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千余家慈善和社会公益性质的基金会。本书提出的概念——慈善的商业模式,是求取成功慈善之果的新径和捷径,是“道”和“术”的结合。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出发,本书总结出世界上一些典型、成功的慈善案例的经验和体系架构,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加大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为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用商业模式的力量丰满慈善事业的羽翼,开辟一片慈善事业的崭新天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慈善的商业模式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林伟贤//魏炜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千余家慈善和社会公益性质的基金会。本书提出的概念——慈善的商业模式,是求取成功慈善之果的新径和捷径,是“道”和“术”的结合。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出发,本书总结出世界上一些典型、成功的慈善案例的经验和体系架构,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增加大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为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用商业模式的力量丰满慈善事业的羽翼,开辟一片慈善事业的崭新天空。 内容推荐 商业模式不仅适用于企业和营利性组织,也同样适用于众多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机构等。本书中慈善的商业模式便是对慈善活动和组织中所体现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总结出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成功的慈善案例的经验和体系架构,在令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为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第1章 MSN:小图标,大影响1 1.1 微软及MSN介绍1 1.2 商业模式概述2 1.3 活动影响4 1.4 潜在的企业利益5 1.5 MSN在中国7 1.6 总结10 第2章 RED:创意性公益11 2.1 RED品牌的产生11 2.2 波诺与他的慈善事业12 2.3 RED品牌的推广和发展13 2.4 RED品牌的影响力16 第3章 奥比斯眼科:多渠道捐赠19 3.1 世界眼病发病趋势19 3.2 奥比斯简介20 3.3 奥比斯的运营方式21 3.4 奥比斯的筹款模式23 3.5 奥比斯在中国26 3.6 奥比斯的商业模式27 第4章 格莱珉银行:穷人的银行30 4.1 一个人的信誉牵涉其他四个人31 4.2 贷款人提供存款33 4.3 鼓励每个贷款者都成为股东34 4.4 贴心服务,锦上添花34 第5章 再生银行:靠垃圾盈利36 5.1 公司背景36 5.2 天才的商业模式——公司起源37 5.3 多赢模式圈定各方利益——商业模式构架40 第6章 捐款:缤纷多彩的发起模式44 6.1 彩虹计划——用爱心点亮企业社会责任44 6.2 人人网祈雨——“零”成本公关46 6.3 一加一募捐模式48 6.4 专业捐助49 6.5 慈善——“四两拨千斤”50 第7章 繁荣网:抢银行生意52 7.1 网站背景52 7.2 网站简介53 7.3 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53 7.4 网站发展前景与价值58 7.5 借钱网在中国58 第8章 免费捐赠网:减少垃圾61 8.1 公司背景61 8.2 公司简介62 8.3 公司商业模式分析64 8.4 中国国内的捐赠网站68 8.5 免费捐赠网的未来发展69 第9章 善水机构:在地图上找到你捐的水井70 9.1 善水慈善机构的创建及简介71 9.2 善水慈善机构的业务系统71 9.3 善水慈善机构的关键资源能力73 9.4 善水慈善机构的前景75 第10章 免费大米网:背单词,捐大米77 10.1 背景77 10.2 “免费大米”网站介绍78 10.3 “免费大米”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79 第11章 思科:裁员引发的好事84 11.1 思科——通往新商道的金桥84 11.2 以人为本的思科85 11.3 危机中变弊为利的思科85 11.4 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科88 第12章 全球捐赠网:看得见的慈善91 12.1 一个按钮,匹配供需91 12.2 独特的运作流程93 12.3 角色的转变94 12.4 广泛的合作平台95 12.5 多元化收入与盈利96 12.6 总体评价97 第13章 乐踢:踢出健康98 13.1 机构背景98 13.2 机构简介99 13.3 商业模式分析101 第14章 亚拉文医院:富人收钱,穷人免费105 14.1 组织背景105 14.2 组织简介106 14.3 商业模式分析107 14.4 关于亚拉文医院112 第15章 小母牛国际:“授渔”的接力棒113 15.1 组织背景114 15.2 组织简介114 15.3 