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伊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民国女子的最大意义,不仅仅是发掘“轶事”,更要从她们的人生风景里,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

朱安,许广平,江东秀,张兆和,庐隐,石评梅,凌叔华,萧红,吕碧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蒋碧微,黄逸梵,张爱玲,苏青,秦德君,白薇,谢冰莹,关露,项美丽,陈学昭,丁玲……本书作者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中国现代史上二十三位女性的“私房阅读”。这样的“私房阅读”是感性的,自由挥洒的,但同时又带有理性思考,有学术含量在。著名学者陈子善作序推荐!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别致的书。作者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中国现代史上二十三位女性的“私房闭读”。这样的“私房阅读”是感性的,自由挥洒的,但同时又带有理性思考,有学术含量在。这自然与作者目前所从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关,有没有这样的学术训练,“私房阅读”的结果一定不一样。

目录

第一辑 背后的女人

 朱安:一颗锈了的图钉

 许广平:纸面以下的情爱密码

 江冬秀:顺流逆流

 张兆和:理解万岁

 

第二辑 自由的荆棘鸟

 庐隐:所谓自由

 石评梅:独身是谁的错

 凌叔华:说有这么一回事

 萧红:爱情的密度

 鲁迅是萧红生命中温暖的岛

 

第三辑 金枝玉叶

 吕碧城:成全之美及其遗憾

 林徽因:太太客厅今何在

 在认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陆小曼:行走的烟

 张幼仪:后来,终于明白什么叫爱

 蒋碧微:双城纪

 

第四辑 海上花

 黄逸梵:少奶奶走后怎样

 张爱玲:黄逸梵张爱玲几度团圆几度离散

 炎樱是映在张爱玲灯前窗纸上的花

 张茂渊的公寓是张爱玲最好的书房

 因为胡兰成懂得,所以张爱玲慈悲

 桑弧如流星在张爱玲的天空划过

 张爱玲是船,赖雅是迂回曲折的转弯

 苏青:妇女生活

 歧途佳人

 苏青在1943

 苏青的人民装

 

第五辑 战地玫瑰

 泰德君:火凤凰涅槃

 白薇:爱情的轻与重

 谢冰莹:突破花木兰藩篱

 关露:偷偷地活了之后又偷偷地死去

 项美丽:爱难,分亦不易

 陈学昭、丁玲:从陈学昭的工作到丁玲的“三八节”

 

后记

试读章节

江冬秀跟了胡适一辈子,在婚姻这件事上,她坚持到底,功德圆满。虽踏着小脚步伐,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可她也算走遍海角天涯,用那种坐在抽水马桶上犯便秘症的白玫瑰来比拟冬秀,似乎有点不大合适。

可她绝不是红玫瑰。她少了红玫瑰的冶艳,但又比白玫瑰多一份当仁不让的霸气,她其实更像一株野地里的黑玫瑰,自成一格,以天生天养的气质撼人。

同样是旧式闺阁走出来的女子,朱安只能在四合院的一方天地里枯望清空,云卷云舒,都不与她相干,而江冬秀,则能以臃肿体态,走遍大洋两岸,跟海内外名流共持酒杯,泯一口甜涩的干红,说两句互相都听不懂的话,场面奇崛。

她把麻将从北京玩到上海,从上海带到纽约,之后再转战台北,一路搓过去,一百三十六张牌,张张都是熟人,活生生垒砌出小型万里长城。胡适无语,为成全爱妻,退避三舍,自觉跑去哥大图书馆找清净,没想到却做出一番学问;在台北,他更是想要成套买房,供冬秀搓麻专用,帮她成就一个终身癖好。说也难怪,旧式妇女,识字不多,又没有琴棋书画的习惯,除了照顾老爷,生活哪有重点?麻将在中国如此繁盛,大抵就是因为中国人爱好较少,坐在一处,搓麻谈话,游乐也有了,交情也有了,没准还能赢两个钱贴补家用,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江冬秀的麻将牌,搓出的是一种闲适,敢于安心狠搓麻将牌的女人,不是在寻找男人,便是太放心自己男人,江冬秀显然是后者。她仿佛稳坐西天的女菩萨,对于胡适那两下子,早就吃透,年轻的时候都不过尔尔,更别说老了以后,相濡以沫,夫妻关系平稳得固若金汤,他怎么少得了她?天高任鸟飞,但终究有归巢一日。

