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武术冠军到万人大校的掌门人,从百元起步到数亿资产的神奇创业之路,这里书写着一部民办教育的鸿篇巨著,这里谱奏出海纳百川的浩瀚之歌。
本书是一部西山创业史,这部书的主题,就是描述张文彬先生为代表人物的西山创业群体,从1994年踏进西山至2008年这14年来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坎坷之路和成功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纳百川(西山造就智者和勇者的摇篮)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治莹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世界武术冠军到万人大校的掌门人,从百元起步到数亿资产的神奇创业之路,这里书写着一部民办教育的鸿篇巨著,这里谱奏出海纳百川的浩瀚之歌。 本书是一部西山创业史,这部书的主题,就是描述张文彬先生为代表人物的西山创业群体,从1994年踏进西山至2008年这14年来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坎坷之路和成功之路。 内容推荐 大海到底有多大呢? 地球表面积的75%,占了地球四分三,浩浩瀚瀚、无边无涯的,就是海洋! 地球上曾有这么一段历史十载九旱的时候,大海的水位没有下降毫厘,八年七涝的时候,海平面也不曾因此上升毫厘。这就是大海! 一个巨大的湖泊问大海 “大海,你到底有多大?比我大吗?” 大海沉默不语。 流经一方的河川说:“人家大海每时每刻都在接纳无数的溪流和河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张文彬先生创办的西山学校,接纳了国内外数千位教师教练、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学子。从创校时的一隅旧军营、二十弟子,壮大成今天拥有数亿资产、诸多分校、一万五千多名学子的庞大西山教育集团。他的民办教育事业,就像那大海容纳了千条万条秀美的河川溪流一样宏大。 啊呵!尽管是西山一隅,却是独具风景。万名来自八方四面的教工和学子,有如百川归海…… 目录 引子 上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下部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不是尾声的尾声 后记 附录一:西山学校被授予的各类各项办学资质与荣誉(部分) 附录二:西山学子昂然走进的大学校园名录(部分) 附录三:西山学校历年武术比赛成绩一览(金、银牌) 试读章节 多年在少林寺练得一身精湛武艺的张文彬,云游八方之后,立下办学大志,铁心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传授给绵绵不尽的下一代。为精选一处办学之地,他东西南北地考察了几回,因为重情重义,怎么也丢不下他曾经几进几出、而一直为之魂牵梦绕的福建。几度踌躇之后,终于在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早晨,张文彬收住了辗转八方的脚步,举步回到了东南福建,从此,张文彬在八闽大地寻觅着他办学创校的“根据地”…… 张文彬信步闽东,那时候的闽东,山是高的,路是弯的,门是小的,人是穷的,倘若在闽东这块土地上发展武术,不是不可以成功,只是时间要长,付出的代价要大。 于是,张文彬没入了熙熙攘攘的福州城,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福州城寸土寸金,连租用一间房都得重金,况且在闹市里喊喊杀杀的练武术也远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张文彬又给福州贴上了“此地不宜”的封条。 走呀走,天高地阔游四方的张文彬又来到了福州城的郊县福清。福清这个扬名海外的侨乡,就是海外汇回国内的侨汇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以“亿”计。时至20世纪90年代,无论侨汇还是福清本身的经济发展都在八闽之首、中国经济百强县之前列。另外,引人注目的是此县不但距离省城咫尺之间,而且还邻近同为侨区的莆田,在不远处,便是热热闹闹的泉州了。