组织的商业模式分析116 15.4 组织发展前景与价值120 第16章 源泉:让穷人也懂得商业模式122 16.1 源泉的运作实例123 16.2 组织背景124 16.3 操作方式124 第17章 奥利弗的餐厅:把少年犯练成大厨127 17.1 奥利弗其人127 17.2 关于“fifteen”餐厅129 17.3 关于“fifteen”餐厅慈善的商业模式130 17.4 小结133 第18章 慈济基金会134 18.1 慈济基金会简介134 18.2 慈济基金会商业模式分析135 18.3 慈济的开始:积少成多,自力更生142 第19章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43 19.1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起源143 19.2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发展145 19.3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商业模式分析148 第20章 世界童子军组织153 20.1 组织起源153 20.2 组织简介154 20.3 组织特色——童子军的活动方式155 20.4 组织商业模式分析156 20.5 女童子军组织159 20.6 美国童子军组织简介160 后记 预约人间净土161 试读章节 一提到餐厅做的慈善事业,大家会直观地想到向贫困者施舍食物,但是奥利弗餐厅的慈善活动却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形式。奥利弗餐厅慈善形式的定位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奥利弗餐厅资助的对象,都是来自伦敦周边贫民窟和少数族裔的穷苦孩子,由于自幼生长条件恶劣,这些孩子长期混迹街头,通常无法得到培训和就业机会。因为这些问题少年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般性的施舍对他们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他们最为需要的是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如精湛的厨艺。给予他们被社会重新接受的机会,这便是奥利弗“fifteen”餐厅独特慈善模式的准确定位。 奥利弗餐厅慈善模式的业务系统相对而言极为简单。首先,培训人员的选定,除了上文已述的选择对象外,主要是来自伦敦周边贫民窟和少数族裔的穷苦孩子。在招聘人数上,奥利弗餐厅也非常具有特点,与其名字对应的是,奥利弗餐厅每次只招15个学徒。每批学徒都要进行为期18个月的培训,才能成为正式的餐厅厨师,这18个月的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期6个月,15名学徒都将被送到“琉义舍姆学院”学习厨艺理论。奥利弗并不像一般的厨师教学那样直接向学徒传授烹饪技·巧,而是将学徒送去专业的烹饪学校学习烹饪的理论基础。这项特殊措施对于奥利弗餐厅的学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餐饮大师,必须深谙各个菜系的传统、特点、搭配以及经典菜式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日益强调健康饮食的今天,掌握各种食材的营养搭配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一进入正规的烹饪学校,系统学习生理学、营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也是成为顶级大厨的必修课。正是由于奥利弗餐厅这种独特的培养方式,使得其各个学徒在正式接触厨艺之前已经熟悉了各大菜系的特点以及经典菜式等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各种菜品的营养搭配技巧,这就为学徒们日后的专业技能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期12个月,学徒们进入“fifteen”餐厅的厨房实习。光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大厨绝不是仅从理论中来,更不会仅从书本中来,要想练就真正的厨艺,还必须有长期的实际操作环节。因此,奥利弗餐厅的学徒们在完成基本理论的学习之后,都会在“fifteen”餐厅厨房接受长达一年的实习锻炼,这对于学徒来说是一个将基本理论和厨师技艺完美结合运用到实际中的关键过程。 第三阶段,学徒从“fifteen”餐厅正式学成毕业后,将比较容易地进人伦敦各大餐厅担任厨师。这一方面可以看出“fifteen”餐厅过硬的培养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该学徒计划已经在伦敦餐饮业取得非常大的影响力。在伦敦各大餐厅的厨师都属于较高的收入阶层,这对于那些出身草根的问题少年来说,无异于是一种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质变。 他们的成功来自于“fifteen”餐厅的学徒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最大受益人,这些已然蜕变的问题少年,自然不会忘记这项改变其命运的学徒计划。等到他们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多数学徒会反哺社会,即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奥利弗餐厅的学徒计划:有的捐助资金;有的亲身示范,向新学徒们传授技艺;有的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蜕变历程,给予后来者人生指导。