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93—1954)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尤以散文、随笔著称。普里什文一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各种动物和植物。在他看来,一只狗、一只小鸟、一棵小杉树,甚至一个树桩,都是人类的朋友。他的许多作品的主题都是人和大自然之间的爱与和谐,就像他笔下的那些狗,那只被老鼠咬伤又被他治好的小瘸鸭,那棵为鸟兽和人们提供救命水的老蘑菇;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大自然中许多普普通通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比如森林里的蜘蛛网都能引起他的注意,被他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他的文笔极为清新优美,正像他自己说的,他一生都在竭尽全力使写出的东西简单明了,轻松易懂;他的每篇散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有如身临其境。普里什文的作品深受前苏联和国外小读者的喜爱;他还经常被热心的读者请到学校和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去作演讲。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译100部》遴选了叶君健、陈伯吹、吕叔湘、蒋天佐、冯春、绿原、徐朴、吴钧陶、姚以恩等不同语种儿童文学翻译界的名家名译和已被广大读者公认的优美的全译本和可靠版本。
本书收录了普里什文《“发明家”》、《小灰鹤茹尔卡》、《虾在“嘁嘁喳喳”说些什么》、《柠檬》、《金色的学校》、《小瘸鸭》、《雕鹗》、《小狐狸的面包》、《刺猬的教训》、《森林的楼层》、《神速的灰兔》等散文、随笔作品。
“发明家”
有一窝野生的小鸭子,在泥塘柳树下的草丛里出壳了。鸭妈妈领着小鸭仔儿,沿着奶牛出没的小径向湖边走去。我老远就发现了它们,便躲在树后,等那些小鸭仔儿从我脚边走过,我抓了其中3只,剩下的16只自管自沿着小径一个劲儿地走去。
我把这几只黝黑的雏鸭带回家,没多久它们就变成灰色的了。又过了些日子,公鸭变得像美男子,羽毛鲜艳夺目,两只母鸭——杜霞和慕霞也出落得挺漂亮。我们怕它们飞走,把翅膀给剪短了。这几只野鸭就养在我们家院子里,跟我们那些家禽——母鸡呀,鹅呀,一起养着。
第二年开春,我们用破布烂纸一类的废物,在地窖里给野鸭子垒起了一个小丘,就像泥塘的草墩子一样,然后在上面筑起了一个窝。杜霞倒挺高兴,在自己窝里孵了16个鸭蛋,慕霞却不大愿意趴在14个鸭蛋上面。不论我们怎样强迫它,这只呆头呆脑的母鸭就是不想当母亲。
于是我们把野鸭蛋放到我们家那只外号叫黑桃皇后的黑母鸡窝里。
到了小鸭子出壳的那几天,我们把它们放在厨房里,因为那儿暖和。我们帮小鸭子把蛋壳撕碎,精心照料着。
过了几天,天气转暖,杜霞领着自己黑茸茸的小鸭仔儿往池塘走去,而黑桃皇后则带着自己的小鸭仔儿到菜园找蚯蚓去了。
“啾啾,啾啾!”池塘的小鸭子吹着口哨。
“嘎嘎,嘎嘎!”母鸭回答。
“啾啾,啾啾!”菜园里的小鸭子叫着。
“咯咯咯,咯咯咯!”母鸡回答。
小鸭子自然弄不明白,“咯咯咯”是什么意思,而从池塘那边传来的声音它们却很熟悉。
“啾啾,啾啾”——这是说:“自己人找自己人。”
而“嘎嘎,嘎嘎”——是说:“你们是雏鸭,是野鸭子,快点来游水吧!”
这些小鸭仔儿情不自禁地向池塘那边望去。
“自己人找自己人吧!”
小鸭子跑了过去。
“游吧,游吧!”
小鸭子游了起来。
“咯咯咯,咯咯咯!”黑桃皇后在岸上固执地叫着。
小雏鸭吹着口哨一个劲儿地游啊,游啊,游到一起汇合了。杜霞高兴地接受它们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可不,从慕霞的关系来说,它们还是它的亲外甥呢!
整整一天,这个聚集在一起的庞大的鸭子家族都在池塘里游水;而整整一天,这位蓬起羽毛、气呼呼的黑桃皇后一直在不停地“咯咯”叫着,抱怨着,不住地用爪子在岸上刨着蚯蚓,想用蚯蚓来引诱小鸭子。它咯咯叫的意思是告诉它们:瞧,这儿已经有这么多的蚯蚓了,多好吃,多肥的蚯蚓呀!
