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玉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桥编著的《青玉案》首次出版简体字版,配图精美,值得期待。其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载有四十四篇董桥的最新文章,带您走进董桥的古董、旧书珍藏的世界。

行内人说,你一定要看董桥,字字句句都泛着岁月的风采。

内容推荐

董桥记写其集藏古玩的因缘情意,淡笔点染长辈之温情、友朋之相契:梅家灵芝,萱园嫁妆,亦梅先生,乔志高先生,林语堂的半个学生,王世襄的狮子,脂砚斋杏花,倪元璐的字,与陈文岩吹水,老客栈悲歌,徐志摩的旧藏,杨绛先生的来信……富于文人意趣,情韵悠悠,最见精彩。书名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老旧的词牌名和他新撰的文玩小品书中重逢,就像一场一见钟情般的艳遇。内地首次引进,精装面世。

近年董桥的新书在装帧上总喜欢花一番心思,仿古典书的皮纸装帧,烫金的封面,实在叫人爱不释手。这本装帧雅致的本子《青玉案》,载有四十四篇董桥的最新文章,带您走进董桥的古董、旧书珍藏的世界。

目录

春台遗韵

梅家灵芝

亦梅先生

萱园嫁妆

乔志高先生

回风宦平安无事

流动的飨宴

林语堂的半个学生

山馆旧影

王世襄的狮子在我家

嘉靖两枚蒸饼

脂砚斋杏花

陆小曼为李仙根□马

颂德堂访玉

倪元璐的字真帅

彩笺琐忆

爵士风情画

彼得的《蒂梵尼早餐》

读金耀基写王云五

泪竹情事

案头哥釉小记

昔人花事

明代鎏金铜金刚

与陈文岩吹水

留些青铜绿意

两汉风神

寄庵先生

袁先生的玉老虎

老客栈悲歌

师门忆往

探访旧派才女

菜色岁月

听说是徐志摩的旧藏

阿部先生的洋旧书

杨绛先生来了信

朵丽斯的藏书

东京旅馆夜读钞

圣诞颂歌

画里旅程

安德森夫人的装潢

和杜南发一起看山

威利的心事

官皮箱求亲记

和罗瑟音叙旧

试读章节

亦梅先生

长我一辈的人都迷恋陆小曼,说她典丽说她秀润说她清逸。少小年月我的老师亦梅先生的煮梦庐有几张陆小曼的小画片小字幅,凄凄切切残残旧旧还透着古雅的清香。她的花鸟色淡情深,她的山水笔密意远,她的工楷更是疏朗里深藏功架,气恒定,神常闲,一派洗尽铅华的娉婷。“徐志摩一死,她的韵致渐渐敷上一帘朦胧的荒寒,连笔下字画都流露深山古庵夜半的萧飒。你说上苍对她何其吝啬而又何其宠幸!”亦梅先生躺在后园莲雾树下的安乐椅说。

煮梦庐里一批明清字画册页听说都是先生家中祖传的藏品,齐白石张大干吴昌硕黄宾虹倒是战前战后先生每次回唐山花钱买的。陆小曼那时候画名单薄,坊间作品不多,先生说都是友朋辗转托人找来的,几位老先生唱酬之余玩赏这样的“古艳”都很惬意,话也多了。我幸亏早生了一步,也算沾了些长辈嘴上笔下的清风明月,岁数越大越合不得陈旧记忆中的残垣断壁,坊间偶然碰见煮梦庐壁上旧识的清芬忍不住也买了一些,可惜陆小曼从来难觅,至今只藏了一幅山水中堂和一柄亦书亦画的扇子。

亦梅先生跟我父亲母亲是乡亲。我家是个古旧的大家庭,管教严厉,作息刻板,大人的事情晚辈一向不敢多问多讲,先生婚姻翻波的消息尽管外头传遍了也佯装没听见。先生有个弟弟从小跟着我父亲办厂,长年寄宿在我们家后园小厢房,他工余也只顾带着我们戏耍,哥哥家事始终不说。到了五十年代我转去万隆读英校,先生在万隆的花园洋房已经是旖旎的煮梦新庐,荷印混血的年轻二太太似乎给先生带来了线装旧学以外的洋装浪漫。我每星期课余总腾出两三个下午去跟先生学诗学词,天黑前带着先生要我读的书回宿合用功。那期间,先生还常去首都雅加达,听说是去探望大太太的娘家。