正是这种“反哺机制”,能够帮助整个学徒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使得该计划的效果更加出色。 “fifteen”餐厅的学徒培养计划,既是一种慈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减少餐厅开支的有效手段。因此,从广义上讲,我们也可以从此角度剖析“fifteen”餐厅学徒培养计划的盈利模式。首先,考虑到学徒大多是来自贫民窟的问题少年,所以奥利弗餐厅学徒计划的实习期是有钱挣的,每周有40英镑的生活补助。这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绝佳招数,一方面,这些贫困学徒有了基本的生活补助可以更为安心地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这项措施也使得“fifteen”餐厅的人工成本大为降低,因为伦敦的厨师周薪通常为200~500英镑。 “fifteen”餐厅的学徒培养计划,不仅为来自贫民窟的问题少年传授了精湛的厨艺,同时也为餐厅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奥利弗的“fifteen”餐厅得到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企业价值,但是,仅凭这两点还不能完整概括“fifteen”餐厅的全部价值。因为作为曾经在电视台工作过的“明星厨师”,奥利弗懂得如何有效地宣传自己以及自己的餐厅。一期名为《杰米的厨房》的节目,详细记录了“fifteen”餐厅第一批学徒的培训情况,该节目曾在著名的BBC第四频道播出,据不完全统计,有500多万人观看了这个节目,这无异于一场巨大的广告投放。如果是单纯的媒体广告,像:BBC这样著名的传媒公司肯定会因此收取奥利弗“fifteen”餐厅巨额的广告费用,但是奥利弗巧妙地运用慈善行为的名义,增强了餐厅的曝光度,无形中为公司省下一笔巨额的广告费用。另外,奥利弗不愧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并且左右逢源的人,他管理餐厅及该慈善项目的方式也极具特色,餐厅由慈善基金“fifteen基金”管理,奥利弗是该基金的理事之一。“fifteen基金”的资金不仅来自于餐厅的经营所得,还在网站上接受外界捐赠,用所得善款帮助上述年轻人重新融入社会。由此可见,奥利弗餐厅的慈善模式并没有将收入限制于餐厅内,反而积极地从外部获取捐赠,在壮大基金来源的同时,也为“fifteen”餐厅及其慈善计划做了更为广泛的宣传。所以说,整体而言,奥利弗巧妙地运用了慈善事业的名义,吸引传媒巨头和慈善组织的关注,借此扩大餐厅的知名度,同时也利于其将培养的学徒更好地推向社会。 P130-133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办法的书,讲的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商业模式。 明朝的王守仁就是很有办法的人,他说要知行合一!对此,我的肤浅理解是,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既要有理想,也要有办法。而商业模式所探讨的,就是办法! 我见过许多人,他们都抱有做公益慈善事业的理想,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来支持,最终得到的结果常常让他们大失所望。 阅读本书的理由,是你可以从中找到实现你公益慈善理想的商业模式! 本书介绍了20种全球最棒的公益慈善模式,它们能启发你创造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为你想要做成的善事注入生命,从此生生不息,长久延续。 这本书的由来,要追溯到2008年年初。经杂志的专栏作家魏炜教授引见,我邀请林伟贤先生为《创富志》杂志撰写专栏。林先生精力充沛,激情四射,感染着四周所有的人。他想写一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而《创富志》的定位又是关于商业模式的杂志,这个专栏最终就定位为介绍“公益慈善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有远见的创意! 此后,我们开始了这段精彩之旅,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公益慈善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编辑团队为之兴奋,也为此付出了许多精力。读者的反馈也相当好,特别是魏炜教授,对这个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次拿到最新一期杂志,第一个阅读的就是这个栏目,他所组织的一个公益项目也从中受益良多。 于是在魏炜教授的推动下,我们有了出版这本书的想法。魏炜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他和朱武祥教授率先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来讲,这也是对商业模式最清晰、最有实际意义的一个定义。 基于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魏炜教授在杂志《前线》栏目文章的基础上,加入更为详尽的资料,并为每个案例画出交易结构图。这些努力,使本书比栏目文章更加有深度,也更有借鉴价值。 这本书也成为“创富志系列”的第一本书。