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吸引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自由、热情的学习环境,美好、认真的学习氛围,让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东方古国的魅力与电影的热情,在充满人性、挑战、真实、梦想与朝气的学习环境里,每个留学生经过学院精心的教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在汉语水平和专业学习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了非常多的收获。《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一书,就是出自于留学生之手,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记录了留学生们的所看、所感与所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教材)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张冲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世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吸引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自由、热情的学习环境,美好、认真的学习氛围,让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东方古国的魅力与电影的热情,在充满人性、挑战、真实、梦想与朝气的学习环境里,每个留学生经过学院精心的教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在汉语水平和专业学习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了非常多的收获。《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一书,就是出自于留学生之手,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记录了留学生们的所看、所感与所思。 内容推荐 八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工作,八年之后,因工作调换了部门。在这愉快的八年过程中,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从二十岁走向三十岁,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而立。非常幸运,初涉电影领域,我最先接触到的是留学生们色彩斑斓的思想世界,并且在和留学生朝夕相处的八年中,我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多的是我从留学生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人格、修养、学识、善良、美德、真诚、热情……我十分珍惜生命中的这段经历。留学生们学成归国,他们给学院、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美丽的文字与回忆,我会永远记得这些美好的回忆,这段美丽的时光! 《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这本书中的文章,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课堂讨论。在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我们一同讨论电影、艺术、中国、哲学、生活、自然、思想和文化等,通过讨论不同的问题、艺术现象以及语言实践,我们尝试着互相了解,他们思想层次繁多,每个人风格各异,情感热忱……表达他们的热忱让我感到亲切而久违!然而,他们的汉文字思想表达却是让我感到讶然:它们就像是遗落在沙滩上的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于是,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我都非常乐于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集合起来,组织成一届又一届的留学生作文展览。时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八年之后,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与《异域视野——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随笔》(已于2007年出版)的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的留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充满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色彩,他们幽默、博学、真诚、生动、丰富、深入……书中的文章展示了留学生们宽容的视角、睿智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与敏锐的感觉!我真心地希望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的这些文章能够在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 目录 序 Preface for Musing on Sense and Sensibility:Sdected Essay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Beijing Film Academy,a Wodd Acclaimed Institute of Film Education 第一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电影艺术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 分析一下电影Fight Club中的Tyler Durden 德国电影和中国电影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 冈萨雷斯的电影《爱情是狗娘》 我的电影《对好奇的警告》 看电影的习惯 中国电影《活着》 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那么受欢迎? 