特别重要的是福清有个“南少林”遗址,南北少林是对应的,难以割离的“兄弟少林”,而自己又是北少林的弟子,倘能在“南少林”遗址附近兴建少林武校,那真是顺天顺地顺人意,天作之合呀。 早就知道中国的南少林寺坐落在福建福清境内。因此,在少林寺寄托着自己生命的张文彬,一说起少林寺就升腾起一种特别强烈的情感,无论是北少林还是南少林。自己既然辞别了北少林南下福建,那么,南少林就应该是自己寻觅和追逐的地方。基于这种情结,他当机立断地选择了邻近省城的福清。寻觅南少林的张文彬,行色匆匆,脚步也匆匆。 就暂且不说福清有多少的优势,单就一个南少林遗址就有理由在此地兴办武校。而且沿着福清大道一路南下,古人还曾在莆田和泉州两地都建有类似于南少林寺的寺庙,规模都十分宏大,可见这一带武术之风是相当兴盛的,如此不可多得的地利都是今日兴办武校的厚重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寻寻觅觅的张文彬,竟然被出自同一师门的师兄弟、当时正在兴办印林寺武校的林秉国请进了印林寺。考察并体验了一些日子后,张文彬不无遗憾地对林秉国说:“你这武校实在太小,而且连发展余地都没有。”边说边抬起眼朝那简陋的几栋房子看了看,很认真地对林秉国说了这么一番话:“秉国,做事业就要做大事业,要办学校就要办大学校。武校也好,学校也好,现在已经遍地都是,将来还会更多。小打小闹的办个学校,就没什么意思,要办就办成全福清第一,全福州第一,全省第一,甚至全国第一。” 张文彬这一席话,竟然让林秉国着实吓了一跳:天!这个张文彬,办学校的胃口可真是不小。不要说全省、全国第一,就是福清第一自己都没想过,而张文彬动不动就是要这个第一,那个第一,志气呀! 当天晚上,林秉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放电影一样地翻动着,想从脑子里蹦出一方能让张文彬兴办全国第一武校的“圣地”来。辗转到下半夜,林秉国突然想起镜洋镇西山村西山脚下,当年中国军队大裁军时,废弃遗留下来的那一小片旧营房。营房四周,除散落着一部分西山村民居外,大多是山坡、田地和小丘陵,如果能与张文彬这么一位想办大事业的人在一起再办一个武校,必有前途。如果这一想法能够成功,不但能留住张文彬这个难得的人才、帅才,而且还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这一想,林秉国兴奋起来,睁开眼,看着窗外,心想,或许天也快亮了! 第二天,林秉国一起床就去找张文彬,说道:“早点吃饭,吃完了,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 看着林秉国神神道道那模样,张文彬虽然一头雾水,却也被吊起了胃口,于是说:“走吧,早饭不吃了,常常不吃的,习惯了。” 林秉国见张文彬语意坚决,就开出他那辆暂时还能转动轮子的微型小面包,叽里咕噜地直奔西山村而去。 天地间似有一根无形的神奇的线,牵引着张文彬和林秉国走向了镜洋镇和东张镇交界的西方深处。西方就有西山,啊呵,西山山边竟然有一处建有几十间房子的军队废弃的旧医院,以及当年军医护士们的营房。张文彬眼睛一亮,大有如获至宝之感,情不自禁地高喊:“好地方呀!好地方呀!” 对这老旧军队营房,张文彬一间一间细细地看,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慢慢地看,边看边琢磨,先在潜意识中逐间地派上了兴办武校的用场。 虽然这遗址内外,草木深深,荒凉一片,但从它那四面合围的大院子,就足可看出它当年的规模。从院子里锈迹斑斑的单、双杠和泥沙板结的沙坑,又可想像出它鼎盛之年的热闹以及军队驻地的神圣和军营的威风。张文彬知道,这用千千万万块方方正正、从大岩石上凿下来的石块砌成的屋子冬暖夏凉,且坚固耐久;倘不去把这房屋推倒重来,必是百年不塌不倒。这么好的房子部队不用,自有其道理。 这对现代化军队是根草,对张文彬办武校是个宝的营房,实实在在地让张文彬着迷了好半天,第一天着迷还不够,第二天第三天还接着看,回回看回回都着迷。再一回察看了营房之后,他对林秉国说:“这个地方好!而且有发展前途,快快定下来,办个新武校,不出几年,就一定是个大型武校。” P7-9 序言 地球怀揣大海,可谓滴水不漏。人们却常只为大海的博大而歌。左海伟人更敢想像:海到无边天作岸! 都道是:海上生明月。同理,海也能生太阳。有诗人甚至听见太阳从大海怀里分娩而出的最初的轻响。 比海大的,不是天,而是人的胸怀。还有孩子的想像:从海边拎回一瓶咸水,都敢嚷嚷拎回一个大海。 