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人缺少创造财富的能力
元旦,某高校俱乐部前,一对农民夫妇守着两筐大苹果叫卖。因为天寒,问者寥寥。一教授见此情形,上前与夫妇俩商量几句,然后走到附近商店买来节日里常用的红色彩带,并与夫妇俩一起将苹果两两一扎,接着高叫道:“情侣苹果哟!两元一对!”经过的情侣们甚觉新鲜,用红色彩带扎在一起的一对苹果看起来很有情趣,因而买者甚众,不一会儿就卖光了。夫妇俩感激不尽,赚得颇丰。
前来俱乐部的大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是这给了教授突发的灵感,并使其觉察到情侣们将是最大的苹果需求市场,而其对产品定位更是心思奇巧,用红色彩带两个一扎,唤为“情侣苹果”,对情侣非常有吸引力,即使在苹果不好卖的大冷天也高价畅销了。
生活就是思想。一个人即使是在睡眠状态下,在他的潜意识的梦境里仍然思绪万千。一个人停止了思想,也就停止了生命。人真正死亡是脑的死亡,即思想的死亡。今天在你的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取决于你的大脑所思考的内容、你的思想和你所坚持的信念。你的生命和你的生活都是由你的各种思想支配着的。你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改变你的思想来实现。所以说,穷人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金钱作为货币符号,作为“财富”的化身,成为“富人”掠夺剩余产品的手段,也成了“富人”剥削“穷人”的工具。“金钱”是思想的产物,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只需改变你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大同”境界,而把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或不公的罪魁祸首归结在“富人”身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高举“劫富济贫”的大旗,通过“穷人打倒富人”的途径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可是推翻皇帝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皇帝,打倒富人之后,又会出现新的富人。除了造成一次次的社会动荡之外,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或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
莎士比亚说:“金子,把恶的变成善的,把丑的变成美的……”马克思曾对“资本”有深刻的剖析,“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无论是何种制度、何种文化,都必须承认“追求财富和幸福”是人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这常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话,把孩子从小往考大学的独木桥上赶,是一种“本能”的选择。近几年开展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讨论”,虽已触到了中国教育的痛点,但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但“知识”怎样转换成“财富”,这中间需要一种催化剂。而我们的传统教育缺乏对“财商”的开发,我们的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很多专家说,制约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原因是“民间投资不旺”,大量的政府投资并没有引发“民间投资”,而中国传统教育里的“财商教育缺乏”、“重技能学习、轻创业培养”是“民间投资不旺”最重要的原因。
由于我们的教育缺陷,很多人被家庭和学校传统教育所误,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最后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陷入“老鼠赛跑”、“因追吃胡萝卜而不停拉磨的驴子”一般的困境。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之所以为了追求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是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今天,即使只是为了生存下去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财商”。“只有工作才能创造钱”的思想是在财务上不成熟的人的思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聪明,只不过是没有学到“挣钱的学问”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思想是一切成功、兴旺和幸福的源泉。思想也是一切失败、贫穷和不幸的本源,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决定着他的性格、他的事业乃至他的一切。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所揭示的那样:“精神具有它自己的天地,在那里,它可以创造出一个地狱的‘天堂’,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天堂的‘地狱’。”有人曾说:“思考是最困难的事。”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真正会思考的原因。
穷人也有穷人的智慧,但那更多的是在“生存”的层面上。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穷人,要想跃上富人的台阶,很多时候必须和自己这个阶层说“拜拜”。这绝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