宝莱坞 电影的悖论——Shrek 我喜欢的一个电影——《低音提琴》 解读蔡明亮的《黑眼圈》 马来西亚影展中的《大象与海》 惊险电影的吸引 《十七岁的单车》 新加坡短片《子》 探索个体和群体狂想的中国电影 诡异又吸引人的《穆荷兰道》 电影《死亡笔记本》(DEATH DATE) 寻找独立的《绿野仙踪》 在“将来的”与“过去的”历史里的《十二猴子》 介绍自己喜欢的电影 《千与千寻》 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不同 《谁杀死了Bambi》 用通俗喜剧的形式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特大号的我》 美国电视剧《宋飞正传》 美国喜剧《工具时间》(Tool Time) 第二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戏剧艺术 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全世界是一个舞台”——威廉·莎士比亚的看法 古典戏剧模式 我演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布莱希特的戏剧特点:不同情人物和发现社会问题 悲剧与喜剧的不同 《抢劫犯》——席勒18岁时的戏剧作品 席勒的戏剧《玛丽亚·斯图瓦特》 小喜剧Woyzek 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三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音乐、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 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我最喜欢的音乐 我有时候唱的歌:《好人好梦》 巴西的音乐家 我最喜欢的音乐家 音乐的故事 太明显的天才艺术家 音乐的故事 我喜欢摇滚音乐 “老外!老外!” 久石让的音乐 北京的迷迪音乐会 才能与艺术家的人格有关系 像海一样解放了我的音乐 “柔性结构”的日本建筑 西班牙的伊利比亚建筑 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 服装曾经的区分作用与现在的清一色化发展 服装的历史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的影响 我所认识的法国艺术的特点 蓝天、蓝海洋的自然气氛 物品的颜色和自然界的颜色 个性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 有的人不可以识别颜色 音乐带给我的快乐 颜色 超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画派的来源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作品与人格的关系 蓝红黄黑白 我对文化发展的看法 第四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哲学家与哲学思想 齐泽克(slavoi Zizek) 介绍悖论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区别 两个小命题:“人是否自由?”与“离社会远一点” 克尔凯戈尔的《恐惧与颤栗》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苏珊·桑塔格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 存在主义 哲学的价值——Bertrand Russel(罗素)的说法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看法 伊壁鸠鲁主义 激情与理性的关系 介绍尼采的虚无主义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翻译尼采的Thus Spoke Zarathustra(《查拉斯图如是说》)“自由地死亡” 和中国有关的哲学家Francois Iulien 我的悖论 宗教对一个人的影响 文化发展是什么?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后现代主义 作家和哲学家的关系 哲学家Meister Eckehart 要成为名人的弗洛伊德 哲学家季诺(Zeno)似是而非的隽语 文明的蛊惑,其结果如何? 我对女权主义的看法 希望服装的意义被看成是多余的事情 我们的生态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方法 介绍科学家阿基米德及其成就 一个关于“不平凡”与“跌落”的故事 善良与邪恶的复杂与简单 态度轻松的宽恕不容易 善良就是对自己不撒谎 爱是很美的东西 不太容易懂的精英文化和流行的、 便宜的大众文化 “道德”是不是一个问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不同 东西方个人主义的不同 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 “上帝去世了” 宗教对人的影响 第五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读书 马索克主义与血型发现者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的《堂吉诃德》 卡夫卡主义 巴洛哈(Pio Baroia)的《知识树》 (El arbol de Ja ciencia) 《武士道》让日本人知道自己也有极好的 精神和道德文化 为了保持自我,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 敏锐地解释爱的Ada 每天看的是专业书,不是小说 排名第六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 聚斯金德的《香水》 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德格伦 《夜里巡逻队》的时间结构复杂性 刻板的想象:《男人为什么不用心听而女人 为什么不会停放车》与《男人为什么撒谎而 女人为什么总是买鞋》 Guppy教导我:异类才是我 Jeffrey Engenides的小说《中性》 认识一个作家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美国美国》的精神和力气 有照片的书 村上春树的《卡夫卡在海边》 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圣一埃克絮佩里 中岛敦的小说《山月记》 一天读完一本书的目标 日本小说《在冷静和热情之间》:时间的变化与人的感情 语言和作品的关系 童话故事——《糖屋子》 加快你的生活?! 社会改变了人 老舍的《四世同堂》 小孩子的视点 像鲁迅一样的德国作家Brinkmann 一直到死也不想忘记的感觉 第六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时间和人的关系 80年代开放的结果在90年代很明显 晚会与第二天的宿醉 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影响深远 春天——爱情的季节 春天——不忘记享受生活 北京的春天我们做的事 新的技术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了 计算机发展史 生活是简单的,幸福不是拥有电脑 2046年的广岛 十年一个理想,不停地向理想出发 希望就是最介意的事情 2050年的地球空气 老了的、平凡的幸福生活 我们和北京猿人一样? 