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时尚设计的习惯
不论什么事,我总是喜欢以和主流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并不意味着我喜欢从偏激的角度来看事情,而是许多事经常被埋没在那些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当中,而这些事里有些是很重要的,它们常被忽略。即使在时尚设计这一行,情况也一样。在每个时装季里,从制作衣服,举办服装秀,到销售的一连串流程里,我同样也有这样的思考。
例如名家设计的椅子,虽然同样是设计师创作出来的产物,却不会在季节过后就成为换季拍卖的商品。以同样身为设计师的立场来看,为什么衣服在半年后价值就会减半?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和其他领域相比,我觉得时尚设计师在所有设计师之中,其所设计的商品有着特殊的循环:衣服每半年就必须减价销售。如果这是种商业惯例,大家或许都习惯了;但如果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还有很多存货”,那为什么不减少制作时的数量?如果决定不降价拍卖,那在做法上就可以有某种程度的改变——因为有每半年就拍卖的做法,且为了符合这样的做法,而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错误,我很想改变这种现状。
之所以决定mina的直营店不降价销售,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曾在“粒子”展览会上展示了过去的布料,看展的人不会因为这是一九九八年的布料,所以就说:“这是四年前的,所以是旧设计了。”我自信自己的设计不会让人这么认为。但是,如果制作的人在结束销售这个季节的服饰时,认为这个衣服已经没有价值了,所以才以“二○○二Autumn/winter”当季限定的方式来促销,那季节过后库存的衣服该怎么办呢?我真的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合理。虽然是我自己选择了在时尚这个领域工作,但我和其他产品设计师的态度其实是一样的,我想创作的是能长久保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或许不符合现在时尚潮流——我一边经营mina,一边做着时装设计,每天都这样思考着。身为一个设计者,绝对不愿意接受自己创作的布料或是衣服在半年后就变成垃圾的做法。我当然不会用这样的想法来设计衣服,如果真的以这样的心情来设计衣服,那么设计师就会变成像天竺鼠在转轮玩具里转圈一般,只是盲目地跟着跑而已。如果只是依循这样的方法来作业,肯定不会做出好的设计。所以我经常在想,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落入这样的景况。
很遗憾,现在这样的做法是主流,而且这样的潮流还在不断地加速中。在汽车产业中我也嗅到这样的趋势。德国的汽车公司通常只卖少数的车款,而且要隔五到六年才会推出全新的车型,但日本的公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推出新车型,同一家公司甚至推出许多不同的车种。其实主要的设计概念只要一个就够了,因为无法坚持主要的理念,所以才推出很多不同款的车子。我绝不会以这样的态度来追求我心目中的设计,也不会依此来制定计划。当然,把新的点子渐渐具体成型·是很重要的,我并不是否定大家追求不断进步,而是东西一旦生产出来,对我自己来说就是很珍贵的财产,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一路积累下来的成绩。把至今为止自己创作的图案再拿来利用,创作新的衣服,不降价拍卖等等,都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延伸而出的举措。因此,对于时尚圈的习惯和潮流,我心里并不一概认同,虽然多数时尚人的做法皆如此,我自己却不想随波逐流。
我觉得“流行”这样的想法对设计本身是毫无意义的。虽然我这么说,但在一年两次的季节变换时,还是会提出新的设计,但我不是出于不得不创作新东西的想法,只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化作具体的作品,像是想做这样的东西,或是如果有那样的东西应该不错吧!这个世界有许多用“流行”二字无法概括的美好事物,不是吗?我想做的就是这些东西。我对“流行”二字其实没有很大的兴趣。虽然我很明白为什么某些东西正在流行,和其背后的原因,但事实上因为造型很美而流行的东西,我认为其实很少。当然,其中也有像“Comme des Garcons”(As Boys,像男生一样!)。这样的商品,大家因为感觉新鲜,很希望拥有,争相购买,进而造成流行,但从外部来看,多数会造成的流行风潮,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家认为是“很棒的东西”。我完全不想和这些流行的东西有关联,我的目标是创造用“流行”一语无法完全概括的设计。因为是当季,所以想要拥有,大家很想拥有的这种东西,我想其热度最长大概也只能维持个半年吧。我想这些东西不能称之为风格(style)。流行的东西和风格绝对是不同的,风格即使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能够保留并且被大众认知,流行实在是追不上风格,它让人有种脚触不到地面的虚浮感。P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