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纸眉批(一个传媒人的读史心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郑连根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当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还没有把“训政”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完成这一工作的,恰恰是以“民主共和”为终身奋斗目标的孙中山先生。人们爱说,历史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可是我却常常感到,历史也像一个顽皮的孩童,他时常会搞些小小的恶作剧,让你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以“革命先行者”著称的孙中山先生,以极为坚韧和决绝的作为领导了辛亥革命,终止了清王朝,从而宣布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完结。这样的功勋,怎样说都该彪炳史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伟人,却提出了“训政”的思想,把西方宪政这一“思想的龙种”变成了中国现实的“跳蚤”。

孙中山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义无反顾地要推翻清王朝,建立国民政府。但是他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愚民”并不理解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鲁迅先生在小说《阿Q正传》《药》中就指出过这一点。被封建专制制度愚弄惯了的底层民众是一群麻木的看客,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理解民主和自由,不理解革命,也不懂得自己作为国民应有的权利。面对这样的情形,矢志于民权目标的孙中山也深信中国民众尚未准备好担负起自治的责任。基于这样的判断,他认为国民革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军政阶段,这时的国民党人要依靠军事力量实现全国统一,并巩固国民政权;第二个阶段就是训政阶段,在这个阶段,革命党的任务就是要代表民众行使国家主权;同时,要在各地训练民众实行自治。通过选举县长、召开县代表大会和制定法律,以便使县一级能充分实行自治,这样民众才能受到教育,准备进行革命的第三个阶段,即民主的宪政阶段。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写于“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实,训政的思想早就在孙中山的头脑中形成了。至迟至1922年,孙中山就表述过类似的看法,他说底层民众是“无知可怜”的幼儿,而革命党则是保姆,并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孙中山的“革命阶段”论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训政之说”,其初衷或许是鉴于中国现实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实现民主宪政的一种手段和步骤。但是,它所隐含着的专制倾向还是能被明眼人看出的。陈炯明就是这样的人。他断然不同意“训政”之说。他说:“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所倾心的,是联省自治。“五四”运动后,一些学者认为,既然南北政府都无力统一全国,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陈炯明对联省自治尤为心驰神往,1921年2月,他在《建设方略》一文中,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陈炯明一直被说成是“军阀”,理由自然是他炮轰总统府,叛变孙中山。但是,如果本着充分尊重历史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陈炯明的“闪光之处”,他对“训政”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中国百姓“愚昧”,没文化,不懂民主,不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这些即便是中国的实情(而且还不全是),也决不能成为“训政”的理由。民主确实需要学习,但民主更是一种实践手段,民主经验的获得和民主意识的增强,需要在民主的制度下,通过公民自己自觉地参政议政来实现;宪政确实需要建设,但政府必须先提供宪政的基石和框架。宪政的理念只有在政府拿出了宪政的制度和框架之后才能更快更好地深入人心。在这一点上,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人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以为,中国人“愚昧”,文化水平太低,还不能实现民主,等把这些民众教育好了,再实现民主的宪政也不迟。这样的想法显然是本末倒置的。民主和宪政有点像游泳,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亲自到水里去“扑腾”,如果怕挨淹而不敢“下水”,只在岸上听别人讲游泳的“动作要领”,那是无论如何都学不会游泳的。P03-05

目录

第一辑:解析历史思潮之进退

 训政之路

 跌倒在变革的路上——清末新政的启示

 民粹主义的悲剧之路

 身段柔软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当下教育的科举之弊

 忠奸之谜如何破解

 “时势造英雄”的反面

 历史的报复

 历史上的“好心办坏事”

 “信使待遇”问题

 “尤金娜现象”

 野鸭逻辑与道德整肃症

 亲亲相隐与免证特权

 皇帝翻脸为哪般

 “诏狱系统”与意图伦理

 历史上“不明真相的群众”

第二辑:探录历史事件之明暗

 唐朝的官场是如何烂掉的

 殊途同归三诗人

 晚唐时的“权力偏房”

 以古为镜说“裁员”

 假圣旨办了件好事

 一个绊子引发的血案

 “剃发易服令”与明末思想家

 晋商浮沉与票号盛衰

 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一山放过一山拦”

 “罗彩霞事件”与清朝的科场大案

 1909年的励志诗

 民国时期的“封口费”

 选择合作者的智慧

 “颠了”之后

 奥德赛的智慧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折钵山上的星条旗

第三辑:评说历史名人之得失

 李斯的仓鼠之悲

 亦盗亦侠话郭解

 唐太宗的晚年之困

 成为绝唱的魏徵

 皇帝洗温泉的社会学意义

 唐僧形象的启迪

 唐德宗的罪己诏

 装傻皇帝唐宣宗

 李白的成名之路

 苏轼治水的借鉴意义

 朱元璋的“政治交代”

 黄宗羲的思想和曹雪芹的创作

 道光皇帝“偏心眼”

 智者不免斯疾从林则徐的疝气说起

 无能的皇帝爱哭穷

 慈禧太后的“问责”

 遥想光绪当年

 秋瑾之墓与慈禧之死

 袁世凯的“文存”

 梁启超割肾的启示

 汪精卫与暗杀

 逆得顺守黎元洪

 史迪威的“水土不服”

 周作人的迷失

 马一浮的“复性”梦想

序言

本书是我最近四五年间所写文史随笔的一个结集。因文章内容都与历史有关,故名之为《故纸眉批》。

我是一个传媒人,工作之余喜欢读史。读多了就思考,把思考用文字固定下来,便是这些文章。因为不是专门的历史学者,所以我对历史的解读和分新就完全是个人化的。不成体系.不求建树,充其量只是“眉批”;又因为我是一名传媒人,对当下生活亦需时时加以关注,所以能感到现实与历史之间的那种特殊的纠葛、错位和张力。这样的视角可能会使我的“眉批”或多或少地带上现实针对性。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好与不好还是交给读者去评判吧。我真诚地期待着各种评判。

需要说明的是,此前。台湾的秀威出版社出版过这市书的中文繁体字版。此次趁着出版简体字版的机会,我又对本书进行了一些修订。向为南书的出版做出过辛勤劳作的蔡登山先生、黄皎洁女士、刁冰女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内容推荐

作者以新闻人的眼光关照历史,从寻常的历史事件中发现独特的现实价值。作都用他特有的方式让现实接上历史的“地气”,让历史插上思想的翅膀。作者定史,重点不在于事件重述,而意在破解历史困局,控究现实与历史之间那种无尽的纠葛、错位与张力。

编辑推荐

我是一个传媒人,工作之余喜欢读史。读多了就思考,把思考用文字固定下来,便是这些文章。因为不是专门的历史学者,所以我对历史的解读和分新就完全是个人化的。不成体系,不求建树,充其量只是“眉批”;又因为我是一名传媒人,对当下生活亦需时时加以关注,所以能感到现实与历史之间的那种特殊的纠葛、错位和张力。这样的视角可能会使我的“眉批”或多或少地带上现实针对性。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好与不好还是交给读者去评判吧。我真诚地期待着各种评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18:21