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说:“看宫崎骏的人,内心住着一个小孩。”
喜欢宫崎骏很多年,一直从《天空之城》看到《悬崖上的金鱼姬》,部部都是经典。看他把梦想、环保、人生和存在这些沉重的话题隐藏在飞翔的城堡和胖呼呼的龙猫后面,讲述一个个满是想象力的奇幻故事,真是平常生活里的莫大享受。
为着朋友的一句话,回家翻箱倒柜找出《哈尔的移动城堡》,关门闭户,把手机铃声调成振动,手拿一袋土豆片,津津有味看那个变成老婆婆的女孩怎么爱上外表很帅但其实是个怪物的哈尔,四岁的儿子看不懂这个有些复杂的童话,在我身边睡得像个天使。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土豆片的魔力失效,我开始哭,一发不可收拾。
女人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哭自己,即使年过三十,身为地产公司老总,也不例外。曾经就职的公司是家族企业,我的身份特殊,既是董事长的妹妹,同时主管销售。不知道谁说过:地产是一个江湖。是江湖,就有说不尽的传说,就有江湖规矩,规矩是谁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遵守规矩。
偏偏我从小就是个不守规矩的人。
小时侯家里穷。穷困是默默无声的沉重,在整个幼年和少年时期,我一直都能感受到它的重量,压得人抬不起头来。
记得当时只有三岁,记忆像电影镜头一样不可靠,但那根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绳子,每次一想起来立马出现在眼前。蓝天下,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和一根绳子,几乎是一部电影的开篇。
在我两岁时父亲离世,我对他全无记忆。家里从此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非常艰苦。那时姐姐和哥哥要上学,没人照看我,母亲想了个办法,把我用一根不长的绳子栓在家门口的树上,这样我不会乱跑,呆在院子里总是安全的。
于是童年的电影镜头里不时闪过蓝的天空,高的树,邻居调皮的孩子,牵着绳子的另一头,我高兴地跟着绳子跑,那比一直栓在树上好多了。最清晰的镜头是哥哥,满脸鲜血,大声叫着:“不许欺负我妹妹。”他骑在邻居小孩身上,像个英勇的战士。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哥哥第一次动手打架,因为邻居的小孩拖着绳子后的我在院子里来回跑,像牵着自家的小狗,又拖到院子旁边的臭水潭里。说实话,对这件事,我没有太多记忆,事情常常是这样,发生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却在很多年后,一点一点看到它存在的痕迹,成为之后诸多行为和事件的起始肇因,所谓的成长背景,静静潜伏在某处,适当的时候跳出来,创造一个结果。
可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太久,我开始不喜欢只从一个地方抬头看天,不喜欢跟在谁的后面跑,更不喜欢任何绳子,绑成蝴蝶结也不行。
地产江湖里有很多漂亮的蝴蝶结,和一些很坚实的栅栏,我曾经马不停蹄,忙着拆掉栅栏,解开绳子,感觉充实而快乐,好像自己是个一往无前的将军,享受着不断战胜又不断有新挑战的生活。再后来,知道不管在哪个江湖,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绳子,样子不同而已。我在各种江湖里游荡,慢慢发现了一个秘密:当我自己是一根绳子时,所有的绳子放开了我。
当我成为一个栅栏时,其他的栅栏都转过了身,他们只对栅栏以外的事物感兴趣,把所有不是栅栏的东西围起来。
我们把这个成为栅栏的过程叫做“成长”。
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栓在绳子上的童年,但我们无一例外遭遇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栅栏和蝴蝶结。年轻时,难免被蝴蝶结的美丽吸引,羡慕那些头顶着蝴蝶结的人们,以为拥有蝴蝶结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等真的经过努力,得到自己的第一个蝴蝶结,的确有过一段时间的快乐时光,但就像所有的比较一样,总是有更大的礼物等在后面,不断更换礼物之后,发现礼物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蝴蝶结的魅力也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发现蝴蝶结仍是一根绳子,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漂亮,多么光彩夺目。 栅栏的情况更复杂些,年轻时我们反抗栅栏,觉得它绑手绑脚,让远处的风景永远在远处。等慢慢发现了那个秘密,我们开始顺从,成为栅栏的一部分,要么去包围那些不是栅栏的东西,要么不管不问,做好一个栅栏的本分。直到有一天,发现栅栏原来只对相信它的人存在,对于有些长翅膀的人,栅栏是个障眼法。