柏林墙的倒塌 春节 暑假在家看打雷时的平心静气 德国80年代与现在的区别 最喜欢的每一个人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奥少年 未来2014年的中国 第七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自然、国家与社会 熊猫和文鸟 个头大的狗 宽舒 退休后在农村生活 生活节奏很慢的农村 富山的《机器猫》、雷鸟和萤鱿 手指和手指的蹼 农村 两种人:服务的人与被服务的人 为什么职员没干劲呢? 公园里的自然和城郊的大自然 狂欢节在西方 有意思的北京出租车司机 假期的繁忙旅行 云南的好地方 每个人都喜欢的地方 跟外国人结婚的禁忌 热情的中国人 和歌山的酱 电影学院旁边的公园与咖啡厅 我喜欢呆过的地方 中国的天安门和故宫 静冈的白开水 人们都干自己想干的事 介绍我的老家 精神生活跟不上中国的急剧变化 德国的巴伐利亚 有很多亲戚的老家 诗情画意的千叶 《红色永远》和我的生活 现在和过去相融合的北京 风景,足球,菜 用爱生活的人 西班牙的狂欢节 我爱好中国的武侠文化 天与海的颜色 从拒绝到入乡随俗 中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家和首都的比较 小动物也可以是朋友 一条金鱼和我 孔子和老子的文化影响 印度的牛 以前为什么没搬家? 中国的与众不同 在乎面子 狂欢文化 中国和我的血缘关系 树林、田地与小河 真不好意思,中国朋友抢着付钱,我该怎么办? “奇怪”的中国公园 我所认识的当代中国 第八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人物的印象 韩非子 有波涛一样的内心 让时间停止的人 爱思索的内心 男人跟女人说自己的烦恼或者依靠女人 关于好老师的名言 印记在心灵里的人 汉语名字的发音和意思决定这个人的性格? 善于交际又很讲交情的密友 很长时间的好朋友 生活在每天的朋友 中国人关于希特勒的幽默艺术 乐于帮助别人的责任 中国人对别人的有关钱的事很感兴趣 越来越同性化的男女性格 修养是怎么回事? 一定要有一起生活的伙伴儿 我喜欢的男人性格 教育明天社会的人 为理想而改变生活的人 早起、努力工作与不喜欢让人看见自己的感觉 不埋怨的、坚强的人 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不靠国籍 有名的瑞典国王和有杰出贡献的阿斯特丽德 “外国人”和“将松老师” 什么样的人讨我喜欢 生活里最重要的人之一 我佩服有“好”人性和内心平静的人 大人也许应该向小孩子学习 听取学生问题的老师 用光讲故事和画出孤独的两位画家 在瑞典就认识的北京电影学院朋友 严格的和安逸的老师 老师的爱是最重要的 安静与幽默的好朋友 百分之一百相信我的人 细心的韩国朋友 我羡慕中国人的努力和纪律 对父母由“烦”到“感谢”的变化 男女的性格不是固定的 我不想让童年的天真单纯的游戏时间停止 知识分子认为最轻松的人是简单的人 不看人的性别方面,而看性格方面 水的问题与看手表 对自己确信不疑的人 认识新朋友,认识陌生城市 和美国无家可归的人一同生活的美丽回忆 “你有好朋友” 用眉毛和胳膊强调说话的弟弟 男人与女人的生理不同 橘红色头发的汉语教师 男人与女人的左右脑 披肩发的中国朋友 女人工作半天 有鲜明意见的朋友 汽车上人的相貌与他们的内心 我的心在哪里? 马马虎虎的O型血性格 行动是内心的要求 不固定的、可以变化的性格 独立的生活有点兴奋 爸爸的健康和我的担心 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的不同之处 令人害怕的孤单无助 梦里回到德国 选择的时候担心错过 帮助别人的人会给人留下一生的印记 第九编 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日常生活 吃饭的另外含义 在北京交费 日本人学习英语 像婴儿的手 有喜欢的人就没有担心的事 被偷 令人奇怪的汉语发音 打碎的宝贵的东西 我认为的比较难的事情 学习汉语的打算 动作、表情与内心 弟弟替我完成了“给父母长孙”的任务 一则笑话:“岂有此理!” 弹吉他和读书 不喜欢胖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休息 居住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上海写的文章 焦虑不安 奇怪的中药 我不习惯的北京情况 两件事:认识中国朋友与我真的想见她 坐车时看到的人 和朋友散步与离群索居 筷子×刀叉 现在的、令我着迷的爱好 垃圾广告贴纸和整洁 下雨天真的很麻烦 北京路上的味道 汉语和我的学习 与后海的朋友一起讨论道与佛 生活里很小的事儿也可以让我高兴 我的亲戚要来中国看我了 化妆 网的故事 孩子的决定 第十编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创作与翻译实践 一只黑猫在路上等我(原创) 我在太阳下(原创) 我最喜欢的颜色(原创) 我喜欢的生活(原创) 我的爱恋(原创) 玻璃球的故事(原创) 地铁战(原创) 十个西瓜(原创) 蝴蝶(原创) 一首歌:生日快乐(原创) 天空的片段(原创) 换脸(原创) 自画像(Paul Van Ostaijen) 独身的老大洋(Cididore Ducasse,Comte de Lauteaniont) 眼睛 爱神来了 村上春树的《发条鸟年代记》 卡夫卡的一个故事:《判决》 Elias Canetti的小说:《强光》 可尼尔先生和他侄女的画 两则小笑话 关于女性主义 柠檬 Daniel Plainview 独白的话——未雨绸缪 一首诗:Rolf Diek Brinkara 轻轻地吻 九月痕迹的迷失(Albderto Rios) 在春天 Paul Van Ostaijen:Melopee 西佛兰德(Hugo Claus:West-Vlaanderen) 米娅(Gorky:Mia) 请别离开我0acques Brel:Ne me quitte pas) 死亡的接缝(Paul Celan) 伦纳德·科恩:《薄纸的旅馆》 祈语 未知的上帝 雪 朋友的女朋友 爱情傻瓜 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的《秋天》 我随身带着你的心(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by E.E.Cummings) 告诉我你什么时候回来 你只活两次(Nancy Sinatra) 我是爱的水手 坚持到底吧!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电影《活着》 美国的、欧洲的电影和中国的不同,因为它们是从各种角度做的,所以不一样。 虽然中国没有大的国际电影节,可中国每年都创作出许多电影作品,反映中国历史或表扬英雄的精神。 随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他们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了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与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感,利用每一种方法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探索民族文化历史和结构。