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1日凌晨5时。
一辆褐色奔驰牌高级轿车缓缓驶至日本皇宫御文库的门前。寒风里,依稀可见轿车排气管排出的缕缕白烟。
修建在茂密树林里的御文库,是裕仁天皇和皇后专用的地下防空室。此时,御文库四周笼罩着拂晓前的黑暗。
御文库的大铁门缓缓打开了,藤田尚德侍从长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他手中的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亮,仅能照到人们的脚下。因为刚刚解除空袭警报,所以手电筒上还被蒙着一层布。
在侍从的引导下,裕仁天皇出现了。他身着陆军军服,佩戴着满金大元帅领章,胸前挂着大熟位旭日菊花略式章。
裕仁和侍从长匆忙上车后,电筒立即熄灭了。
汽车向宫中三殿开去,裕仁要在那里做新年的头一次祭祀——四方拜。每年的1月1日晨5时半,裕仁都要前往神嘉殿亲自做四方拜,向皇大神宫、丰受大神宫、天神、地祗、天地四方、山陵膜拜,祈祷“宝祚无穷,天下太平,万民安宁”。今年的四方拜,裕仁的主要心愿有两个,一是请诸神保佑日本,让日本尽快走出战争危局,二是请诸神保佑自己,使美国投向东京的炸弹少一些,最好越来越少,特别是不要投到皇宫里来。
汽车刚驶出几百米,忽然从皇宫外传来撕裂夜空般的空袭警报。藤田侍从长在御用汽车的后座与天皇相对而坐,欲言又止。43岁的天皇在车中一直沉默不语,好像在专心地想着什么事。藤田按电键指示司机返回。
“有空袭,返回御文库吧?”藤田对裕仁低声说。
“嗯,好。”裕仁点点头。
天空一片漆黑,看不见月亮和星星,只有三四条探照灯的光束在交错照射。
进入御文库后,裕仁在侍从的引导下,沿着左侧的楼梯来到地下第二层。御文库是专供天皇使用的防空设施,地上呈平房建筑格式,屋顶为3米厚的钢筋水泥结构,可以抗住任何大型炸弹的直接破坏,所以一遇空袭警报,裕仁和皇后都到这里来躲避。
裕仁进来以后,值班的陆军侍从武官立即拿着东部军区通报来的最新防空情报跟进来。每次有空袭情报,武官都要向天皇报告。
在地下第二层设有裕仁的办公室,房间有16平方米大小,办公室里有为天皇和皇后准备的两张沙发,一张写字台,墙角有一块铁质黑板。侍从武官在贴有三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一边移动红色和蓝色的飞机模型,一边向天皇报告空袭和交战双方的战况。飞机模型的机翼宽3厘米左右,用磁力铁吸贴在图板上。
侍从武官向天皇报告说:“5点零2分,敌机一架侵入关东地区;5点零5分,敌有东进的迹象,京滨地区需加强警戒;5点零8分,敌机由西北方飞向京都地区。”
天皇听着从远方传来的消防车的警笛声,陷入了沉沉的思索。在去年元旦做四方拜时,还一切正常,平安无事。他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后,他的国家竟然会笼罩在美国轰炸机的恐怖阴影之下。
进入1944年后,美国决定加大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力度。
美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原因是多方面的。从1942年8月开始,英美采取联合行动,开展了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经过一年多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很大削弱,到1944年年中,德国的经济已近崩溃。英美对德国战略轰炸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使美国的决策者深受鼓舞,他们决定借鉴欧洲战场的经验,对日本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加快在太平洋战场取胜的进程。
事实上,还在1943年年底,美国就研制出了航程达5000多公里的“超级空中堡垒”B-29重型轰炸机,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有效手段。罗斯福总统决定,首先以中国和印度为基地,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
在美国政府做出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决策后,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迅速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先后在印度建成4个、在中国成都建成5个机场。P6-8
21世纪初期的国际局势,就总体而言,是和平、缓和、稳定的;但就局部而论,又是战乱、紧张、动荡的。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特别是反对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基本利益和愿望。
20世纪前半期,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卷入的国家达30多个,协约国与同盟国死亡、伤残的人数各为2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更大,其后果也更为严重。被战争卷入的国家多达60多个,人口超过20亿,仅中国和苏联的死亡人数就高达6000万,至于物质损失就更难以准确估计了。
世界人民再也不愿看到新的世界大战发生了。
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战争之苦,从内心深处反对罪恶的战争,酷爱和平。中国人民正在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非常需要一个良好、合作、和平的国际环境。
