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佛教思想与中国的传统风俗、意识形态、文化创作、艺术创作等迅速交融,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佟洵编著的这本《佛教小百科·文化》从文化角度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了全新解读,内容全部由佛教专业研究人员撰写,将深奥的佛理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文字来表现,既富有专业性,又具有普及性。从释迦佛祖到菩萨罗汉,从至宝舍利到名家书画,从佛教典籍到佛教节日,从习俗礼规到政治作用,内容多而不乱,思路清晰、以点带面地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娓娓道来。
《佛教小百科·文化》从文化角度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了全新解读,内容全部由佛教专业研究人员撰写,将深奥的佛理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文字来表现,既富有专业性,又具有普及性。从释迦佛祖到菩萨罗汉,从至宝舍利到名家书画,从佛教典籍到佛教节日,从习俗礼规到政治作用,内容多而不乱,思路清晰、以点带面地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娓娓道来。
为了照顾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由佟洵编著的这本《佛教小百科·文化》还插配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结合,带领读者走进深远静美的佛教世界,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受到佛教精神的洗礼,达到知识之增长和精神之净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释迦”是他部族的族名,“牟尼”意为贤者、圣人的意思,合起来意为“释迦部族的圣人”。佛弟子常常称其为释迦牟尼佛,也常简称为“释尊”或“佛陀”。佛教就是佛陀所说的道理和教义。在梵文中佛陀是“大彻大悟的人”,即觉者、智者、知者、先觉者的意思,佛教也因佛陀而得名。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平和历史由于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佐证,一直成为世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的记载极多,相传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565年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这是一个小国,即今尼泊尔南部和印度边境接近罗泊提河东北部的提罗拉科特城。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出生七天后即丧母,所以释迦牟尼是由姨母摩诃婆阉波提抚养长大的。根据当时的习俗,释迦牟尼佛在十六岁时就和觉善国的公主耶舍陀罗结了婚。在二十九岁时他们的独生子罗喉罗出世。释迦牟尼佛在二十九岁那年离开王宫,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奢侈生活而正式出家修行,遂创建了佛教。
释迦牟尼佛和中国思想家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依南齐译本《善见毗婆娑律》的说法,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485年(春秋时,周敬王三十五年)逝世,享年八十岁,比孔子早死6年。释迦牟尼佛从降生一直到涅槃的一生事迹称为佛传。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正处于列国纷战的战国时代,由于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和战争造成社会的不幸,促使释迦牟尼佛离宫出家,去探求解脱之路。也有的学者认为:释迦牟尼佛当时出家的原因是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悲惨景象,深感人生的无常,世事的虚幻,遂发心出家,而寻求永恒。在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家的问题上白化文先生在《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一书中所述的看法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出家“主观上定有我们现在很难揣测的复杂原因。但他肯于舍弃荣华富贵,冲破传统的旧婆罗门教的藩篱去探求真理的行为,值得肯定”。
有学者说,释迦牟尼出家悟道的经历是艰苦而漫长的,透过佛教徒干百年来散布在佛陀头上的祥云瑞雾,便可以看到一位人间智者艰苦创教的足迹。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是对当时古印度各种有神教的一种冲击,他反对佛教信徒把他当作神来看。释迦牟尼生前曾多次告诫弟子“依法不依他处”,即相信他的理论,不要崇拜他的偶像。释迦牟尼佛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释迦牟尼佛常教导、鼓励、规劝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他认为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缠缚,他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
释迦牟尼佛初传法轮后,住世说法四十五年,晚年安居于王舍卫城附近,八十岁时逝于拘尸那罗(在今乌塔十拉达希邦内),从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佛出生地)、印度的佛陀迦耶(佛成道地),鹿野苑(佛陀初转法轮地)和拘尸那罗城(佛涅粲地)称为佛教的四大圣地。目前,全世界佛教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这个数字说明佛教对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P6-8
佛教最初在古代印度产生并发展,自孔雀王朝阿育王崇佛以来,佛教流传四方。许多世纪以来,佛教在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地区弘传。佛教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既是外来的,也是自身的,佛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译经造像,演化大法,菩提妙境,泽被生灵。佛教迅速地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王公贵族所接受,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崇佛热潮。佛教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佛教思想与中国的传统风俗、意识形态、文化创作、艺术创作等迅速交融,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从文化角度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了全新解读,内容全部由佛教专业研究人员撰写,将深奥的佛理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文字来表现,既富有专业性,又具有普及性。从释迦佛祖到菩萨罗汉,从至宝舍利到名家书画,从佛教典籍到佛教节日,从习俗礼规到政治作用,内容多而不乱,思路清晰、以点带面地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娓娓道来。
为了照顾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书中还插配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结合,带领读者走进深远静美的佛教世界,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受到佛教精神的洗礼,达到知识之增长和精神之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