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禅宗文化吗?你喜欢听故事吗?你想加深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吗?你想近距离的接触真实历史吗?看看本书吧,这本禅宗通俗读物将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禅宗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在你面前,让你零距离触摸禅宗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的故事/人文故事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黄复彩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喜欢禅宗文化吗?你喜欢听故事吗?你想加深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吗?你想近距离的接触真实历史吗?看看本书吧,这本禅宗通俗读物将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禅宗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在你面前,让你零距离触摸禅宗世界。 内容推荐 禅是一种非凡的智慧,其哲学是非常规的,其思维是逆向性的。禅宗是佛教史中一次惊世骇俗的壮举,禅师的每一种机锋,都是对人类思维藩篱的一次撞击。本书将流畅生动的叙述文字和丰富精美的珍贵插图有机结合,将瑰丽神奇的禅世界立体、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画前,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达摩西来意 拈花与微笑 一苇渡江 嵩山面壁待来者 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上 让后人去猜测吧 解脱的心就是佛 束缚你的是你自己 以往的佛圣都不存在 第二章 本来无一物 弯柴不弯火 人分南北,佛不分南北 本来无一物 夜传心灯 大庾岭之战 风动还是幡动 我打你,痛不痛 妖奄入都是佛 第三章 踏杀天下人 镜子成像后,光还在吗 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一块儿葬了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哪个心就是佛 大家都去做佛 《涅檗经》四十卷全是魔说 哪个不是佛 平常心就是道 第四章 函盖乾坤,截断众流 寻思去 究竟谁给你生死了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东西 何必要把大石头放在心里 若是早来就不是时候 云在天上,水在瓶里 草木瓦砾说法 烧佛像取暖 第五章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你是一名奸细 南禅北禅,谁是正宗 我在观察我的心 谁是行尸走肉 达摩之前有没有禅 道无心,佛也无心 见皇帝不起立 放开捏拢全在我 一宿觉和尚 和尚有妻子吗 芥子纳须弥 慧忠虚空不眨眼 第六章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我不是东西 但见四山青又黄 我这里没有佛法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倒立而逝邓隐峰 投子大同卖油翁 杨歧方会雨中得法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法远浮山应棋说法 父女禅人 我有明珠一颗 山是山,水是水 哪头牛不是菩萨 我的妻子也能住庵 菩萨为皇帝说法 鸟有佛性,你无佛性 试读章节 【拈花与微笑】 古老的舍卫国,美丽的祗树给孤独同。 清晨下过一阵小雨,此时,给孤独园中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到处勃发着生命的气息。 世尊刚刚从定中醒来,他知道今天是他的生日。那是一个遥远的春天,足月怀胎的母后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突然感腹中疼痛,依靠着一棵婆罗双树,他的生命诞生了。算来,那该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曼陀罗花也是这样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天空蓝得就像是刚刚被人用水洗过一样,然而,随着他生命的诞生,母后摩耶夫人却从此离开了这个人世。 然而生命的赐予并没有带给他任何欢乐,相反,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目睹了人世的种种苦难,感受着生老病死的时时逼迫,他几乎每天都有一种煎熬般的感受。于是,他在十九岁那一年终于抛别了爱妻幼子,走出了宫殿,走进一座树林,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六年之后,在一次禅定中夜睹明星,得大启悟,成为人天师表的释迦世尊。八十年来,他将自己悟得的大道一次次向人们解说,他也被人们尊为佛教的创立者。人们尊称他为“佛”,觉悟者。 璀璨的阳光像尼禅河里的圣水一样洒在世尊的身上,世尊揉了揉他那双智慧的眼睛,感觉告诉他,不久他将离别人世,回到他的生命之初。那时候,一团智慧之火将寂灭他的色身肉体,于是,他深邃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将会被人人一次一次地解说,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意愿翻炒着他在灵山会上的一切言说。