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的《给你一个队伍看你怎么带(精)》从如何带好队伍为出发点,分别从团队组织、团队战略、团队学习、团队激励、团队用人、领导团队、团队考核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管理者所应对的事务,内容全面、系统、丰富,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帮助管理者打造出一个高效运作、良性发展的优秀团队。同时,本书也为中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素材,员工可以通过学习书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的发展与壮大奠定基础,继而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
明理的《给你一个队伍看你怎么带(精)》讲述了带队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你可能正在带一个团队,也可能立志要做一名管理者……无论什么情况,你都要意识到,团队管理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然而,人虽没有猛兽的尖牙利爪、没有飞禽的翅膀,但人类却可以改变世界,这是因为人类对团队管理有深入持续的能动性研究和积极的实践运用。可以说,团队是企业兴盛的基础,没有了团队,企业就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在企业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有赖于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能够带出一支坚强有力的团队,是企业实现一系列目标的必备条件。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但团队却可以通过取长补短、集合众人之智与众人之力,从而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并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团队管理者的眼光要远,眼界要宽,看问题、办事情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尤其要对自己的员工及企业的现状、发展走势、外部环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这样工作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才能沉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现在一些团队管理者都能意识到危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危机时也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受损。有了危机意识,团队管理者就能更冷静、更清醒地面对现状,预测下一步的计划。同时,面对现实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旦懈怠,退步也会接踵而来。只有团队整体保持对同类竞争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敏感性,才不会降低团队的效率,才能让团队一直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团队气候就是不让成员仅凭感觉判断事务
告诉下属你是什么样的风格
你可能听不到,但是员工之间或者员工与他的朋友之间一定会有这样的谈论:“我们领导高瞻远瞩,总是比同业者能多看到好几步棋,能加入到他的团队中我感到很自豪”,“我们领导事必躬亲,下属凡事都要请示、汇报,工作效率低,员工士气低落”,“我们头儿给我们分配任务时,常常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等等。他们议论的并不是你,而是你创造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工作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制度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最多也不过是起到一个最基本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制度因为多种原因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好的工作氛围是由人创造的。尤其是领导者,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团队氛围、工作氛围。
现在的员工越来越看重工作氛围。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亦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成为最为人才看重的工作条件。可以这样讲,良好的工作氛围,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种待遇。没有这个条件,人才不来;没有这种待遇,人才也不来。
一家大型网络公司合并到新公司了,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然而,在这家著名网络公司工作的一位中层经理出人意料地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最关心的是在进入新公司后,是否能有原来的工作氛围。”当员工将要进入新公司的时候,关心的不是待遇、职位……而是工作氛围,可见,工作氛围对于现代从业者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研究表明,管理者的不同领导艺术会营造出不同的工作气氛,而工作氛围又最终影响到组织的绩效。有统计数字显示,影响组织成功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它们是个人素质、职位素质要求、管理风格、工作气氛。其中,工作气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达35%,而管理风格对工作气氛的影响度高达72%。
可见,积极建立良好的工作气氛是成功管理者的一个必备能力。其实,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是管理者领导能力的体现,对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更是成功企业的内在必然要求。因为工作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效率。
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工作氛围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应该注意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自由、真诚和平等的工作氛围,是员工在对自身工作满意的基础上,与同事、上司之间关系相处融洽,互相认可,有集体认同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共同实现人生价值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里,每个员工在得到他人承认的同时,都能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全身心地朝着组织的方向努力,在工作中能够灵活方便地调整工作方式,使之具有更高的效率。管理者应该掌握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技巧,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识别出那些没有效率和降低效率的行为,并有效地对之进行变革,从而高效、轻松地获得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
调节团队中各种负荷的“过”与“不及”
这里所说的负荷是指团队的责任。调节团队各种负荷的过与不及,就是要使团队始终保持一个适宜的状态,既不疲惫也不空闲。调节团队各种负荷的过与不及,对建设良好的团队氛围至关重要。负荷过重,团队就会因为疲惫而士气低落;过于轻松,团队就失去价值感。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如何调节团队中的各种负荷?唯一的答案就是:理性决策。
迪斯尼公司曾想当然地认为,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地址应该定在巴黎郊外。结果,开业6年后,亏损了4亿美元。福特的平托汽车由于油箱设置不当,引起多起伤亡事故。由于决策不理性,以为赔偿伤亡费就可了事,结果遭致起诉,损失高达2.4亿美元。如果当时福特高层稍微理性一点,把道德放在第一位,选择召回汽车的决策话,至少可以减少损失5倍多。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甚至断言:“管理就是决策。”成就一个企业,需要100%的决策正确,而毁掉一个企业,有时只要有一个决策失误就可大“功”告成。据微软公司调查显示:超过74%的商业决策落后于预定计划或以失败告终,每年损失740多亿美元。虽然导致决策失误的因素很多,但不理性决策首当其冲。
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怀汉新辞去公职,投入保健品行业,他在广东东莞黄江镇创建了黄江保健品厂。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变更为“太阳神”,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至2.4亿元。
最初的太阳神公司,一直实施“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的战略,以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但从1993年开始,太阳神将企业原有的战略改变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上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更是相继组建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短短两年时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达到3.4亿元。然而,这些项目没有一个成功。在完成了早期的积累,开始步入发展阶段的时候,太阳神的管理者为利益所诱惑,认为什么领域利润高就进入什么领域,结果反而使太阳神失去了方向。到1997年,太阳神全年亏损1.59亿元,最终香港的股价也由1996年的每股2.2元港币跌到9分港币。
一般情况下,只要时间允许,优秀的管理者都不会仓促做决定。他们都是按照决策制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推演。他们确实也经常制定了好的决策!这里彰显着管理者的规划和组织技能:全盘的规划愈好,燃眉之急的决策就愈少,这就像下棋一样,一定要全盘考虑。