恋爱不讲社会地位,声名卓著的教授,也可能被丘比特之箭击中,拜倒在女学生的石榴裙下。家庭生活有时候,谁又同你讲学历身份,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先生太太老公老婆,胡江的婚姻之潭倒映出的,不过是一个剽悍的女子组合着一个温柔的男子,两性的战争,超出了社会规则,只在几尺见方的厅庭中展开,劳苦功高许多年,江冬秀在家中的地位,细细琢磨,竞比胡适还高,熬至白头,她未尝不能卧在藤条大方塌上,做一回贾母,遥对着阶下一大家子儿女,颐养天年。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没有用的女人,是最厉害的女人。因为她以婚姻为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经营,怎能不成功?的确,在这场世纪婚姻中,江冬秀堪称完胜。她的成功,不知激励了多少旧式妇女。在与新女性的对垒中,江冬秀,无招胜有招,一个“做自己”,成了她制胜的法宝。把握住大关节,不拘小节,江冬秀一生活得洒脱。

当年剧作家欧阳予倩因家人婚变,感慨于旧式女性命运,遂写下话剧《回家以后》,试图为旧女性寻找婚姻的出路:留学生陆治平学成归来,回家探望父母和妻子吴自芳,可身在异国求学的治平,却已经同新女性牛玛丽结合。一个是包办的乡下妻子,一个是自由恋爱的恋人,接受了新思想洗礼的陆在回家之初,思想上无疑是偏向新女性的,可随着对这位过去交涉不多的妻子吴自芳的深入了解,陆治平发现吴自芳也自有一种好处,知书达理,为人大度,不卑不亢,相比之下,牛玛丽则被塑造得那样泼辣不讲理。

吴自芳,自己芬芳,这样一个名字,包含了欧阳予倩太多的希望,她被赋予了一种被称作“贤惠”的品格:丈夫漂流在外,另觅新欢,她表示理解,并以乡村的耕读之乐平衡独守空房的孤苦,吴自芳的从容笃定,换回了陆治平的同情,进而使得他对她有了点爱,无限的希望就在未来……

话剧里的吴自芳胜利了,可现实中呢,欧阳予倩美好的愿望又何尝变为现实,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有多少旧式妇女被外出读书的丈夫们抛弃,相对折中的办法,也不过是放弃但不抛弃,姑且供养起来,裹着小脚不识字的女人们,有多少真正得到过丈夫的爱?身居弱势地位,没有谋生手段,掌控不了经济权,旧女性这个无声的群体,慢慢地坠入历史的深潭。

可偏江冬秀突围出来了。

在旧式女性的婚恋道路上,她是顺流而下的,依靠包办成就婚姻,是福是祸天注定。她的突围,在一开始,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不过她也苦等胡适13年才守得云开月明),可就算是盲婚,她撞到胡适,又有什么话说?若胡适换成鲁迅,江冬秀的人生将会怎样?是不是她也会在北京的一方天井了此残生?又或者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我们不敢妄测。可换个方向看,在自由恋爱冲击旧式婚姻的大潮中,江冬秀又是逆流而上的,她的飞升里,有太多个人的努力:饶胡适有百般聪明,江冬秀平时放羊,关键时刻却往往能奋力一击,保住婚姻。

江冬秀的婚姻,开头悲喜剧,中间是闹剧,结尾是温柔的大团圆。这其中,中间一段最好看,江女士以刚克柔的好戏,真令人拍案惊奇。

人本孤独,所谓精神上的了解,原本就是奢望。志摩小曼,才子佳人,般配爱侣,众人引为美谈,可志摩生前,小曼又能理解志摩多少?她来到志摩的生活中,增添的苦痛,未必比欢乐少。

