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20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70 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都做出了伟大贡献。书中全面记述了宋庆龄的非凡经历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展示了宋庆龄作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的伟大光荣的一生。本书由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以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的风云变幻,记录宋庆龄不平凡的人生。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07年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获文学士学位。191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结婚。1927年流亡苏联、德国。1932年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8年创建保卫中国同盟,长期主持其后续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弥留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同年6月安葬于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宋氏家族墓地。
19世纪60年代,宋耀如生于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原名韩教准,字嘉树,号耀如。那时的中国,因为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不但失去了大国风范,还沦为西方列强竞相瓜分的对象。百姓因为生活艰辛而频频举义,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许多无以为生的贫苦人民、躲避清廷迫害的义士及其亲属纷纷到海外谋生。海南岛远离朝廷,岛民很早就有出洋的风气,此时更是投入到这股海外谋生的浪潮中。
宋耀如就是这股浪潮中的一小滴。他是一个农家子,本姓韩,家中仅有一小块能种四斗种子的沙土地,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14岁时,他不得不随同哥哥一起漂洋过海去投靠南洋爪哇岛上的一个亲戚,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不久他被另一个没有子女的宋姓亲戚收养,并随养父改姓宋。养父在美国的海港城市波士顿开了一家出售中国丝绸和茶叶的铺子。于是,离家三年后的宋耀如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远航——从爪哇到波士顿。
经历了充满暗礁汹涛的漫长航程后,宋耀如终于来到了波士顿。对于年轻的美国而言,波士顿具有相对古老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它的教育事业首屈一指,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群。各地的好学青年纷至沓来。其中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的留学生牛尚周、温秉忠,他们是宋耀如养父茶丝铺的常客。他们的书卷气和远大理想影响并激发了同龄人宋耀如求学的志向。可养父一心想将宋耀如拴在铺子里。在他看来,这个少年有安静、刻苦、友善的品质,是茶丝铺理想的继承人。但见过世面的宋耀如一心想闯一闯新的世界。
瞒着养父,19岁的宋耀如偷偷溜上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一艘缉私船。船长喜欢并理解这个孩子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情,不但没把他交给警察,还给他安排了一份水手的工作。
后来船长南调至威尔明顿港口服务,宋耀如也随之前往。船长是一个基督教徒,他的虔诚感染了宋耀如。在20岁那年,宋耀如接受了洗礼,并取名“查理·琼斯·宋”,朋友们亲切地称他“查理”。在此期间他还在城里的印刷厂打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不久,宋耀如便迎来了他新的人生道路。
P1-2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自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这是一段共和政体取代两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抵御列强、血洗屈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也是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翻天覆地的一百六十多年,正贯穿着轰轰烈烈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其中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起搏击,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血洒疆场,万古流芳。而孙中山、宋庆龄犹如茫茫夜空中的双子星座,在中华大地上焕发着特别璀璨的光芒。孙中山、宋庆龄既是生活伴侣,又是革命同志。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倡导者,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愈挫愈奋,百折不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宋庆龄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一生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追逐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孙中山先生以“爱国若命”的博大胸怀和深邃广阔的世界眼光,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竖起“民族、民主、民生”三民主义的伟大旗帜,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辟了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伟大事业,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为中国人民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忠诚追随者,也是孙中山先生未竞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她意志坚强,信念坚定,不避艰难险恶,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竭尽所能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她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孙中山、宋庆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影响,将历久弥深。他们无愧为中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共同敬仰、永远缅怀的民族英雄、历史伟人。
毛泽东说过:“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他未竞的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孙中山、宋庆龄,就要继承和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教育文化事业关注较多,同时对孙中山宋庆龄文管委的工作也有所了解。兆丰同志担任孙中山宋庆龄文管委领导工作后,十分重视对孙中山、宋庆龄的文物和史料研究。他主编的《孙中山》、《宋庆龄》是由其创意和主导,孙宋文管委系统的工作人员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两本书凝聚了大家多年研究的心血和劳动。读后掩卷,我感到其有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具、思想性与教育性并存的特点。读者可从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了解孙中山、宋庆龄的革命实践、光辉思想和崇高品质。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通过阅读,在充分感受孙中山、宋庆龄伟大人格魅力的同时,亦会对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从中受到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