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如此年轻--报人读史札记二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田东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发生在太阳底下的事情,却常常和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如此年轻》收录的文章,写于2004年至2007年。其中涉及的许多新闻事件,近一两年屡屡重现,或愈演愈烈,或更趋隐秘,比如高考移民,比如官场恫吓式问责,等等。品读之下,五味杂陈,“历史如此年轻”,端如书名所示。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媒体人都在说职业化的年代。有些人说说而已。有些人坐言起行。

作为报人的田东江,在观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凭借饱读史籍的底气,怀抱热血书生的正气,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让堂而皇之的货色在历史的显微镜下现出原形,至于那些魑魅魍魉的嘴脸,往往被他几锄头下去,就连根挖出了祖坟。而现实世界轰动一时的一些俗人、俗语、俗相,到了作者笔下,勾连出“古已有之”的趣谈,浮世绘一般的效果,每每令人解颐。

目录

文人无行

柳如是

改名的理由

下跪

书法

谐音

迎来送往

伪书

小偷

自知之明

真睡·假寐

君子·小人

读书无用

卖马粪

心态

名姓文章

家书

不识字

笑(续)

以貌取人

状元

书法(续)

后裔

寸心端不愧苍苍

状元(续)

墓志铭

宁得罪于上官

眼镜

妒妇

男儿当自强

一树梨花压海棠

高考移民·冒籍

自贱

蚊子

蚊子(续)

引咎辞职

“举报”

人间“神仙”

“×个”论

也曾学犬吠村庄

花市

元宵节

名片

其公廉乎?

只如此已为过分

神花·祥瑞

能吃

白字

满城尽带黄金甲

绿帽子

能喝

蜀中缘何无大将

汉服

好嗓子

小妾·二奶

避暑

录取

避暑(续)

胖子

赈灾

后裔(续)

昭君出塞

海归

农人不饥而天下肥

“节俭”

交白卷

过生日

×奴

能喝(续)

复建圆明园

后堂恐有未眠人

改地名

济物之心

过三峡

虽有为霖之志

超标·僭越

石头标语

方言

×年谈×

政绩工程

地域歧视

心太猛

头衔的长短

围棋高手

占梦

公道世间惟白发

药名文章

长得像

眼镜(续)

奉旨

当代“孔子”

私彩

粮神·乡贤祠

特产之“害”

不会写字vs惟书法是取

毛病

转折

欧公柳、“薛公柳”

官场生态

睡·梦

朝廷雇我作闲人

学校

开笔礼

哭之种种

北阙已成输粟尉

白字(续)

猫和老鼠

圣人

宁讪无谄

五官争功

华南虎·毒誓

斋(堂)号

禁赌

从今纱帽要留神

盗墓

露布

穿得差

兰亭会·题壁诗

用典

后记

试读章节

2004年12月21日,广东省扶贫经济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薛长春以贪污、挪用公款和国有公司负责人失职三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宣判后,薛长春大笑了三声。第一笑,发生在法官问他对判决有什么意见时;第二笑,发生在他向法官问一个问题时;第三笑,发生在法官问他是否上诉时。笑,是薛长春的权利,但在这样的场合,大笑显得颇为诡异。

查《辞源》“笑”之条目,一曰欢笑,二曰讥笑。前者《易经》里就有了,“旅人先笑后号眺”;后者则始见于《诗经》,“终风且暴,顾我则笑”。后来.笑又衍生出许多新的义项,但最常用的还是离不开这二者。先说讥笑。自居易《长恨歌》中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即为宋人邵博指责为“书生之见可笑耳”。他说,哪有可能兴庆宫中“夜不烧蜡油,明皇自挑(灯芯)尽者乎?”鸦片战争后宁波成通商口岸,时武官骑马顶戴上街,“人多笑之”,因为打仗的时候,他们“遇夷人则弃顶而逃命”,现在看见百姓了,“则戴顶以扬威”。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载,他在杭州抓赌,“街上观者笑之”,因为杭州赌风虽盛,但是人们“年来未闻”有抓的,赌博的人心里有底,“彼(官员)得我规费,何惧哉!”所以在段光清上任之前,赌博现象已成了“官不往拿,亦不能拿”的局面,忽然有人管了,人们以为装装样子而已,岂有不笑之理?