能从这部意义深远而且饶有兴趣的书开始,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创富志》杂志出版人 张信东 后记 扳机与快门之间 “你用食指扣扳机,它们将会绝迹;你用食指按快门,它们生生不息——自然的呼唤,请爱护动物。”在一般商业性广告充斥着电视画面的今天,这支以相机镜头替代猎枪轰击的保护野鸭的公益广告,令许多人印象深刻,咖啡产品也为爱护动物提出了诚挚的呼吁。 “改变自己,只要一点点;留些空间,让自由飞越;带着一颗谦虚的心,看得更远,走向明天开阔的世界——善用小空间,开阔大世界。”透过欢乐的露营后整理收拾营区的画面,从将饮料拉环丢进饮料罐中并压扁,将饮料纸箱子拆开并压扁,甚至将炊具有效重叠组合的简单动作中,这支沙士广告温馨地传递了生活中简易可行的环保理念,更拉近了人们彼此无形却遥远的距离。 除了借由电视表达企业对社会的关心,我们在《天下杂志》中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省思。在一幅乘客井然有序排队上飞机的插画旁写着:“谁说中国人不能准时?不准时,往往是由于事不关己,你听过谁愿意在搭飞机时迟到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谁说中国人不能准时?” 另一幅排得直直的公车站队伍中,出现了一只插队却无视他人怒言抗议,衣冠楚楚的大老鼠,一行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企业对这些现象的呼吁:“我们喜欢公平的社会。” 这个在创造盈利业绩的同时,也善于以公益责任回馈社会的关系企业,就是一个秉持着诚信原则,稳定发展的金车关系企业,我们相信,成功的公益广告绝对超过产品盈利的价值。 除了透过电视即平面媒体传达公益理念,我们更积极地创设基金会。与生产“黑猫”、“喷效”等杀虫剂为主要产品的志成股份有限公司、金车股份有限公司及金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样,同属金车关系企业的“财团法人金车教育基金会”,于1980年12月31日创立。秉持企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经营精神,以“发扬中国固有优良风气,推动社会公益,提升大众生活品质”为其服务理念。据公司董事长李添财表示,金车企业是一面营运、一面回馈社会,有别于传统企业的“赚了钱再说”的做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不断扩展各项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包括:设立奖学金,举办营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教育活动、专案问卷研究等,近年来更积极地关怀残障朋友,倡导大众正当的休闲理念,由自我休闲扩大为服务休闲,使个人在休闲的同时仍能服务他人,达到人乐己乐的境界,将爱传遍社会各角落。 …… ——截选自《后记:预约人间净土》 书评(媒体评论) 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在探讨和实践新的捐赠模式,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新奇独特的慈善捐赠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商业模式! ——朱武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 本书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让爱心更有力量?不少善念、善举之所以无疾而终甚至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没有将经营的意识与方法注入到慈善的行为中去。商业与慈善最大的不同只是表现在最终目的上——它们分别追求的是私人财富和公共财富的最大化。卓有成效的慈善和商业行为都是财富的集合器和放大器,而集合和放大财富的机制,就是商业模式。对于慈善行为来说,比“做好事”更重要的,是“做得好”,要“做得好”,商业模式是决定性因素。 ——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21世纪报系企业公民研究中心主任 慈善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生产效率的革命。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将自己视做“社会投资者”的新一代慈善家的种种创新实践。他们的实践不仅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治本之道,也有助于解决慈善事业中最棘手的一环:如何评估一个慈善组织的效能。 ——杨福 《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证明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管理财富、运用财富,更好地为社会福祉服务。本书对此具有借鉴意义。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怎么样才能由善心之源,结出所期待的善果?这关系到公益的模式,或者说公益的智慧。本书介绍了公益组织的20种商业模式,并加以提炼总结。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巧妙案例;而每一个案例,都闪耀着不同的智慧光芒。 ——罗飞 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联合创始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