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措施将作出相应的具体调整。充分认识扩内需政策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一,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我们从总体上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并不意味着不加区分地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因为我国近些年投资需求过旺,投资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上,特别是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达到47.5%,创下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点。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各国的平均投资率维持在25%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率几乎是世界平均投资率的2倍。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较多投资,投资率适当高一点都是正常的,但是长期过高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一是高投资在一定意义上会引起高通胀。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与投资之间关系变化趋势来看,虽然不能得出高投资与高通胀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往往是高投资过后就会引起高通胀。为防止通货膨胀就需要紧缩投资,紧缩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率降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刺激投资,又会引起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高投资必然带来产品的过剩,生产资料过剩就需要继续扩大再生产,引起恶性循环,消费资料过剩就需要出口,又会引起贸易摩擦。三是高投资挤占消费基金,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一方面需要降低投资率,适度控制投资;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从城乡投资状况来看,要把投资的区域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因为农村无论是生产性基础设施还是生活性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从生产性基础设施来看,我国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与农业稳产高产的需求有很大距离;从生活性基础设施来看,绝大多数农村缺乏上下水设施、道路没有硬化、电力供给不足等。从投资区域来看,要加快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投资的行业领域来看,要从以基本建设为主转向民生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从投资主体来看,要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社会投资为主。
第二,适当控制政府消费。政府消费既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从我国消费需求来看,政府消费呈现提高趋势,而居民消费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759亿元,政府消费为480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为21.44:78.56;到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21713亿元,政府消费支出为44413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为26.73:73.27。也就是说政府消费比重上升了5个多百分点。政府消费过多挤占了居民消费,同时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需要适度控制政府消费,建设节约型政府。
第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平稳的动力之一。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率过低。2000年至2008年我国的消费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8年的消费率为48.4%,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一年,2009年略微提高到48.6%,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上在79%~80%之间,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了30个百分点。要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改善供给结构。从供给量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状态,但是供给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制约了消费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来带动消费需求。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来实施。
二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物流越来越发达,但是依然存在物流不畅、流通费用过高、流通环节过长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来解决。
三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收人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因素。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收人差距悬殊,从不同的收入群体看,形成了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大收人群体,与此对应形成了三大消费断层。高收人者有消费能力没有消费愿望、中等收人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但是缺乏良好预期不敢消费、低收入者有消费愿望没有消费能力。因此,对高收入者要继续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其资本进行投资;同时要为高收入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并引导高收人者健康消费。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其收入,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改善预期,让中等收人者敢于消费。对于低收入者而言,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收入,让其有消费能力。就现实情况而言,为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