两三年前,南洋一位当记者的朋友来信说她去过雅加达一家富商留下来的老宅院,打听出富商的一位女婿是早年南洋著名的诗人:“我猜想诗人就是你的老师。我认识你老师外家的人,听说了你老师的不少秘闻,真像小说那么动人!”她说老宅院厅堂上还挂着吴昌硕徐悲鸿李曼峰齐白石黄宾虹的画,都有点潮湿了。只剩两个仆人看守,四周园林也荒芜,硬木家具风华依旧,窗帘门帘桌布沙发垫子倒是灰灰残残了。她听回来的秘闻跟我少年时代风闻的故事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孰真孰假不便深究。

李义山的诗我在煮梦庐读书那两年读得不少;先生尤其喜欢那些无题诗,讲一个下午还讲不完:“人的一生也许以无题为贵,”他说,“许多世事讲究的是过程不是结局;过程零零碎碎,何题之有?”听说,先生和元配夫人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浪漫无题,一个实际切题,幸亏老丈人格外钟意女婿学问好,打本让他一边吟诗填词一边做些生意,结局是诗词越做越好,生意越做越煳,六个子女全靠夫人一边经商一边抚养。二战时期日本南侵,南洋沦陷,先生给日本宪兵抓进集中营关了好一阵子,营里半途调来一个精通中文的日本军官,不但赏识先生的书法和诗词,没多久竟然下令释放他还答应帮助他振兴他的生意。先生不甘落水,一面敷衍一面偷偷带着家小逃回厦门。听说,抗战胜利那年先生只身先回南洋,在雅加达开了一家酒馆,爱上那位荷印混血丽人,立刻同居。听说,夫人在家乡听到了带着儿女回南洋问罪,先生转手把丽人让给一位医生朋友还亲自替他们证婚。听说,先生终于跟夫人离了婚,丽人跟医生又合不来,先生正式娶了她定居万隆。

接着的六十年代我在台湾求学,煮梦庐在一次排华暴乱中横遭暴民破坏抢掠,先生寄了《劫余杂咏》十二首绝诗给我,有一首说李曼峰送给他的油画毁了五幅,雄鸡、白鸽、巴厘少女都打烂了,蔷薇和黄菊两幅也许还有补缀之望:“自是金鸡失晓昏,和平倩女亦销魂;蔷薇复活丹青手,能补黄花劫后痕”。先生姓黄,煮梦庐有一间厅堂叫黄花草堂,四壁挂了许多名人字画,我看惯的那些古瓷古玩古家具也跟字画一起让暴民毁了。又过了好几年,我从英国回香港,先生有些子女在香港经商致富,先生常来旅游,不久干脆回厦门住在祖传的古屋里养老,子女请了四个仆从侍候老人家:“周末亲友都来消遣,吃吃喝喝,做诗聊天,甚是有趣!”先生来信告诉我说。

我家书橱里珍藏的陆小曼扇子工楷写的是李义山无题诗四首,一九五五年乙未夏日写的,题跋说“病后力弱,笔不应心,写毕一观,拙劣不堪,实愧杀人也”。诗里那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记得少年时代听先生阐释半天,他说义山襟抱简直通灵,还戏说真想看看义山相貌究竟如何?亦梅先生五官清贵,命也清贵,年轻的照片像年轻的赵丹,年老了他的朋友都说徐志摩要是活到老年样子一定酷似先生。早岁他的丈人他的夫人成全他享尽诗酒清福;晚年他的丽人他的子女让他徘徊在华洋文化的温馨里逍遥终老。他的藏画劫后还留了好几幅给他宠爱的丽人,一幅荷兰殖民时代的作品够她换几年胭脂钱。他的朋友李曼峰的油画也不断在升值,六、七万美元一幅西方市场争着要。我在煮梦庐里见过李曼峰,乍看有点像他的至友徐悲鸿,他老年续弦续了一位土著少艾搬到新加坡避乱,可怜枕边的福分远远比不上亦梅先生那么丰腴。