想到这里,世尊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悲哀。然而他很快又从悲哀中振奋起来,他知道终会有人与他的思想息息相通,终会有智者在他的身后让他创立的学说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传递于世,以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们得到解脱。 “世尊,到了托钵行乞的时候了。”不知什么时候,弟子阿难双手合十走近他说。 “呵,好吧阿难,请帮我穿上袈裟,让我们一同去舍卫城吧。” 一个多时辰之后,世尊和他的弟子们从舍卫城乞食回来。璀璨的阳光在巨大的婆罗双树下洒下无数的碎金,阿难等十大弟子以及其他听众一千二百五十人齐齐地聚集在世尊的周围,以一种特有的欢喜,准备聆听世尊的说法。此时的给孤独园万籁俱寂,树上的金丝鸟停止了嬉闹,林子里的猿猴们昂起了脑袋,美丽的梅花鹿欣悦地将一盘盘鲜果呈送到世尊的座前。然而许久过后,却仍未听到世尊发出任何声音。 这些日来,信众们都觉得世尊的话越来越少,世尊的行为也越来越怪诞。有一次,世尊刚刚落座,他的弟子阿难却突然宣布:世尊说法完毕。于是,刚刚落座的世尊就起身离座。还有一次,当弟子文殊恭请他为听众们说法时,世尊却很不高兴地说,请问,我成佛四十余年,曾经说过一个字的经,讲过一个字的法吗? 婆罗双树下的树影已经移出了很多,人们知道,今天世尊不会再说什么了。细心的弟子们开始意识到,尊敬的导师世寿将尽,但他们知道,慈爱的世尊一定会以另外的方式开启人们智慧。世界不能没有世尊,就如同大地上不能没有阳光一样。于是,他们宁可就这样默默地围坐在世尊的周围,感受着世尊智慧之光的无量照射。 忽然,世尊启开他的双眼,从宽大的衣袍中取出一颗珍珠示向他的弟子们说,你们中间有知道这珍珠是什么颜色的吗?有人抢着回答说,呵,伟大的世尊,那是一颗红色的珍珠。世尊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世尊把那串珍珠放入了衣袍,却将一只空空如也的手掌示向大众问,请问有谁能说出这一串珍珠是什么颜色吗?有人又抢着说,慈爱的世尊,你手上什么也没有啊。世尊叹了口气说,世人啊,假珠子倒能说出它的颜色,而一串真正的珍珠却一个个视而不见。 人们面面相觑,一个个惭愧得无地自容,、然而世尊却笑了笑,接着从怀里拿出一束美丽的曼陀罗花示向大众。受过刚才教训的弟子们一个个无声无息,细细地解读着世尊这特别的意蕴,人群中,弟子迦叶突然发出会心的微笑。世尊高兴地说,呵,我现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很多年后,人们知道,那就是以心传心的智慧,那就是被后世的人们说了又说写了又写的“不立文字”的禅。禅从此诞生了。而以一笑博得世尊赞许的摩诃迦叶则被人们称作禅宗的初祖。 【一苇渡江】 梁普通年中(约530)的一个炎热的夏季,一位相貌奇异、衣着特别的外邦僧人出现在中国南方的临海都市广州大街上。只见他须髯满腮,一脸倦容,硕大的头颅顶部光秃,四周则是一圈零乱的毛发,肩扛一只铁色禅杖,禅杖上挂一油亮葫芦,再加上他身材高大,额骨高耸,看上去有几分凶恶。他的出现,首先引起孩子们好奇,他们不即不离地追随在这外邦僧人的后面,不知道他神秘的葫芦里究竟装藏着什么稀有的物件。 首先解除警报的仍然是那些孩子们,他们很快发现,这外邦僧人看似凶恶,却心地和善。他很快和孩子们交起了朋友。他知道孩子们好奇他的那只神秘的葫芦,于是,他揭开葫芦的盖,一股刺鼻的酒味直冲得孩子们连连喷嚏,于是,他也就仰面大笑起来。 市面上出现一个外邦僧人的消息立即传到了广州刺史萧昂那里。那时候,虽然南方的佛教还仅仅停留在祈福和占卜吉凶的层次,但在中部地区,佛教在梁朝皇帝武帝萧衍的大力推行下,早已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鼎盛之势。刺史萧昂当即让人把这外邦僧人清到府内,待以上宾。交谈中知道,这外邦僧人名叫菩提达摩,来自南部印度,为婆罗门族香至长老三子。当年世尊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迦叶破颜微笑,于是世尊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因此,人们即视摩诃迦叶为禅宗初祖。后迦叶传法于阿难,至菩提达摩,已是二十八祖。据菩提达摩所说,其师般若多罗临终时曾说,东方国土有大气象,我寂灭后,你可前往中国,佛法将大兴于斯。于是,菩提达摩费尽千辛万苦,冒九死一生之险,终于由南海来到中国。 与以往外来的僧人不同的是,菩提达摩既不替人摇卦占卜,也不为人祈福消灾,他只是说,真正的智慧圆融无碍,实相非相,一切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 萧昂听不懂菩提达摩的话,但也不敢怠慢,他当即把菩提达摩的情况报告给远在金陵的武帝萧衍。 萧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著书立说,标佛教为梁朝围教,他造像立寺,并多次舍身寺庙,标明自己的佛教立场,被人们称为“皇帝僧人”。得知南印度有沙门来到中国,梁武帝十分高兴,当即下令让人请菩提达摩前来金陵。 在简朴的后宫,梁武帝身穿布衣,脚踏草履,以粗糙的饭食招待了这位西来的僧人。 梁武帝说,请问圣僧,佛教最高的教义是什么? 达摩说,无求无为,平常自在。 梁武帝说,请不要认为招待得简慢,这些就是我平时的饭食。我不食酒肉,不听音乐,勤政爱民,清心寡欲,然而我却斋僧供佛,造像建寺,请问功德大否? 达摩说,无有功德。 梁武帝看了看眼前这位外邦的僧人,他怀疑对方并没有听明白他的话,或者是自己听错了对方的回答。于是他继续追问说,那么你认为真正的功德又是什么? 达摩说,你说的那些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真正的功德是,智慧圆融自在,自我空虚寂静,那才是最高的精神境界,世俗的人们是无法得到的。 