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题鲜明,研究视角比较开阔,将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问题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下,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大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党史与党建相结合的角度,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规律维度、效能维度的视角,对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研究。
序一
序二
导沦 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概念辨析
一、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一)监督、制度与监督制度
(二)党的制度与党的制度建设
(三)党内监督、党内干部监督制度与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
二、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地位和功能
(一)党内下部监督制度建设在国家监督制度建设体系中的地位
(二)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大格局中的地位
(三)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主要功能
三、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属性和基本原則
(一)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社会属性
(二)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政治属性
(三)党内千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 党内下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实践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一)建党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起始探索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艰辛探索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创新实践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内干邪监督制度建设的丰富提升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曲折发展与系统创新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千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恢复发展与深化创新
(三)十六大以来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系统构建与科学发展
第二章 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特点
二、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史上的十个新里程
二、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状况分析
(一)历史方位
(二)制度体系
(三)制度结构
三、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政治贡献
四、党內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困惑
(一)工作思路上的局限性
(二)制度创建上的缺陷性
(三)制度效能上的有限性
(四)监督体制上的障碍性
(五)权力结构上的失衡性
第四章 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效能提升
一、突出制度效能,是深化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更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需要
二、制度效能的三个标志
(一)执行力
(二)公信力
(三)保障力
三、提高制度效能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制度观
(二)打破“三论”
(三)提高“三力”
第五章 国(境)外官员监督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苏联的经验教训
(一)列宁的设想与实践
(二)苏联解体的教训
(三)俄罗斯的新政
二、越南变革经验
三、美国官员监督制度建设经验
四、北欧官员监督制度建设经验
五、新加坡经验
六、中国香港经验
七、国(境)外经验的几点启示
第六章 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探索思考
一、保障和落实党员的三大主体地位——授权主体、活动主体、监督主体
二、科学配置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完善党内权力结构和监督制衡体系
(一)分权制衡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权控理论
(二)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科学配置
(三)建立公开、双向、互动的党内监督运行机制
三、建立和推行三大“阳光”制度
(一)党务信息公开
(二)官员财产公开
(三)舆论监督公开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