而胡适和冬秀的组合,因为学识差距甚大,所谓精神交流,可能在婚姻之初,胡才子便没有太多的心理期待。

没期待,才有意外。江冬秀给胡适的惊喜,是建立在扎实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的,胡适的身体她照顾,胡适的物品她保护,都说日久生情,这种坚守,恐怕不能不让胡适对她生出一丝切实的好感,而在此类好感之上的意外感动,则仿佛夫妻庸常生活中的小礼物,颇能给胡适一些惊喜——婚姻生活上的不间断垦荒,播种情感之苗,就仿佛差生提高成绩,因为空问巨大,所以格外看得见效果。

江冬秀读书自然不多,可憧憬于文人酸味恋爱的胡适,偶然遭遇冬秀那种天然质朴的关怀,就好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来一顿家常的青菜豆腐,却也鲜美异常。

江冬秀是白字大王,她给胡适写信,遣词造句生朴可爱,但直抵人心。

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你前两星期给我的信,你说十三四大概可以动生(身),你叶(叫)我不必写信把你,故我就没有写信把你,但是你到今天也没有回京,也没有写信把我,叶(叫)我这四天心里着急得不得了。还是你又发病了,还是有另(外)的缘故?我日晚挂念和着急。你这一次离京,我没有一天心里不发愁,加只(之)你叶(叫)我盼望和着急,这是怎样说发(法)呢?高先生说你到上海再不能住了,说你这一尚(向)又没有一(以)前的身体好了。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无论如何,我求你见我的信就赶快回京为要。我病了三天了……”

胡适要去当官,她劝解道:“你现在好比他们叫你进虎口,就要说假话,他们就爱这一套。你在大会上说老实话,你就是坏人了。我劝你早日下台罢,免受他们这一班没有信用的加你的罪,何苦呢?……你看了我这封信,又要怪我瞎听来的,望你不要见怪我吧。我对与(于)你,至少没有骗过你呀。”

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显示出一种处处为胡博士着想的赤诚,身为一个平凡的女子,江冬秀别有一套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可能算不上复杂,但它却是忠孝节义自成一体,不需要任何知识分子来“拯救”。在胡适的知识大厦里,江冬秀就仿佛是动画片《机器猫》里神奇的魔术门,走过这门,便是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胡适的世界尘世纷扰,乱花渐欲迷人眼,可时不时走到冬秀的门里去,却能很难得的,呼吸到了野外的新鲜空气。有这样一个枕边人,胡适未尝不幸运。

P15-18

序言

这是一部别致的书。作者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中国现代史上二十三位女性的“私房闭读”。这样的“私房阅读”是感性的,自由挥洒的,但同时又带有理性思考,有学术含量在。这自然与作者目前所从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关,有没有这样的学术训练,“私房阅读”的结果一定不一样。

不妨把这二十三位女性的身份稍作分类,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马上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文学家,这自然又与作者所学的专业有关。庐隐、石评梅、凌叔华、萧红、吕碧城、林徽因、张爱玲、白薇、谢冰莹、关露、陈学昭、丁玲等十三位的大名早已载入现代文学史册,虽然吕碧城主要写作旧体诗词。许广平、张兆和、陆小曼三位其实也有相当的文学才华,三卷本《许广平文集》、短篇小说集《湖畔》(叔文,即张兆和著)和《陆小曼诗文》等书就可为证,只不过她们的文名分别被鲁迅、沈从文和徐志摩的文坛盛誉所掩罢了。剩下七位,蒋碧微和黄逸梵都留过洋,秦德君是职业革命者,项美丽因为邵洵美在上海文化圈引人注目,张幼仪后来在商界大出风头,最后二位,朱安和江冬秀则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所谓男性“背后的女人”了,但这并不意味她们没有受到一点新思潮的冲击,即便是朱安,不也在临终前不久说出“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吗?她们本人虽不是文学家,但或多或少都与文学挂点边,至少,她们的恋人、丈夫或女儿是文学家,她们的经历都与文学有所牵扯。