梁武帝义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古怪的僧人,突然问道,坐在我面前与我说话的究竟是谁? 达摩说,我不认识。 静场,长时间的静场,这时,就连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大臣们也能觉察到梁武帝脸七的尴尬和不快,他们万没有想到,一位当朝的皇帝,一位西来的高僧,两位不凡人物的历史性会见竟是这样一种难堪的结局。 菩提达摩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武帝的不快,他旁若无人将那些粗简的饭食扫荡一空,然后抹一抹厚厚的嘴唇,撩起宽大的僧袍,走下宫殿扬长而去。 一条宽阔的江流横亘在他的面前,浑黄的江水一泻千里,汹涌的波涛冲击着乱石嶙峋的江岸,拍打着江滩上飞扬的芦花。与梁武帝会晤的失败,并没有让菩提达摩失去信心,他丝毫不怀疑师父般若多罗的预言,在这大气横生的土地上,古老的佛法一定会得到重生。他决定渡江北上,继续去寻找古老禅法的继承人。天色渐晚,浩瀚的江面上竟然不见一只可以横渡的舟船,菩提达摩忽然双手合十,面对西方,口中喃喃有词:我之西来,深有密意,法若无生,我愿沉江,法若得兴,天助我也。说完,菩提达摩顺手摘下一支芦苇扔进了江流,于是,他撩起僧袍,跃上芦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轻柔的芦花载着他一路顺风顺水,直向烟波浩渺的江心驶去…… …… P2-7 序言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有弟子皆无以言对,唯有摩诃迦叶的脸上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于是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檗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禅,就这样诞生了。 又过了很久很久,在中国嵩山一个冷幽幽的山洞里,一个从西竺来的和尚面对着一堵石壁一坐就是九年。谁也不知道他在这长久的禅坐中究竟悟出了些什么,直到某一个大雪纷飞的黎明,当他打开山洞的石门,准备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却看到一个被冻成雪凌的活生生的人。那是一位请求皈依的弟子。如果说慧可的立雪只是在菩提达摩冷若冰霜的内心引起一丝小小的触动,而慧可随后的挥刀断臂,则使得菩提达摩再也无法漠视这位弟子坚贞求法的现实了。菩提达摩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而立雪断臂终而得法的慧可则是禅宗中的第一个中国人。 又过了很久很久,在中国湖北的一座寺庙里,一个叫弘忍的和尚以号召弟子写诗作偈的方式选取他的接班人。几天之后,一个叫神秀的和尚首先呈献出他的诗偈: 身似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是寺里的首座和尚,又是大众的教授师,现在作出这样好的诗偈,看来继承弘忍衣钵的必是神秀无疑了。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又过了一些天,在神秀的诗偈旁忽然又贴出另一首诗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后来知道,把禅宗的空无观演绎到极至的是一个不识一字的农夫。这个农夫出人意外地得到弘忍的衣钵,成了中国禅宗的六祖。禅就是这样不拘一格,就是这样让人在猝不及防巾出现效果,随着这首著名诗偈的横空出世,中国的禅宗史上不仅有了六祖慧能这个名字,“中国禅宗”也应运而生。 禅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凡的智慧。禅的处世哲学是非常规的,其思维是逆向性的。有人说,中国禅宗在佛教中是一个奇迹,六祖慧能的出现,是巾围佛教史中一次惊世骇俗的壮举。禅宗的大师们既否定外界,也否定自身,甚至也否定佛本身(禅宗史中就曾出现“烧佛取暖”的事件),他们只承认内心的当下体验,只重视心灵存一刹那问的真实感受。禅宗的大师们是真正的思想者,他们的每一次思维,都把人类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步。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说,一夜之间可能成就无数个百万富翁,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贵族。因此义有人说,禅宗足佛教中的贵族,冈为禅宗是经无数代大师们一代一代培养的结果。一部中国的禅宗史,就是一部丰厚的中国精神文化史。可以说,禅宗是中国佛教诸宗巾的文化先驱,虽然禅宗不立文字,但是,禅宗所创造出来的则是有形的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文字效果。 有人说,禅是被一代一代的人说坏了的,因为禅是“不立文字”的。当初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时候又何曾说过一个字?然而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文字,今天的我们又怎能认识禅这一独特的精神现象?就像面对一个不识月亮为何物的人,你必须用手指给他看:喽,那就是月亮!当然大师们也一再强调说,人们,千万不要把我的手指当做月亮啊! 如此看来,要认识禅,文字是必需的,就像认识月亮,必须顺着导师们的手指去看天上那轮圆润而灿烂的物体一样。 就像仲秋的月亮一样,禅是美丽而网融的。为了获得对这一美丽而圆融的认识,让我们通过这些有形的文字,进入禅的境界,去咀嚼生活中的如许禅味,去领受人生的无尽禅悦吧。这正是本书意图,也是作者的意图。 打住,说得够多了啊。 作者 2009年仲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