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澳门体制和社团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和知识,尤其对于社会团体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关联有深入的观察。在社会团体研究方面,尚属好作品。虽然澳门的社会历史特殊,但社团在全世界都存在,因此澳门社团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对各地社团的发展而言具有对比意义。本书的成就在于“形式化法团主义”、“二次法团主义”、“社团主义”与政党的比较,以及“两种机制的作用推动社团变迁”的分析,这些分析都涉及了相关领域的主要问题。
本书以澳门社团的历史变迁为考察对象,在主权回归、政体变化以及治理机制转型的脉络下,分析澳门社团体制所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回应之道。作者在大量文献资料及访谈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来讨论问题,并且将澳门社团的经验放在比较的视野中来考察和把握。因此,虽然作者选取的个案是有所限制的,但作者的研究路径和思考分析却是高度理论化的。扎实的丰富的资料数据与自觉的理论思考相结合,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社团是澳门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澳门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石,社团在社会发展中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变迁,是当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社会生活中亟须研究的课题。
本书以澳门社团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在主权回归、政体变化以及治理机制转型的脉络下,考察了澳门社团从自治、代表到参政的功能变迁,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澳门社会运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为该领域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澳门未来的政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
本书资料翔实,语言流畅,是一部关于澳门社团体制研究的力作,对理解澳门政治体制的变迁,探寻其政治稳定的原因和推动未来的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与理论现状
1.2 主要内容与理论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发现
第2章 “强社团”体制:澳门社团的起源和自治功能的行使(1976~1984年)
2.1 澳门社团发展的场景: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
2.2 澳门社团的起源
2.3 澳门社团的社会自治功能与“强社团”模式的出现
第3章 “类法团”体制:澳门社团的发展和代表功能的建立(1984~1999年)
3.1 “选举吸纳社会”:制度的变迁
3.2 社团利益代表功能的建立
3.3 “类法团”体制的出现及其社会政治影响
第4章 “强法团”体制:澳门社团体制的演进与参政功能的强化(1999年至今)
4.1 澳门特区的建立:政治制度变化与社团参政功能的强化
4.2 社团服务功能的弱化:竞争者的出现与社团功能的变迁
4.3 社团代表功能的变异及“强法团”体制的社会政治性质
第5章 现状分析:社团参政之评价
5.1 社团身份的尴尬与政治决策的挑战
5.2 社团认同的有限与政治社会化的提升
5.3 社团晋级的规则与政治录用的两难
5.4 社团组织“社会化”与政治整合的困境
第6章 比较研究
6.1 澳门社团体制的历时性比较与澳门社团体制的总结
6.2 澳门社团体制变迁与波兰转型的比较
6.3 理论比较:市民社会组织与政党
第7章 代结语:“形式化法团主义”社团体制的现实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