由此可见,作者选择这二十三位女性来“阅读”和书写,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这些女性中的大部分都非等闲之辈,都曾得风气之先,都具有某种意义的代表性。几乎每位都有一部生动曲折的现代知识女性的成长史:事业奋斗史和情感变迁史,事业史和情感史又交集纠缠,难舍难分。作者的“私房阅读”十分投入,十分专注,他写出了这些非凡女性的迷茫和痛苦,搏击和挣扎,以及她们成功或失败背后的无奈和辛酸。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撼人心魄的。在我看来,作者受女性主义立场的影响,作者要反复强调的是,在提倡个性解放、婚恋自由之后,在依旧是男权中心的社会里,何谓更完全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换言之,经过“五四”洗礼的现代女性,面对新的挑战,是否真的获得了解放?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二十年代的庐隐、许广平们,三十年代的张兆和、萧红们和四十年代的张爱玲、苏青们,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所要解决的难题,是大不一样的。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对投身社会革命的女性命运的关注,作者在解读秦德君的“凤凰涅椠”时, “作为一名出色的革命之女,秦德君为革命所做的牺牲,与为男人所做的牺牲之间,有多少交集?又或者革命只是男人的革命?”的设问,在分析陈学昭奔赴延安后产生的困惑所作的“在同样承担‘民族解放的责任’的队列里,女性面临着和男性不一样的历史因袭和特殊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革命时期,往往是被规避了”的判断,都是颇有见地,耐人深思的。

因此,尽管书中写林徽因、陆小曼、萧红、张爱玲、苏青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新意,毕竟她们已多次被论者讨论过了,相比之下,我更看重“战地玫瑰”这一辑中所写的秦德君、白薇、谢冰莹、关露、陈学昭和丁玲等六位追求理想、历经战火的革命女性。她们一直很少受人关注,像秦德君和白薇;或者虽早已被论述,却较少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切入,像丁玲和关露,作者试图从男女平等、两性关系的视角来探索她们敏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努力未必很深入,却是很难得的。

作者确实对他笔下的这些女性抱着“同情的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下笔的刹那,总是有一个善意的出发”,就是“从民国女子的人生风景里,我总试图从一个奇妙的切口入手,去读出两性关系中的微妙点”。寻找这“奇妙的切口”,作者一定费了不少心思,而“微妙点”也往往被作者手到擒来。写张兆和和沈从文的婚姻,没有铺陈沈从文如何追求张兆和,偏偏从《从文家书》的具体文本里读出了“爱情的神秘,以及它对于人的赐予与折磨”;写林徽因,也不渲染她与徐志摩若无实有的恋情,偏偏在“太太的客厅”上重笔浓彩,大做文章;写到延安之后的丁玲,本可以多方面展开,又偏偏只从剖析丁玲所作的《三八节有感》入手,并与陈学昭互相发文,揭示“女性解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与民族解放有交集,但不应当为民族解放所掩盖”;还有写“一颗锈了的图钉”朱安,写“一朵新旧时代对接挤压出来的奇葩”陆小曼,写“比嫩绿厚重,比正绿低调,比苍绿轻灵”而“老绿”的关露等,也莫不如此。

我没有读过作者的小说和散文,但从这本书中领略了作者的才情和敏锐。作者的文字往往灵感乍现,有时轻灵,有时沉重,充溢其中的是奇妙贴切的比喻和荡气回肠的阐发。当然,书中引述的一些口耳相传的美丽的或并不美丽的轶事,有的只是孤证,还可进一步查考和斟酌。但是,作为“80后”的年轻作家,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成绩已是很骄人了。

我以为,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作者的“私房阅读”大可继续下去,冰心、苏雪林、潘玉良、冯沅君、陆晶清、杨刚、赵清阁、赵萝蕤、沈祖棻、周炼霞、施济美……这些现代杰出女性,这些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很可写,很值得一写,作者还有没有兴趣呢?希望答案是肯定的。

2010年1月18日急就于海上梅川书舍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

后记

前些日子和某位友人通电话,得到一个惊人消息。在电话里,朋友几乎要尖叫了:“你知道M的事吗?!”我说我不知道,怎么了?她说你还不知道啊,朋友压低了嗓音,显得有点鬼祟:“M前一阵要自杀,割腕割了好几次,后来又要跳楼。”