复杂的本质其实简单,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看宫崎骏。不管我们在经历世事之后,成为栅栏还是蝴蝶结,有个小孩,永远在我们内心深处,不要被外面的皱纹和面无表情吓到,往前走,是两个孩子的相遇。
而我一直坚信,有孩子的地方,就是乐园。
P3-7
《别样幸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透过别人心灵,从另一个角度感悟幸福的窗户。我们依稀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实这正是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的背影,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看到它,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现它的存在。
——金飞豹(中国著名探险家)读到的是面对自己、抽离自己,拷问自己、探询幸福,懵懵懂懂到清晰澄澈的成长过程。怀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幸福的人。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振宇博士
《别样幸福》是她在人生旅程中不断改变、勇于承担、活出自己、享受人生的一本好书。
——李践
(香港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们从虚空中来,安住在这个身体里,四处走走看看,尝尝试试,等绕了一圈后,跟身边的亲人说: “好拉,我走了,回来的地方去。”亲朋好友痛哭流涕,我们哭着、笑着或者无知无觉离开身体,回到原来。
这本书,是我送给自己三十多年生命的礼物,只为着前路沧桑也好,平坦也好, 自己能更好地怀着感恩与喜乐之心,带领自己上路。
生命里所有经历都是礼物,包括那些苦难和厄运,如果我们活在此时此刻,就能解开这个包装得很难看的外壳,看见里面的馈赠。亲爱的,所有一切的发生,都是为最好的你而准备。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是个理想主义者。不,相信我,我看上去更像一个现实主义者。世界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自己。
感谢很多人,除了书里提到的那些人,还有大番茄传媒的杨巧珍,我的高中同学,给了我圆梦的机会。姜亮,让我看到一个人和企业的坚持。设计师颜湘晖,有趣、有想法的人。郝英杰,一直做着细小琐碎的工作,不爱说话。月姝,我的助手,帮我打点一切我看不到的琐事,尽心尽责。
感谢文字编辑罗曼,位在我心里的另一个女人,她是如此懂我充满默契。感谢永远的好姐妹高颖、小华打点好公司,让我有闲暇完成写书的心愿。感谢刚结拜的弟弟,心理年龄47,生理年龄23的思卓。
感谢爱过我,我爱过,我伤过,伤过我的人。曾经的伤害已毫无意义,没有对与错,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让我的生命变得更精彩。
最后,感谢我自己,保持要写一本书的愿望,并实现了它。
回到原来,也是起点,要感谢上天,给我这段旅程。
新的路上,我们再见。
菩提祖师告诉孙悟空,法术有两种:一是按“天罡数”有三十六变;一是按“地煞数”,有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学会了七十二变。
“七十二变”是阴阳五行变化的最高境界。“七十二”代表“多”,代表“无穷”。
当我决定写这本书时,和之前发生在我身上的大多数事情一样,总是有人出来阻拦。理由各式各样,有很多听起来还很有道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都是没什么道理的,这让我有些疲倦,也有些得意。就像费尽心力织了块花色与众不同的地毯,因为没有范本,做了很多尝试,把自己累得不行,但完工的那天,还是欣喜若狂,毕竟全世界只有这么一块。
那对于我来说,就是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义这东西是个幻相。但是,有什么不是幻相呢。我很愿意在世界这个大游乐场里,开开心心地沉迷于幻相。当然,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可那才是游戏的真谛:没有起伏和转折,游戏又有什么乐趣。
这么说让我看起来有点冥顽不灵,但其实我是个简单直接的人。
简单直接地做人做事,却拥有了复杂的前半生,这很有趣。前三十年我一直朝前飞奔,人和事物从身边呼啸而过,来不及分辨好与坏,黑与白,就来到了一个地方,一个没有声音的地方。
之前,我在很多领域游来游去,身处其中却不属于它们。
我的生活看起来没有章法,但始终循着一定的脉络:不断改变,勇于承担,活出自己。