“废话,废话!”母鸭子回答。
黄昏时,母鸭子领着小鸭仔儿,排着长队,从干燥的小道上走回家。这些长着大嘴巴的黑鸭子,大摇大摆地从黑桃皇后的鼻子底下走过去,谁也没冲这位母亲瞅一眼。
我们把所有的鸭仔儿都放在一个很深的筐里,让它们在厨房炉子旁暖暖和和地过夜。
清晨,人们还在睡觉,杜霞从筐里爬了出来,围着筐子转来转去,叫唤着,想把鸭仔儿都唤到自己跟前,鸭仔儿也“啾啾”地叫着回应。我们家的墙壁是用不隔音的松木筑成的,鸭叫声发出“嗡嗡”的共鸣。就在这一片骚乱声中,我们听到一只雏鸭的特别的叫声。 “听到了吗?”我问孩子们。
他们仔细听了一会儿。
“听到了!”孩子们喊起来。
我们来到厨房。
原来杜霞不是自个儿在地板上,它旁边还有只小鸭仔儿,叫得欢着呢!这只雏鸭和其他雏鸭一样,长得只有一只小黄瓜那么长,可它怎么能像个英雄似的,从30厘米高的筐子里爬出来呢!
大家都猜是怎么回事,这可真是个新问题:是小雏鸭自己想出什么办法跟着母鸭爬了出来呢,还是母鸭无意中不知怎么用自己的翅膀把它带出来的?我用带子绑在这只鸭仔儿的一条腿上作记号,把它又放回那群鸭仔儿当中。
过了一夜,清晨,屋子里刚刚传来鸭叫声,我们就进了厨房。
和杜霞一起在地板上跑来跑去的又是那只扎着带子的雏鸭。
所有的雏鸭都关在筐里,它们叫着,拼命想要得到自由,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而这只雏鸭却跳出来了。
我说:
“它一定是想了个什么鬼点子!”
“它是个发明家!”列娃喊了起来。
于是,我决定弄清楚这位“发明家”到底用什么办法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怎么用它那双长蹼的小脚跳过垂直的筐沿。第二天,天没亮我就起来,这时,我的孩子们以及那群小鸭仔儿都还在沉睡呢。我坐在厨房的电灯开关旁边,好及时打开开关,看清筐里发生的情况。
窗外渐渐变白了,天开始亮了。
“嘎嘎,嘎嘎!”杜霞叫了两声。
“啾啾,啾啾!”一只单独的鸭仔儿应了两声。
接下去又没声了——孩子们还在睡觉,小鸭仔儿也在睡觉。
工厂的汽笛响了,天已大亮。
“嘎嘎,嘎嘎!”杜霞又叫了几声。
谁也没答应。我明白了:“发明家”现在没工夫,它大概正在完成那项艰巨的任务,我赶紧打开了灯。
嗬,这下我全明白了!母鸭这时还没有起身,它的头正好贴着筐子的边沿。所有的小鸭仔儿都在母亲温暖的身体下,只有一只小鸭——就是腿上扎带子的那只——爬了出来,踩着母鸭的羽毛,就像踩着砖头爬到母亲的背上,杜霞一站起来,就把它举得跟筐沿一般高,它顺着母鸭的背像一只耗子似的跑到筐沿上,再一翻身就滚到了地上,母亲随后也跳到地板上。于是开始了每天清晨照例的骚动:叫唤声、啾啾声响满屋子。
这以后又过了两天,地板上很快就出现了3只小鸭仔儿,而后又是5只。不多久,只要母鸭早晨刚刚“嘎嘎”一叫,所有的小鸭仔儿都爬上它的背,然后从筐沿翻到地板上。
这样,那只给其他的小鸭仔儿开辟道路的雏鸭,我的孩子们就称它为“发明家”。
P3-8
在我们的生活中,世俗的事总是要占去最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使我们忘记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那就是大自然——动物和植物的奇妙世界。而这个世界,在孩子的心目中,却是最现实、最美丽,也最可珍惜的存在了。
孩子的最初的想象力从哪里来?是天上的云彩和星星,会飞的蒲公英,摇着尾巴的小狗,还有总是奔忙的蚂蚁,至于母亲哼的歌谣和大人讲的故事,恐怕也是永远新鲜的狐狸和大灰狼的童话。正是和人类并存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的童年,带来了纯真、智慧和勇敢,也就是说,是大自然赋予了人一个宝贵的礼物——童心。
对孩子来说,这颗童心是必需的,对成人来说,重新获得或享有童心也是极为宝贵的。而能进入童心的钥匙就是大自然。
因为当我有机会校阅香雪译的普里什文写动植物生活的散文故事时,我仿佛又纯净了一次自己的心灵,那久已失去的童年又来到了我的身旁。这本书里许多奇妙的故事是那样吸引我,以致使我为自己童年时没有机会读到这些故事而惋惜。这个世界对我、也可能对许多人是陌生的,但肯定是亲切的,是愿意进入并流连的。
作者普里什文是我年轻时就喜欢的前苏联作家,那时我只注意到他笔下优美的散文,没想到他的笔记中还有这么多动物和植物的可爱的故事。普里什文真正具有一颗童心,他和孩子们之间有那样真诚的友谊,和动物相处得那么和谐,观察动植物又那样富有人情味,多么令人感动。
今天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急剧发展的时代,工业文明既给人类带来福利,在改造自然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损害了自然。但是人类最终会凭自己的智慧使人和自然达到最高度的和谐,和动植物一起快乐地生活在世界上。这当然是孩子们最初的愿望,也肯定会是善良的成人的愿望。因为——
童心是人类的最璀璨的珍珠。孩子们拥有它,大人们也不想失去它。
我想,这本书肯定多少会使你看到童心的闪光。
相信小朋友会喜欢这本书,也相信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爱读这本书。
刘淇秋
热爱生命的人无不热爱大自然,而大自然中最受人们关爱的莫过于动物和植物了。