海因为有容,才纳得了百川。纵然泥沙俱下,也无妨。因为大海有足够的沉淀力,更有神奇的净化力。 人的襟怀,也应有海的这种定力。一俟修炼到高蹈而放旷的境界,做起事来,便了无挂碍,举重若轻。 西山人不是物外高隐,也无暇煮酒论道。但在民办教育领地上,创造出颇类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奇迹。 华夏国粹文化里,不惟讲天道、神道、师道、人道,也讲茶道、酒道、书道、棋道,再就是文武之道。 天地对应,阴阳相生;张弛有度,稼穑如仪。君不见这世界因种种矛盾而峥嵘,又因种种互补而谐和。 文韬武略、文经武纬、文功武备、文修武偃……文武二字,两两相对,又紧紧相随,如形影不曾或离。 同一所西山学校,文武兼备,各臻妙境;教学相长,既得双赢。如此的行云流水,让人疑为天地合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让学子在竞技场上群超类拔,更在人生途中经天纬地,正是一校之长的追求。 从零起步,从梦出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开始。这片热土,在福清,西山之麓,原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理想在抱,蓝图在胸,更兼地缘一脉,人缘千里,得道多助,众志成城,一部文武学校信史竟一气呵成。 文武之道,岂止于一张一弛。肇始之艰,破题之苦,持恒之轭,奋鬃之羁,不言也罢,怎一个难字了得! 却有孤旅天涯的文化行者,寻访这一方水土这方人,如发现好望角,不惮说来话长,欲兜底儿交与读者。 遂有长篇纪实巨著,洋洋大观,惊现案前。令读者阅罢,竟不知该为张校长鼓呼,还是为李学长击节。 少林弟子,自嵩山而西山,愿舍北就南;客家游子,也曾从政坛转战文坛。两人殊途同归,因缘前定? 文以载道,道则凭体己而自觉。以铜为鉴不如人,作者似乎在文彬身上,照见自身缺憾,痛并快乐着。 阅人阅世,都是文章。浩浩乎五十万言,说只是冰山一角。知作家李兄,已耽情文武临界,物我两忘! 后记 一 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加人省作协后,开始撰写报告文学的。我非常赞同有位智者关于报告文学具有三重价值的说法:一是新闻价值;二是社会价值;三是文学价值。它既有新闻的真实性,又有文学的立体感和可读性,也有启发社会思考的思想深度……如此各方优点兼备的文学体裁一直为我所钟爱。十几年来,虽然“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从政、从文两不像,从政越不过“七品”,从文成不了“大家”。然而,雁过留声,风过留痕,尽管没能因报告文学“出息”,却也因报告文学涉猎了工业、农业、教育、医学、军队甚至于电力、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领域,所出版的六本文集中,有四本是报告文学集。因此,自认为撰写报告文学稍胜于散文、小说等文体,因此才有底气走进西山…… 走进西山后,我用了大半年时间对各学部部分学生、教师、教练以及校机关各部门、各处室部分职员进行采访。在此期间,我发现西山学校的确是一所不同寻常的学校,它就像一座庞大的金矿亦或是宝石之矿,越挖就越是金光闪闪,越挖越深,就越发觉矿石深处的宝石尤是珍奇珍贵。挖到一定的深度,我不敢再往下挖了,我唯恐宝山深处宝石的品质之高,是我见所未见,更是我写所未写的。唯恐水平所限,笔拙之嫌,而无法把珍宝之贵重、之品位用文字凸显于纸,让西山人失其所望,此责任可是不小,自己必是担当不起的。于是,随着采访的深入,对自己写好这部报告文学的信心就越小,胆怯胆颤之感,患得患失之心就越重。幸而走进西山已近十个春秋的李家夷先生多次激励说: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结构决定结果……且持续性地给予启示和鼓励,并无数回适时地为我更正思路,让我重醮笔墨,废旧更新,一笔笔、一字字地把这本报告文学继续下去。 西山学校的学子在万人之上,即使让我采访了一百个,也只是百分之一。西山学校的教师、教练和职工,动辄就是三两千之众,即便让我访谈两百位也只是十几分之一。在2005、2006年西山学校连续两届“感动西山”优秀人物评选活动中,西山学校(含江西西山国际学校)近三千名教职员工中,经层层筛选,最后精选出前后两届共47名“感动西山”优秀人物。