人的一生如此奇妙,并不总是按照我们的设想乖乖发展。当事情过去,回头再看,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规划:做想做的事,吃愿意吃的苦头,爱上可爱的人,喜欢身处其中的每个领域,离开时心怀感激但绝不回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导师和书本。事情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拥有精彩的人生,你能不能承担所有选择的后果,你肯不肯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下定决心,七十二变,成为更厉害的自己。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七十二变的过程里,出乎预料地,我慢慢看到了变化后面的不变,复杂对面的简单,经历磨难之后的返璞归真,当一切回到原来,终于有了分明。原来啊原来,没有更厉害的那个人,我们都是一样厉害,只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遇上,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比谁更强大,或者谁比我更游刃有余,好比在一个比武场上,没有按年龄、体重、武器类别有所区分,大家一起上场,难免出现二十岁的小伙子对垒六十岁的老人,赢了的那个,实在是没什么好得意的,二十岁的赢在年少气盛,六十岁的赢在老谋深算,是的,没有输家,这是个没有人会输的游戏,我们以为输了的那些比赛,只是我们走向赢的台阶。最后,所有人会到达终点,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当然,我说的二十岁不是物质世界的二十岁,时间,从一开始就是游戏的设置,让我们分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这里到那里,需要一分钟;这里与那里之间,有了空间,这样才有一个游戏的场景,时间与空间交错的三维世界,就是我们的游戏场。
游戏开始,背景音乐响起。音乐一直很响,压过了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听从外在的指引,不断改变,直到有一天,终于接近游戏的尾声,音乐声减弱,渐渐安静。
安静,让我们停下来,得以听从内心的指引。
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喧嚣,突然降临的安静,如同雷电之后的春雨,悄无声息,直抵人心。在安静里,我们第一次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清晰、简单、明了。之前的种种嘈杂喧闹,纠结矛盾,得失利害,不过是游戏提供的一种体验,一旦游戏结束,万事万物归于一,归于永恒的宁静。
无穷到一,一至无穷,是生生不息的生死循环,也是宇宙的一呼一吸,明明灭灭。
最后,我要感谢很多人,那些在书里一直或零散出现的人,他们有些用了自己的名字,有些没有。不管怎样,他们是这本书的一部分 ,就和我一样,共同组成了这个故事。
这不是自传,也不是小说。它是夜里一个人的内心喧闹,是发呆时一无所想的片刻,是你以为关于我的故事,我以为关于他人的故事,是镜子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
本书谨献给有缘人和可共鸣的人……
没有好与坏,黑与白,好不好玩,你来决定。
这是一本关于喧闹和宁静的书,如同作者本人。
她是主持人、地产商、清华学子和母亲,她说自己一事无成。她简单直接,温柔而彪悍,她是你和我都能看到的自己。她是心灵捕手。捕捉你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爱与慈悲。
李源有喧闹的一面。云南第一个电视栏目独立制片人.云南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地产公司老总,心灵导师……转换了很多角色之后,她开始在喧闹中,发现自己内在的宁静。
有一个声音说:智慧不在事事知晓或学有专攻。
这让李源大着胆子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是否智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能由此充分地理解到:即使听起来不过是一个片面的声音,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一是个体。也是全部。
这不是自传,也不是小说。它是夜里一个人的内心喧闹,是发呆时一无所想的片刻,是你以为关于我的故事,我以为关于他人的故事,是镜子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
本书谨献给有缘人和可共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