P13-18

序言

上星期英国朋友替我找到丁尼生三本诗集,一八二七、一八三○和一八三三的初版,著名书籍装帧家利维耶旧皮装帧,深绿烫金色花纹,三本合装在黑皮金字书盒中。每本诗集里都珍存一封丁尼生真迹手札,第一本里那封写给厄特里教士,说星期天晚上起程去多佛尔,星期一上午十点四十五分过多佛尔海峡,暂时避开不去巴黎,怕遇上骚乱,转往布鲁塞尔。是一八六九年六月十二日写的,巴黎正在举行大选,群众上街游行争取共和政体。我听说厄特里一生爱山,到处游山看山,跟丁尼生结伴去过瑞士玩了一个月,山上路人看到诗人跪在地上俯身观赏野花丛中一只蜻蜓,高声大叫说他隔着蜻蜓的双翼看得到花的颜色,一朵阿尔卑斯山玫瑰。

夹在第二本里的那封信写给替丁尼生出书的出版社,短短一句话,吩咐出版社让厄特里教士随便挑走诗人的书,要多少给多少。签名底下日期是一八六九年十二月二日。第三本里珍存的是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信,写给诗人作家贝涅特,也很短,谢谢贝涅特的乐谱和诗评,说不是每一只鸟都会唱出这样好听的歌。这三封手札里写给厄特里那封连信封都保存了,贴着一个便士邮票,教土地址在Streatham Common,我旅居英伦那几年住过那一区附近,搭火车天天经过,是个老乡镇,绿荫怡人,整天懒洋洋,连火车站月台上的鸟胆子好像都比别处的鸟大,不避人。奇怪,一八二七年那本丁尼生昆仲诗集书后贴了一张对折手稿,写明是丁尼生没有发表过的诗,共五节。字迹纤秀,英国朋友说不像丁尼生笔迹,我看也不像。这三本书里夹着的三封手札《丁尼生书信集》里都收录,那五节未发表的诗倒是待考了,要慢慢翻查丁尼生传记材料也许拼得出头绪。

我今年六十八,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偶然猎得这样一盒老书几页旧信依然高兴得不得了。小时候 家里大人带我去一家破庙探望一位江浙老和尚,都说老和尚相术高明,随便批两句吓得倒一众信徒。那天他摸摸我的头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大人们半信半疑,半喜半忧,溜到嘴边的一句话只好吞下肚子里去:“靠字靠书,这孩子将来愁不愁衣食?”罗素说他两岁那年家中大人教他读诗,对着一堆客人他背得出丁尼生的两行诗。我是抗日婴儿,生下来逃难逃不停,拖到六岁才背得出那首“床前明月光”。总之过完十七岁生日我真的飘洋到台湾读书,毕了业颠颠簸簸住过许多陌生的地方,没有一天离开过字与书。二十三岁在新加坡牛车水一家破旧阴暗的书店里淘到一函线装《梦溪笔谈》,我高兴得两眼泛泪:“是宋版书吗?”朋友吓一跳。“是清末民初的版本。”我说。多年后在伦敦买到第一本狄更斯残破的初版我也想哭。

庙里老和尚不点破我也推算得出此生毫不长进。惟其不长进,这几十年里我才摸不着天多高地多厚写得出几十本书:心中学问越小笔里胆子越大。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说他写作写了十五年才发现他根本毫无写作天份:“可惜我已经太有名了,没办法封笔。”他家三代人都出了作家,孙子彼得写《大白鲨》拍成电影红得不得了。老本奇利当过演员也写过戏剧评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给《生活》杂志和《纽约客》写剧评叫好又叫座。我连改行写剧评都太晚了,当演员也休想,太老了。只好尽量守本份,拼命看书拼命玩书也拼命丢书:看不下去的书越来越多;看得下去的书大半是老书。老书已然好玩,配上老装帧老得典雅老得气派,那是玩不厌的。乔伊斯《尤利西斯》一九三。年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印得大方,水蓝色封面反白字,怕弄脏,英国旧书商替我找装帧店做了个布面书盒贴一块烫金字的红皮,妥当极了。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九二八年翡冷翠出版,一千本里编号三三○,劳伦斯签名,也供养在后配的书盒里,东京那位旧书商包了好几层牛皮纸送到我家来。英国有个老前辈许多年前去法国拜访毛姆,他说毛姆家的藏书又多又整齐又体面,毛姆坐在书房里抽雪茄皱起眉头说他看书看老了也看累了, 远远瞄着一排排的书脊只想偷笑:“都安好,心里踏实!”