我稍作查验,自己所采访的一百多位教职员工之中,仅有一位是“感动西山”的优秀人物,竟然有46位,本人没能有幸采访。这无异于挖金矿的人,挖着了表层金矿,就以为大获丰收,因此而心满意足。殊不知,金矿深处的金子,含金量更足。倘若把这47位“感动西山”人物和2007年、2008年评选出来的“感动西山”人物的优秀感人事迹,撰写成专集,该是如何的感人肺腑!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认识的肤浅和采访的不深入,努力的不够,因此而深感愧疚。 西山学校无论是川流不息的人物,还是十几年来所经历的事件,实在是太丰富,太厚重了。因为每个人、每件事几乎都是一本书,而且还是一本可圈可点的厚书。令人“读”之而不忍释手,这远不是我所能表现得完整完善的。因此,我创作这部书,就有着挂一漏万之嫌。 之所以把西山学校喻为一座挖之不尽的金矿,是一本无形的厚书,这是因为它传奇般的创校历史、和现实中的超乎人们想像的浩大规模。创校人张文彬先生和林秉国先生以十四年前的一幢破旧营房、二十位很有故事的学生,果敢地办起了西山武术学校,尔后就逐年、甚至逐月神奇般地发展起来。短短十四年,就从一幢破旧营房发展成一片占地千亩,崭新而庞大、从幼儿园到高中、完全按照国家学历制教育模式构建的西山学校;从二十位学生(这创校时的二十位学生都各有好前程,有一部分还留校当上了教练,当时的少年温泽瑞还曾经当上高中部武术副校长)滚雪球一般地增长为一万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甚至来自港澳台、以至国外的八方学子。从当年创校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办武校,到今日的学子多次走出国门,远走亚洲、欧洲;从十几年前的一尊小土台拳打脚踢的练功夫,到今日收获省级、国家级以至国际级的数百枚金牌、上千枚银牌、铜牌,以及数百次的冠亚军称号。特别是在新千年之后,连续四年获得福建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团体冠军,一年两年夺此荣誉已是可喜可贺,连续四年获此桂冠,就太不容易了,其中的故事真是“纸短话长”。张文彬昔日创校之艰辛,今日办学之成就,究竟有谁知?而又有谁人不知? 是呀!学生知,家长知,社会知,国家知,大功不可没啊! 在采访中,我发现许许多多的西山人不仅仅在感动着西山,同时也感动着我。我深愧自己并非名人大家,倘若是,理应以自己之笔墨,让西山人、西山事去感动更多的人,甚至感动社会,感动人间百姓。 有这么一位年逾七十、来自广东的老人,他是来西山看望在此就读的小孙子的。因孙儿在上课,他就闲适地徜徉在鸟语花香的校园之中。与我不期而遇后,老人向我说起他孙儿的过去,孙儿的今日,孙儿的明天,老人说:是西山学校给了他孙儿的今天,也给了他孙儿的明天。他说他要以古稀之年向西山学校深深的鞠上一躬……又有一位来自东北吉林的年轻母亲,她说她的儿子已在西山学校读三年级了。虽然只是三年级,却是“资深”的西山学生。原来几年前,他们夫妇就把儿子送到西山就读幼儿园,为了能让儿子在西山从幼儿园读到高中(她还说西山日后如愿办起大学了,就让她儿子一直读到大学),她和丈夫竟然变卖了在吉林的住房,夫妇俩宁可用按揭方式续买了已经大大“缩水”的住房安身,也要把儿子送到西山来。她说把孩子送到能够育人成才、足可称为优秀的西山学校来,哪怕天当被,地当床也值……在西山学校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周开幕式的那天,又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出生才6个月的小儿子,满脸笑容地去看自己女儿在开幕式上的演出。我适时采访了她,她对我说,她把女儿送进西山送对了,女儿今天是西山一枝飘香欲放的鲜花,明日必定是出色的人才。她十分诚挚地说,她的小儿才出生6个月,把他养到能进幼儿园的年龄,就立刻送到西山来……还有一位来自西南川渝地区的母亲,把放暑假的女儿接回家不到两星期就又千里迢迢地把女儿送回西山。这位母亲对我说,她女儿回家后的第七天就吵着要回学校,她说已经离不开西山学校了……有一个原本很优秀,后因沉湎于网络游戏几乎把各科成绩考成零分的学生,走进西山仅仅一个学期,就重新恢复到几门主课成绩高达百分的水平。他远在徐州的父母,喜极而泣…… 一万学子的学校,就有一万个故事,说不完啊! 教师、教练和生活阿姨们呢?