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你一定要买他的作品。我买了他那一部电影《活着》,值得一看。 张导什么时候拍出来的?他本来想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当我看的时候,我很感动。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得很少,而且更不了解中国人对现代化理论是什么样的感觉。可我想现在中国人的日子跟以前不一样了。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有的地方发展就慢了起来。我这样讲是因为张导很优秀的一部作品差不多是这样的。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革命的,而且它的焦点也对准了一个非常努力的家庭。他们本来很富有,可福贵赌博,所以钱和财产都花光了,赌博是他的癖好。因没有钱而必须坚持很大的努力才能活下来。他们一边想一边看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活着呢。这部电影描写了那时的革命与其结果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张导明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没想到却带来了不好的后果。比如说福贵(父亲)的儿子被石头撞伤了就死了。小男孩虽然年龄小,但应该去劳动。他女儿因为生病而变成了哑巴。作为家长,他们俩非常难过,但却不能停下来。在这儿还有一条线索要说及,后来我看不清福贵是否很幸福。我知道他花了很多心血是为了照顾家人与补偿他的损失,非常难,难怪电影叫《活着》。 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那么受欢迎? 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那么受欢迎?这也许就是美国的长处。差不多在所有领域里,美国都很优秀与先进,因为美国能吸引全世界最有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娱乐领域里,美国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全世界都想向美国学习。很多演员、导演等等都想在好莱坞拍电影。因为要是你在那里出了名,全世界一下就会认识你,而且好莱坞给明星的工资最高。因此很多人都想在那里当明星。当然,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花这么多钱拍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好莱坞电影一般是专门给大众拍的,因为越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买DVD等等,电影制片厂赚的钱就越多。因此好莱坞很努力地拍大家都喜欢看的电影,结果就是全世界很多人都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 宝莱坞 “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名称。事实上印度国内的电影工业不仅仅只是位于孟买的五六个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它还包括印度的独立电影等等。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宝莱坞算是印度国内唯一一个发达的电影工业基地。其实,宝莱坞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和出口电影的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可是,宝莱坞制作的片子为什么这么流行呢?好莱坞的电影近百年来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占据着支配地位,但是在印度国内市场中,好莱坞电影还不如印度宝莱坞电影流行。另外,我这个白人为什么这么爱看印度歌舞片?难道因为它们的内容跟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吗? 我是从前年秋天开始看印度片的。我最好朋友的父母都是巴基斯坦人,而且宝莱坞电影在巴基斯坦文化中像在印度文化中一样流行。因此,他一个劲儿地给我推荐他最喜爱的宝莱坞影片,而且常常请我跟他一起去看。我原来觉得宝莱坞电影都没有趣,这是因为我当时对印度和东南亚没有什么感觉。由于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上我的毕业论文的关系,所以我就很不愿意抽时间去看电影。然而,有一天,他劝我和他一块儿看Kal ho naa ho(中文名叫《爱,没有明天》)。三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居然对宝莱坞电影上瘾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大概有三次跟我的朋友一起去看宝莱坞电影。 宝莱坞电影有一些在电影界很少见的特殊地方:一个是宝莱坞电影,无论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大多数都包括歌舞;另一个特点就是那个影片当中有幕间休息——个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的传统。对印度观众而言,这两个上映电影的特点可以说是“paisa vasool”,大概的意思是“钱之所值”。若少一个的话,那这部片子就不会有“masala”(意思是“脍炙人口”)的感觉。那就是说,这部片子不好看。 纷杂的三角恋爱,家庭伦理,印度市民的苦境,为了学习或者工作而出国的印度青少年等等都是宝莱坞影片的内容元素。有人说,宝莱坞影片的故事和情节都一样,而且我也觉得这个看法没有错。但是我也觉得以西方电影界的标准来批评宝莱坞影片并不合适。宝莱坞的制片人和导演的目的从来不是创造艺术作品,他们的目的和美国好莱坞的大片是完全相同的。这个目的是在电影内容和观众之间搭起桥梁。印度老百姓在看片观众上大约占95%。印度百姓对情节的要求不算那么高。拍出来一场色彩艳丽耀目的舞蹈就行了。从印度第一部对白片Alan Ara(中文名叫《阿兰阿拉》)到2008年的Aaia Nachle(中文名叫《来跳舞吧》),逃避现实一直是宝莱坞片的吸引力。因为许多印度人很穷,也没有什么学历,所以他们对又富有又有天才的人很感兴趣。另外,对印度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对他们来说,生活中最好玩的事情就是与亲人分享事物。去看电影是全家的一场娱乐活动。我也发现跟一个好朋友看宝莱坞电影的帅哥美女谈恋爱、唱歌、跳舞等等比单独看要好玩儿百倍。 对我来讲,宝莱坞电影的成功并不算是什么大的秘密。简单的情节、漂亮的人物、歌曲、舞蹈、迷人的服装和美工。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会印度语的印度人,谁都会被宝莱坞电影吸引住了。你一个人在家寂寞时,只要放一部宝莱坞电影,一眨眼你就会高兴起来! 电影的悖论——Shrek 好多电影采用“悖论”讲故事或者故事里包含“悖论”的关系。 