因理性而获得正确决策,利于团队氛围建设:正确决策能够向下属传输正向的领导能力和做事风格,进而获得信任。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持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负荷失重,始终使团队保持在平稳状态,这是主管建设组织气候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创造良好的工作的氛围,首先要尊重下属、尊重员工。现代管理学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与改善工作环境、实行计件工资、严明奖罚等措施比起来,经常与员工进行访谈沟通,给员工以“主人翁”的尊严和损益共担的归属感,更能广泛而持久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森林里,有一只两头鸟。这是个奇怪的动物,别的动物都觉得自己很笨拙,觉得两头鸟应该很聪明——毕竞比别人多了一个头,大家都很羡慕它。这只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但是两个头却有不同的习惯:一个爱吃肉,一个爱吃果。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马上到了觅食的时间了,爱吃果的头希望能飞到果园里去,爱吃肉的那个头不干,非要在树底下寻找蚯蚓。结果,为了吃什么,两个头开始争执。爱吃果的“头”很生气,找到一颗毒草开始大吃起来,以求毒死对方消除心中怒气。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头都被毒死了。
不尊重对方,哪怕是一个生命躯体上的两个头,也难以达到和谐。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的渴望。如果无视这个动机,漠视这种渴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撑。如果习惯于以训斥求驯服,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不尊重员工,主管也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创建良好工作氛围将是一句空话。
……
P7-9
带队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你可能正在带一个团队,也可能立志要做一名管理者……无论什么情况,你都要意识到,团队管理没有想象得那样简单。然而,人虽没有猛兽的尖牙利齿、没有飞禽的翅膀,但人类却可以改变世界,这是因为人类对团队管理有深入持续的能动性研究和积极的实践运用。可以说,团队是事业兴盛的基础,没有了团队,事业就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在企业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有赖于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能够带出一支坚强有力的团队,是企业实现一系列目标的必备条件。
看看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管理者,虽然意气风发地提出了团队未来几年的远大目标,但团队成员缺乏对目标的明确认识,劲儿总是不能使到一处;有的管理者,虽然耗时耗力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却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软导致制度被束之高阁;还有的管理者,抱着“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设置了名目繁多的奖励措施,却没能换来员工的感激和尽心尽力地工作……让管理者头疼的情况简直不胜枚举。在团队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怎么样才能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是无数管理者仍在不懈探索的问题。团队的作用,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即:如果能够高效地管理团队,那么,团队就如一艘轮船,可以在海洋中纵横驰骋,到达目标的彼岸;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团队,那么,这艘行驶在海洋中的轮船,就可能会触碰冰山而沉没海底。任何一个团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关键看你是如何带这个队伍。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团队业绩的提升,还应该能够通过引导员工的行为,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那么,给你一个队伍,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其打造成一支优秀的团队呢?
一般来讲,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志存高远,有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导向,能使团队少走很多的弯路。在市场竞争中,为了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更好地增加利润,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团队必须不断地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需要得到团队同仁的理解和认可,激励整个团队去努力奋斗,以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智慧总有晦暗的时候,但团队却可以通过取长补短、集合众人之智与众人之力,从而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并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团队管理者的眼光要远,眼界要宽,看问题、办事情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尤其要对自己的员工及企业的现状、发展走势、外部环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这样工作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才能沉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现在一些团队管理者都能意识到危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危机时也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受损。有了危机意识,团队管理者就能更冷静、清醒地面对现状,预测下一步的计划。同时,面对现实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旦懈怠,退步也会接踵而来。只有团队整体保持对同类竞争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敏感性,才不会降低团队的效率,才能让团队一直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如何带好队伍要有艺术。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方面要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努力使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则要有高超的驾驭下属的技巧,使每一个下属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很多企业强调公正、公平和支持的管理原则。其实,公正、公平和支持的原则非常适用,它是员工监督管理者的有效手段。大度容才就是说管理者要有容才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只有具备宽容的气度,才能有团结众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宽容是激励的一种方式,也是带队伍的一种方式。管理者的宽容品质能带给员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员工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总之,带好一个队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才情和心血,还有团队全体同仁的齐心协力与精诚团结,方能使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战斗力。
给你一个队伍,你能带好吗?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如何更好地领导下属和管理员工?如何建立优秀的团队?如何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带好一个团队将面I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当你面对这些问题时,你是否会产生困惑或有力不从心之感?是否需要用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否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和普通员工,如何通过自我修炼来提高当前的工作业绩?如何在工作和实践中提升自我?如果有一天你被任命为团队的管理者,你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吗?如果将你从普通员工提升为中层管理者,你如何走好第一步?你具备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吗?为帮助读者掌握最切合实际的管理方法,使读者在管理过程中少走弯路,使管理更顺畅,从而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给你一个队伍,看你怎么带》。
本书从如何带好队伍为出发点,分别从团队组织、团队战略、团队学习、团队激励、团队用人、领导团队、团队考核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管理者所应对的事务,内容全面、系统、丰富,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帮助管理者打造出一个高效运作、良性发展的优秀团队。同时,本书也为中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素材,员工可以通过学习书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的发展与壮大奠定基础,继而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不管怎样,只要你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了,本书一定能为你从普通员工升为主管、主管升为经理助一臂之力,帮助你从员工见了就躲的“寡人”领导变为员工又敬又爱的“良师益友”型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