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似乎天天都在发生 …… 二 《海纳百川》是一部西山创业史,这部书的主题,就是描述张文彬先生为代表人物的西山创业群体,从1994年踏进西山至2008年这14年来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坎坷之路和成功之路。因为在这14年漫长的岁月中,西山所经历的事件和所涉及的人物实在太多太多,一部几十万字的书里,是无论如何容纳不下西山学校这14年来所发生的所有人和事的,只能寻找主要的线索写,沿着张文彬这位创业人的主线去写。即便如此,仍然会遗漏得“铺天盖地”。我常常面对百万字之上的采访笔记发愁,倘若要按照采访笔记里的素材去写,这部书就得容纳一百万字,甚至两百万字。要真是如此冗长,写的人不怕苦,读的人还嫌累呢。后来想想,我也就释然了,因为这只是开始,并非结尾,权把这部书当作西山创业故事的开端,以后还可以续写《海纳百川》源源不断的续集,此书的遗漏也就不足为憾了。 这部报告文学以创业人张文彬先生为主线,贯穿于全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张文彬先生的一种传记,因此有关张文彬先生所做之事、所行之路,均予以浓墨重彩。但张先生创业之事之多、创业之路之长,即便50万字的一本书,也只能是述其“冰山一角”。在描写师生员工方面,也是憾事连篇。因为西山学校在学的学子实在太多,且都充满了故事,同样,一部小书是绝对无法容纳那许多人物和故事的,只能“千里挑一”。教职员工群体亦是如此,虽然不可能去写每个人,但总应该在这部书里有所体现。因此,也只是写了一些,“丢”了一片,因此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在万般的无奈之中,只能向未能在此书中提及的“英杰才俊”们道一声歉了。 这部书初稿拟成的时候,我曾就书名的选择,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当时比较确定的书名有两个,一是“海纳百川”,二是“西山的早晨”。这两个书名都极富寓意,比方“西山的早晨”,它的寓意就是指西山学校虽然走过了14年一个轮回多一点的时间和路程,但它只是一天中的早晨,事业仅仅开始,征途刚刚起步。西山的路还很长很长,西山的事业还很久很久。而“海纳百川”呢,它的寓意不仅深刻、而且广阔。首先,它寓指创校人张文彬先生的胸怀,在14年一个轮回多的创业之中,张文彬容纳了许多许多的人,包容了许多许多的事,甚至容忍了许多许多的屈辱。这三句话中都有一个“容”字,而浩浩渺渺的大海,要形容它的博大,也就是一个“容”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的“容”,已是一字盖之所有,一字喻其所能。其次,它又寓指西山的师生,万名之众的师生员工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以至世界各国,西山真可谓“海纳百川”啊。这里指的是人,但同样寓指张文彬先生的胸怀,正因为有了创校人宽广的胸怀,才能不断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师表和学子;也正因为创校人宽广的胸怀,四面八方的师表和学子才乐意聚集到西山校园中来。 书名“海纳百川”,是在若干年前开笔之时就拟定的。巧合的是,近一两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了福州市的城市精神。此书名再来一个“海纳百川”,还真有鹦鹉学舌以至“偷窃”之嫌,即便没有这么严重,也会让人觉得缺乏新意,这真是冤了!为本书作序的文坛大家陈章瀚先生也曾担心此书名落入俗套而提出异议。为了避嫌避俗,也曾多次想到过要废弃这个书名,另谋出路,然而左筛右选,都觉得别扭,一大段时间都处于左右不是的苦恼之中。后来,经有关人士的坚持,这个书名几近在“无奈”中定了下来。“海纳百川”这书名尽管存在不足和争议,但也有其无可争辩的优势。此称不仅寓意深广,而且还凸显了一种大气,张文彬先生之所以能成功的创办起这么一所万人大校,说透了,就是根源于他那了不起的大气。十多年来,他对那浩如烟海的西山人、西山事的兼容并蓄,都无不显现着他那事事令人叹服的大方大气。只有大方大气的人,才能做到“海纳百川”啊。 祈愿西山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永远没有终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