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经过话本的描述,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爱情婚姻一类题材在本书中占了较大比重,编著者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婚姻自主,提倡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受压迫的妇女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如社十娘、玉堂春等。更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警世通言(权威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冯梦龙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警世通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经过话本的描述,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爱情婚姻一类题材在本书中占了较大比重,编著者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婚姻自主,提倡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受压迫的妇女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如社十娘、玉堂春等。更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内容推荐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等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目录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二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第五卷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六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第七卷 陈可常端阳仙化 第八卷 崔待诏生死冤家 第九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十卷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十一卷 苏知县罗衫再合 第十二卷 范鳅儿双镜重圆 第十三卷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第十七卷 钝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 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十九卷 崔衙内白鹞招妖 第二十卷 计甲番金(鱼曼)产祸 第二一卷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二卷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第二三卷 乐小舍拼生觅偶 第二四卷 玉堂春落难逢夫 第二五卷 桂员外途穷忏悔 第二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 第二七卷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第二八卷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第二九卷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第三一卷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第三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 第三三卷 乔彦杰一妾破家 第三四卷 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五卷 况太守断死孩儿 第三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七卷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第三八卷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第三九卷 福禄寿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 旌阳宫铁树镇妖 试读章节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喇”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什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捡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 ‘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鸾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什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蹁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它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吩咐:“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美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日:‘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旬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谈,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 P1-4 序言 《警世通言》为话本小说集,由明末冯梦龙编辑整理。与冯氏的另外两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梦龙除了写诗文外,把主要精力倾注于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创作上,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收了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帮他收集民间文学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直到崇祯三年(1630)冯梦友57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后回到家乡。其时天下动荡,清兵南下,明朝江山摇摇欲坠。此时冯梦龙不顾七十高龄,奔走反清。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 《警世通言》所收40篇作品,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冯梦龙没有直接拿来就用,而是经过精心整理、加工。作为话本小说集,虽然各篇不相联属,而且产生时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历经数百年,但它们沿着一个系统发展下来,并且经冯梦龙精心编撰,仍具有相近的艺术风格。 《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多是描写市民生活,反映了他们对封建恶势力的抗争。《崔待诏生死冤家》中的璩秀秀,本是裱褙匠的女儿,只因精于绣作,就被成安郡王勒令“献来府中”充当养娘。她爱上碾玉匠崔宁,趁着郡王府中失火,主动找上崔宁,共同逃往外地,过着自食其力的正常夫妻生活。后来被成安郡王抓获,活活打死。她成了鬼魂,仍不屈服,继续寻觅崔宁做夫妻。作品通过这一对手工艺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横残暴,也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男女情事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也都是通过爱情悲剧表现封建社会的妇女不顾礼教束缚.对于切身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小夫人原在王招宣府里做侍妾,“后来只为一句话破绽些,失了主人之心”,就被撵了出去“把与人”,结果受骗嫁了一个年已60的老头。她不甘受人支配,看上了店铺主管张胜,并大胆主动地向张胜表白。因为从王招宣府携走一串数珠事发,她被捉回府中,不堪凌虐,自缢身死,死后鬼魂依旧投奔张胜。但是,跟《崔待诏生死冤家》里的璩秀秀一样,她即使成了鬼魂,封建统治势力也不允许她享有自由爱情和正常生活的权利。白娘子是白蛇变化的女子,到人间寻求幸福。有关她的神怪故事流传已久,她逐渐由害人的精怪变为善良多情的女性。虽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还留存着一些恐怖色彩,但她真诚地爱着许宣。夫妻靠开生药铺过活,一旦遭到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的干预和破坏,她又敢于斗争,坚强不屈,直至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警世通言》中描写的妓女命运就更悲惨。《玉堂春落难逢夫》里的苏三沦落风尘,幸喜遇上王景隆,彼此相爱,鸨子用“倒房计”甩掉耗尽银钱的王景隆,苏三也被骗卖给一外省商人做妾,被诬下狱,几乎被处死,幸得高中做官的王景隆相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经历与苏三类似,她见李布政公子李甲“忠厚老诚”,决计以身相许,以求跳出火坑。她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向往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但在封建社会,一个地位卑下的妓女,是不可能与官宦子弟李甲结为夫妻的,她终于被李甲所出卖,于是愤而投江,用生命对不公的世道发出最强烈的控诉和抗议。作品痛斥了金钱的罪恶作用,揭露了封建势力的市侩化,并且精确地塑造了杜十娘这样一个临事从容、坚决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新的女性形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中描写爱情的较好作品还有《乐小舍拚生觅偶》、《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专一,批判婚姻问题上的门第观念。《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从传奇演变而来,虽有一定社会意义,却没有摆脱才子佳人故事的窠臼。至于《唐解元一笑姻缘》写文人的风流韵事,《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写妓女帮助地主子弟重振家业的故事.表现了封建时代妇女的坚韧与干练。 本书根据金陵兼善堂本《警世通言》,辅以衍庆堂与三桂堂本,精选校注。为了便于普通读者和青少年无障碍地阅读,我们对生僻字、疑难词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注音、解词,对历史典故、名人逸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释典、详解。本书的注释参考了前人和今人的若干研究成果,在这里致以深深的谢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