局领导手里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哎呀,这可是一个大问题!”魏鑫源想,“我必须赶在这之前到总局去一趟,争取主动。不然事态将不可收拾……”
魏鑫源还是魏鑫源,一旦决定的事情总是雷厉风行的。他在短时间收拾好混沌的大脑,也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于第二天开车直奔总局。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