我想说Shrek里面的悖论关系。 Shrek放映之前好多人已经开始关注它了,因为这部漫画跟以前的漫画不一样,它准备反对迪斯尼(Disney)追求的样式。 迪斯尼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大都是善男美女。但Shrek是又难看又古怪的怪物。 女主人公Piona也跟以前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不同,她有好多缺点。晚上还会变成绿色的怪物,并且爱唠叨等等。再加上这部电影里面有好多迪斯尼人物出现,不过他们不是原来的样子,画得都比较可笑。所以观众们一看就看得出来这部电影不太赞成迪斯尼的样式。 但是Shrek的故事最终追求了跟迪斯尼一样的故事:Shrek为了救公主去冒险,然后互相爱上了。这样的故事我们常常可以在迪斯尼的电影里看到。 结果这部电影从反对迪斯尼出发,结果却是追求迪斯尼式的,是孩子们欢迎的结构。 有人批评Shrek里面的悖论。但是我觉得“悖论”创造了新鲜的电影。虽然Shrek的故事很像迪斯尼的,但却给予观众以新鲜感,打破了固定的观念。 所以“悖论”关系在艺术创作上很好用。P8-11 序言 北京电影学院,一个令国内外年轻学子向往学习电影艺术的地方! 北京电影学院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所电影专业最为全面、教学设置规模最大、课程体系最为充实、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师资经验丰富、科学研究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水平极高、理论研究水平一流的著名电影高等艺术院校,她培养了大量的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以及高级管理专业的电影人才。 北京电影学院虽然是国内众多高等院校中规模比较小的院校,但是,在中国国内高等艺术教育中,却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全世界100多所电影技术、艺术专业高等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学科方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艺术创作、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均属前列,是目前中国高等电影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也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 我们始终把培养优秀、高端的电影创作人才作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北京电影学院其电影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定位于以电影制作专业为主,兼顾电影历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的研究。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极为关注电影创作及理论教学,不断加强电影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全面充实和提高教学的质量,力求建立一支学术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形成有效的、独特的电影艺术教学方式和办学特色,是学院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高等教育如何变化,北京电影学院始终注意保持自己的优秀品质。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学院没有盲目扩张和扩招,保持了其专业电影院校的纯粹性和特殊性。在电影学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强调电影创作方向,强调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技术、艺术、知识及理论的结合,强调毕业生全面综合的艺术素质和专业艺术修养;在教学实施的环节中,强调教学对电影制作及文化理论的兼顾,强调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已经毕业的一批批优秀人才证明了我们电影专业的教学实力以及优秀的教学成果,这些吸引了无数的热爱电影的莘莘学子前来学习。 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中国唯一的电影高等专业艺术院校,为中国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为中国电影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并且在国家艺术院校的留学生教育、教学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世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吸引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留学生们来到中国,来到这座电影艺术的殿堂进行专业学习。 学院自由、热情的学习环境,美好、认真的学习氛围,让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东方古国的魅力与电影的热情,在充满人性、挑战、真实、梦想与朝气的学习环境里,每个留学生经过学院精心的教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在汉语水平和专业学习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了非常多的收获。《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一书,就是出自于留学生之手,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记录了留学生们的所看、所感与所思。 留学生们的文章没有浮华的词汇,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们思想的光芒却在文章的点点滴滴中随处闪耀,不同的汉语言文字表述显现了留学生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与认知方法上的不同,同时更在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感性与理性的独立思考。留学生们对于汉语言文字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在他们运用汉语语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语法结构与非常规视角具有一定的陌生化效果。