众所周知,人类史上最野蛮、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一个是德国纳粹,另一个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两个狰狞、丑陋的黑白无常,本来就是人类史上的一对怪胎,一个在西方企图用铁血政策推行“欧洲新秩序”,另一个在东方妄想靠刺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它们把疯狂的侵略战争强加于那些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与人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平盛世,未雨绸缪;再现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强化和平意识,警惕战争狂人卷土重来。这些就是我们撰写本系列丛书的真切愿望。
如果联系到日本政府在“二战”后对待这一段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历史的暖昧态度和右翼团体的种种翻案活动,就更加让人担心和不平。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的领导人无视中国、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抗议,一次又一次地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大战犯的靖国神社其居心何在?日本政府通过右翼团体编写的歪曲历史、否定犯罪、为战犯鸣冤叫屈的《新历史教科书》,要让日本的中小学生学习怎样的历史?要将日本的新一代引向何方?
本系列丛书属于全景军事读物,全套丛书由11分册构成。它们分别是:
太平洋战争第1分册:《东亚霸主的野心——太平洋战争的开始》
太平洋战争第2分册:《偷袭珍珠港——“阴谋论”还是“耻辱日”》
太平洋战争第3分册:《肆虐的太阳旗——刚烈将军对决马来之虎》
太平洋战争第4分册:《缅甸之战——美英中联军的拉锯战》
太平洋战争第5分册:《拉包尔之战——制空权和制海权之战》 太平洋战争第6分册:《中途岛之战——情报的胜利》
太平洋战争第7分册:《瓜岛战役——可怕的消耗战》
太平洋战争第8分册:《马里亚纳大反攻——靠不住的绝对国防圈》
太平洋战争第9分册:《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
太平洋战争第10分册:《登陆日本——最后一战》
太平洋战争第11分册:《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
各分册结构独立,情节完整,在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方面均经过详细考证,按战争的实际进程和主要事件展开,各分册又相互联系,在叙述和展开情节时注意衔接、避免重复、保持风格,力求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全貌,使该系列丛书具有史实价值、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撰写的总原则是:从中国人的视角,以事件为线索,以文字加图片为表现形式,以可读性、可视性为着眼点;在材料的取舍和使用上,注意突出系列丛书的特点和风格,照顾到作战阶段(形势、意图、准备、实施、进程、结局)、作战样式(陆战、海战、空战);力争做到事件与地区相结合、事件与人物相结合。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太平洋战争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有两个战争策源地,分别形成东西方两大战场。东方战场包括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苏联远东战场。日本在其推行扩张政策的全过程中,一直把侵略中国置于其政策的中心地位,1941年12月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中国战场的延续和扩大。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作战对象相同、作战地域相接、作战时间有重合、作战的组织与实施有配合,其区别则主要表现在战争的开始时间、作战的组织与指挥、严格的地理概念、对战争全局的地位与影响等方面。
本系列丛书终于在众人期待之下与广大读者见面,在此对参与编著的所有老师谨致衷心的敬意。
钟庆安
《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9日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大本营彻底崩溃的情形。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由此,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梦想彻底破灭,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结束。
《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情节完整,在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方面均经过详细考证,按战争的实际进程和主要事件展开。本书由侯鲁梁著。
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帝国末日(蘑菇云下的历史)》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本书由侯鲁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