“啊!”我急促地叹了一声,脖子后头直冒凉气,连忙追问具体情况——最怕听到这种消息。“不过后来被拦住了,但是现在手臂上还有划痕,很惨,太可怕了。”听口气,友人惊魂未定。“怎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刨根问底,觉得不可思议。

“她谈了个男朋友,就是某某大的,她用情很深,结果不久前她才知道,这个男的,在老家是已经结婚了的”,友人声音越来越低,但一字一句都说得很清楚。“都结婚了?那还谈什么恋爱,这等于欺骗啊”,我为M鸣不平。“而且是身心受到伤害”,友人补充一句。“哦,是身心,”我重复了一遍。“对,身——心,身也很重要啊”,友人怕我听不懂,反复强调。我无言。对话中断了两秒,空气里似乎有一种哀痛的静默,友人那边的风,把话筒吹得呼呼响。

“总之,也是她自己傻,唉——”友人发出深重的叹息了。

“我现在对恋爱真的很幻灭,女人总归要吃亏呀”,友人谈到自己,像在负气。“哦?又怎么了”。我问。“前男友当初跟我分手,根本不是因为他要去留学,而是因为他跟他哥们的前女友好上了……”听着这番倾诉,我越来越觉得茫然加悚然,两性关系,尤其对女人们来说,真是个千变万化的难题,女性解放这么多年,女人们到底解放了多少?爱玲一句话说得经典:“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挂了电话,我忽然觉得朋友M遭遇的问题,跟五四时代两性间的困境有点类似:上世纪初的新女性们中的一批,不也曾和有妇之夫恋爱过吗?可细想想又觉得不对,庐隐石评梅们的恋爱,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而女性友人所遭遇的,则完全是情骗;上世纪初女性的恋爱,显得悲壮,而女友的恋爱,纯粹是悲惨了。从悲壮到悲惨,两性关系的历史,是在后退吗?我不敢笃定。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在男女生命的交接中,所激发出来的两性关系,又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应对的。虽然这关系是变化多端的,它像一棵大树,树上有枝,枝上生叶,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主干,我想应该是有着某种相似,这种相似,就是我们借鉴前人的基础。

我们现在来读民国女子,最大的意义,恐怕就在于为我们现在的困境,提供一些对照,好让大家知道过去人们是怎么活过来的——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困难的,他们把历史推进到了哪一步……我们要从前人的人生历练里,读出警醒,进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试图去寻找前进的方向。

我喜欢看民国女子的传奇。说是传奇,但这里面,又不光只是有男来女往的香艳故事——我不赞成把前人的经历当作一种八卦故事来看,仅仅陶醉于发现前人的一点两点轶事,有点像现在偷拍明星的生活照(甚至是发现明星的丑事),是不值得沾沾自喜的,从民国女子的人生风景里,我总试图从一个奇妙的切口入手,去读出两性关系中的微妙点,并且我希望读者看了我的文字之后,也能有所启发。

这本册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我的读书笔记。“解读”二字,是不敢当的,我没有高居讲堂、领导别人思考的资格和意向,充其量,也就只是想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茫茫的历史中,我只看到了我想看的。

我尊重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尊重他们的历史与文字,但我也不会刻意为尊者讳,我只负责表达我自己,并没有贬低或是伤害任何人的意愿,我相信自己在下笔的刹那,总是有一个善意的出发。当然,书中的这些看法,因为视野的狭窄,一叶障目,有时难免有偏颇。但误读,不也是一种读吗?我们的历史,未尝不是在点点滴滴的误读中建立起来的。

最后,我要感谢朋友小新小谦,对于我写作的照顾与帮助,感谢杨老师对我的启发,没有她,就不会有这本书。我还要感谢许多提供史料的前辈,我粗浅的感想,也都是建立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的。我用文字盖楼,前辈们则是宽广的大地,没有地基,哪来的楼呢?

好了,就此打住,不然真有点像颁奖典礼上出现的感谢词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