明朝宦官刘瑾垮台之后,李宪恐怕自己受牵连,“亦劾谨六事”。狱中的刘瑾知道了,笑曰:“李宪亦劾我乎?”在刘瑾看来,别人弹他还有道理,李宪却没有资格。概因为李宪为吏科给事中时,不仅“谄事谨”,而且很能狐假虎威,“每率众请事于谨,盛气独前,自号六科都给事中”。他还常常袖子里揣块白金向人炫耀:“此刘公所遗(赠送)也。”一个当年巴结自己惟恐不及的人,忽然变成了对自己义愤填膺的人,刘瑾能不觉得好笑吗?诸如此类的笑,就是讥笑。

再说欢笑。欢笑是指人显露愉悦的表情,发出欣喜的声音。“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面,村童问讯贺知章的笑,杨贵妃看到欲望行将满足的笑,就都属于欢笑。读《聊斋志异》,除了鬼怪狐仙,给我印象至深的就是婴宁的笑。待出场时,“户外嗤嗤笑不已”;及见王子服,“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再“忍笑而立”。王子服行桃园,“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接着,“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王子服赶快上前搀扶,“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通过这些笑,天真的婴宁跃然纸上,当是蒲松龄笔下最招人喜爱的形象了。也许正是这个缘故,2001年4月我国发行《聊斋志异》(第一组)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的第三枚即为《婴宁》。

听到死刑判决,薛长春有三笑,我们都熟知的一个故事,则是秋香对唐伯虎的“三笑”。王士稹《古夫于亭杂录》载,这件事的男主人公并不是唐伯虎,而是江阴吉道人。吉道人“尝游虎丘,时有兄之丧,上袭麻衣,而内著紫绫裈(裤子)”,正好婢女秋香随主人亦游虎丘,“见吉衣紫,顾而一笑”;秋香本来是觉得好笑,但“吉以为悦己也,诡装变姓名,投身为仆”。初读此则,以为是王先生的考证。后读梁章钜《浪迹续谈》,乃知出自明朝姚旅的《露书》,梁氏转引得更为详细,且云道人名华之任,侍宦家二子读书等等。《露书》出版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距唐伯虎辞世(1523年)几近百年,可见,三笑故事在那时尚未附会唐大才子。《露书》是中国最早记录引种烟草的著作,说:“吕宋国出一草日淡巴菰,一名日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避瘴气。有人携漳州种之。”不过,那里面也讲了不少笑话,这一则,吉道人是个神神怪怪的人物,故事恐怕也当不得真。

有一些笑的确是莫名其妙的。宋人张师正《倦游杂录》载,傅舍人“忽得肠痒之疾”,严重的时候,“往往对众失笑,吃吃不止”。这种笑就是一种病,全无来由。薛长春的大笑,似为讥笑,但是细读报道,也还有一点“爽朗”。《巢林笔谈》里有个诗人钟淳崖,生活潦倒,“尝茗芋(大醉)夜行,为县尉所杖”,每打他一下,他就喊一声“爽快”。人们很奇怪,他说:“此与呼痛宁殊乎?”这跟喊痛有什么两样吗?薛长春的大笑,与钟淳崖的挨打而叫痛快相去不远,大抵要归类于他“不肯服输”(薛妻语)的一面。但在这里,薛长春应当明白,这可不是肯不肯服输的问题,而是其被指控的事实是否确凿的问题。

2005年1月7日

文人无行

1月10日《南方都市报》推出《2004年文化年鉴》,以演义的形式把去年的若干文化事件“都付笑谈中”,很有趣味。其中的数则,让我想到了“文人无行”,虽然有的属于学人,如第五回“名落孙山甘生忤逆,父子联袂学术双簧”。据说这个词的发明权,属于三国时期的曹丕,可见文人无行也是有渊源可寻的,不妨由近及远。

《柳弧》载,乾隆皇帝五十大寿时,大臣们循例要通过文字表示祝贺,纪晓岚出手不凡:“四万里江山,伊古以来,几见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从今而后,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其时,“各大臣撰联皆不惬上意”,惟有纪晓岚的,令乾隆“大称赏”。今天拍的电视剧《康熙王朝》里,主题歌歌词有一句“真想再活五百年”,是代康熙道出了心声,但此语一出,让现代公民接受不了。为什么?倘把这虚数实计——纪晓岚正是如此,就会发现问题的可怕一面:康熙驾崩那年是1722年,再活五百年就是2222年。那么,这意味着从现在起还有几辈子的人都要笼罩在康熙爷的专制统治下,脑袋上还要留着“猪尾巴”。再看纪晓岚的算法就更可怕,从秦始皇到现在,也才不过2200多年。那么,为了皇帝老儿的一时欢愉,纪晓岚称得上是殚精竭虑了。

P1-3

序言

江艺平

田东江的“报人读史札记”第二集书稿结集出版了。这部名为《历史如此年轻》的书稿,距第一集《意外或偶然》,倏忽又过了四年。而距作者动笔写第一篇读史札记,迄今已是第十一年。

位于广州大道中289号的报社大院,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集结于“南方”旗下的各路人马中,新闻主力军无疑是那些擅长做调查性报道、敢于拼抢突发新闻的记者们,以及他们身后的编辑。至于评论,从前只在报纸上扮演敲敲边鼓的角色,这些年却异军突起,响鼓重锤,在公众中有了很不俗的反响。而田东江在报社从事的工作,就是评论。