他们的文章讨论艺术中的建筑、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形式,讨论国家、民族、人类、时间、空间、意识等问题,其语言朴素而深邃,视角开放而独特,思想活跃而灵敏,感受真诚而热情,这些文章骤然间把北京电影学院同世界各个国家人民的距离拉近了,并使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对他们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随着交流的深入,学习和情感上的联系也更加广泛了。 我祝愿这本书能够给我们学院的留学生教学带来总结与思考,也祝愿这本书能够给中外学生提供艺术的、电影的思考空间与交流空间! 一批批留学生学成归国,他们不但给北京电影学院留下了艺术的与理性的思考,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祝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不断地进步!同时,我也衷心地祝福他们的未来无限美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张会军 2009年1月 后记 八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工作,八年之后,因工作调换了部门。在这愉快的八年过程中,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从二十岁走向三十岁,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而立。非常幸运,初涉电影领域,我最先接触到的是留学生们色彩斑斓的思想世界,并且在和留学生朝夕相处的八年中,我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多的是我从留学生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人格、修养、学识、善良、美德、真诚、热情……我十分珍惜生命中的这段经历。留学生们学成归国,他们给学院、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美丽的文字与回忆,我会永远记得这些美好的回忆,这段美丽的时光! 给留学生上课时,为了快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时,我故意装作严肃认真,假装不苟言笑,让他们紧张,让他们领会中国式的“严师出高徒”;但是,当我们偶然相遇在西单图书大厦里、偶然相遇在天安门广场上,或者是偶然相遇在路上……这种“道貌岸然”消失了,我们亲切,我们拥抱,我们互相热切问候,温暖而没有距离!这是我,我和我的留学生们!他们和我!我们是那么愉快!像阳光、像植物一样自然鲜活!! 《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这本书中的文章,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课堂讨论。在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我们一同讨论电影、艺术、中国、哲学、生活、自然、思想和文化等,通过讨论不同的问题、艺术现象以及语言实践,我们尝试着互相了解,他们思想层次繁多,每个人风格各异,情感热忱……表达他们的热忱让我感到亲切而久违!然而,他们的汉文字思想表达却是让我感到讶然:它们就像是遗落在沙滩上的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于是,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我都非常乐于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集合起来,组织成一届又一届的留学生作文展览。时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八年之后,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与《异域视野——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随笔》(已于2007年出版)的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的留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充满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色彩,他们幽默、博学、真诚、生动、丰富、深入……书中的文章展示了留学生们宽容的视角、睿智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与敏锐的感觉!我真心地希望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的这些文章能够在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 这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北京电影学院来说,还是对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遗憾的是,凡事总有不完美的地方:凯文(德国)的一篇介绍德国莱辛戏剧的长篇文章被我遗失,我只记得莱辛的戏剧充满了理性与思辨,凯文说,那是莱辛最著名的著作,而不仅仅是《拉奥孔》;南虎(墨西哥)关于老虎的文章由于没有及时被我“收缴”,已丢失,他关于老虎优雅舒缓与迅疾矫捷的描写让人着迷;阿马尔(俄罗斯)的关于小刺猬与小狐狸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忧郁神秘而感伤,却被错失掉……这些美丽的文章,因为不可复制,只印记在我一个人的脑海里,于是就使得这本书带着遗憾的缺失美!另外,许多已经毕业的留学生,我一时无法全部联系到他们,在这里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我,支持这本书的结集出版,对于他们的支持,我表示深深的谢意! 关于《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的出版,我要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全体同仁以及学院党委宣传部的全体同仁,感谢他们多年来的支持、提携与帮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他于百忙之中一直关注着留学生、关注着留学生两本文集《异域视野: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随笔》与《感性与理性的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留学生谈艺录》的出版,感谢张会军教授!感谢他于百忙之中对留学生的关爱!!感谢他对国内外青年学生艺术与思想的交流的促进!! 祝福北京电影学院的留学生!祝福北京电影学院!! 张冲 2009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