本书作者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93—1954)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尤以散文、随笔著称。他青年时期当过农艺师。28岁开始文学创作。普里什文一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各种动物和植物。在他看来,一只狗、一只小鸟、一棵小杉树,甚至一个树桩,都是人类的朋友。他的许多作品的主题都是人和大自然之间的爱与和谐,就像他笔下的那些狗,那只被老鼠咬伤又被他治好的小瘸鸭,那棵为鸟兽和人们提供救命水的老蘑菇;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大自然中许多普普通通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比如森林里的蜘蛛网都能引起他的注意,被他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他的文笔极为清新优美,正像他自己说的,他一生都在竭尽全力使写出的东西简单明了,轻松易懂;他的每篇散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有如身临其境。普里什文的作品深受前苏联和国外小读者的喜爱;他还经常被热心的读者请到学校和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去作演讲。
我译普里什文的动植物散文,是因为我深深被他描述的大自然吸引、感动:大森林的一声叹息,铺满掌心的黑麦穗,沙沙作响的小雨滴,拱起头上的苔藓和泥土挺身而出的红蘑妈妈及它的孩子们,被大鹰追赶的云雀……我都能感受到,看得见。在无声之中,我像一只蒲公英的种子融合在优美的大自然之中了。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许多多接近动物、植物的机会。一个小孩从出生便与小猫、小狗、小鸡、小兔、小猴子等有着天然的联系,结为伙伴。只要童心不泯,你永远都会保留着这份纯真的感情。
在我的记忆中常常会出现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他从一个手提的蓝布包里用手掌托出一只黑色的小狗,毛很短但有光泽,这大约是将近50年前的事了。这只小狗,我们叫它“小板凳”,在我家生活了将近20年。不管我们兄弟姐妹有多少年没有回家,只要跨进大门,远远地它便飞快抡起四条小短腿向我们扑来,亲吻我们的腿脚,撒娇似的“呜呜”叫着。后来它老了,走起路来很艰难,在一个冬夜,它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青年时期有一段时间我因病住在家中。母亲买来几只鸡,是准备为我补养身体的。其中有一只非常漂亮,浅驼色的羽毛,脖颈上点缀着一圈深驼色,头顶上还有一个米色的缨子,美丽而典雅。只可惜有一条腿不知怎么折了,它站不起来,只能侧躺着,也不能像别的鸡一样在地上啄食。我常抱起它来给它的伤腿敷药、按摩,同时把玉米粒放在掌心里送到它嘴边。在我的精心护理下,慢慢地它能站起来了,但它依然不和别的鸡一起啄食地上的玉米粒,一定要走到我跟前,非要我拿在手里它才肯吃。它一点也不怕人,我随时都可以双手抱起它。它与我亲善,是因为它知道我不会伤害它。可是,就是它,最终也成了我口中的补品。只要想起这只美丽的小母鸡,我都感到愧疚。人真是太残忍了!它若有思想,它会怎样想我呢?
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我们常买来小鸡、小鸭、小乌龟、小金鱼给她养。有一次买来两只淡黄色毛茸茸的小鸡,可能刚出壳一两天,不停地“唧唧”叫着寻找妈妈,我们把它装在纸盒里,外面用棉衣包着,可是小鸡最后还是冻死了。小小的女儿为这两个小生命哭得伤心极了。这以后便不敢再给她买小动物了。
一个仲夏的黄昏,一只失群的鸽子落在我家的阳台上,“咕咕”叫着用嘴叩响窗上的玻璃,引起女儿的注意。天黑了,它还没有飞走,女儿很为它焦急。怎么办?鸽子一定是找不到伙伴,回不了家啦!她给鸽子送去水和食,第二天清晨鸽子飞走了,黄昏又回到阳台上,女儿又喂它。这样过了四天,第五天它飞走了,没有再回来。它的命运让女儿担心:它是找到了家呢,还是被人抓起来宰了?我但愿它没有遭到噩运!
如今是工业大发展的时代,大自然不断被改造,被利用来为人类服务。然而人们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却很少想到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所以,很多珍奇的动植物已濒临绝灭,或者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了。这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深省吗?
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读过这本书的小朋友,热爱每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生命,把你的爱心献给动物和植物。当小燕子在你的楼里筑巢,你应该欢迎它来做客;当小鸽子叩响你的窗户向你寻求保护时,你不要伤害它;当盛开的花朵在阳光中向你点头时,你应该为欣赏到它的美向它微笑,千万别伸手摘下它……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