这是一个媒体人都在说职业化的年代。有些人说说而已。有些人坐言起行。至少在南方报业,职业化的记者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重大新闻的事发现场;他们的目光,总是倾注公众渴望知情的所在;他们的笔触,尽可能去逼近事实还原真相……这些职业化的新闻人,在恪尽职守中,为报社、也为自己成就了新闻的事业。

我见过不少做报纸的人,做着做着,就把职业做成了事业。田东江也是这样的人。惟一不同的是,他的路径显然有别于其他的媒体人,就像这本书所提示的,他选择了“报人读史”一途,选择了行走在现实与历史之间。他的选择,给新闻增加了解读和解码的方式,为现实找到了历史的观照。

媒体是社会的暸望哨。以史为镜,以古鉴今,同样不失为瞭望哨之一种。

作为报人的田东江,在观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凭借饱读史籍的底气,怀抱热血书生的正气,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让堂而皇之的货色在历史的显微镜下现出原形,至于那些魑魅魍魉的嘴脸,往往被他几锄头下去,就连根挖出了祖坟。而现实世界轰动一时的一些俗人、俗语、俗相,到了作者笔下,勾连出“古已有之”的趣谈,浮世绘一般的效果,每每令人解頣。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发生在太阳底下的事情,却常常和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如此年轻》收录的文章,写于2004年至2007年。其中涉及的许多新闻事件,近一两年屡屡重现,或愈演愈烈,或更趋隐秘,比如高考移民,比如官场恫吓式问责,等等。品读之下,五味杂陈,“历史如此年轻”,端如书名所示。我想,这也是从事新闻行当的田东江,为什么这么多年守着历史这眼古井,一直不离不弃的缘故吧。

同为传媒人,我从“报人读史”中读到了传媒人的职责。是为序。

后记

蒙商务印书馆再次垂青,本书得以惴惴不安地面世。各种读史的出版物早已蔚为壮观,自己并没有凑凑热闹的主观动机。但如果说这一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与“新闻”有一定的关联吧。用历史来评点时事?为新闻注人历史内涵?都可以。作者就职于新闻界,由新闻起兴去徜徉历史的长河,或许是一种本能。

写作此类文字,已经成了自己难以割舍的爱好。1992年进入广东省政协机关工作,一时无事,对书柜里的一套《战国策》发生兴趣,看过一遍,又瞄上《资治通鉴》,然后……彼时很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不已的阿甘,坐着坐着就忽然开跑了;既然开跑了,就想跑到路的尽头,到县、到州、到大海、到另一个大海……读史的这个过程在自己看似偶然,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基因”。在我13岁的时候,父亲因病离世。父亲是1958年自愿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军人,却留下了许多史书,李贽的《焚书》《藏书》等,《曹操集》《诸葛亮集》等。我后来之所以选择填报中山大学,由最北而最南(时海南尚属广东),正因为中大是有限的在黑龙江省招收历史专业的学校之一。但是,阴差阳错,被调到了人类学系。因此我对高考录取制度百思不得其解,历史专业在那个时候并不是热门的呀。

如同副题所标明的,本书是“二集”。前集《意外或偶然》出版之后,识与不识的人们或褒扬,或指谬。当然,指谬的人们——如刘世南先生,也是秉承“当乐有诤友,不乐有佞臣”的宗旨。对这一切,自己没有不虚心接受的任何道理。这一本,谬误难免是可以肯定的。要声明的是,这绝对无关时间仓促与否,全为能力水平所限。诚望识者继续不吝赐教。

成书之前,向本报业集团江艺平副总编辑求序。调入南方日报12年来,耳濡目染,从江总身上学到了既可言传亦可意会的东西,对社会的洞察,犀利的文笔,可贵的的风骨,等等等等。江总主持时期的《南方周末》,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无需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因而,蒙江总慨然应允之后,自觉不胜荣幸。

最后不能不提到太太骆腾。古俗有“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包裹。夫妇交递之,名曰‘和谐’”的做法,我二人虽未经此仪式,然二十年来,琴瑟和鸣,悉如当初。这是生命中最可感到宝贵和欣慰的。

田东江

2009年10月于羊城不求静斋

书评(媒体评论)

媒体是社会的嘹望晴。以史为镜,以古鉴今,同样不失为嘹望哨之一种。

作为报人的田东江,在观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凭借饱读史籍的底气,怀抱热血书生的正气,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让堂而皇之的货色在历史的显微镜下现出原形,至于那些魑魅魍魉的嘴脸,往往被他几锄头下去,就连根挖出了祖坟。而现实世界轰动一时的一些俗人、俗语、俗相,到了作者笔下,勾连出“古已有之”的趣谈,浮世绘一般的效果,每每令人解颐。

——江艺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