埃德蒙·威尔逊说好几位读书品味很高的饱学之士常常劝他不要低估毛姆的作品,可惜威尔逊始终看扁毛姆,判定他终归是个二流作家。他说英美读书界程度下降了毛姆才那么红:“他的作品确实好看,确实有趣,文词越浅白越见文采,可是他的故事到底是杂志货色,就算题材严肃,情节还是蹩脚得要命。”他说那是毛姆写连载小说媚俗之计,每一期都要制造一些奇情,我是老派人,还是喜欢毛姆。我的文章从来都先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肯定也是威尔逊说的“杂志货色”。我的文词还没有练出毛姆的功力,我很介怀,也很沮丧。我深信不论中文不论英文,文词清淡可读最是关键。然后是说故事的本领。年轻的时候我效颦,很高眉,认定文章须学、须识、须情。岁数大了渐渐看出“故事”才是文章的命脉。有了学问有了见识有了真情没有说故事的本领文章活不下去。阅世一深,处处是“事”,顺手一拈,尽得风流,那是境界!我读遍毛姆的作品,“我”字摆进去的都好看;没有“我”字的长篇短篇都逊色。“我”不可怕事,总要堂堂正正站得出扛得起才行。

这当然是偏见。说不定七十岁以后我又生出另一些偏见。到时再说。写作免不了师承也免不了偷艺。大仲马不介意妻子跟朋友私通,还喜欢把情人让给小仲马消受,小仲马忍不住说:“我真腻烦了,老爷子你怎么老把你的老相好让给我睡,新靴子也要我先穿松了你才穿!”大仲马听了说:“那是你的造化,证明你的器官够粗你的脚够细。”大仲马写得出《基度山恩仇记》小仲马终于也写得出《茶花女》。连出家人悟禅听说都要本源。邱琼山路过山寺,惊见四壁都画满《西厢》:

“空门安得有此?”

“老僧从此悟禅!”

“从何处悟?”

“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三十多年前伦敦旧书商克里斯说埃蒙特·威尔逊这样的人多得很:“毛姆只有一个!”他说他做旧书生意二十多年,走进书店找毛姆的客人多极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从来没有人找威尔逊。“丁尼生的老诗集也是,收进一本卖一本,也许是学校里一代一代的学生都要读他的诗。”英国批评界几乎都跟诗人奥登的说法一样,都说丁尼生抒情最耐读,叙事诗、史诗都弱。艾略特称赞他是听觉最灵敏的英国诗人,不输弥尔顿,说他韵脚押得尤其精到。桂冠诗人奥斯汀说丁尼生的诗是“客厅诗歌”。我倒深信文学作品赏心之余还要悦目,案头这套诗集摆在客厅里绝不寒伧,每一本部曾经美国三大藏书家珍藏,贴了印记。一位是Abel Berland,芝加哥著名律师,坐拥世界级藏书室,二○○一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开专场竞拍藏品。一位是Frederick S.Peck,十九世纪生在罗得岛首府普罗维登斯,名门之后,做过官,收藏拜伦遗著出名。还有一位是Harry B.Smith,纽约人,作家,音乐家,珍藏名家手稿信札最多,一九一四年《纽约时报》全版写他的藏书室。

都说电子书快代替纸本书了,我不信。胡适之对张爱玲说:“你要看书可以到哥伦比亚图书馆去,那儿书很多。”用不着真去都闻得到书香了。我不敢想象胡先生说“你要看书可以按计算机,那里头书很多”!那是胡先生穿长袍跟不穿长袍的分别。我在台北见到的胡先生是穿着长袍的胡先生,轻松,潇洒,长袖子一挥几乎看得到他手上卷着一册线装书临风低吟的神情,那时候他是“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身西装当上驻美大使那几年胡先生多委屈,多倒霉。我情愿一页一页读完一千部纸本书也不情愿指挥鼠标滑来滑去浏览一万本电子数据。荧屏上扫出一页页电子书我也试过,冷冰冰没有纸感没有纸香没有纸声,扫得出大学问扫不出小情趣,感觉仿佛跟镶在镜框里的巩俐彩照亲吻。旧派人应该做些旧派事才合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要在大陆重编重印我近十五年里的文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居间商议,海外传统纸本书整理成国内一套传统纸本书,我想试试。五十年前我在台南一位老先生家里看到墙上挂的一副对联,“雨久藏书蠹;风高老屋斜”,句子好,字也好:纸本书即便藏着蠹鱼也甘心,也诗意。都说老头子都倔,电子狂风都吹斜了我的老房子了,书香不书香挑起的事端我倔到底。

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在香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